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素笺墨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06: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42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六         
                                                                                  一剪梅李清照_副本.jpg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首词前两句写红色的荷花开始凋谢了,素白的竹席也有些凉了,作者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点明时间已经入深秋。作者接着写她再次划船去寻觅大自然的美景,这似乎同过去相似,但一个“独”字却暗示了她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与去过已有了很大不同。少女时代,她驾舟出游是没有孤独感的。结婚以后,明诚本应同她一道去领略水光山色,却因为外出而没有去,她这才感到孤独。景由情生,情由景发。过去她泛舟见到的是萍花、汀草、鸥鹭,而现在她盼望见到的却是相传能送信的鸿雁从云中出现。前秦窦滔妻苏若兰曾寄给她夫君一首织锦回文诗,后世锦书多指夫妻间往来的书信。清照所盼望的“锦书”显然是明诚来信了。遗憾的是,她一直等到月满西楼时才见到雁行掠过。征鸿是否为她来来了锦书呢?看来没有,于是便出现了下片的感叹。
    换头一句以花落水流比喻青春易逝,光阴难驻,次两句写自己思念明诚,又设想明诚思念自己;自己已相思难熬,又设想明诚的闲愁也不易排遣。身处异地,两心相通,这就使清照所抒发的相思之情深入了一层。结句八字,“才下”与“却上”属对,“眉头”与“心头”重字,这就完美地表达了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眉头过渡到心头是多么迅速,短暂。这种句式,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下洛阳”差可比拟。
    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前四字与后三字皆为并列的主谓结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皆为对偶句。它们都既工巧又明白如话,这是本词语言运用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徐有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8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43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七

    西苑诗1_副本.jpg

       西苑诗2_副本.jpg

       西苑诗3_副本.jpg

       西苑诗4_副本.jpg

       西苑诗5_副本.jpg

       西苑诗6_副本.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8 22: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3-28 17:39 编辑

微信图片_20220318220228.jpg

   那天我在书房写字,十岁的小孙儿悄悄用手机给爷爷拍了张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1 1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43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八  
   七言_副本.jpg
       七言1_副本.jpg

      
       七言2_副本.jpg

  我儿时启蒙阶段接触古诗就是从唐代精美的绝句开始的。绝句体裁短小,每首诗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称“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的称“七言绝句”;还有每句六字的,称“六言绝句”,此类绝句数量很少。绝句语言简炼,艺术技巧精湛,诗味浓郁,有很强的感染力。在短短的一共二十个字或二十八个字的四句诗中,诗人汲取民歌的精华,把情、景、事融在一起,艺术手法千姿百态,创作了许多传唱千古的名作,描绘出繁花似锦、波澜壮阔的历史生活画卷。很多优秀诗人因绝句写得好而驰名后世。由于绝句短小精炼,读来朗朗上口,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几十年过去,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句至今仍能背诵。昨日春分,申城雨丝绵绵,让人思绪连连。铺纸濡笔,抄录了唐人绝句九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8: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5-15 09:06 编辑

   素笺墨痕之三十九


    渔父词1_副本.jpg
       渔父词2_副本.jpg
       渔父词3_副本.jpg
       渔父词4_副本_副本.jpg
  
   
   渔父词,顾名思义,主要指以渔父为描写对象、抒情意象或抒情主人公的词。通过描写老渔夫的生活及其生活环境,或表达隐逸之思,或表达参禅悟道。自屈原《楚辞》的《渔父》开始,便出现了作为隐者的渔父原型。此后,渔父逐渐成为文人笔下的隐士,成为遗世越俗、闲云野鹤的渔父。而渔父词的传唱,也引起了如柳宗元、李煜、颜真卿、陆羽、苏轼等史上名流的纷纷唱和。本篇书录文徵明的渔父词十二首


  
释文:
  
