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27|回复: 8

苔痕(116)母校葡萄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0 12: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青苔痕(116)
母校的葡萄架

  我读初中的时候,所在的教室是一排平房,后面有一片绿地,种植了油菜、蓖麻;教师楼是民国时三层洋房,阳台盆栽成景,墙上布满爬山虎,楼旁有桃树林、葡萄架。
  忘不了葡萄架上的那一片绿。那一片茂密的、半透明的叶子分布得十分均匀。葡萄熟了的时候,晶莹透亮,也是绿的。我常常疑心这一片绿是用翡翠雕琢出来的。
  课间,站在那片绿的下面伸个懒腰,做做深呼吸,疲劳会一扫而光。哪怕只对着那半透明的绿眨巴眼睛,它也会送给你轻爽、舒心。
  我常常坐在葡萄架下复习功课,读课外书籍。即使有风,那叶子也不大动;即使动,也无声。有一次考数学,我们五六个在葡萄架下面复习的男同学都得了好成绩。第二天一大早,许多人便把凳子搬到了它的下面。几个女同学嘻笑着,为占了个“风水宝地”感到高兴。
  每到复习迎考时,那片绿就显得特别静。当然,也有喧闹的时候,那就是同学们在下面聊天。没有中心,没有专题,东扯葫芦西扯瓢。聊得开怀大笑时,绿叶也跟着颤动,分享我们的欢乐。
  我参加美术兴趣小组,俞老师教我们画葡萄。这时我才认真观察它的枝干和叶子。那主杆粗壮得很,像条虬龙一直爬到架子上,才分出许多枝杈,长出许多叶子。使我真正懂得了“枝繁叶茂”的意思。
  第一次画葡萄,没成功。俞老师说,绿色太多,把叶子画轻了,画飘了,应加上点墨,画出它的层次,画出它的遒劲,画出它的精神。
  第二幅,得到了俞老师的赞许。他站在旁边,等着我画果实。但我没画。我说,等到秋天再画,画它成熟的果实。
  三十个春秋过去了。母校葡萄架上的葡萄成熟了一次又一次。但我至今未画。我想等到果实结得更多,更趋成熟的时候……
(原载于《家庭教育报》2000年1月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1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7月7的晚上在葡萄架下乘凉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切切私语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20: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宝安 发表于 2022-9-11 08:32
据说7月7的晚上在葡萄架下乘凉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切切私语呢。

    小时候也曾听老人们说,七夕的晚上在葡萄架下,可以听见牛郎织女说情话。不过,只能听,不许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2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葡萄有架看年轮,
夏长枝繁硕果临。
冬藏老曼为发展,
春回意暖绿叶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3 1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博览 发表于 2022-9-12 20:23
葡萄有架看年轮,
夏长枝繁硕果临。
冬藏老曼为发展,

    有不少住楼人家,把葡萄架移至阳台,欣赏它的春夏秋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15 15: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那时算是有福之人,学校下午兴趣班依个人兴趣报班,老师认真授技,且不收费,收获颇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5 2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成兴 发表于 2022-9-15 15:24
我们那时算是有福之人,学校下午兴趣班依个人兴趣报班,老师认真授技,且不收费,收获颇多。

    是啊,那时学校有不少兴趣班,全凭个人兴趣爱好,与成绩无关,与年龄无关,与家长无关。同学交流,老师点拨,收效蛮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13: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2-9-20 13:20 编辑

    几十个春秋过去了,老师桃李满天下,学生也步入人生秋天。葡萄架上果实结得更多,更趋成熟的时候,长宁中学的校址被置换迁移。当年蒋纬国先生等发起并创办的原奉化中学旧址,连一块砖头一根钉也没留下,更别说昔日“棉布大王”周联康捐助的那幢三开间三层洋房了。
    长宁中学,前身为奉化中学。1996年10月,学校创办50周年校庆之际,远在台湾的蒋纬国先生修书致贺,并欣然题词“奉教化而长宁”,嵌入了奉化、长宁两个校名,遂见意味深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16: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2-9-20 16:27 编辑

