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369|回复: 16

小说《知青骆驼》阅读会发言概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8 03: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放小说《知青骆驼》阅读分享会
发言概要

各位文友好:

  我受名山家园的委托,召集这个读书活动,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名山家园对每一位名山荒友、文友的自创小说、文集都乐于及时报道宣传,认为这是有文化意义的大好事、喜事。

   苏放小说投放到名山家园网40天,后又通过朋友圈分享,引起少见的反响。跟帖、私信往来交流量的热络程度也是少见的。小说第一篇点击量1307。

  摘几段读者的留言:

1.别样作者写另类小说。

2.作者是个折腾一辈子的人,开篇就折腾。

3.七十岁的老人,写十七岁人的青春故事。

5.就是任书范啊,这小子还写起小说来了。

6.人物个性慢慢出来了,语言也不错,是位写小说的主。

7.跟读每一集,连续读才过瘾,希望一次看到全篇。

8.原汁原昧细致贴切,就是累眼睛。

9.苏放小说的骆驼是不是他自己啊,感觉写的内容符合他的经历,也符合他的性格,我们还是小学同学呢。

10.看入迷了,我们军马连前面的莲花泡里就住着一些关里跑过来的盲流,我见过他们。

11.很长时间没看过这么精彩的小说了,虽然荤素都有,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感慨不少。

12.这哥们和我当年有一拼,浑但讲理,最恨以强欺弱,拳头是最好的回答。

13.精彩精彩,过瘾过瘾!连读五集看到眼花,苏放,你真行!


从读者的反响看几个现象:

1.同类人看进去了,名山荒友阅读更仔细,引起回想、联想。
2.多数人给予肯定,吸引人,爱读。
3.小说不像是处女作,作者不简单,有文学阅读积淀和写作基础。
4.不认识作者的人想约作者苏放见面聊聊。
5.了解作者经历的人,希望他一定写写回到北京以后的骆驼。
6.多位文友希望尽快和作者见面,搞个读书活动。

   今天的阅读交流活动是“趁热打铁”,抓疫情稍缓空档,请作者苏放来说说自己、谈谈写作,请各位畅谈读后感。

  参会的15人,名山荒友10人,其它团场5人。
  名山家园特别邀请了《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编委王铁军、崔永元工作室“知青口述史”召集人王利平和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知青文学的热心读者韩荣杰参加读书活动。
  大家都是名山家园的热心文友,爱读书、爱写作,爱思考,都认真读了骆驼小说。

  下面请各位文友以漫谈的形式,围绕《知青骆驼》抒发感想和意见,尖锐的批评也不妨,咱们都是战友,都是兄弟。

                      2022年7月9日

窦忠强:原名山农场哈尔滨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知青骆驼》作者苏放发言
苏放
    感谢在座的十几位老师,在这么炎热的季节,抽出宝贵的时间,对《知青骆驼》这个还不成形的作品给予点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欢迎和感谢。
   今天到场的有好几个老熟人,像杨捷、建一和紫瑜,还有小毛老师。
   而赵宗老师,王显庆老师,石予民老师,在12团的时候,他们都属于是高级知识分子那个圈子,我等草莽只有崇敬和仰望的份儿。
   还有窦教请来几位大能,真的让我惊喜万分,这可都是纯正的文化高人,早听窦教介绍过,今日光临,蓬荜生辉。
   窦教让我说说,怎么想起来写这部小说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并不是一个文人,而且性格腼腆,内向,自卑,不善交流和表达。但又生性好动,闲不住。
   病退回京以后,上过班、下过海、做过实体,混过江湖。总之,一直就没有闲着过。
   直到前些年,家中老人需要照顾,才放下所有事情,安心照料老人。老人西去后,闲下来了,琢磨着还是得找些事做,但体力精力都已经不行了。
   与友人闲聊说起旧时经历,很惊讶地发现,走过的路,经历的事,有时比小说和影视作品当中的情节、桥段,更加复杂,更富有戏剧性。
   而且这就是我的亲身经历,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于是就写了。
   以真实的经历为主干,往里面填充的内容,有真实的也有虚拟的。
   越写越觉得好过瘾,撒谎吹牛、云山雾罩、嬉笑怒骂、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发不可收拾。编造,吹牛,遐想,这些都是很享受的过程,所以我就享受了。反正用不着负啥责任,也不会得罪什么人。
   关于章回体,可别说我这叫章回体,章回体太严谨,我玩儿不转。这还是和一个叫杨亮的荒友聊到那次全团批判大会,他随口甩出一句,十二团英雄大聚会,新团部脚踢马政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借过来用了。
   我喜欢这个点题呀对仗什么的这个形式,很好玩儿。但我可不敢说我这是章回体,顶多算是伪章回体吧。
   本是写着玩的,在窦教的鼓励下,糙了吧唧的就斗胆拿出来嗮,在各位老师面前算是班门弄斧了,希望老师以及各位网友,不吝赐教,多多指导。
   再次真心实意地感谢各位老师,老师们的点评和建议,我都记在心里了,对我帮助太大了,让我终身受益。
   还有,各位朋友千万别对号入座,骆驼不是我,江山农场不是名山农场,此三连非彼三连,刘主任不是刘主任,马政委不是马政委,都是虚构的人物,用套话来说:“内容人物皆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就是个故事而已,我说说你听听,在想当初!

