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4

读书笔记(17)月与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5 16: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8-26 06:40 编辑

读书笔记(17)              月 与 诗

  古诗中关于月的美妙诗句很多,长期来,我熟读与背诵过不少名篇佳作。然而对此现象从未作过深入的思考与分析。读了陈如江先生一篇谈月与诗的文章,感觉言之有物,多真知灼见,对我颇有启迪。

  陈如江先生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审美意象,以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为例,其中涉及到月的诗就占了四分之一以上。诗歌史上,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如朱超的《舟中望月》、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人》、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于良史的《春山夜月》、杜牧的《长安秋月》、李观的《璧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王沂孙的《眉妩》(渐新痕悬柳)等等,都是以月作为主要歌咏对象。可以说,古代诗人们对月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月的形象皎洁美丽,富有典雅而浪漫的气息,所以早在上古时代的《诗经. 月出》中,一对恋人的幽会及抒发心曲,就被诗人特意安排在“月出皎兮”、“月山皓兮”、“月出照兮”的场景之中。在以后的文字作品里,“人约黄昏后”的相会也总要再安置一个“月上柳梢头”的氛围,唯其如此才能出现情调的优雅。《西厢记》中的张生与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便是如此。月又给人间带来许多美妙的景象,如“峨嵋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嵋山月歌》);“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杜甫《月圆》);“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刘禹锡《洞庭秋月行》);“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月还能勾起人们对昔日悲欢的回忆,如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对未来重聚的向往,如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如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它有时似乎是那么地多情:“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朱超《舟中望月》),“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有时似乎那么地无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正是由于月能够引发丰富的诗意,因而为诗人特别的青睐。
  
   月所显示的以上种种特征还只是表层的,如果诗人对月的认识只局限于此,那么,它作为一个审美意象,在诗词中无法获得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在对有关描写月的诗的考察中发现,诗人们常将月作为人的情感象征进行描写的。这种情感象征主要来自于月的神话传说。《淮南子. 览冥训》中记载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一则故事:“羿请不老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经过人们的反复吟咏,这一神话原型逐渐成为人的两种情感象征,一是人们渴望摆脱世俗羁绊,超越自身生命,在宇宙中获得自由与永恒的理想象征,可以李白《谢朓楼饯别书叔云》诗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为代表;二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孤独无依,屡遭苦难的凄凉处境与遭遇的象征,可以杜甫《江汉》诗“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为代表。围绕这两种情感象征,古代诗人们在月的天地中奏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志的旋律。试看一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此诗表现出深迥的宇宙意识。“人生”是代代更替、“江月”则年年相似,通过这短暂与永恒的对照,诗人发出了对人生之痛苦与无常的感伤和悲慨,并流露出对宇宙之浩瀚与无尽的向往和憧憬。作者就是以这首具有丰富深遂内含的诗作,被列入唐诗大家之林。再看一首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偷吃不死心之药,本望成仙,没想到天上竟是如此的寂廖冷落,但她已后悔莫及,只得年年夜夜,面对着碧海青天,孤守月宫。此诗明写嫦娥,暗乃喻己,嫦娥的身世处境,便是诗人自己欲有所追求却陷入沉沦不偶境遇的写照。诗人为嫦娥的凄清孤苦而伤感,也正是为自己不幸的遭遇与命运而悲慨。全诗正如宋顾乐所评:“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之感,笔舌之妙,自不可及。”


   月的意象中所积淀的以上所述的人类的两种情感,给月带来了永不衰退的生命活力,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月能够成为诗歌中永恒的题材,具有永久魅力之原因。

                                  2023年8月25日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7 09: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角度看,月在中国古诗词中占比高,和当时的空气质量有关,那时的月亮大而朗,月光如水银泄地,能照出影子。月亮的别称太多了,现在还能用吗,都停留在想象中了。小时候看到的月亮比现在的明亮能借光行路。那时四季的月亮,人们会有不同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7 16: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8-27 16:29 编辑
石予民 发表于 2023-8-27 09:22
换个角度看,月在中国古诗词中占比高,和当时的空气质量有关,那时的月亮大而朗,月光如水银泄地,能照 ...

   谢谢予民兄关注。仁兄指出古今观月感受应与空气质量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个思索角度挺别致且有道理!古代没有大气污染,天朗气清的夜晚,人们眼中的月亮应是分外美丽的。古人喜月,对明月有着许多美好的别称。时间久了,这些字词就成了月亮的专属代名词。如:
   1. 因初月如钩,故称新月为银钩、玉钩。见陆游《月下作》诗:“玉钩空谁挂,冰轮了无辙。”
   2. 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见李贺《南国诗》:“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3. 因满月如轮,故称金轮、玉轮。见白居易《和栉沐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4. 因满月如盘,故称银盘、玉盘。见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晨,银汉无声转玉盘。”
   5. 因满月如镜,故称金镜、玉镜。见韦庄《信州月岩山》:“腾腾上天半,玉镜悬天梯。”
    6. 因传说月中有兔,故称银兔、玉兔。见辛弃疾《满江红·中秋》:“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7. 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金蟾、银蟾、蟾宫。见李白《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8.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见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清罗已薄未更衣。”
   9. 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见张协《杂诗》诗:“下车如昨日,望舒三五圆。”
   10. 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见周邦彦《霜叶飞》:“素娥青女斗婵娟”
   11. 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见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因月亮冰清玉洁,故称月为玉壶。见辛弃疾《清玉案·元夕》:“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3.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又用桂影、冷光、娥影、蟾光,代指月光。见黄庭坚《念奴娇》:“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14.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又称广寒、清虚。见陆游《对月》:“一言欲报广寒殿,茅檐华屋均相见。”
   15.因月光柔和如小羊一样,故称玉羊。见刘孝绰诗《望月有所思》:“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16.月魂:亦称月精、月魄。见李商隐诗《无题》:“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雨未到。”
   17.月华:魄、华均指月光。见杜安世诗《采明珠》:“坐看月华生。”
    此外,尚有半壁、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玄度……等等雅号别称,古人奇思妙想,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赋予月亮以皎洁、孤寂、高冷、柔和各种品性,不胜枚举。(摘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8-27 2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23-8-27 16:24
谢谢予民兄关注。仁兄指出古今观月感受应与空气质量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个思索角度挺别致且有道理!古 ...

   最绝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拟人,拟字都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8 07: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3-8-28 09:00 编辑

明月几时有.jpg

举杯.jpg
举杯邀明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2 19:36 , Processed in 0.0278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