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79|回复: 2

光熙门 (下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0 16: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然搦管 于 2022-11-20 16:53 编辑

六铺炕的地理位置在北京市安德路中段,以27路公线路为标,则是东起地兴居,西至后九条,南到城墙豁口,北挨“黄寺”(即东黄寺)。方圆之内大寺最为壮观?
从柳荫公园西门出来,南去可寻东黄寺又名“普净禅林”;北去至路口往西则是西黄寺,如今东黄寺已荡然无存,而西黄寺保存完好。于1979年、西黄寺被列为北京文保单位,现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在地;这条街也因寺得名被称为“黄寺大街”。
东黄寺建于清初,是大清王朝为西藏活佛“脑木汗”所建,据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载,东黄寺是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在安定门外镶黄旗教场北“普静禅林”、“奉敕”兴建。四十多年后,康熙帝曾巡视到此,见寺院年久失修,“栋宇倾颓”,遂发内帑(库银);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重修。据说康熙帝曾为寺庙正殿题写“大乘宝殿”匾额,及殿内一副对联:“梵香馥郁吉云凝、象教西传净业;宝相庄严华月印、雁堂北护黄圆。”正殿之前石碑刻有两面碑文,其中就有康熙亲撰的《圣祖皇帝重修东黄寺碑记》,碑的背面还刻有康熙所题“御制诗”。
东黄寺、于公元1900年横遭八国联军劫掠、寺内珍宝被洗劫一空,解放后东黄寺遗址尚存、依然保留大寺格局,时至文革期间又惨遭拆毁,最终东黄寺毁于“十年浩劫”,只留下一条街巷名称。
西黄寺在黄寺大街中段路北,修建于1723年(雍正元年),当时称之为西黄寺。因在此寺之东南,就是初建黄寺,故称东寺;东寺早在清顺治年间建成,两寺同为藏传佛教寺院。当年北京人称之为“东黄寺看殿,西黄寺看塔”,清人又称双寺。
如今东黄寺的殿已荡然无存、西黄寺内的塔、依然屹立如初。早在清朝入关以前,皇太极于公元1639年(清崇德四年)便派出专使前往西藏“延致高僧”来清朝传播佛教,其主旨是联合厄鲁特蒙古部族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与当时西藏黄教领袖达赖五世、联手共同管理蒙藏两大区域。
西黄寺初建于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为达赖喇嘛五世、当年来京时所修寝殿。次年“达赖刺嘛”辞归。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曾扩建西黄寺两侧配殿。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班禅额尔德尼六世来京,清高宗指定把五世达赖曾经住过的寺内寝殿,作为班禅的“安禅”之所。
西黄寺寺门南向,入门进院正殿三开间,两侧配有钟、鼓楼各一座;第二进院正殿五开间,殿前有东西碑亭两座。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蒙古王公铸佛像宝塔、供奉西黄寺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重修。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在西黄寺殿后中轴线上,修建清净化城,内有白塔一座,塔身刻班禅始末记,西黄寺又称达赖庙,清净化城为班禅塔。班禅塔、周围环绕石栏,前后各有白石牌坊一座。塔身呈覆钵形八角环周,饰以金顶。四角配以小塔四座,每座塔上通刻佛像。
后院为接待达赖五世来京朝觐时所备“驻锡之所”。清朝统治者与西藏喇嘛教的联系始终如一,几乎每年都派遣使者前往西藏,召达赖喇嘛来京朝见之时,都要“亲率王公贝勒大臣,出城迎之”。
如今出德胜门、沿德外大街前行,马路右侧有条由西向东延伸的宽街,此街北侧,至今保存一座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寺院,此寺就是西黄寺。早年间寺有东西之分,再前行至马甸桥处有“黑寺”两座,竟有前后之别。
