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逛江南古镇,我都要一饱粽子口福,但现在市面上卖的粽子大都用箬竹的叶子裹扎而成,存放时间过长,吃在嘴里远没有芦苇叶子包裹的清新味道令人垂涎、沁人心脾。街上的粽子我吃了忘,忘了吃,吃的时候心里还盼望着采摘芦苇叶子的季节快些来临。
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是采摘芦苇叶子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芦苇叶子不嫩不老不生虫子,沸水煮后,叶裹粽,母亲总是舍不得将粽叶茶倒掉,说是能去火,沉淀后留着慢慢喝。
母亲的话,奶奶也说过,让我想起孩提时,粽子带给我的快乐和温馨。小时候,贫穷的家庭不可能在物质上给我们太多的满足,惟一渴盼的就是节日快些到来,以便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肚子。那种等待至今刻骨铭心,而端午和粽子就成为魂牵梦绕的一种诱惑。
端午节前数日,奶奶挎上竹篮领着我出门,到长满芦苇的小河沟边采摘青嫩的芦苇叶子,在奶奶的俯仰之间,苇叶片片飘落。我一边卖力地拾掇,一边希望当天就是端午。奶奶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忙碌着准备包粽子的糯米与赤豆。每包裹一个粽子,奶奶总是很小心地将芦苇叶拢成喇叭状,再倒入适量的糯米,再拢口裹叶扎紧,粽子就算包成了。记得当年只包小脚白米粽和三角赤豆粽。
看着奶奶不紧不慢地包裹粽子,我心里总是很急,这样不知何时才能吃到它,实在耐不住性子了,也学着奶奶那样包裹粽子,但全都是信心十足地开始,垂头丧气地告终,只好继续端坐在那耐心地等待。两个时辰后,一只只角粽精神饱满地排列在偌大的铁锅里,使我馋涎欲滴。柴火燃旺,粽香便在屋宇间飘荡。我不停地围着锅灶转悠,那种神态常令奶奶忍俊不禁。又过一个时辰后,开盖起锅,角粽的香味奔涌升腾,沉醉了一家老小。
屈指细数,离端午节还有一段日子,而我却似乎闻到了和童年一个味的粽香,又好像有滋有味地吃上了奶奶亲手包裹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