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036|回复: 4

颜巷(130) 乡下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7 1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1-4-18 21:44 编辑

颜巷留痕(130)
城里人 乡下人




    城市里有少数人藐视、排斥“外来人口”,上海也不例外。尤其是个别读书不多,却自命不凡的年轻人,视上海之外全是荒蛮乡野,七八十年代称外地客为“阿乡”,九十年代又称为“巴子”。
    所幸我那年届花季的女儿倒从未吐露过这种语汇,可能是因为我常对她说:百分之九十的上海市民,都是开埠百年来从四面八方来的,今天的“外乡客”也会成为明天的“新上海人”,再说,爷爷、奶奶亦都是异乡客,爸爸也是到农村做了十年乡下人后返城的知青。
    我父亲到上海很早,十五岁就出来谋生,不过成年后却把家安在丹阳老家,当然景况好些的时候,他也把妻儿接来上海住。当时先到上海的人也排斥后来的,不过似乎没有现在这样直接与外露。
    小时候家境不好,经济拮据,与幼儿园无缘。每天除了数数字看图片外,便是去逛街。路边有变戏法、拉洋片、唱街头戏、测字算命……这些外来艺人小贩伶牙俐齿、口若悬河,我常驻足而听;还常去小人书摊,没钱看书,便站在捧书看的孩子身后窥看,一站就是半天,从未遇到有人说:“小阿乡,走开点!”由于频频出没于市井,我们在家依然用丹阳方言与父母交谈,出门也能用上海话与人交流。
    上学后,班里有一半小同学是苏北籍的,他们不太会讲上海话,老师和其他同学并不歧视他们。我是班干部,与他们接触机会更多。熟悉后,我常去他们居处玩。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摊贩或手艺人,家庭都不富裕,待人却很诚恳、爽直。有趣的是,他们都以讲苏北话为荣。我欣赏他们这份自信,于是又学会了一口苏北话。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年轻的苏北籍邻居多半不愿讲苏北话,从苏北来上海的打工者亦以学讲上海话聊以自慰,有的甚至对自己的籍贯也讳莫如深。我的这种“语言能力”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前年去盐城参加会议,空闲时走街穿巷,观光购物,痛痛快快地讲了几天苏北话,感觉好极了,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原载于《上海轻工报》1999年8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7 19: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在哪里哪在人,
魂飞碧野碧飞魂。
去来东西东来去,
勤奋努力努奋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2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博览 发表于 2021-4-17 19:29
人在哪里哪在人,
魂飞碧野碧飞魂。
去来东西东来去,

    多谢仁兄关注小文、吟诗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0 19: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23: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宝安 发表于 2021-4-20 19:40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古人不主张轻易离开故乡, 认为人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很难取得的成就。而货物只有卖到远方,价钱才会更高。现如今年轻人出去闯荡闯荡,也许对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3-29 20:15 , Processed in 0.0352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