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075|回复: 7

游高原古镇丽江(4-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5 1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原古镇丽江(4)
古镇的文化与传播者
王念周娅

    青藏高原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于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便成为温暖湿气流北上的通道。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着横断山的山脉北上进入中华大地,给青藏高原的东南地区带来暖风和丰沛雨水,调节了整个地区和邻近区域的气候,暖气流的移动让整个横断山区的气候也得到了调节。丰沛的雨水注入江河水,让流经横断山区江水的流量更大,更充盈。横断山的植物和生物随气候的变化而进化,显示出对气候的适应性。
8.jpg
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
    生活在横断山的人与其它大山中的人也不同。横断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而闭塞,许多区域很少受外来影响,一直保留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在横断山区生存的人大都是少数民族,而且族群多,要占到中国少数民族族种的一半。各民族和部落间因地势而交往少,一些族群在横断山区世代繁衍、继承和保留了各自的古老习俗和文化,其中就有纳西西族人数大约有30多万,人数上在中国56个民族中是个少数民族,但是这个民族文化之古老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丽江坝子是纳西族世代居住的地。纳西族约有一半人生活在丽江,在大研古镇所在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人类社会发展到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与与文化并重。中国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时,往往在自然和文化两个方面同时申遗。丽江在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同时还申请了世界记忆遗产。于是,丽江有“丽江古城”和“三江并流”作为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外,还有“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作为世界记忆遗产。一个地区能够同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三个遗产认证,这等殊荣对丽江来说实至名归,让国人让世界更了解丽江的山水和文化,尤其是支撑纳西族生存和延续的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离不开纳西族,更离不开纳西族东巴文化。
9.jpg
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文化是用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宗教东巴教的经书是一种既有表达意义的成分又可以表达声音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经书的形态如图画,文字很美,比甲骨文的字还美;东巴经书的文字古老,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甚至比甲骨文还要古老。东巴文的经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做为世界少上少有的形象古文字,东巴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也很大。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中华民族十五项重点保护的绝学,其中就有纳西族东巴原始宗教及其古老经书。
10.jpg
东巴象形文字
    来丽江游玩的外国人很多,其中也有不少外国人到丽江后就常驻不走,有的甚至开店、娶妻、生子,做长久打算。其中有一个当地导游时常提及,丽江人也没有忘记的人,这个人在丽江是一个传说,也是一名美国人在丽江事实的故事。

    这名美国人的名字叫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确切说洛克是奥地利人,后加入了美国国籍。他是一名被人称为“植物猎人”的植物学家。1920年洛克曾经去东南亚考察植物,了解了云南和丽江。于是1922年他受美国农业部派遣又到云南,专程寻找抗栗子树病毒的树种。受丽江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从1922年到1949年,洛克前后六次到丽江,与丽江结下不解之缘。尽管他从1930年起就没有任何收入,于是变卖家产,仍然自费往来丽江。在洛克往返丽江的这27年间中国社会正处在动荡之中:他初到丽江的时候中国正处在民国时期。那时中国历史上社会很好的一段时期,但后来也发生军阀混战;以后是日本侵华和国共逐鹿中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洛克离开了中国。在到过滇西高原的西洋人中,洛克对丽江的热爱和执着毕其一生痴心不改。洛克对丽江山水和纳西族文化的这种执迷程度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11.jpg
洛克在丽江的家
    这名美国人在丽江度过了漫长的岁月。他以丽江为中心,在青藏和云贵高原以及横断山一带对当地植物、人文风俗进行考察。这片区域大川大水,交通僻绝,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洛克跋山涉水,考察艰辛,他取得的业绩十分傲人。仅仅在1923年,洛克就采集卡6万植物标本、上千鸟类标本和几十个哺乳动物标本和相关照片。洛克在中国的二十多年间,写了许多有关中国高原植物的论文和有关中国高原风土人情的考察资料。在丽江居住期间,洛克在从事植物研究的同时逐渐关注中国云贵高原人类的社会发展。在丽江,他本人也由一名从事植物研究的科学家转为人类社会学家。他在美国杂志上发表的纪实散文把横断山区的民族风情、纳西族文化和传统习俗介绍给西方社会,从而引发了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灵感。希尔顿1933年在其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创造了香格里拉一词。香格里拉这个词是音译,如果按照意译就是世外桃源的意思。香格里拉一词成就了一个伊甸园的传说,让中国的横断山成为世界人间的美景之地。

