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91|回复: 7

楚榆沟,农民,大自然……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30 18: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楚榆沟,农民,大自然……随想
杨琳


  我曾下乡到兵团,在兵团,我没有离开过工业连队,真正到地里干活,不过是参加过几次麦收和豆收而已。我并没有做过农民,对于农村,没有真正的体验。
  自从在河北省兴隆县平安堡镇的楚榆沟购置了房,有两三年夏天住在这里,算是近距离的观察了解了一下农村,农民。但还只是浮皮潦草,原因是,一,这里已经不是完整状态的农村,村里已经见不到一个年轻后生,只有十几户,二十几位六十岁上下的老人,在这里经营着自己的那点山坡地块。已经看不到当初的那种生产队集体生产的壮阔,也看不到分田到户时的欢欣,仅仅从山上存留的,但仍在发挥着作用的防洪堤坝,梯田围石上还能看到当时集体出工干活的影子。二,我也不是一个亲历者,不可能深入其中去体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酸甜苦辣,只能是以一个来自城市的,到此疗养享清福的,年届七十的老头子的视野,去观察,倾听和揣摩。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119.jpg

  尽管如此,两三年下来,还是有一点体会,而且是愈发强烈。

  对于农民,以前都是从书本上和宣传中得到的认知。正面的,就是农民善良朴实,吃苦耐劳,是中国第一产业的主力军;负面的,就是所谓小农意识,封闭,自私,保守,墨守成规,孤陋寡闻等等。

  为了写这个小文,我查了查百度对农民的解释,也是从理论到理论,让人不甚了了。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100.jpg

  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是这样的,首先,农民是最有智慧,最有生活经验的,最有生存能力的人。

  虽然,我在这里接触到的,只是北方山区的一些老农,他们所做的,无非就是种些玉米,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黄瓜,南瓜,辣椒,西红柿,土豆,豆角等蔬菜,但仅仅就是这些及其普通的农作物,便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智慧,体现他们的经验。
微信图片_20210430180958.jpg

  当你在去他们家的菜地采摘蔬菜时,经常可以听到他们的议论。

  他们会对自己的种植自豪,说出种种自己的措施,有时也会对自己今年的收成不满意,说出问题的所在。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037.jpg

  我惊叹的是,他们的言谈,涉及之广之细,大到天气、气候、水土、时令节气,小到种子、化肥、农药,真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及。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048.jpg

  我知道动物有冬眠的,可今天我才知道,蔬菜竟然也有冬眠的!(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大惊小怪)这里的很多蔬菜,农民都是在秋天种上,让菜在地里过冬,尽管在冬季,菜钻出来的小苗都冻蔫了,可是,一开春,立马抖擞精神,蹭蹭的长,比春天才种下的菜,要茁壮许多!还可以早上市,卖个好价钱。

  在接触中,几乎在每一个细小的事物里,农民都有自己的经验,比如,同一种农作物,不同品种的细微区别,比如各种农作物收获后的储存,地窖的合理利用,比如晾晒蘑菇要剥掉蘑菇表皮,比如晾晒辣椒要剪开……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106.jpg

  农民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他们要在大自然面前讨生活。他们是与大自然联系最直接最广泛的人。所以,他们必须在祖祖辈辈的口传心授中,在乡亲们的相互借鉴中不断探索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奥秘,从而在辛勤的劳作中,获取最大的效益—人们称之为丰收。

  中国哲学中强调的天人合一,在农民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其次,在大自然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农民可以尽情挥洒,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有实际的需要,在干成事的前提下,他们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看似不规范,却又是那么实用,有效。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022.jpg

  这两年在楚榆沟,有的农户在盖房,有的在为老房子装保暖层。我留意过他们的施工,没有施工图和设计书,但好像一切都在他们心里,就像蜜蜂酿蜜,忙碌而有效。没几天,一排房屋便拔地而起。像钢筋的加工,没有大机械,简简单单的土设备却非常有效实用,一些碎石木棍,在他们的施工中,都能派上用场。

  在农民的眼里,几乎没有没用的废物,所有的东西都有他独到的价值。

  废旧自行车,改造成简易锄草机,砍下来的枝条直溜一点的,用作瓜架,其他烧火做饭,等等等等,说不尽道不完,只要你走进农家,只要你稍微留意,这样的发现,便数不胜数。

  正是这种看似不规范的但却有实效的行为,使中国农村延续了几千年。
微信图片_20210430181030.jpg
  和农民的接触是很愉快的,交谈中,缩短着彼此的距离。当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刚到楚榆沟那年,不知是哪家的亲戚掰了老百姓的棒子,老百姓非要高额罚款,还找到小区,破口大骂。为此,我曾忍不住在群里说了几句。事情不大,但是触犯了农民的底线,这个底线,说到底,就是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是维系农民之间,维系农民与外来人员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准则。你拿了他几个棒子,他要罚款,看似小题大做,其实,他维护的不是那几个棒子,他们维护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种基本的原则。

  当然,登门叫骂,显然不对,这也反映出农民的另一方面,就是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有些行为过分失当,这也是农村中许多矛盾产生的原因。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许许多多新事物,新元素也融入千家万户的农民家中,必然会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莫大的影响。但是我坚信,无论怎样,在农民身上的那些固有的品质,是改变不了的,会世代相传,因为那是融化在他们的血液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2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琳兄的楚榆沟印象,走近留守农民,文字朴实无华,唠嗑家长里短,读来身临其境。这不,种庄稼、存蔬菜、盖房子、谈天说地、烧火做饭、棒子事件,等等。
    俺通过这篇看似轻松随意、却是形散神聚的文字,有幸了解一个有品位有情趣更生动的杨琳兄。
     杨琳兄写文章有点像酿酒,虽然采集的是葡萄,但肯定带着阳光雨露,带着发酵过程,带着那个木桶,很多因素塑成最后喝到的那杯美酒。细细品来,感觉它的酸甜苦之味,再感受它的终感及余韵。
    由此可见,文字这个东西,讲究点基本功,不能干涉太多,不能人为鼓劲,更不能拔高调、乱煽情。作很多人为努力的东西,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30 2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21-4-30 20:34
杨琳兄的楚榆沟印象,走近留守农民,文字朴实无华,唠嗑家长里短,读来身临其境。这不,种庄稼、存蔬菜 ...

颜老师谈写文字很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 18: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在农民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


如此体验,也是最好的“诠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1 19: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情不大,但是触犯了农民的底线,这个底线,说到底,就是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是维系农民之间,维系农民与外来人员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准则。你拿了他几个棒子,他要罚款,看似小题大做,其实,他维护的不是那几个棒子,他们维护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种基本的原则。

赞赏杨琳兄弟的认识。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任何一个社会自由、和谐、安定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 20: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兀自农家乐,
闲侃如唠嗑。
农村有规矩,
村理有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 2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5-5 11: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编辑,谢谢颜兄等荒友抬爱!
   因为喜欢楚榆沟,才关注她,试图走近她。
   尽管是浮皮潦草,但却是我的真实体验。我会在今后继续领略她的优美之外,继续从她身上汲取营养,增加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18:44 , Processed in 0.0332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