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29|回复: 2

《苍子组曲》之十二 香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8 18: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苍子组曲》之十二
香山
李燕臣

  时至十二月底阳历年快到了;北京飘起细细的初雪,“瑞雪兆丰年”是个好兆头。那时的青年人纷纷走入夜校,试图追回失去的时间,电大、夜大以及各种门类的补习班遍布京城,各种教材应运而生充斥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憧憬一代人的心声。
  这天下午、苍子约我去了海淀新华书店,说要去寻什么教材?我刚到门口,他已经从书店出来了,他摇摇头说:“什么都没有白来一趟。”
  我正在犹豫是否再进去看看,却被他拉了一把拐出街巷,直奔北大西门而去。
  “你这是去哪?”
  “去找何佳琳啊!”
  “什么事?”
  “我已经和雅克莉娜商定,周日去香山;现在都到北大门口了,顺便给她送个信。”
  “周日去香山打算怎么去?”
  “到时候再说呗。”他说着已跨入北大的校门,我俩一路走来,他对北大校园内的路径很熟,很快就来到北大中文系的宿舍楼前;我俩刚刚跨入楼门,迎面走过来一位女生,他急忙走上前去问道:“同学、请问中文系的何佳琳住几号房间?”
  “她住在二楼,203吧、好像她们屋的门开着呢。”
  “好、谢谢!”
  “不客气!”那位女生摆摆手后,径直跨出楼门。
  我俩步上二楼,果然看到一间宿舍的门半开着,敲了敲门没有回应,推门进去,室内空无一人。举目四望有四架木质双层床排列左右,屋里显得有些拥挤,无意中把门关上了;此时、我才发现门后那张床的床头处贴着《春夜海棠》那张画,外面还包了一层玻璃纸,端端正正贴在床头正中。
  “这张床就是何佳琳的床。”
  此时、他回头也看到了那张画,他说:“给她留个字条吧。”
  “也好!你写吧。”
  “还是你写吧,我的字不行!”
  “就是个字条,谁还看你的字如何?”
  “那可不一样。”
  我发现桌上笔筒里有现成的圆珠笔,就撕下半张信纸给她留了字条。

  周日那天、大雪初霁,早晨我如约来到东单菜市场东门,那时、东单菜市场是内城最大的蔬菜及副食商场;坐落在东单北大街西侧把角处。
  “你来的挺早?”
  “也就十来分钟吧!”苍子答道。
  “雅克莉娜知道这儿吗?”
  “没问题、他对东单相当熟。”
  此刻、听到汽车鸣笛、只见路边停下一辆出租车,雅克莉娜拉下车窗在向我俩招手;我俩匆忙上了出租车,后坐上还有位男士,三位男士坐在后面显得有些拥挤。
  “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杰克,初到北京、想随我们一起转转。”雅克莉娜介绍道;于是、我们三人分别握了握手。
  那时的北京只有饭店、机场才有出租车,大街上也很难见到出租车。车向右拐走长安街,再向右拐进王府井大街沿美术馆前街西行走展览路就出了城;那时北京的楼很少,最集中的城区是密集的平房,虽说周边城墙全部拆除,但其旧城格局尚在。那时的王府井大街人来车往、熙熙攘攘,还没有施行步行街通道管理,也没有施行严禁车行的禁令。
  车停在香山岔路,我们四人下车后徒步上行,没想到何佳琳已经站在香山公园门口等候多时了,她是骑自行车来的,看上去体力充沛。
  我们五人有说有笑步上山道,那时上香山并没有登山的感觉,就是走上坡路感觉而已;可以说年龄就是资本,无论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好像时间多的花都花不完。
  站在山顶,举目四望一览无余,那时北京的城墙均已拆除,但格局还在,远远望去一片灰色中烘托出金红相间的王气;北海、景山的神采穿透了岁月。说白了那时北京的高楼屈指可数,无法遮挡传承已久的城脉,熙攘的闹市之间依然有种挥之不去的“京味”?也许那就是很难描述地方色彩。
  “快来呀!我们合影留念。”何佳琳兴奋地招呼道。
  此刻、雅克莉娜手持微型德国相机准备拍照,当时中国市场上的135、120黑白胶卷还没有退役,彩卷倍显引领潮头。伴随相机快门的跳动,一张张颇具时代特色的照片留下当年的印记。
  直到下山时,好像何佳琳依然意犹未尽,那融入在雪中的场景,也许伴随她度过最快乐的点点时光?
  时隔不久、雅克莉娜回法国公司述职,听说老白也回了法国,一段以时运而兴、又以动静走低的交往暂且告一段落。
  业余法语补习班,也因师资紧缺难以为继,小经厂的课堂归还了原单位,搬到月坛中学二楼教室,虽说时间没变,但相比之下远了许多。老师由张老师的一位学生代理,去的人也更换了不少;自从补习班更换了地点,却始终未见苍子,在茫茫人海中再次难觅他的踪影。

《苍子组曲》
之十二  香山
作者  燕然搦管
2015年12月记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4 17: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土豆第一次和老外近距离接触是八几年的东德大使馆举办国庆招待会上,和学德语的老伴一块去的。大厅里人群熙攘,吃着点心,品着美酒,挺热闹的。土豆也端着酒杯,可和谁也说不上话,更不敢走动上前吃点啥,囧的很,只好去看表现东德人们很幸福的图片展。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位在酒会现场托着盘子四处走动的女服务生,当时想,她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姑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2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燕然搦管 于 2023-1-14 22:06 编辑

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位在酒会现场托着盘子四处走动的女服务生,当时想,她一定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姑娘了。

感谢窦教授关注此文;提起接触外国人、79年就先后接触到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也分别在不同场合聊过天,相比之下美国人对待朋友的方式平易近人,法国人比较绅士,英国人怎么说呢?居高临下!记得79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人们也刚刚开始寻求反思,反思中国人如何走出困境?那时因为对方的条件很优越,和中国无法相比;当时与之交往不是我的人如何特殊,而是我的画,尤其是那些带有时代色彩的农村随笔,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9 21:48 , Processed in 0.02727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