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646|回复: 4

潕水之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5 0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潕水之光
李燕臣

  㵲水即(潕水),古曰无水;今称舞水,为长江支流汇入沅江,素有五溪之首之美誉。其源出贵州省福泉县、罗柳塘,流经黄坪、施秉、镇远、岑巩、玉屏等县,至鱼市入湖南新晃、芷江、鹤城(怀化)、黔阳、洪江等县市。全长444公里,流域面积仅次于酉水,达10334平方公里。
  潕水经湖南新晃县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新晃县城东侧,至江口与南来的柳寨河汇流,经大洪山、白马铺、至芷江县城,穿城而过。湘西侗乡古镇芷江、横跨潕水,连接东西两岸的古桥即“龙津风雨桥”,此桥历经风雨沧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潕水江面宽阔廊桥上建有七座桥楼,两端为五层歇山顶吊脚楼阁、中间为横屏五座桥楼、攥顶式凉亭高出廊桥,廊桥顶部为三层双坡叠加尖顶。廊桥中立一座八角凉亭,其格局为八角攒顶式五层桥楼,碧瓦朱栏、飞檐翘角、势欲凌空、神采飞扬。桥两侧的桥廊檐有三层,桥楼五层,上盖青蓝色琉璃瓦,白色瓦当,层层叠叠,高高低低,远观近觑宛如龙鳞闪烁光焰夺目。桥廊与桥楼之间错落有致,廊下有亭,亭下桥面两侧琳琅满目恍若街市,叫卖之声此起彼伏、荡漾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纵观廊桥、恍若仙阁,巍峨壮丽、气势恢宏。登楼赏景、凭栏远望,舞水岸边风光尽收眼底;墨山掩翠、盈盈绿野咏春风,侗楼翘角、点点清流映碧空。犹如一幅隽永的山水画卷,彩墨融入的浮想徜徉在空灵的笔触之间。
  芷江龙津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全长246.7米,宽12.2米,为木结构廊桥,七座桥楼立于巨大的方形青石桥墩上、共计十六座,犹如海市蜃楼般映在潕水之间。据传此桥是当时长虹寺内“宽云法师”募捐修成,之后“宽云”慨然叹曰:“桥形如龙,渡口为津,取名龙津桥可也。” 也许那笔捐资倾注了湘西人的终身期盼。
  湘西人沈从文曾在《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中提到芷江龙津桥,“河流到了这里忽然展宽许多,约三分之二里。一个十七墩的长桥,由城外河边接连西岸,西岸名王家街,住户店铺也不少。三十年前通云贵的大驿道由此通过。”桥头西岸有座小寺,那就是长虹寺。
  步入廊桥,盈门匾额上书有龙津桥三个大字,桥面两侧如同街市,各色店铺鳞次栉比,多为文玩古董、笔墨纸砚,以及“文房四宝”等传统格局;亦有湖南芷江地方小吃、名点佳肴。桥面两侧廊下店铺共计92间门面,修旧如旧、完全恢复明代风貌;令人称奇之处是整座廊桥居然没用一颗铁钉,完全以卯榫相接。斗拱悬梁、雀苐相连,浩繁错落之工艺斜穿直套,纵横交织;如此浩大工程,数以百计之廊柱、椽檩、凳挂、枋楣、雕栏及悬窗等工艺,恍若星空、千姿百态、其结构之复杂可见一斑。风格迥异的桥楼连同长廊工艺独特,造型古朴;其“主堂墨师”竟是两位乡间老木匠,李秀清和邹小龙,锯口不见墨线,榫卯衔接密无缝隙,工程如此浩大居然未伤一人,未损一物?就连阴阳卯榫都没出一个废品?“宽云”欣然悟道:“此乃天公造化”,可谓人间奇迹!
  大桥落成之后,一直是湘西交通要冲,而芷江跃居楚南都会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龙津桥也被称为“三楚西南第一桥”。
  芷江地处“黔滇门户”,也是湘西南经济文化发展轴心地带,也成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最后一役、“雪峰山战役”,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共计二十八万之多,国民政府军方为战事需要,将龙津桥的桥廊、桥亭以及桥栏等设施均拆卸一空,将古桥变为公路桥,运送军事物资。日军曾出动27架飞机轮番轰炸龙津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桥身居然巍然傲立江面,保障满载抗战物资的军车畅通无阻。战火纷飞下的“龙津桥犹如神龙般令鬼子望而生畏、黯然失色!”
  龙津桥几经圯毁,又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通衢”。为恢复芷江大桥的历史原貌, 1998年芷江县政府决定重修风雨桥,并于1999年动工。再现龙津桥巍然雄姿傲立江面,迎送舞水穿城而过。
  如今芷江上游蓄水成湖,简称“和平湖,芷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侗乡民族风情串联起风韵犹存的沅州古意;江风似乎传来屈子当年行吟泽畔的咏叹,“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西人沈从文也曾慨然论述过屈原的沅州抒怀:“估想他当年或许就坐了小船,溯流而上,到过出产香草香花的沅州。”又说:“若没有这种地方,屈原便再疯一点,据我想来,他文章未必就能写得那么美丽。”如今再读诗人“沅有芷兮澧有兰”之句依然倍感清丽,既是名句动人,后人干脆将沅州改为芷江。