苏放(任树范):原名山农场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王紫瑜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我可以说是苏放(任树范)的同学和发小了,那时,我们都住在东城区大方家胡同,六九届是就近入学,所以我们都是北京二中的学生。苏放的小说《知青骆驼》,很耐看也很有故事,我直到今天凌晨四点才把一至四十六章全部看完,总体感觉小说攫取的素材很多,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兵团内部发生的事情和其他知青故事。如小说开头第一章讲述的六九年九月十八号离京赴兵团那一天,在学校和老生打架的事情,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我也曾参予其中,还为他相助过拳脚。而第八章提到的好友董建武来信邀他去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最后是到缅北游击队的故事,则是发生在大批知青上山下乡之前的红卫兵的故事,以及第十一章提到兵团警通连和地方混混打架及四十章义救谷雨,揭露219团(二师十六团)团长参谋长强奸女知青被枪决事件,都被作者巧妙地揉进自己的小说,这与作者从小爱读书有关系。

  小说描述了骆驼打架斗欧行侠仗义英雄救美感情纠葛众多方面,如今已从十七岁到了七十岁,希望看到作者写出骆驼的后知青生活,最后四句话:
满怀激情赴边境,
憧憬上阵打冲锋,
不想得来锄一把,
刨尽多少知青梦。

王紫瑜:原名山农场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赵棕

  读了苏放所著《知青骆驼》的初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青青春年华奋斗历程的精彩和艰辛。
  作品中所散发的浓浓的京味使人倍感亲切,这也是这部作品的特点之一。
  今日得见作者本尊结合作品所述,更加真切的感到了今日一个老炮的气场。(老炮旧时指性格暴烈义字当头街头无所事事者。今老炮一词引伸为某一行业曾辉煌过的中老年人,仍保持着自尊和技艺,受人尊重的人)。
  作品在两个方面如再深入思考一些会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思想性。而不是只停留在叙事的层面。
  一是从人性的角度去表现和描述人物行为的心理依据和本性。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滿。
  二是对所产生故事的社会环境和背景着些笔墨以加深作品的深刻性。
  以上所云一孔之见供参考。


赵棕:原名山农场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杨捷

   祝贺我的同学、兵团战友任书范将自己的传奇人生故事“知青骆驼”告诉读者,告诉后人,可以说为今后研究上山下乡运动留下一份珍贵资料,可喜可贺!
   几点读书感受供参考:
一、写作特点
  作品以自传体小说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知青骆驼”形象,作品以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经历真人真事为原型,适当加以虚构,增加了可读性,作品中描写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很容易让北大荒知青读者对号入座,读起来生动曲折真实感人。
  感觉比较精彩的篇章:出发边疆当天流血事件;刚到连队私自溜号探亲人;惊心动魄斗智斗勇六次打架;十九连让蛮横连长丢丑;上山伐木赶牛套车历险;遇跑荒灭火勇救女战友;醉酒睡卧老乡家险遭陷害;团部关紧闭礼堂批判会;全团各连游斗趣闻趣事;兵团现役军人个性脸谱;一帮一一对红和秋红兵的恋爱经历等篇章,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写作形式
  作品参照古典文学作品章回式写作形式,承上启下,引人入胜,标题押韵对仗主题突出,文章则用现代文形式平铺直叙,通俗易懂语言流畅。人物对白采用了北京及东北地方方言及普通话混搭的风格,读起来亲切感人生动幽默。
三、社会意义
  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深刻反映了北大荒知青的人格特点,从一个知青坎坷的人生经历中看到“文革”对青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作品从极左思潮在农场连队表现,倒背如流语录到基层批判批斗成风,都有详实描述。此外,作品也反映出古典文学作品人物及地域文化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个故事读后让人不能平静,引起深刻反思。
四、建议
  作者后知青时代的四十年也非常精彩,坎坷的人生经历和改革开放时代特征紧密相连,比如返城、下海、经商、打架进去过、创业到潜心影视文学创作,都有很多动人故事。不平凡的人生轨迹深刻揭示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建议将后知青时代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去,向读者展示一个完整的“知青骆驼”的传奇人生。
  希望尽快完稿付梓印刷,早日和读者见面!