黑寺、原名慈度寺,寺门坐北朝南、寺内殿有五重,建于清初,寺内供奉与黄寺近于相同,民国年间烧毁。大寺建筑因覆以黑瓦,俗称黑寺。
“黑寺”曾以打鬼“跳布扎”、科举武会试、雕塑精品称为“三绝”闻名遐迩;之后“黑寺”荒废,其三绝也随之飞灰湮灭。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前黑寺”本名慈度寺,“黑寺”为俗称,以其覆以青瓦故有是称。建于清朝初年,建殿五重,山门、天王殿、恭悬圣玄烨皇帝、御赐慈度寺额。第四重大殿前恭悬圣祖额曰,法云广润。寺内铁钟、铁磬皆明万历年造,当是它处移至者。
前寺毁于民国十四(公元1925年)年火灾,由于未能重建,遂逐渐荒废,其遗址至今已难寻究竟。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在马甸建察罕喇嘛庙,简称后黑寺。为东蒙察罕呼图克图活佛于清顺治二年募化创建。此寺坐北朝南,原有殿三重,寺门额曰“大清古刹”山门处古槐伞盖,清心幽静。寺内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内供奉三世佛,并供有关羽像,故又称关公殿;后院有活佛仓起居寝殿和周边套院厢房二十余间;后殿供有清康熙皇帝赐予的无量寿佛。
原后黑色现状、山门早已不复存在,门前几棵古槐建在;正寺前庭已辟为民族小学的旁门,学校正门向东,正对一条小街。校址用地是占用寺东侧林地,如今、寺西侧是居民区楼房林立;所谓后黑寺前街1号,所指就是民族小学的旁门。寺被包裹在狭小的空间内,仅剩其核心部位的四合院建在,学校外面全然不可见学校院内还藏有一座寺庙。
元代、马甸地区在大都城内以北,为蒙古贵族养马的场所,此地多为从西北迁入的回民。明永乐年间,北京城南扩;而北城垣依然保留‘徐达’当时南移城墙旧址,此地依然划归城外。明成化年间、内地经常和蒙古进行茶马交易,马甸成了季节性贩马的集散地。清康熙年间、马甸形成回民村落,乾隆年间、蒙古王公献与京师的贡马即赶到此处圈养。当时马甸地处北郊,地势低洼形成草甸,且水草丰美,为首选放马牧场,贡马圈养在此处可谓适得其所。清代候上驷院官员选马之后,会淘汰一批马,剩余之马大部分就地变卖;所以马甸作为贩马场所由来已久。
马甸大道两旁建有马店多家。嘉庆、道光年间,马店逐渐移至德胜门外关厢,继而兴起的是贩羊行业。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此地仍称马甸,但其规模已成为供应京师羊肉的基地。当时马甸有经营羊肉生意的羊店、十三家之多,羊存栏数目高达万余只;当时京师传有“马甸无羊市无肉”之说。《都门纪略》记载,“蒸羊肉,肉案在德胜门马店路东。”想来此等佳肴,当时在京师之内已享有盛名。
民国时期马甸尚有马店二十来家。《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记载:“马甸西村、马甸官厅、马甸后胡同;均属马甸,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马甸。”最初马甸回族居民以马、丁、罚、海等四姓为主,人口最多,现已发展为四五百户人家。但马甸老街店铺已荡然无存,现扩为新路。
康熙年间在马甸街南端建清真寺。“大跃进”时被侵占一半,时至今日寺庙依然屹立如初,在桥南正常开放,但其规模小了许多。清真寺对于信教的回民来说为何如此重要,只有穆斯林信徒知晓?
如今北京马甸立交桥位于北三环中路、与德外大街交会处。马甸立交桥是海淀区、西城区及朝阳区的分界点,又为八达岭高速路起点,其地理位置显要。2001年在桥西北侧建成“冠城园”,其中心高度140米,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民国以后,虽然把马店地名改为马甸,但依然有二十多家马店存在。直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店才开始逐步消失,但马甸地名一直叫到今天。
清末民初、北京还存在定时集市,每天黎明时分“摊位林立”,设摊者多为溜走小商贩,不设长摊?太阳升起时即刻收市,因此俗称“鬼市”或“黑市”;最有名者为崇文门外东小市和宣武门外的西小市。清代北京新建不少喇嘛庙,如雍和宫、黄寺、黑寺,以及太阳宫等。这些寺庙前的鬼市持续时间并不长,但每年“打鬼节”都有“跳布扎”登场;西黄寺,前黑寺、后黑寺、雍和宫,以及弘仁寺、嵩祝寺等寺院的打鬼庙会也相当热闹。清代藏传佛教每逢佛事活动,在北京举办的庙会都十分隆重,也许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时至今日雍和宫初一、十五正日上香依然排队、香火极旺。