   1949年那年,65岁的洛克不得不离开中国。那时的他为研究纳西文化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在美国完全靠朋友的接济生活。他唯一的财富是在丽江收集的8000册东巴经书,最后为了生活和出版他的专著不得不将经书变卖。

    洛克终身未娶,他半生追求的精神依托就是丽江的山水、雄奇的雪山冰峰,纳西族的古老习俗和文化让这位美国人难以忘怀,以至于他在弥留之际还在留恋丽江:宁愿死在丽江,也不愿意孤独地在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洛克的丽江之恋在生死之间,情深意切非语言能够形容。
   美国人洛克是文化使者,第一个向西方社会推介横断山,推介丽江的人。今天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成就在今日,它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却始于九十多年前。丽江今天的名气与当年洛克的奔走的因果关系我没有论证,我只知道丽江人民没有忘记洛克,在丽江地方发展史上是否应该提及。洛克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走遍了丽江地区的山山水水。他写了多本介绍横断山以及周边地区的专著,包括《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和《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洛克在丽江的历史上给自己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12.jpg
洛克与纳西助手
    洛克是一名植物盗窃犯,他从中国滇西地区偷取了几万个植物标本。洛克还是一名文化盗窃犯。东巴经共有三万余册,其中失散到国外的约一万多册。流失到国外的经书百分之八十是由洛克拿走的。在今天的社会,偷运动植物标本触犯了中国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条例,也违反了世界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东巴经属于国家文物,偷运出境的是走私行为。可以说,洛克是一名动植物和文物国际走私犯。古人有千秋功罪留给后人评说的做法。对于洛克老人的定性,谁来评说?用哪个阶级的观点来评说?作为一名游客,我对此多少纠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1: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原古镇丽江(5)
一座开放的高原小城

