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21-12-7 22:09 编辑
临《九成宫》有感 九成宫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由一代名相魏征撰文、大书法家欧阳询手书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麟游县位于西安西北320华里,西安海拔400—700米,九成宫海拔1100米,四面环山,夏无酷暑,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为避长安酷暑在麟游镇头营造避暑离宫——仁寿宫,历时两年三个月竣工,民夫疲顿颠仆死亡万人以上。隋文帝没享用多少次,就改朝换代了。唐太宗李世民敕令修葺仁寿宫,并改名九成宫。他先后五次光临,每次都住半年左右。唐太宗第一次到九成宫就命魏征撰写《九成宫醴泉铭》,由76岁高龄的欧阳询书写后勒石立碑,至今已近一千四百年,原碑现存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这可是绝对稀世的国宝。 铭文道: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一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茸其颓坏,杂丹墀以砂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 意思是,太宗皇帝少年从军,征战四方,开疆拓土,订定版图,文治武功,四海服膺,万国来朝。由于长年奔波劳苦,忧劳成疾,以致身衰体弱,瘦如唐尧,手足之茧厚似夏禹,尽管常以针灸治疗调理,但仍旧气血不舒。迁居京城宫中以来,出于长安暑热之由,群臣建议为他建造离宫,希望他能怡养心神。但圣上爱惜百姓和国家的财力,执意拒绝不从,认为这仁寿旧宫虽建于昔日,弃之不用太可惜,毁而重建又太劳民,此事还是沿用既成为好,无需重改再造。于是去除雕饰变为质朴,删减再删减,将那过分奢侈的都去掉。接着再修葺那些坍塌之处,掺和沙土填补破损的玉洁冰清台阶,用泥土弥补墙壁的缺损处,汉白玉砌成的石阶与土阶相接,宫室屋顶的缺漏处用茅草来续补。仰视宫殿的壮阔富丽,可将以往(奢侈误国)作为历史的借鉴;俯看如今的朴实俭约,又足以为子孙后代留下训诫。正所为至人不求有所为(顺应自然),至圣也不求有所作(不劳民兴作),前人已尽力做成的,今人只须继用其成。 铭文盛赞唐太宗戒惧不怠,虽有善行而不自恃。居住崇尚简陋,享乐则不喜逸欲放纵。身居帝王之贵却不以为贵,而总以天下百姓之忧为忧。他人喜欢浮华与外饰,而我独取那朴实。铭文结尾,魏征直言进谏:“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再现他历代诤臣之范的风采风骨。 《九成宫》体现了唐太宗当朝肇始,励精图治,力戒奢华,厉行节约的治国方略,由此创造了彪炳史册、古今中外辉耀千古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重要成因还在于君臣和谐,君主胸怀宽厚,虚心纳谏,大臣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朝廷氛围。 石予民(2021.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