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767|回复: 2

缅怀地质调查所早逝的地质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9 17: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缅怀地质调查所早逝的地质学家
耿元生

  今天是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多采用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方式纪念端午日。这一天人们常怀念先贤。我不由想起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因种种原因早逝的一批地质学先贤。特将他们简要事迹及去世的原因撰写出来,一起缅怀这些值得我们怀念的地质学家。除步达生先生是来我国的加拿大学者之外,其他均是是我国地质学者。

  赵亚曾(1899-1929年),字予仁(予人)。赵亚曾于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0年,参加筹组北京大学地质学研究会,为首批会员之一。1923年,赵亚曾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本系任地层古生物学助教,同时兼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几年之内,他足迹遍于大半个中国,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地层学、古生物学、大地构造学等方面多有建树。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53.jpg

  1929年参加以丁文江为首的西南地质大调查课题。1929年11月与黄汲清经陕西秦岭入四川,然后再下云南,11月16日留宿云南昭通县闸心场,夜间遭大股土匪抢劫,不幸惨遭杀害,年仅29岁。他在短短的6年间,共发表论文专著18种,100多万字。时任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给以了很高的评价“赵君在所六年,调查则出必争先,研究则昼夜不倦,其进步之快,一日千里,不仅师长惊异,同辈叹服,即欧美日本专门学者亦莫不刮目相待,十分钦仰,见之科学评论及通信推崇者,历历有据”。丁文江悼诗“三十书成己等身,赵生才调更无伦”,代表了科学界对他短暂而光辉一生的最高评价。

  步达生(Davidson Black)加拿大籍,190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1919年应邀来华,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在华期间于1926年与丁文江、翁文灏进行了产时间的筹划,1929年在地质调查所成立了新生代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当时以研究古人类为主的研究室(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设立),步达生任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参加了周口店北京人化石的研究与鉴定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47.jpg

  1934年3月15日傍晚,步达生按惯例来到实验室准备通宵工作。他兴致勃勃地与杨钟健讨论了进一步野外考察的计划。没想到杨钟健离开半小时后,步达生突发心脏病,在“北京人”头骨和“山顶洞人”头骨旁停止了呼吸,年仅50岁。他踌躇满志地想把新生代研究室建成大规模的学术机构,涵盖古人类学、伴生动物群、地层、人文、冰川等多领域,甚至初步选好了地址,打算为新生代研究室新造一座大楼。他还和印度、缅甸、越南等国家的专家联络。试图将考察与研究扩展到东南亚,对新生代地质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只是他的这些构想就此戛然而止。

  丁文江字在君,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11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获得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士学位。1913年与章鸿钊一起创办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并任所长,培养地质人才。1916年与章鸿钊、翁文灏一起组建地质调查所,并任首任所长。为我国地质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43.jpg

   1935年12月2日,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的丁文江,受国民政府铁道部委托,离开南京,前往湖南调查粤汉铁路煤矿。抵湘后,即与湖南地质调查所刘基磐所长敲定了在湘调查工作日程。5日至6日,在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等人陪同下,丁文江徒步考察了南岳地质情况。7日,前往谭家山煤矿考察。坐车到茶园铺后,丁文江等步行15里到矿山,考察谭家山一带地面情况至下午2点才用午餐;餐后又深入到温度甚高的煤井中进行考察,亲自测量煤系倾角及厚度,并采集煤样后,出井时其全身衣服已经湿透。稍作休息,又沿来时之路步行返回到茶园铺车站坐车。8日,达到衡阳,下榻粤汉铁路株韶段宾馆。是晚,丁文江在好友粤汉铁路局局长凌鸿勋家用完晚餐,相约次日去耒阳勘察马田墟煤矿,然后返回宾馆休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最普通不过的宾馆一宿,深谙煤炭性质的地质学家丁文江竟然煤气中毒了!9日中午丁文江被转移到衡阳教会仁济医院继续施救。10日上午,丁文江仍昏迷不醒。凌鸿勋等遂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向其报告。翁氏得知好友不幸中毒的消息后,立即乘飞机直飞衡阳探视。是晚,经过全力救治后的丁文江,终于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并喝了点稀饭,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医治多日,丁文江病情仍不见有起色,丁夫人遂萌生了将丈夫转至南京医治疗养的念头。正在讨论是否转往南京医治时,丁文江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速,并伴有严重的气喘。经会诊,发现丁文江体内伤痕已经恶化。医药罔效,名震一时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于1936年1月5日下午5时45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虚龄49岁。