  芷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地,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芷江历来被称为“滇黔孔道,南楚咽喉”,在汉代名潕阳,五代时期芷江隶属沅州府治,当时为九省总督府所在地。潕水山水之盛,地处交通要冲,水陆往来客商云集至此,街巷之繁华形同都会。当年龙津风雨桥河东头,沿老街上行即可望见岸边吊脚楼鳞次栉比、排列有序,桥下渡口处就有当地人捶打衣物、浣纱清洗。想来,沈从文从芷江离开之时,也是夜渡舞水乘舟前往北平。芷江,古属“五溪蛮地”。出土文物证实,远在旧石器时期,潕水沿岸已有原始人类活动。芷江、芷江风雨桥西边就是黄甲街,当年沈从文写的“王家街”,老街上的一栋不起眼的木屋却是侗家老屋。侗族的寨子,大多数建在河溪两侧,跨水而居。古往今来凡侗族人聚居之地,有河有桥,廊桥下街巷如初,既可行人、又可躲避风雨。
  晴日里潕水上下依然是船帆点点,龙津桥边、侗家寨子,河溪两侧的侗家老屋早已消失在远去的记忆中;沉闷的鼓声尚能唤醒侗族聚居的地方,鼓楼是侗乡固有民风民俗,凡有侗寨必有鼓楼,那是唱歌跳舞赛芦笙、集会议事的地方。
  如今就在当年河桥相济之地,建起一组侗家土楼“万和楼”。芷江是全国6个侗族自治县之一,所以在县城内建起万和鼓楼群,紧临㵲水河畔气势恢宏。
  “万和楼”建于2005年,由中心芦笙楼、琵琶楼、地筒楼与两个对歌楼五重楼宇组成,重楼为全木质结构,没用一根铁钉,全部凿榫衔接。中心芦笙楼高24米,共15层;另外四座小楼围系四周,皆为7层,并由檐廊相连,围成一圈。大小楼宇每层都呈八面,伸出弯弯翘角。万和鼓楼是侗族人歌舞升平的娱乐场所,沿其檐廊游览一圈,欣赏鼓楼的建筑艺术也会另有心得;有幸登高远眺潕水两岸大好风光与良辰美景,更会深感惬意。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洪江”权领无阳县、辰阳县、镡成县三县之地。无阳县治署在怀化,东汉时无阳并入辰阳,怀化别称“鹤城”,古称“鹤州”、如今为湖南省地级市。怀化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地处黔江上游、南楚要冲;历代设治署于此,可谓商周有黔楚名郡,秦汉居黔中沅州,治所设鹤州沅水交汇之处,故称丰溪(为太平丰硕之意义)。
  无阳县、辰阳县、镡成县(芷江)三县,五代前期属楚国,后属洪江;纳入黔江上游清水江所属黔中道。
  宋熙宁七年(1074年),朝廷派章惇以武力平定“南江蛮”,撤销羁縻懿州,置沅州及卢阳县,并改“蛮砦”为怀化砦。翌年,卢阳县下设八铺,改怀化砦为怀化铺。
  明洪武元年(1368年),怀化铺改置怀化驿。清初,怀化隶属关系未变。康熙初,沅州(不含属县)下设三十八里,以里正分属于州府;乾隆元年(1736年),沅州改为府,并置芷江县、驻县丞。其后,怀化分属芷江、黔阳、辰溪三县之地。
  如今芷江市为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从怀化到芷江乘坐高铁车程仅用十分钟,即可到达。静观湖南省西部,地处武陵山系南麓,云贵高原东部余脉延伸地带,东邻中方县、鹤城区,南接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西连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万山区,北界麻阳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县城所在地芷江镇距怀化市仅39公里,从怀化顺流而下、沿潕水东去可至黔江古城。
  潕水与黔江交汇之处,天然形成一道江湾,黔阳古城突入江流,古城城垣呈半圆形三面环水,江堤高起与古城墙壕沟还有一段距离,如今已辟为公路环绕古城。黔江古城可谓湘楚重镇,素有“滇黔门户、水脉沟通南北,黔楚咽喉、地连东西要冲”之誉。
  古城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设置黔阳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乃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王昌龄所作《芙蓉楼送辛渐》。当年、他谪贬此地任县令、为官七年,以“玉壶冰心”刻骨铭心,临江慨叹之余,该诗就写于芙蓉楼前,被后人传为千古绝唱。
  “芙蓉楼”坐落于江畔,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飞檐斗拱面水而立。凭栏远望黔江、潕水汇流之处河面开阔如平湖,渔帆点点,碧水蓝天。但见青松掩映、北廓临江,雄踞高坡、依林踞阜。层叠巧思而精致、错落有致而求新;被誉为“南楚胜迹之最”。
  沿江前行,当年的龙标书院早已不见青砖灰瓦的格局,成为一所县立中学。就在中学右侧百步之遥,耸立一座古城楼,名为“中正门”;据传为戴笠所书。
  其实古城城垣之内固有的历史街区并不大,不足 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多为秦汉时期的丁字街区,并无十字分城的棋盘格局。原有五座城门、至今尚存四门遗址;唯有西门又称中正门,其门楼保存依然完好。
