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594|回复: 19

开会啦之九十五 知青的江河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7 18: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青的江河水
张念胜

    那天,途径新华医院大门口,忽闻二胡曲,那悲愤、那凄怅、那哀怨、那倾述……
   “江河水!”,没错,就是“江河水”!我太熟悉了。
    觅琴声而去,见一满头银发的“老者”,端坐路边一角,一把老二胡操持自如,已沉浸在乐曲之中,如身在无人之境。一曲奏罢,他已泪流满面,观者无不感慨不已,也有落泪的。有人往他跟前铺在地的报纸上放钱(我留意了一下,《新民晚报》前一天的,心想他在此已两天了),凑到跟前,才发现他并不老,早听说有遇难事,一夜急白头的。
   “侬是知青?”我真不知怎么会冒出这么一问。“是格”,他居然用上海话回答,我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难受。“哪里的?”,“黑龙江”。“我也是黑龙江的……,黑龙江兵团。”,“我是插队,黑河。”,“我妹妹也在黑河插队……”。他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他夫妇都是在黑河插队的知青,早下岗了,妻子重病缺钱医治,无奈出此下策,他连连说着:“勿好意思!”“勿好意思!”
    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我倾囊中所有往他手中塞,他推却了几下接受了,我一看不多,就说:“你等等,我去家里再拿点来,很近的,五分钟!”
    等我拿好钱回来,他已离开了。
    此后,我常想着他,想着他的江河水……。
    我最早听到的“江河水”,是父亲的胡琴!小时候只觉得好听,到“文革”中后期,才稍稍听懂了一些。
    以后就听到得多了些。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在《上海之春》上的演奏;她的音乐会上的演奏;有听说,她与小泽征尔合作,一曲“江河水”令小泽伏案痛哭……闵惠芬的演奏深沉感人,别具一格,其曲时而凄咽呻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柔情抒述,时而悲恸叹息,犹如波澜潮涌冲击你的心灵,犹如细流江河水带你忆起你的苦难,叫人回肠欲断,痛彻肺腑……。
    凭心而论,这位知青朋友的技艺与专业水平差之千里,但是,从他的琴声中,可以听出他的真情实意,可以听出他的难掩悲痛,也可以听出他的凄弱无助……。
    事隔多时,大概一个多月了吧。我经新华医院,有人拉住了我说:“是你!”,我仔细一看,是这位知青朋友!他说,在这里等我好几天了,就是为了给我说一句“谢谢!”
    我记起他重病的妻子:“侬老婆怎么样了?”,他迟疑了一下:“她走脱了!”(意为“去世了”)……
    他说完,急急地走了,我看着他的不够高大不够强壮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仰望天空长叹:天堂上的知青战友又多了一个!
    我想,今后他的胡琴中,或许只有“江河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7 20: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予民大哥说过这样的话,知青不要自视过高,自我感觉不要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1: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轻舟的帖子:
    困难的知青太多啦!
    可是还有人忽悠这些知青。

以下是我的回帖:
    轻舟兄,当年企业“关、停、并、转”,上海先后约有数十万人“下岗”,其中,有相当多的是老知青,他们艰难困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3-4-17 20:59
记得予民大哥说过这样的话,知青不要自视过高,自我感觉不要太好。

    予民兄的意思是,我们知青要正视自己,正视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1: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18 21:09 编辑

引用石予民在2010-8-27 9:43:00的发言:
    说实话,我要遇到,都不敢问,怕太伤感。这样的知青肯定不是个别的。邀请这位知青参加世博会,怎么样?

我的回帖:
    当然,不是个别的。
    真没人统计过,上海数十万下岗人员中,有多少老知青?又有多少老知青在上海平均生活水平线之下?更有多少老知青走上街头为了生活做起361行的活?(这是我的说法,比如送报纸,送牛奶,摆地摊,卖早点,倒票……),肯定不是个别的。
    上世博?似乎不可能,不太协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9 19: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念胜 发表于 2013-4-18 21:07
引用石予民在2010-8-27 9:43:00的发言:
    说实话,我要遇到,都不敢问,怕太伤感。这样的知青肯定不是个 ...


念胜兄,看了你的“江河水”很有感触,你经历了那么多,还有一颗纯净的心,不容易。路边,街头不少类似的是真是假,早被报纸的不少披露搞得弄不清楚了,石予民怕伤感,不敢问,我倒是怕当了冤大头,知青们坎坷的命运 彻底改变了不少知青年轻时的抱负,50知天命,一切都是天命,念胜兄你信吗?呜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2: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20 12:41 编辑
严万山 发表于 2013-4-19 19:44
念胜兄,看了你的“江河水”很有感触,你经历了那么多,还有一颗纯净的心,不容易。路边,街头不少类似 ...

      万山兄,我也曾受骗当过冤大头,但是这次全是凭那知青的江河水,全凭对江河水的感觉!老知青确实不易。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4: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20 15:00 编辑

引用苍凉人生在2010-8-26 23:21:00的发言:
     二胡曲《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丈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在河边失声痛哭……她并没有哭倒长城,知道这样故事的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灵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还留下了让后人凭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则只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这也是这首乐曲震撼人心之处!念胜兄所遇揭示了曾经的知青的窘境,这窘境说明了什么?不是一首简单的《江河水》所能替代!
   
以下是我的回帖:
    无论妻寻夫,还是夫哭妻,都是很悲的;“说明了什么?”正是我辈应该反思的;《江河水》虽不能“替代”,却能表达、能反映。
     苍凉兄,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0 15: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念胜这篇令人心酸的文字,心中一时难以平静。念胜的善举让我感动,那位知青的遭遇让我心情沉重。同时不由暗暗自问:如果我见到那位街头拉琴的知青,会象念胜那样主动上前关心询问吗?尤其是能掏尽所带钱后再回家取钱助人吗?如果我是那位贫困知青,会为了给妻子治病,而在众目睽睽下在街头拉琴筹钱吗?尤其是一连几天伫立街头,就为当面向陌生的好心人道一声谢吗?这些问题我从未想过,几多感慨,一言难尽。敬佩念胜,也敬佩那位在困境中顽强挣扎的知青。祈盼我们知青都能健康、平安,也希望国家能有更多帮困扶贫的政策出台,施惠于民众(包括知青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0: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念胜 于 2013-4-21 10:39 编辑

引用老土豆在2010-8-28 18:26:00的发言:
    由念胜兄弟帮助的这位“不好意思”拉琴卖艺的知青又想起天津的那位在街头卖茶叶蛋的上海女知青的故事(陆紘大姐和12团在津上海知青李沛基不久前曾找到了这位女知青,请她到家里,了解她的困境并想了办法帮助她)。在经济不发达的哈尔滨,还有更多更多这样的无奈无助的老知青。念胜兄有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同类的理解,致敬。
    面对他们,还能奢谈什么“上山下乡对于知青一代的锻炼、教育、考验、成长,无不给了人们巨大、深刻的启示。”之类的话吗?
愿这知青的这一腔“江河水”快快流淌过去。

以下是我的回帖:
     窦兄说,愿这知青的这一腔“江河水”快快流淌过去。
     我说,慢慢流淌也无妨,因为,还有不少仁兄还没弄明白“知青”是怎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5 14:09 , Processed in 0.0514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