青年湖修整后为1959年命名,时至1965年北京大规模整顿地名,青年湖周边出现与其相关的地名就有青年湖东里、西里,青年湖南街、北街,以及青年湖路等多处新区名称,接着又出现青年湖东一巷、东二巷等。青年湖东里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位于青年湖公园东侧、故名东里;多为六层住宅楼,也有几栋高层,这一带统属和平里街道办事处管辖。
其实、青年湖西里原来叫六铺炕,关于地名由来众说纷纭?时至今日也无定论。普遍认为,此地离原安定门不远,原有名为六铺炕的大车店;因有六个大火炕,所以被住店者统称为“六铺炕”。
上世纪五十年代,安定门外当时是北京城北郊,安外地区平时生活污水及雨水全靠明沟自然排泄,基本没有排水管道设施,和平里地区主要有两条排水沟渠,一条是安外南北向排水沟,南半段距离护城河较近,雨水顺势流入护城河,北半段则向东排泄,污水顺马路两侧排水沟向东自然排泄注入坝河;当时排水沟较宽,为便于住户出行,安定门外不远处修建一座简易过人小桥,人称头道桥,在地坛西门附近的小桥称二道桥,在蒋宅口附近的小桥就是三道桥,如此地名保留至百年后的今天。至于那条东西向排水沟在何处?即当今青年沟的前身。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沟底宽约几米,晴天水流明畅,向东注入坝河;大雨时节,雨水漫灌,行人车辆无法通行,时至1963年夏,北京城突遇有历史以来罕见大雨,青年沟水涨漫灌漂流枯树、果品、蔬菜及家畜,雨水在光熙门附近泄入元代护城河。随着和平里新区的建设逐步到位,六十年代中期青年沟被彻底填平,改用地下管道排水,修建为宽阔平整的柏油路。
伴随和平里地区发展建设,开通公交车已是当务之急?为联系三里河处几个部委带来工作方便,1954年开通三里河至和平里的13路公交线路,行驶至今没有改变、只是延长了线路。从1961年13路车向北延长至和平街北口,直到2015年线路再次延长,终点站移到小营;这条线路穿行北京城里老站点又多、又广,而且是历时最长的公交线路。
1958年在和平里地区新增设一条104路无轨电车公交线路、直达北京站,以便各部委机关人员出差、出行方便。1959年又增设108路无轨电车,这三条公交线路成为和平里地区住户上班、上学、进城的首选。那是家家都有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如果去远路还是选择公交车更为便利。
1955年设和平里街道和渣子坡街道,1958年合并为和平里街道,1960年曾改为和平里公社,后又历经文革乱象横生?直至拨乱反正后、1990年才改称现名。1997年,改革步伐加快,逐步提升的流动人口数量曾一度超出常住人口?回想当年以粮票、布票束缚手脚的民众,出行都要兑换全国通用粮票,否则寸步难行?改革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堤坝,市场需求带来的商机,使中国人不再沉默;五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篱笆墙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分崩离析。
在“北京欢迎你”的声浪下,涌入京城的北漂何止千万?那时出租房屋与常住人口在争夺现有的空间。
暂住证成为那时限制流动人口居住的官方管理措施?小区内地下室的需求日趋紧张。
   和平里南街与和平里东街的交汇处,如今已开通为十字路口,沿街可分为四个区域,其东南辖民旺东、西、南、北四个小区及柏林等小区;东北面有四区东、四区西、五区、六区、交通部宿舍、林业局宿舍。
街西范围较大可沿至九区,一区、二区东、二区西、七区东、西、南、北、地坛北里东、地坛北里西、兴化西里、花园东、花园西、蒋宅口、青年沟西、
安定门外是郊区,蒋宅口、青年沟西、新旧混杂区域在安德里、六铺炕等街区。干休所宿舍、东河沿东以及东河沿中小区,所有派生出的这些小区均来自改革开放后的建设速度。
光熙门北侧至北城垣城角处原为坟场,很长时间内荒无人烟。明清期间不少权贵也选择安葬此地,所以越偏北、身世地位越高;相传明代有位公主就葬在服装学院偏北处,当初土建时出土过不少随葬品?
清康熙年间、“熬拜”处死后,也葬在此处,其地点就在煤炭院后墻根,据说当时有墓志出土。当初“熬拜”是罪臣,虽说生前算个人物,定了谋逆之罪后,还不如庶人,所以“熬拜”墓地不得北葬。他生前是位英雄,满语“巴秃鲁”为英雄之意;后来“巴秃鲁”、叫白了叫成八大公坟?