  从西门步入古城街区,青石路面平整光滑,其边缘处长满青苔,可见当地多雨气候潮湿;依附南北两条主街形成鱼骨状老巷格局,古称九街十八巷。现存完好的历史街区有,县衙、书院、文庙及武祠等明清建筑;静观亭台楼阁挺秀、祠堂戏院入时,罗列有致尽显江南古风。
  以商业店铺为主的南正街,古客栈随处可见;以会馆码头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内私家会馆风格迥异。就在街巷深处有座不起眼的贞节坊、俗称“女子培训所”。对外宣称培训女红的职业学校,实则为当时女子特工培训所;步入院中甬道两侧花开正艳,正厅内中堂严整与普通会馆无异,但两侧厢房内传出滴滴答答电码传呼的声响,舍内还原了当时的格局,戴笠与蒋公的合影以及众多女特工的艳照挂满山墙。想来巾帼不让须眉,当年从这所培训处奔赴抗日前线的特工不计其数,深入敌后为抗战担起重负。
  黔阳古城山水秀美,地灵人杰;黔江上游名为清水江与潕水汇流之后称为黔江,也称巫水,顺流而下至洪江注入沅江干流。洪江就是冰糖橙之乡、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原初之地,如今已划为怀化市洪江区。
  纵观湘西南楚之地山峦叠嶂,潕水、酉水分流东西汇入沅江纵横数百里,连黔、蜀,穿滇,桂、汇于湘西,五省通衢之地,享有“湘西明珠”之美誉。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洪江便设置监管盐税的治所,远古驿站、商埠遗存展现古商城由来已久的先民写照。
  洪江看似弹丸之地,却汇聚沅水融洞庭之水联通长江水道之要冲;潕水、黔江汇流巫水注入沅江,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顺流而下,“洪江”之称应运而生。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驿站及繁华商埠。
  明清时期洪江已发展为烟火万家的巨镇,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于世,也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实为物资集散地,又称“西南都会”;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文人王炯在他的《滇行日记》中记述,“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形容当时洪江之繁盛。
  如今洪江城区保存有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完整布局的古城,窨子屋群落蜿蜒迂回深巷之内,青石板路依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勾画出“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朴的窨屋飞檐翘角、雕龙画凤,斗拱雀苐相连,灰瓦白墙相应莫测高深;犹如一幅展示明、清历史,直观社会市井风貌的全景画面。
  乾隆年间、洪江私塾所用识字课本《洪江育婴小识》中描述当时繁华景象所述,“当是之时,列肆如云,川楚之丹砂、白蜡,洪白之胶油,木材之坚美,乘流东下达洞庭,接长江而济吴越,连帆大舳衔尾而上,环货骈积,率以花布为大宗。南连桂林,西趋滇黔,利市三倍,居市者长子孙,百工技艺之流襁至而辐辏,地窄人众,至劈山湮谷,连屋层楼,栉比而居,俨然西南一都会。”
  朔江而上南北走向的雪峰山脉,宛如一道天然屏障,覆盖会同、洞口、绥宁、城步等地。绥宁和城步是苗族自治县,潕水之光广布湘黔滇桂,雨露恩泽挥洒江天。巫水流域“杂居十之有三,苗居十之有七”的格局由来已久。而苗裔沿巫水分布之广,以雄溪著称;其实也是洪江的别称,来源于苗语,《水经注》称巫水为雄溪。
  其实洪江之丰姿多彩,不仅地方特色浓郁,还汇聚八方风采独领湘黔津浦之地;虽无皇家园林之气势,苏州园林之精致,却也飞檐卷垛,储蓄淡雅,清秀宜人。地处“大后方”的洪江也曾出现过“战时繁荣”。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店铺云集此地多达千余家。洪江地域狭小,但交通便利,地处芷江、怀化、黔江三地门户水陆要冲,通沅江连洞庭;自古就有“通黔滇过湘西必越此门”之称谓。
  历史记述芷江曾六度成为州府治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9日,行政院原拟命名芷东县,因县治设在怀化驿,特更名怀化县。此提议为湖南省第六战区司令毛秉文向省政府呈文,以芷江、黔阳、辰溪三县边境地区设立新县,“以树治安基础”。之后、行政院以国壹字第八六八号训令批准增设新县。同年9月成立怀化县筹备处,戴鸿志任处长兼筹委会主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20日,怀化县政府成立,划归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厘定为三等乙级县。