白鹭群飞水暎空,河豚吹絮日融融,溪柳绿,野桃红,闲弄扁舟锦浪中。
  
笠泽鱼肥水气腥,飞花千片下寒汀,歌欸乃,叩筌箐,醉卧春风酒自醒。
  
湖上杨花捲雪涛,湖鱼出水掷银刀,春浪急,晚风高,前山欲雨且迴桡。
  
四月新波锦浪平,青天白日暎波明,风不动,雨初晴,水底闲云自在行。
  
江鱼欲上雨萧萧,楝子风生水渐高,停短棹,驻轻桡,杨柳湾头避晚潮。
  
白藕花开占碧波,榆塘柳隩绿荫多,抛钓饵,枕渔簑,卧吹籚管调吴歌。
  
月照蒹葭夜有光,木兰轻,橶蔑头,航烟漠漠水苍苍,一片蘋花十里香。
  
黄叶矶头雨一蓑,平头舴艋去如梭,桑落酒,竹枝歌,横塘西下少风波。
  
霜落吴淞江水平,荻花洲上晚风生,新压酒,旋炊稉,网得鲈鱼不入城。
  
败苇萧萧断渚长,烟消水面日苍凉,鱼肥赤,蟹膏黄,自酿邨醪傍雪霜。
  
雪晴溪岸水流澌,闲罩冰鳞掠岸归,收晚钓,傍寒矶,满蓬斜日晒蓑衣。
  
陂塘夜静白烟凝。十里河流泻断冰,风飐笠,月涵灯,水冷鱼沉不下罾。

渔图.jpg

  
  年逾古稀鬓有丝,笔墨相伴喜临池。鸟语花香春光好,静坐闲书渔父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6 1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44 编辑

素笺墨痕之四十
   
进学解_副本.jpg
进学解1.jpg

进学解2_副本.jpg
韩愈图像.jpg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沉浸醲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译文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
  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之行列,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为宰相大臣所斥逐,难道不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大了起来。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顾易生)

进学解》原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16: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44 编辑

素笺墨痕之四十一
    鲁迅诗1_副本.jpg

    鲁迅诗2_副本.jpg   
      鲁迅诗3_副本.jpg
      鲁迅诗4_副本.jpg
       画像2.jpg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无题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无题
大野多钩棘,长天列战云。
几家春袅袅,万籁静喑喑。
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2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1 10:45 编辑

  素笺墨痕之四十二   

         绝句漫兴_副本.jpg

                《绝句漫兴》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杜像.jpg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 16: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2 17:52 编辑

素笺墨痕之四十三
       王昌龄诗_副本.jpg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汉以来的明月一直照耀着广袤苍茫的边关,但离家万里去远征的士卒却没有回还。如果有像“龙城飞将”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就一定不会让胡人的铁蹄跨过阴山。这是多么雄浑壮阔的金戈铁马的意象,又是多么悲壮苍凉的史诗般的图卷啊。

出塞诗图像.jpeg
  

   本诗首句之“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在时间和空间上首先都拉开了深度和广度。本句在修辞上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即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意思是“绿野、平泉、东山的风烟、草木和歌酒。”再比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但如果撇开修辞,直译或理解为秦朝时的明月和汉朝时的关塞也是符合常理并讲得通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则写出了战争的悲壮和残酷,将画面拉向了人,也是诗要表述的主体要素:出塞的官兵。本句包含了作者对征战将士的一种崇敬、同情以及和内向深处的善良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诗的后两句用但使……不教……”的假设句式,引入了龙城飞将,拓宽了思路,增强了说服力。本句除了对神勇将士及和平的渴望,甚至还隐含着一点怪怨在里面,明月关隘还是秦汉时的,一直没变,变了的是将帅。如果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就不会让来犯的胡马渡过阴山。



王昌龄图像.jpeg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3 12: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22-4-3 14:24 编辑