蒋氏家族与长宁中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侄孙毛圣栋从重庆来到上海,被上海市警察局长宣铁吾任命为上海市警察局督察长。毛圣栋是黄埔军校四期生,曾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是个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他看到被日寇蹂躏八年的上海教育界满目疮痍,便决心在上海办一所学校。1945年年底,毛圣栋约同是蒋氏亲属且任国民政府秘书的毛庆祥到上海逸园新邨探访他的表叔——正休假在家的蒋介石次子蒋纬国。毛圣栋创校的想法与蒋纬国不谋而合。于是在蒋纬国的支持下,毛圣栋便着手筹办起来了。筹设中的学校初定为“奉化中学”。
筹办奉化中学
    经毛圣栋、蒋纬国、毛庆祥等人的半年酝酿、四处联络,奉化中学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于1946年5月9日在当时东亚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召开。蒋纬国领衔具名邀请奉化中学的发起人与会。蒋纬国主持这次会议,在会上致词呼吁大家协力,共促其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会上宣布为“提倡教育、作育英才”,在上海筹设一所“学用合一”的中学,为纪念蒋介石故乡,该校正式命名为“上海市私立奉化中学”;会上还决定在上海马霍路(今黄陂北路)37号设立奉化中学筹备处,毛圣栋为主任,蒋纬国、毛庆祥等为委员。
    筹办奉化中学的消息次日刊载于《中央日报》、《大公报》和沪上各报。上海滩一时满城风雨、到处讲“奉化”,许多知名人士纷纷解囊认捐,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罗氏兄弟也慷慨应允捐地十余亩供奉化中学建校舍用。5月16日,筹备处向上海市教育局申报成立,上报筹办奉化中学的发起人有41人,都是当时军政界要人或上海滩知名人士。
   在为校舍四处奔走之时,奉化中学筹备处以茶话会、义演等方式筹集建校基金。筹备处印制捐赠收据,由蒋纬国、毛庆祥、毛圣栋三人联名发函寄发捐册向全国各省市的国民党党部募捐,还通过国民政府驻外使馆、领事馆向海外侨胞募捐。爱国侨领司徒美堂不仅作为发起人自己认捐,还用各种途径号召各地侨胞为奉化中学捐资。这样,很快就从全国各省市和海外各国侨胞劝募到不少建校基金。
洋房归属风波
    奉化中学原拟在那年9月份开学,所以筹备处当务之急便是迅速寻到现成的校舍。当时申城号称“棉布大王”的鄞县人周联康为安康绸缎庄总经理,想在当时的长宁路35号(后为593号)自有的一幢三开间三层洋房(建筑面积1080平方米)办一所义务学校。毛圣栋与周联康本为宁波同乡,又是好友。毛圣栋从史济照处得此消息,就以创办奉化中学事求助于周联康,聘请他担任校董。周联康就在1946年6月把这占地五亩的洋房租给奉化中学作校舍,并把每月的租金捐助给学校作经费。
    但此时,这幢洋房并不在周联康手里。原来这幢洋房在上海沦陷后被日籍人林国彦凭借日本宪兵的暴力所霸占,设立疫病医院,时人称为“林医院”,也有人称其为“伤兵医院”。抗战胜利后,林国彦一面改日本国籍登记为台湾人以逃避惩罚,一面勾结上海黑社会恶势力,以手枪和炸弹相威胁,妄图长期占用这幢洋房。而国民党CC派中统特务组织也以建新中学的名义霸占住楼房旁边的几亩空地要派用场,并觊觎空地旁的洋房。
    要收回洋房固然不易,而要从中统手中收回空地更是虎口拔牙。毛圣栋等创校人冒着黑道势力的炸弹威胁,又顶着特务强权的索要,先后以奉化中学筹备处主任和校董会董事长毛庆祥的名义发了很多呈文,找了很多上层机关要员,甚至把状告到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陈立夫那里,经过不屈不挠的据理力争和半年周折,最后蒋纬国出面请CC派要员潘公展出来调解,奉化中学才如愿接管这幢洋房和楼旁空地。
首次招生顺利