杨捷:原名山农场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王利平

  原本找窦兄征稿,收集他的文字作品。窦兄却把知青骆驼发给我看,读后被深深感动,很想一气读完,过一下瘾。同学朋友在十二团很多,作者大名很早就有耳闻。这本章回体自传小说写的是男人的事,希望作者按照心中男人的路走下去。呈上一首歌《哥已不是当年的哥》,与作者共享那种男人的感觉。

   从没写完的作品中,感觉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写作水平很丰富很有经验,按照意愿创作后面的故事即可。

  当年与窦兄组织的《同炕年代》读书会,曾提醒作者迎接你的不止是鲜花,邵国铭特意准备一条鞭子送给他。但本土意识对号入座反响很大,很多过激行为,致使同炕年代作者去世前仍没有解开心结,很是遗憾。《狼图腾》这部知青小说在世界上都引起轰动,可是在它的发源地却屡遭批判。就此提醒作者,做自己的事,写好骆驼的故事。

点击欣赏:

王利平:原蒲鸭河农场(十七团)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点感想和希望
韩荣杰

  我是从民间著史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从这个角度讲背景资料稍显不足。
  一般而言,使人印象深刻并能引发反思是苦难。譬如小说中那场山火,书中人物非常幸运地只负轻伤而度过劫难。记得十几年前看过一个访谈节目,在云南插队的上海女知青,因为出身不好等原因,盼望能扑灭一场山火,改变不利地位。后来山火真的来了,她们参与了灭火,受到了表扬。但代价是她们“后半生挣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脸部整容上,却始终没有达到不吓人的程度”,这些女知青大多终生未婚。这样的苦难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为什么她们必须要通过救山火才能改变不利的地位,那些不利的地位是怎么来的,又是谁向她们灌输了这样的思想。
  如作者所言,主角遭遇的设定略显浪漫,譬如总能逢凶化吉,这是网文的写作特点。这确实能够增加阅读快感,却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反思,影响了作品的深度。
  十九连是个纪律严明、执行力很强的连队,也因此而受到领导重视,每当遇到艰巨任务,都会派十九连去执行。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其代价正是每一位成员让渡了更多的权利。如果说因为他们更“听话”,每次都要被派去执行更艰巨的任务,试问对他们来说,公平吗?
  主角一直在反抗权力,这不是他天生反骨,他反对的是公权私用,或者说反对的是腐败。
  写得最好的人物是简洁,因为苦难一直伴随着她,对造成苦难的原因也有一定的分析。
  
韩荣杰:1985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冯绪杰

  苏放先生的小说《知青骆驼》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这部作品与八十年代作家老鬼的《血色黄昏》有异曲同工,桀骜不驯与遭遇纠葛在一起,会让相当一部分在黑土地生活的老知青感官上有些格格不入,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经历会出现迥然不同的思想认识。两千零八年,宝泉岭作家王健一部《同炕年代》,用“第三之眼”看知青,作者作为荒二代描述他眼中的知青无可厚非,即便这样还是引起老知青们的轩然大波,一部分知青认为作者诋毁污蔑知青的光辉形象,是可忍孰不可忍,一部分知青认为作者在讲真话。所以知青题材的作品会引起不同方面截然不同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千七百万知青中,黑土地只占五十四万,而恰恰这五十四万知青的生活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因而造成许多人的错觉,感觉全国知青和他们一样的“胸有朝阳,反修防修的先锋,抵御外侮的生力军,为有知青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而欢呼雀跃”,因此容不得任何文学作品诋毁上山下乡运动,我担心《知青骆驼》会重蹈《同炕年代》的覆辙,熟悉、相近的人会用作品当参照物,寻找自己,而后诅咒作品的真实性,可能他们忘了,这是部小说。

