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819|回复: 13

记忆有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4 17: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忆有选择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官二代、中书舍人、诗人、文学家贾至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当时岑参任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王维任尚书右丞,与贾至为同僚。将这四首诗照录如下。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之作
鸡声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官位较高的诗人,有资格每天进宫中朝见皇帝。他们对于宫廷中那些威严而又华贵的礼仪,印象极深,往往有诗记录。唐宋诗人作这一类诗的不少。方虚谷编《瀛奎律髓》,给这一种诗取了一个分类目,名为“朝省诗”
    "朝省诗"和应制诗同样都是宫廷文学。字句要求富丽,对仗要求精工,思想内容要有感恩颂德之意。创作方法纯然是赋,不能用有言外之意的比兴。这种诗,在初、盛唐时期尤其多,诗人们往往用这种作品表示其写作翰苑文章的才学。
    李白曾应召入宫奉旨作诗赞杨贵妃的美貌,就是醉醺醺地写就的清平调词三首,算是应制诗吧。但作诗过程更吸引人,借着酒劲李白居然敢让“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酒醒之后,他也后怕。
    说实在的,上面的“朝省诗”后人能记住多少?抄录四首“朝省诗”的原因也在于此。岑参、王维让人过目难忘、至今传诵不绝的佳句有的是:
    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就更不用说了,《望岳》(三首,分别写泰山、华山、衡山)、《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春望》、《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等,不少人能整首整首的背诵,诗眼诗魂之佳句,脍炙人口,烂熟于心,男女老少,张嘴即来。尊杜甫为“诗圣”,称其作品为“诗史”,恰如其分。
    所以,记忆是有选择的。

                     石予民(2021.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4 19: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华夏庄严今释梦,孤烟独霸笑谁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6 17: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有选择,经典更流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7 17: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有选择,大脑有选择性的记忆。
中国人太爱忘事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7 22: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记忆,人类集体记忆通常越优秀的作品越记忆广泛,而人类个体往往对个人有共鸣的作品记忆更深刻。所以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通常是多数人有共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9 1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1-3-29 13:33 编辑

    予民大哥谈及“朝省诗”,俺来说说“应制诗”。据史书记载,唐朝中宗时代盛行过应制诗大奖赛(臣子奉皇帝之命写的诗叫做应制诗)。
    某年正月晦日(即三十日),中宗率群臣包括御用文人在内,驾幸昆明池,大开御宴,敕命群臣赋诗遣兴,题为“晦日游昆明池”,评选最佳一首谱曲唱和。参赛者
一百多名,评委仅一人,是宫廷女官昭容上官婉儿。规定参赛者各吟一首,限时作稿。

    到时参赛者将稿卷缴上,评委当场审阅,淘汰到最后只剩下两首,一首是宋之问的诗:“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节晦全落,春迟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镐钦周文乐,汾歌汊武才。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另一首是沈诠期的诗:“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战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山花缇骑绕,堤柳幔城开。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经上官婉儿评选 ,最终选中了宋之问的一首。
    这类诗歌竞赛在初唐几朝都已提倡过,只是比这次规模要小些,应制诗的盛行,虽然尽是阿谀奉迎的语句,品格欠高,但平仄声韵严谨,对偶工整,词藻纤艳,对以后形成格律诗体,所谓沈宋格律诗体的定型,却有一定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9 19: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流传至今的诗很多,最打动人的是忧国忧民的记事诗,反映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负能量多多。朝廷、皇上肯定不爱听。他处在大唐由盛转衰时期,李白比他大,处在盛唐时期。他俩换个个,李白写民间疾苦,更直白深沉,胸臆大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 14: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1-4-2 19:58 编辑

    记忆有选择,说到诗仙李白,不仅在唐诗里,就是在中国文化中,也是一个亮点。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还有人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文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李白,几乎成为文人自爱的一个美好的理想。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唐诗有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问世,不管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时代得到什么,但是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 14: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1-4-2 14:32 编辑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也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有作为的。
    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苏东坡说他是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的后半生不屈身降志,又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政绩。白居易最亮点是领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发生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博学多识、才华盖世的士人。
    正是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传世的诗歌。他们的诗歌,也正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要做一点事情,都是想要让自己的才智充分得到表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17: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21-4-2 17:13 编辑

    从唐诗中选中小学语文教材,越来越不容易了。选了,老师怎么教,教什么?弄不好,就......。像鲁迅杂文那么处理吧。要选就选“朝省诗”、“应制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8 22:32 , Processed in 0.03170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