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连做统计 我在农场的最后两年,在连队担任统计,不过不是农业统计,是机务统计。 文革以前农场曾设过机务统计,我们知青来时已经没有了。那时机车作业都是大拨轰,几台车一起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比如翻地,经常五六台车在一个地号,抱着一条堑干。看着很壮观,还你追我赶互相超车。有人可能会问,拖拉机速度那么慢,翻地常用一二档,又都在一个堑上跑怎么超车?原来麦子收完后,地里的草会很快的长起来,而草则会把大犁负责起落的凸轮缠住。大犁全靠凸轮和卡铁的作用起落,凸轮缠了草,车到了地头大犁就会起不来。此时操纵大犁的人需用一根木棍别一下卡铁。使卡铁卡住凸轮,大犁就起来了。所以翻地这活儿开车不难,把犁也不难,难在地头起犁。如果把犁的学员手潮,棍子别不在点上,卡铁卡不住凸轮,犁就起不来,机车就会翻着地调头。速度又慢又费油。此时开车的师傅生气,把犁的学员着急。紧跟其后的机车就会快速超过。那时,机务排年轻人多,谁受的了这个。车长或驾驶员就会换下学员,师傅把犁学员开车。奋力追去,那场面真是你追我赶。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十个指头有长短”个别责任心不强的人为了超过前车,就把大犁的前铧调浅。表面什么也看不出来,但此时大犁只有最后一个铧在翻地。“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你想,这样的地来年能有好收成吗?不光是翻地,当时田间作业除了播种都是多车一起。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分不出来。效率低,质量差。那时兵团有个说法叫“不要光算经济账,要算政治账”。所以我们八连从我刚来时(68年)的年盈利20万变成了年年亏损。如今兵团解散了,红领章转业了,原来的老干部复出了,经济账不算不行了。设机务统计可能就是农场要加强管理的一个具体措施。 我问提拔我做统计的机务副连长陈裕德师傅,这机务统计怎么干,干什么。陈师傅说:“配合我工作,加强机务排管理”。那时机务统计不像农业统计有很多表格,很多具体事务要做,场里也一直没什么要求。刚从车组出来,一时不知每天干什么。我就去请教八连当时的老农业统计王凤悟。王大哥是个能力很强的人,脑子超好使,连里的生产情况全装在他的脑子里。庄稼的长势,生产的进度,方方面面,不管连领导什么时候问,张嘴就答。是连长离不开的参谋和顾问。凭王大哥的能力早就应该离开基层了,只因为年轻时在国军里干过几天电台台长,一直被限制使用。直到改革开放,王凤悟的能力得到认可,调到了管局工作。王大哥和我有一段渊源,待我很好,(这个有机会单聊)他教了我很多东西。帮我为各车建立台账,记录各个车组每班的工作量。在他那里我学会了预测庄稼产量,学会了打算盘……。 为了实现科学管理,利于单车作业,连里开始规划土地,把各个地号用绿化带隔成条形。为了能掌握各地号准确的数据,我找木工班师傅做了一把一米的拐尺。一米一米的量够250米,车组拖着中耕机在这里打一道堑,起出了几道垄沟,以后垄沟里再种上树。这样八连的所有地号都规划成了宽250米,长1000米左右的条形状。整个过程我自始至终和负责规划作业的车组一起。地号两边规划后不能十分规矩,长短不一样,宽窄不一样我就得量好几个点。那时整天在地里一拐一拐的量,确实很累。但我知道现在弄准确了,以后的工作就好干了。果然后来机务排所有田间作业基本都实现了单车作业。由于掌握了各地号准确数据,再统计起各车工作量来方便多了。 很快,我工作的得心应手了。向王凤悟大哥一样,机务排的情况都能心中有数,哪个车每天在干什么,进度如何都清清楚楚,有账可查。连里的领导也比较满意。记得我任机务统计半年左右时,一天早晨陈副连长对我说:“今天场里来人检查评比机务统计”。我那天有事必须下地,就把我的工作记录和一些资料拿出来放在桌上。第二天见到陈副连长我问起评比的情况,陈师傅沉吟了一会儿,慢声慢气的说:“八连第一” 2013年4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