    1946年8月,经过奉化中学发起人的推荐、协商,组建了奉化中学校董事会,校董们推举毛庆祥为董事长,聘请毛圣栋为校长。毛圣栋校长请了一些教育行家里手介绍教员,帮助筹划学校办学体制,任命报界名流邱直青为校务主任,统管学校工作。
    解决了校舍、经费、教员的问题后,招生又是个大难题。奉化中学原想按常规在1946年秋季招生开学,但由于校舍迟迟接管不了延至1947年春季才首次招生。蒋纬国等校董主张招生不应受常规、时间的限制,教育应该“有教无类”、不咎既往。他们允许他校开除的学生可以报考奉化中学且从宽录取,还允许他校学生可按其所读年级免试转学来奉化插班,加上奉化又有20%的免费生名额吸引着一批清寒学生,结果首次招生出奇地顺利,初一、初二、高一各年级春秋季二个班,班班招足额。
    1947年2月,蒋氏家族发起并创办、在上海热闹一时又扬名海外的奉化中学终于在长宁路校址开学。当时校舍仅有一幢洋房,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占地五亩,拥有22位教职工、6个班级共224名学生。从1947年暑假开始,校董会动用募捐来的建校基金,先后在洋房南面操场东西两旁各建造一排南北走向的木板平房教室共12间,以及风雨操场和礼堂等一些零星校舍,还陆续添置一些理化仪器和图书设备等。而班级、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多。到1949年春,奉化中学发展成一所初具规模的完全中学,并在这年4月被当时的市教育局批准立案。
改名长宁中学
  1949年春上海解放前夕,毛庆祥、蒋纬国等校董去了台湾,校董会推毛圣栋继任董事长暨校长。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毛圣栋以奉化中学已进入新时代,自己又无教育专长为由,不顾教职员的挽留而坚辞校长职务。于是奉化中学成立以吴文照副校长为主任的新校务委员会,对校政进行一番改革,实行民主办校,坚决贯彻面向工农的原则扩大招生。
  1952年12月26日,奉化中学公立,为上海首批私立转公立的三所中学之一,校名也因地处长宁区长宁路而改为“上海市长宁中学”。
  1956年圣谊中学并入长宁中学。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政府也多次拨款建造教学楼和办公楼。
  2001年新宁中学并入长宁中学。
  2002年长宁中学迁进新建的校区。
故人宽慰所望
  毛圣栋先生离开奉化中学后,曾担任奉化县政协委员,民革县委委员等职,1979年应邀回到长宁中学作客。他见到离校30年间,学校旧貌换新颜,想起当年创办中之艰辛,开学时之简陋,不禁感慨万千。他写信告诉在台湾的蒋纬国,说“当年我们栽的秧苗,在共产党的培育下,今已结实累累矣。忆及表叔在国际饭店所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话,真宽慰有余,不负故人所望也”。毛圣栋创校时43岁,1985年逝世,终年82岁。
  蒋纬国创办奉化中学时为陆军上校,年31岁,为奉化中学校董中最年轻者。1996年10月长宁中学举行50周年校庆大典时,台资经纬公司的彭季子等一行代表蒋纬国来校参加庆典并向学校赠送花篮致贺。而远在台湾的蒋纬国则致函说,当年“创办该校的往事,历历在目”,“闻该校在相关主管单位及历任校长与师生的努力下,扩建校舍,增设软硬体设施,充实师资,迄今拥有学生一千二百余人,已达当年为国作育英才之宗旨,曷胜快慰。”还欣然许诺“此届校庆时间已过,然来日方长,愿此后校庆,当回校与诸校友们及师生‘共庆’”。除写信之外,还欣然命笔,题词“奉教化而长宁”寄赠长宁中学。
  蒋纬国的信札与题词意味深长,字里行间,弥漫着对长宁中学深深的眷恋和关注之情。可惜蒋纬国一直没有机会“回校与诸校友们及师生‘共庆’”。
            (资料来源:联合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9 17:54 , Processed in 0.0375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