素笺墨痕之四十四

       李白诗_副本.jpg

《永王东巡歌》其二   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于第二年打下了洛阳,攻入了潼关。京师震动,唐玄宗仓皇出逃,直奔四川,在途中命令他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永王璘途经九江时,看重李白的才气和名声,一再邀他下山,李白不知永王的真实用心,以为是为了打击安史叛军,便欣然接受了邀请,加入了永王璘的幕府。随军途中,李白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在这组诗中,最著名的是第二首。
   诗的一开始,先用比喻手法,将气焰嚣张的安史叛军比做一团乱麻,从燕山南下的叛军在中原地区横冲直撞,穷凶极恶,如入无人之境。虽然看上去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李白却认为其实不过是像一团热锅上的蚂蚁,纷乱而没有头绪,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带有明显讽刺的比喻,表明了李白对安史叛军的基本判断。三川,指东都洛阳一带,因其境内有黄河、洛水和伊水三条河川流过。北虏,指安史叛军。第二句“四海南奔似永嘉”,仍然用了一个比喻,因为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的,面对安史叛军的嚣张一时,诗人忍不住想起当年中原所遭受的那场大劫难。永嘉是西晋怀帝的年号,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汉烈宗刘聪的相国刘曜,率军攻陷晋都洛阳,中原广大地区的广大人民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无数民众,拖家带口,相继南迁避难。在李白看来,同是少数民族,因为刘聪是匈奴,安禄山也是胡人,同样起兵于北方,同样攻下了国都,同样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天下大乱。所以李白用的这个典故是非常准确的,在言简意赅地提示了这场灾难的性质、规模的同时,也鲜明表达了诗人本人的立场和爱憎。不过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是李白对胜利,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却表示了过人的自信。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但用,只要。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据史载,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师南侵东晋,号称百万,声势浩大,宰相谢安临危受命,被任为招讨大都督,胸有成竹,调度有方,自己却下棋自若,而竟破苻坚于淝水之上。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谈笑,表示从容镇定,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在这里,李白把此次应邀入永王璘幕府,比为“东山再起”,乐观地认为自己多年来愿做辅弼大臣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他觉得只要有机遇,他就会像谢安那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挥手谈笑之间,将安史叛军一举平定,所以他轻蔑地把叛军比喻为“胡沙”,犹如妖魔鬼怪,来时气势汹汹,飞沙走石,遮天盖日,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一个“静”字,却向人们预示了风沙过后,尘埃落定,必将是天宇澄彻,四海清平的太平景象。自己也会因此成为大唐王朝的中兴之臣而名垂青史。
   这首诗欲擒故纵,前抑后扬,于前两句极写敌军众多,形势危急,可就在这“乱如麻”,“似永嘉”的危难之际,后两句却急转直下,能够在“谈笑之间”实现“静胡沙”,扭转乾坤,易如反掌,愈发衬托出诗人的雄心壮志,气贯长虹。我们今天读了都感觉得到李白那种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豪情。不难想像,当时这首诗在永王璘的幕府和军队的广为传播,会起到多大的鼓舞士气的作用。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用典准确,一是比喻恰当,而且安排布局十分合理。两个典故“似永嘉”和“谢安石”分别用在第二和第三句中,而比喻则安排在一首一尾。
  “安史之乱”比起“永嘉南奔”来说,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永嘉之乱最后是亡了国的,所以唐朝当时所处的严峻形势,只用“似永嘉”三字,便一目了然了。谢安石作为李白最钦佩的人物,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儒雅风流,更在于他举重若轻,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那种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将风范。而把自己比作“谢安石”,充分显示了李白的不俗的性情与志向。两个比喻安排在第一句和第四句,都是用在叛军身上,当其不可一世时,先讥其“乱如麻”,表示了对敌人的蔑视;在展望战争的结局时,又用了“静胡沙”,显示了强烈的必胜信念。全诗一气呵成,挥洒自如,确实是反映李白性格与精神面貌的经典之作。(百度)
李白像.jpg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 12:17 , Processed in 0.0415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