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3-7-9 21:14 编辑
读写札记(93) 郭姐桂芳台鉴
郭姐桂芳台鉴: 大札收悉,诚恳周到,不无道理。想起初识大姐素心人以来,多蒙关照,心存感激。今儿又见大姐欣赏小文,肯定出书,颇感欣慰。 细读大姐质疑问事,方觉是我没说明白,容当在下补充告知。 我不过是半路出家,90年代初才调报社编辑部。入行才知新闻与文学毕竟有区别,唯有陈力而后起,业余啃书练笔,投稿报纸杂志,以此检验水平。入行之初确有文字发表欲,后来撰稿是搞副业换稿费,再后来约稿也少有兴趣。虽报刊载文2000余篇,也常见小文被收编或转载,那是别人的眼光和做派,但自己一直没打算分类出版文集,抑或卖书创收,总觉得这“二次开发”,不是咱干的事儿。就连90年代被老师推荐加入作家协会时,并无出版书籍当“敲门砖”,而是抱去一摞剪报,被破例批准的。这次出书的本意,上次信中已告知,故操作上考虑新的尝试。 所选的拙文,从行文可看出,有40多篇是为宝坛写稿,其余100余篇大多是曾登在京津沪杭的报纸,以及哈尔滨的日报、晚报、生活和农垦等报刊上,且多半原载于90年代。近几年稍加整理发在宝坛,是为与荒友交流交往,也想看看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难怪有内行人说我的回帖,比主帖更直接更精彩。说实在的,他们哪里知道,当年写这类稿子时,心里很不爽,既为自己文字表达,又要满足编辑思路,将经过沉淀而认为明白的东西,却要削其锋芒,进行过滤变通,甚至藏着掖着,感觉缺乏厚实和成熟,与历史真相有距离,与群体命运有偏颇,甚至自己也不大喜欢。故,再读小文,常觉汗颜。 大姐说得没错,也有好友提醒,出版书籍,多半是名家设计,名人写序,老师责编,作者后记。我想,序者、编者、作者、读者等都是大荒知青,也挺好的。请几位知青写序,一是有文字功底给个机会作序,二是不同角度有综合性,三是考虑各地各场有代表性,四是笔谈开个“作品研讨会”。至于“作者后记”,即我要说的话,已尽在文中,再说便多余。倒是你做责任编辑应有话语权,也属常规,还是写“编者后记”吧。不是给任务,而是求帮忙,恳望莫再推辞。 不知我说明白没?余言再叙。即颂 冬祺 逸卿 敬上 2010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