满清时期、中医药大学原建之地叫“北枪场”,为清军火器營所在地。当时每月都有真枪实弹的打靶演习,选择此处演练射击,根据其地理位置所定;其东北两面皆有土城包裹、外有护城河行人甚少,其主旨为不扰民。但火器营官兵仗势欺人,在平民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任意踩踏庄稼;可在洋人面前连枪都端不起来,所以说清王朝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东出光熙门已难寻当年古迹故址?如七圣庙地名存在,但只有一条斜街尚存,称为七圣庙街。原此地还有三间平房、里边供奉七位神仙,就在北三环路南进路口处。早期修老三环路时、七圣庙就拆了;今天“七圣路”有庙址尚存,但已包裹在楼区内难觅遗迹?
太阳宫位于朝阳区、西坝河东,如今北三环路上还有座太阳宫桥;但寻其寺庙旧址就难了。最后存于太阳宫乡镇办路南的小庙也没能逃过拆迁?
七圣庙、太阳宫都属于本土道教范畴,要早于佛教传入数千年。最早在京畿之地兴建太阳宫神庙始于唐代幽州,现已无从查考旧址?有记载留下遗址的太阳宫神庙约为明代修建,都出于明成祖之后,他以道教为纲、传承道法以修德政;后世从之,北京周边多建有太阳宫神庙。
当时最有名望的太阳宫神庙要属位于太阳宫乡内的那座神庙;据悉其前身建于唐代,后因天火遭焚毁。元代得以重建,供奉太阳神、也称“大明神”,后称太阳宫。只因寺前空地平整,元代初年、辟此地为跑马场。方圆之内只能蓄草、不可种粮,东起十字口村,西至土城角楼,北邻太阳宫北村,南与西坝河村相接。
元朝是在中原建立政权以汉制传承文脉,也是蒙古族汉化的标志;遭到蒙古部族保守势力的一致反对,联合起来以武力抗争,导致忽必烈举兵西征,最终击败叛军、乃至西逃远遁黑海之滨;使原蒙古帝国分裂为四大汗国。大元帝国虽为汉制、依然是蒙古贵族当权,实为秉承汉制下的奴隶制统治。
“那达慕”是蒙语喜悦之情的译音,其意为“娱乐、游戏”之聚,表示丰收之悦。“那达慕”盛会原于蒙古族喜获丰收之庆典。每逢七、八月间是牧草旺盛、牲畜肥壮的季节,此时举行“那达慕”大会,即为庆祝丰收之意。“忽里台”大会推举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之后,“那达慕”盛会定于每年夏秋之交举行,继而每年一度持续传承。忽必烈进驻大都之后,定于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举行“那达慕”盛会,历时五天;传承至今。
“那达慕”盛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等蒙族传统项目,近年有的地方增添田径、拔河、歌舞类项目。
举行庆典之初,依照蒙古族民俗祭祀长生天,即太阳神;蒙古贵族以挑选出的白马身披哈达敬献长生天,此时全体跪拜,由大喇嘛主祭宣讲祭词。当时的太阳宫神庙规模宏大,是在唐代幽州、原寺庙遗址上重建,后毁于元末明初兵祸。
“那达慕”盛会上最出彩的项目是赛马,当时蒙古贵族以金银加之赌彩,将赛事推向高潮;仅次于赛马的项目就是马球,此项搏击参与者众多,且从唐代幽州节度使安禄山提倡至元代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历经辽、金、元数代传承,时至元代马球运动经历突厥、鲜卑、契丹、女真、以及蒙古数代人的洗礼,无论从规则细化乃至球艺求精等方面更为精湛;其看点可见一斑。
“那达慕”盛会上除赛马、马球两个关注度最高的项目外,还有摔跤、射箭、棋艺以及歌舞。参赛者一般都是锦衣宽带登场,尤其是赛马者装束充满活力,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身着胡服腰系彩带,头缠彩巾,基本与马匹同色;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扬鞭策马,如箭矢齐发。前五名获胜者荣称草原健儿,赞誉声里荣获金银彩头无数。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盛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上京畿地区曾建有多座太阳宫,基本建于明代后期,太阳宫是供奉太阳神的庙宇,城北的太阳宫相传建于清乾隆年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二月初二,都是上供的日子,香火极旺。如今太阳宫遗址均已荡然无存,惟城北太阳宫庙宇消失最晚,据1947年北平市民政局,曾对全市寺庙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存档备查。对太阳宫寺庙记载存档如下:“太阳宫、坐落东郊四区太阳宫九号,建于清嘉庆十年,属合村公建。本庙面积南北十弓,东西十八弓,房为殿三间,瓦房三间,土房五间,山门一座,砖影壁一座。管理使用情况为合村设立小学校一座,又租与张姓房六间开小铺。庙内法物有大小泥塑佛像四位,铁磬一个,铁钟一个,绿琉璃瓦香炉一个,蜡扦一对,铁花瓶一对,白石狮子一对,另庙内有榆树两棵,柳树两棵。”
五十年代、太阳宫设乡,先后隶属于北京市第十三区、第十区、东郊区。1956年、五路居、小黄庄、左家庄、太阳宫、五里沟、七圣庙等6个乡合并为太阳宫乡,1958年属朝阳区。当时太阳宫乡辖区很大,东起亮马桥,西至德外大街,沿东北三环两侧,包括朝阳区的麦子店街道、左家庄街道、香河园街道、和平街街道、小关街道、安贞街道等大部分地块,均在太阳宫乡辖区之内。想来太阳宫寺庙一定是宏伟壮丽的大寺院,翻开档案记载表明,太阳宫寺庙并非大庙,而只不过是一座乡间小庙,虽供奉有日月水火之祀,也只有单进院落;即便如此寥寥身形在大面积楼区建筑下已难寻究竟。
