叶青苔痕(124)
清明为节
清明既称为节,想必人们是不仅仅选择这个时候去悲伤的。我记忆中回老家上坟扫墓,也是一些踏青寻乐的日子。 清明时节,正是生机盎然的春日,清明扫墓,仿佛是为活着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到野外一泄冬天里积淤太久的郁闷,赞美上苍,与先人同乐。三代家族至亲从四方如约相聚在了一起,提了好酒好菜、春风满面直奔墓地。一路上都是上坟的人,一样的欢天喜地。 到了祖先长眠的西山坡,蓝天白云,艳阳高悬,远处近处油菜花的金色和冬小麦的绿色,张张扬扬、尽染大地。鸟儿四下里欢叫着飞翔着,也来凑个热闹。满冈坡上坟的人里面,数孩子们最高兴,他们或折柳采花、或奔跑笑闹。 待到大人们清理墓地、添新土、换坟帽、插新绿之后,上坟的仪式才徐徐展开。佳肴和美酒被小心的供奉于墓碑前,似乎坟里的先人真的将要有一顿丰盛的美餐。人们开始点香烛烧纸钱,一缕缕袅袅轻烟就斯斯然向上飘去,一匝匝印有冥府字样的纸钱也在火苗之中烧放着,在青烟的伴送下走向冥冥中的先人。这时候,人们总是一边把纸钱送入火中,一边喃喃呐呐地对祖先诉说着什么。 及至人们把红色的鞭炮散开成长长一串,点燃了,噼噼啪啪在耳际爆响。这时候,仪式也进入了高潮,祭拜开始,全家按照辈分和长幼一个个走到墓碑前,既欢欢喜喜又恭恭敬敬地给先人作揖磕头。然后意犹未尽地收拾摊子,告别先人,踏上归路。 今人如此,古人亦然。从熙熙攘攘的“清明上河图”上,可见古人在这个日子里的那份欢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都是古人描述清明的心境的。这时去寻酒当然不是去浇愁祛悲,而是节日里的快乐诉求。 由此我想,清明是在提供一个生者与逝者之间话家常的时辰,是生者为寂寥的逝者带去欢乐和热闹的机会。 (原载于21CN网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