  吴希曾字亦鲁,江苏淮阴人。1931年考入中央大学,初攻农业化学,一年后转入地质系,主攻矿物学和矿床学,1935年毕业后考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38.jpg

  1938年奉命赴湘两辰溪芷江一带开发煤田,2月8日行至益阳县境山青铺,一军车横冲直撞,导致所乘客车颠覆起火,不幸遇难,年仅29岁。

    计荣森,字晓清,1907年生于北京。1926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年仅22岁的大学本科生,在他老师孙云铸教授领导下,热情地为中国古生物学会的成立努力奔忙,参加了学会成立大会,并当选为书记。1930年,他考入当时的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他在短期内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地质古生物学论文乃至专著。1933年,他出版了《中国下石炭系管状珊瑚化石》。被任命为该所古生物研究室副主任,时年仅26岁,出大学门才3年。计荣森后来发表了很多著作,特别对古杯类、层孔虫类、六射珊瑚类、叶肢介类、海蕾类等空白门类或相对薄弱的门类化石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除古生物方面的贡献外,他还著有经济地质已刊和未刊报告14篇,还编纂发表了1934-1940年的《中国地质文献目录》。是位有才华的地质工作者。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34.jpg

   1942年5月13日,计荣森因劳累过度在重庆北碚病逝,一位有才华又刻苦的年轻古生物学家匆匆走了,年仅35岁。

    许德佑、陈康、马思聪

   许德佑,丹阳城镇人,1908年生。1927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兼修社会科学。1930年毕业后留学法国,入蒙伯里大学攻读地质学。1935年获硕士学位,加入法国地质学会。当年回国。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任无脊椎动物研究组主任。1940年获中国地质学会赵亚曾纪念奖金,1944年获丁文江纪念奖金。许德佑从事地质工作时间不长,但遍及江苏、湖北、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地区,著述颇丰,共89篇。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27.jpg
许德佑

   陈康,广东番禺人,1916年生。1941年毕业于广东省文理学院博物系,曾受聘于两广地质调查所。1942年经黄汲清、李承三的推荐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随同许德佑研究贵州西南之三叠系,发表《贵州西南部三叠纪》、《贵州青岩化石之检讨》等。1944年在贵阳参加了第20届中国地质学会年会。

   马以思,原籍四川成都,生于黑龙江,1939年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194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尹赞勋、许德佑的指导下,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曾发表《黔北桐梓县三叠纪动物群》。马以思兼通中、英、德、法、俄、日六国文字,经历学校考第一名者28次,可称为学霸。
微信图片_20220619171403.jpg
马以思
未命名_副本.jpg
陈 康

  1944年4月许德佑偕陈康、马以思到黔西进行地质矿产考察。4月24日由普安兴中乡五里坪至晴隆(安南)县属黄厂途中,猝遇土匪,许德佑先生首遭戳杀。陈康与马以思女士被携廿余里,至马路河附近,亦相继被害。遇难时许德佑年仅36岁,陈康年仅29岁,马以思年仅25岁。这件枪杀事件后地质界举行抗议,要求惩办凶手。贵州省政府及地方当局,惩办了土匪。他们三人的遗体安葬于贵阳花溪公园内。为了纪念三位逝者,地质学会设立了许德佑纪念奖、陈康奖学金和马以思奖学金。从1944年到1949年评选了五次。


(本文主要根据陈梦熊、程裕淇主编《前地质调查所(1916-1950)的历史回顾——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张泉《荒野上的大师》等书及张以诚“勘查路频埋惨死英才骨-记1949年前死于非命的地质学家”、吴凤鸣“缅怀中国地质事业百年发展史上十位“殉难”的地质学家”等文编写,照片主要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9 18: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传闻记心中,
多少豪杰在梦惊。
传播文化知兴衰,
各行各业有新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4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祭奠革命的先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9 12:32 , Processed in 0.0249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