近代“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二月初一日,太阳宫庙会,凡三日。宫在崇文门外南冈子,平日极为荒凉,一年只此三日,庙外有走马场,但往者不多耳。”此言是东便门外蟠桃宫马场,每年三月初三日庙会;即元末蒙古王族败北之后,“那达慕”盛会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城南跑马场地,也就是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的跑马场,为什么不叫赛马场,因场地狭小不适于多人赛事;其方位在东便门至崇文门一线,接近城墙根的土路,路边则是护城河。
至于太阳宫祭祀之说始于春分由来已久、沿用至今的农历,俗称“黄历”,从早期“黄帝历”到清末“时宪历”,数千年来历法先后改革了五次,统称阴历。
阴历即月历,又称夏历,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以(朔望月)作为确定月历的基础。夏历只管朔望月(以月运行为依据),不管回归年(地球绕太阳的运行),所以一年与四季无关,为此又以太阳公转规律出现四季划分派生出24节气,用来弥补反映季节不误农时的准确;农历每月长度是以朔望为准,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互补,不足回归年长度,以闰月补齐,如此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之间;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会相差大约10至20天。为此调整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以闰月方法合理调节,如“19年7闰”法;使得年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
“岁”与“年”、在古时有严格区别;从立春始至腊月三十,谓之一岁,所以三十那天要守岁;从岁首一月一日始至来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即阳历年。
“岁”是干支历特有的概念,岁即“摄提”,又名太岁,古时以星定名、开启时间定义。“岁首”原始含义是首月首日,即立春。“干支历”以立春至下一立春为一岁,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它以立春为岁首。公历的月长度是由人根据天象准确计算出来的长度,而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朔望月)天象自然规律决定,无需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干支历又称星辰历、甲子历、节气历或中国历,故称夏历。古人以天干地支作为载体,象征天地轮回,甲子周期为六十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干象天而支象地,对应天地、运在其中,万物生长于地,其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周而复始。
月历潮汐而定、正月初一就是立春,而“春分”是第四个节气,算来正是二月初一。俗语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其意是春分和秋分之日、白天和夜晚时长相等。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不论南半球或北半球,均为昼夜平分十二小时,所以此日定为祭祀太阳神正日约定俗成。
光熙最早见于“德教光熙,九服慕义”。至于光熙门锁定在东北角源于东皇太一、东君、太阳星君;有启明之意,日主东君、万物华昌。
如今光熙门的方位虽能确定,太阳宫却难寻究竟?时光席卷历代王朝轮番落没,大浪淘沙一代新人换旧人;追索前朝旧事,数列典章异闻能否传承文脉?也许面对逝去的方圆规制已难圆旧梦。

《燕语京时》之五
光熙门(下篇)
作者 燕然搦管
2022年11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2 10: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燕臣兄弟文中说到那些地方,如和平里、北土城、元大都、马甸、太阳宫、安定门、六铺炕、天坛等等,都在北京北部,经常走过路过也游览过,但对它们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的演进知道的太少。
读燕臣“光熙门”,像听讲故事似的,有趣、有料,有见解,土豆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3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窦教授”

光熙门内两重天,
今夕怀古感百千;
并非昔年千般好,
流年逝去莫求仙?


燕然搦管
2022年11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12:50 , Processed in 0.04369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