  因此建议作者是否可以前半部分再加以精炼,整部作品形成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两部分,增加一些思想蜕变过程描述也许会更能增加作品的认知度。一家之言,请谅之。

冯绪杰:原军川农场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王铁军
总体印象
    难得的知青小说,真实故事引人入胜,语言有特色、人物有特点,栩栩如生。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相信经过进一步精雕细琢,会获成功。         
一点感想
   无论是写论文、写史、作传,还是写小说,写作目的都应是写下来传下去,留给后人留给历史。现在选择了写小说,就要按文艺作品的规律,跳出写自传或连队(团队)史的框框,避免让读者“对号入座”。我们这一代受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影响较大,所以希望作品以全景式表现知青一代,但要避免以往知青文学的缺陷,力争写出新意。
   写下来传下去就必须有思想深度,要对我们经过的历史,对社会、对人性都有所反思,反思一定要放入大背景内:包括文革、上山下乡、屯垦戍边、开发北大荒等等。这些反思不是简单在小说中插入几段“论文”或论点,而是将反思升华并融入作品,使作品具备思想深度。特别是对文革和知青运动,我们的态度应是“牢记,但绝不歌颂”。即使作品只是描写上山下乡中的琐碎细节,只要把它融入反思的大背景内,它就一定具备了思想的深度。
精雕细琢
   本书故事结构依时间叙述,近似章回小说,可再进一步调整详略,令其张弛有度。
   作品中人物语言有特色。本来兵团的特色就是五湖四海,各地都有,因此人物语言要特起来,现有作品中北京、东北人物的语言已经特色十足了,但南方人物的语言特色略显不足,需要再下功夫。
  叙事时要避免书面语、八股腔。
  还有一些细节和文字要力求准确:如青酱(清酱)、(词源)辞源等。在用字和标点使用方面要规范。

王铁军:原北兴农场(三十二团)哈市知青,《北大荒知青眼中的复转官兵》编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3: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言概要
邵国铭

   苏放的小说《知青骆驼》一到四十章我在“名山家园”上看了两遍,后经窦哥介绍,又到“老苏的空间”浏览了四十一到四十六章。总体来看有以下四个特点:布局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自然、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特点鲜明。
  给我的感觉作者不是初出茅庐的写手,而是经常在文学领域试水的常客。个人认为这篇小说不仅能供给老知青一代茶余饭后消遣,在更广泛的社会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我们知道,上山下乡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官方盖棺论定的政治运动,上层的基调是“不否定、不肯定、不宣传、不评论”,低调虚无处理,但上山下乡又确实是一次给千万个家庭和国家经济带来重大创伤的运动,官方冷处理不知策从何来,我们作为上山下乡的亲历者为使后人不重蹈前辙,是有义务把那段历史秉笔直抒,刻进历史光盘。不论小说、纪实、回忆、口述、照片、视频都是真实历史的见证,时机成熟,这些都给后来的历史学者留下珍贵的史料。杜牧的《阿房宫赋》曾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共和国历史上“哀”事甚多,而“鉴”之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知青骆驼》不管文学水平如何,最起码给后人留下可“鉴”的一笔研究评价上山下乡的宝贵财富。

  发现小说几处不明确之处,提请老苏注意查证:
1. 第一章出现马猴骑“26锰钢车”,上世纪六十年代,似只有“28锰钢”如永久13和凤凰18。
2.石政委一出场已说他叫石北上,后来又介绍一次他叫石北上,是否重复,还是在效鲁迅先生两株枣树之语?
3.第二章马屁精一出场叫唐华,而以后又叫唐亮?
4. 第二十二章描写哈知青徐虎被撞死,原因是驾驶员误踩了刹车踏板,是否误踩了油门?
5.胡排弟弟在第十章里叫胡明,到第三十一章里又叫胡亮,胡排变成胡明好像有矛盾?


  谢谢老苏、谢谢各位。

邵国铭:原军川农场北京知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0:21 , Processed in 0.26695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