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随意却悲悯
——读张念胜《苦丁茶品》断想
欣闻念胜兄的文集《苦丁茶品》出版,知青丛书中多了一本值得品读的文集,更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可喜可贺!于是,乘兴写几句与诸位荒友交流。
念胜兄的文章享誉宝泉岭论坛、名山家园,人们从中渐渐熟悉张念胜的文品和人品。其实,有韵为诗,无韵为笔。他一手撰文,文如其人;一手写诗,言为心声。诗文同步而行,交相辉映。用文字点缀生活,用生活丰富文字。
念胜兄发表的文章,其悲悯情怀常引起人们热议,也有人跟我谈及他的文体。在下以为,广义上自然属散文,狭义上离随笔更近。作为思想者文体的随笔,以独立的思考,敏锐的胆识,自由的抒写为主要特征,回应了社会的剧变和人心的激荡。念胜兄的随笔亦如是,最宜闲时“作餐”咀嚼,尤妙午后“当茶”品味。
我看了文集的目录,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印象深刻,也曾有过交真诚的文字交流,故这里不再赘言解读篇章。我与念胜兄见面不算多,但几乎每一次见面都是畅谈。谈到写作本意时,他曾说过,人生无常,世事艰险,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苦苦琢磨,好像是明白了一些,便想要与别人分享;还有一些事情,终是不得其解,只好说出来,跟别人讨教;再有一些事情,或是感慨被感动,或是值得记述,或是心存忧思,为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现象、一本书……
念胜兄文集中的每一篇,都是不能也不需要虚构的。这些游走于诗歌散文之间那个大空间的文字,就成为可随意书写又不可随意的随笔。看似随意,简言闲笔信手拈来,不拘一格有感而发,纵横驰骋信马由缰,笔下论言之人之事,但见言之有物。文章切入点如刻刀般准确,不说力透纸背,每一笔也都有沉重厚实的分量,也实践了他信步人生与真、善、美的审美追求。
念胜兄的“苦丁茶品”又如何显示个人的思想特质呢?那就是感受生活。这里的生活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那种客体化的深入生活,既不是直面人生的冷眼旁观,也不是应命而行的热情参与,而是自我的生存状态。他的感受生活是渗透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联系世道人心的升降浮沉,把经过自己苦苦琢磨的“忧思”,上升到终极关怀的感悟,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险的一种感悟。正是由于文集中许多篇章浸润着反思精神,也就提高了文章的品味,从而耐人咀嚼,引人深思。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许多人都喜欢念胜兄的文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念胜兄的文字,叙事不失其真,感怀极具深意,慢慢读,细细嚼,总能让人品出些味道来。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品读《苦丁茶品》,从书的封面开始。茶灰的底色上,题写书名二黑二白,古韵淙淙;左下方仅一壶一杯,茶香袅袅。画面简洁素雅,大量留白。想必作者骨子里崇尚传统文化,又有着时尚元素,且自由奔放,胸襟开阔。从书目入手,望文生义,便可看出,作者是在遵循着某种准则为人处事、交友作文的。
这不,书中“青春祭奠”、“亡魂归兮”、“再度风雨”、“思辨反正”、“苦丁茶品”五个部分,异常明显地表露了作者的为人心迹和为文轨迹。看似随意,却多艰辛,也见真诚,甚至流泪,记一人,述一事,读一书,观一物,下笔分量自然沉重,有感而发,因发而动,在波澜不惊中,时有天风海雨。品读时感受其悲鸣悲悯之情怀,回味中更见其善念善为之本意。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知青营垒中出来的一员,念胜兄对文革运动的严厉拷问,对上山下乡的无情解剖,认为这是一段无法抚慰的岁月,至今重读依然使人振聋发聩。揭示知识青年并未真正拥有知识导致的无知无畏,归结知青情结为缺少个性的集体精神,是深留岁月印记的文化心理,直陈返城知青无可奈何的艰难命运,这些直指人心的实话实说,更多的是作者的道义良知。写文章,与一个人的家庭影响、人格修养种种有很大关系。读念胜兄的文字,是可以认识其人的。
南朝梁文学评论家刘勰曰:“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这是对文章的内容、情感、文采辩证统一的精辟论述。在下以为,用这一段话来表述念胜兄的文字风格,是再恰当不过的。“一言白璧轻,片善黄金贱”,此《苦丁茶品》之文质也!
(写于202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