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93|回复: 6

平视经典之缘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4 2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韩荣杰 于 2022-10-24 23:12 编辑

上学时,一直想把各种经典读完,譬如《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等,上高中时读了半部《论语》,觉得颇有心得,便与一位同学炫耀起来:“子贡问孔子,乡里人都喜欢的人,是不是就是好人。孔子说,不能这么说。子贡又问:那乡里人都厌恶的人呢?孔子答道:好人喜欢而坏人厌恶的人,才是好人。”
不料那位同学随口说了一句:“那乡里的这些好人与坏人,又是以什么为标准呢?”
说得我目瞪口呆,因为孔子没说。
由此可见,当时书是读进去了,但没读出来。
后来一直断断续续地读着,但却也一直没读进去,或者虽然读进去了,却没有读出来,主要是觉得这书中并无想象中的高妙绝伦的智慧。
《围城》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听到苏小姐的反应后,方鸿渐忽然有个可怕的怀疑,苏小姐是大笨蛋,还是撒谎精。
之所以想起这一段来,因为这正是某日我读经典时忽然产生的想法:这经典其实讲的并非什么高深的智慧,而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
这当真是可怕的怀疑,首先把我自己吓坏了,被历朝历代那么多人顶礼膜拜的经典,却被我认为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那一定是我自己错了。
于是我停止阅读经典,因为继续阅读会加深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显然是“政治不正确”的。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读到另外一个人的观点,一个与我的看法非常相似的观点,我才知道,我不是唯一一个“政治不正确”的人,那人叫王小波。
有人帮我壮胆,我又开始阅读经典,但这次不再是仰视,而是平视,平视经典能够让我发现经典中的很多问题。
仰视与平视,差别在哪里?
我讲个故事,八十年代,北京晚报还只卖两分钱一份的时候,有位画家找到《北京晚报》编辑部,要求人家发一幅他的画,如果不肯发的话,也行,请编辑在他画上写下哪里画得不好,并签字。
副版编辑们商量了一会儿,最后一位年长的编辑走出来,拍着画家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您的画,还得练。”
至此,这是一幅前辈教导或者开导后辈的画面,而且你不得不承认,人家讲得很有道理。
但没想到,画家想都没想,就说出来:“废话!谁的画,不得练。”
这句话,在我看来,石破天惊,令人回味无穷。
因为它一下把对方从前辈高人的人设中拉平,同时说破了对方政治正确的猫腻所在,迫使对方从俯视角度回到平视。
据说那位编辑一时无语,回去与其他编辑再次协商,最后同意发一幅那位画家的画儿。
平视经典就是我们可以质疑,可以不同意,可以反驳,甚至可以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31 19: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罕见网络文化人,
历史经典有遗存。
多少老树知宽窄,
何必执著历练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 10: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读书不但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
不过,这需要一定的理解水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14: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涓涓 发表于 2022-11-2 10:52
看来,读书不但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
不过,这需要一定的理解水平啊!

我是这样理解“读进去”的:读书时,在接收书中知识、信息的同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常识去验证它,加深理解。
而“读出来”则是读完以后,从书中退出,查看一下他人对此书的理解和批评,从而验证自己的理解。
经过这两个过程后,此书中的知识、信息才能转化为自己的。

有了互联网,“读出来”变得非常方便,读一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后,可以方便地在网上搜索别人的感想,与自己的理解相互印证,能够快速提高欣赏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 21:3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韩荣杰 发表于 2022-11-2 14:54
我是这样理解“读进去”的:读书时,在接收书中知识、信息的同时,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常识去验证它,加深 ...

谢谢您不吝赐教!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01: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小学四年级时开始读《水浒》,以后每年读两三遍。一直到大学毕业后,偶然买到一套《水浒会评本》,其中主要是金圣叹先生的评点,一读之下,使我怀疑这与我以前读到的《水浒》是不是同一本书。
众所周知,金圣叹是“独恶宋江”,譬如书中写到晁盖去世前那段,众将都来看视晁盖,宋江独哭。晁盖对宋江说:“兄弟,莫怪我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金圣叹认为,众将看视晁盖而不哭,是宋江平素使众将与晁盖疏远,而宋江独哭,则是宋江之诈。
晁盖给宋江出的难题,便是不想让宋江为梁山泊之主。
在读到金圣叹点评之前,虽然我也注意到晁盖给宋江出的难题,但只以为晁盖是深恨史文恭所致。读到金圣叹的点评,确实大不相同。
再后来,读到刘再复先生的《双典批判》,他的意思是,你可以写李逵劫法场时将看热闹的百姓“排头砍去”,也可以写为了赚朱仝上梁山,李逵奉军师令,活劈了小衙内,因为这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但你不能带着欣赏态度去写,而应持批判态度,即现实可以是很残酷的,但作者必须有自己的态度。
刘先生的看法是,《水浒》因为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只能称为优秀作品,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3 22: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韩荣杰 发表于 2022-11-3 01:26
我从小学四年级时开始读《水浒》,以后每年读两三遍。一直到大学毕业后,偶然买到一套《水浒会评本》,其中 ...

看来读书特别是读经典,不但要多读,还要多想,多悟。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13:32 , Processed in 0.02080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