  古往今来潕水上下曾历千年更迭,皆因此地山重水复,夹于两山之间,成为沟通南北水运之枢纽,陆路要冲之关卡。西有武陵山脉南北走向,长年笼罩于云雾之间难见真容,一条酉水穿越峡谷分割东西两地,西去则为巴山蜀水与武陵山区只有一水相隔。东来即雪峰山脉也是南北走向,其东麓与湘赣之地相连,也有一水相隔名为资水。此地成为得天独厚天然屏障,就在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的狭长盆地间,备有中方大量的战略军用物资储备,由于再次打通滇缅公路后,战备物资源源不断运抵芷江;芷江已成为支持抗战转运物资的中转站。而日军长达十四年的无休止耗能,致使战略物资奇缺难以支撑,战略物资极度匮乏;正因如此、日军发动湘西会战,其主要目的是要彻底摧毁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从而一举摧毁芷江机场,力求夺回空中优势、争取主动挽回长沙会战以来,得地不得势的被动局面。至此、纠集十余万日军开往雪峰山东麓,发动对湘西的最后一战;此役为中日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对攻战,所言“对攻”,是指中方已无路可退?
  中方豫湘桂战役之后的退守,湘北、湘中、湘南以及广西大片领土丢失,日军重兵压境的局面难以缓解,湘西地区便成为阻击日军西进的前沿,同时也是保卫战时陪都重庆及西南后方工业的最后屏障,成为中日双方的必争之地。如果失去芷江这块仅存的后方补给线,中方将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后决战,已没有选择只能在芷江开战,所以又称“芷江战役”。
  湘西地区便成为阻击日军西进的前沿,突破雪峰山防线便成为日军首当其冲的重中之重;这场战役从1945年4月初开战,于6月下旬结束,历时五十多天。以中方完胜,日方完败的结果,结束在雪峰山,所以又称此役为“雪峰山保卫战”。
  日本投降的受降地点之所以选择在芷江,其主要原因是自甲午海战、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日开战、中方必以退守求自保,致使侵华日军气焰嚣张;“芷江战役”则以双方“对攻”开始;以中方完胜结束的方式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以战胜国的姿态战胜日本,就在战胜地受降,其意味深长。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在芷江与中国陆军领导人洽降,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也表示,他来到中国,作为日本的降使,感觉是双手戴着手铐。
  1946年,在受降地点芷江七里桥畔修建了“受降纪念坊”。受降坊正式命名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
  如今七里桥畔、潕水之光,光耀中华!潕水两岸欢声笑语,龙津桥依旧熙熙攘攘人流攒动;夕阳染红江面,一曲《满江红》伴随江水流入江心。

                         《潕水之光》
                        作者、燕然搦管
                         2021年7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5 19: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1-11-25 20:21 编辑

水天一色知史扰,
回眸细看不得了。
推荐家乡旅游热,
文字点缀不能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5 20: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博览 于 2021-11-25 20:22 编辑

名山有山名,
承载心载承。
笑谈曾谈笑,
情谊蕴谊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6 11: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src=http___s10.sinaimg.cn_mw690_001DYu2kzy6YJS5eVu189&690&refer=http___s10.s.jpg

src=http___imgcdn.ph.126.net_ggOQVtVhHnfNoku3IWhSiA==_6630681837120402467.jpg&.jpg
芷江龙津桥

t01d4652db43e4be9ad.jpg

t016593bc6a8dc2339a.jpg
雪峰山会战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images_20180110_2d16644238f74abd87958c02.jpg
受降纪念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27 1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芷江有个 王耀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0 04:28 , Processed in 0.0238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