   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横断山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拦腰一截,阻断了两个高原之间的交通。自古以来,生活在两个高原之间的民族就因高山的阻隔而交往困难。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最方便,最便捷的山路就是顺着横断山山脉沿河谷南行先到丽江,然后从丽江跨越山谷和江水从而翻越横断山。这是丽江的茶马古道,是古人从荒山野岭生硬走出来的一条一条翻越横断山的捷径。近千年来,丽江一直是香料和丝绸之路,是茶马古道重要的节点驿站,也是来自东西南北物资交流的中转站。翻越横断山的旅途山高水险,南来北往的商旅,东去西行的驮队都要在丽江打尖休息,在这座古镇掸去一路奔波的浮尘,舒缓跋山涉水的疲惫身躯。他们在古镇驻足休息,补充给养后再启动下一段行程。
13.jpg
横断山位于青藏与云贵高原之间
   高原商旅途径丽江古镇休息补充給养的同时也给丽江带来东西南北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土特产品,给丽江还带来了各地的文化和信仰。其实,自古以来丽江做为云贵高原的重镇,主要融合的是滇西,尤其那些生活在横断山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纳西族和彝族是生活在丽江两个最大的族群。在丽江世居的还有傈僳族、普米族、白族、傣族、苗族、藏族、壮族、摩梭人等其它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要占丽江人口的一半,占到中国少数民族种类的21%。在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城市,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到服饰,游客在丽江可以看到与他们所生活的城市不一样的建筑,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正由于这些不同,这座古镇又招徕了中国各个地区和东西方国家不同肤色的游客。这些来源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和不同种族的游客给古镇又带来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格局。自古以来,丽江在交通闭塞的横断山脉和高原大山中对周边的民族和行走的商旅就十分开放,成为人员交往和物资交流的重镇。今天的丽江,既有古风古韵的民族风情,又有时代感很强的国际时尚和风范。这种多重文化的交融、复合,形成了丽江古城明显的人文特色。
14.jpg
迎八方来客的古城街巷
    处在高山之中的丽江地域偏僻,但生活在这里的纳西族人的性格却不封闭。性格善良豪爽,思想包容开放的纳西民族干脆将古镇中心的广场就称之为“四方街”,寓迎来自四方宾客之意。四方街是游客在古镇转游必去的一处景点。凡是到过这个广场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个五花石铺路,4000平方米大小的梯形小广场有接纳四方游客的传统意识。就像千年以来一直接纳南来北往的骡队一样,甚至大方的让出古镇。丽江人民淳朴大度,在古城的旁边另建了新的居住地,给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种腾出落脚之地,让他们在古镇生活,经商,开客栈……也正是由于这种纳百川容江河的气量和胸怀,丽江自古魅力十足并延续至今不减。
    丽江在大自然给山川留路,让江河并流,引江水在自己的周边围绕。千年来它容纳高原的各个民族,如今又展开双臂迎接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文明,接待来自中华各地和各个国家的游客。这座小镇自古就有海纳百川,容江河水的传统,横断山灯塔,高原明珠的称谓也非丽江莫属。人们能够在远离京城,偏居一隅的高原古镇一睹灯塔之光明珠之耀,领略古镇复合型人文之美也是国人和异国游客喜爱这座小镇,蜂拥至此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原古镇丽江(6)
古镇的人文心态
    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心情不好需要外出散心,最好去丽江。
    洁白神圣的雪山往往被人们看作是冰清玉洁的女神,奔腾不止的滔滔江水显示的是生命的力度和永恒的追求。丽江有皑皑的玉龙雪山,也有终年奔流不息的多条江河水,这座高原古镇无以伦比的自然环境在中国其它地区没有,在世界范围也少见。人们在丽江可以游山玩水,观山以陶冶情操,赏水让心态当若兰,心境当如水。远离尘世烦嚣,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大自然中凭借天地之灵身心气得以调理,郁闷自然也会随之缓解。
     丽江除了大自然得天独厚,那古街古巷也会让人惬意。幽静、狭长、弯曲的小街和那店铺的红灯笼会让我想起幼年已遗失的时光,那种异国他乡的街景往往勾起我思乡的情怀和对以往一段段甜蜜的回忆。小镇形形色色的装束和琳琅满目的民族风情显示了高原古镇的多彩和宽容,让我感到了身处异域的放松。古镇随处可见的茶馆、咖啡馆和酒吧都是人们缓解压力的去处。丽江就是这样,一个人单身来这里旅行可能会孤独,但绝不会寂寞。古镇有蓝天、白云、鲜花、溪水、游客和艳丽的色彩伴随,这些都会让旅行者的心情愉悦欢快,甚至可以成为旅行者孤独时的倾吐对象。在丽江还有那随时可能的交友和艳遇……身在大研古镇,我切身领会到在丽江旅游的真谛。
15.jpg
    身在古城远离北京,也远离了北京的雾霾和沙尘,可以尽情享受高原的清新空气。夜晚的喧嚣持续到深夜,晨曦中尚未苏醒的古镇显得冷清,我和周娅在古巷漫步,微风拂面我们明显感觉到到横断山的空气透爽,沁人心脾;我们在客栈庭院坐在藤条沙发摇椅上看书聊天,远望丽江坝子的蓝天和漂浮的白云;在咖啡店的或天南地北侃或手捧纸杯发呆。丽江的生活节奏悠闲,高原的时光过得也显得缓慢。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每日早九晚五随城市的人流、车流在水泥丛林奔波忙碌。节奏一旦慢下来,无所事事的懒散,旅途的疲惫感也随之而来,我们有些不适应。客栈的女老板告诉我们,丽江慢节奏的生活在中国的城市中是有名的。
   同样的慢节奏,我感觉蓉城的慢和丽江的慢明显不同。成都人的慢表现在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上。成都作为省会大城市自然有它运转的节奏。川人在方桌上围城一坐就是一天,几个人一壶茶拖腔拿调胡侃一坐也是几个小时。成都人闲在的生活状态 和清闲度光阴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其实川人的这种悠闲是一种表象,成都人不论男女在牌桌上激情饱满,战斗紧张激烈,在品茶时的争论也你一句他一句不逞多让。蓉城的生活状态并不完全安闲,认为这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显然是外人的误解。
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5 16: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用作书面意向的表达用于交流而固定下来就是象形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5 19: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江景色静与安,
游客忽如随缘迁。
曾去此地通衢筑,
也知异族乐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6 12: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江人走路是松散悠闲的,肌肉是不紧张的,头也不会昂得很高,走路的线路也不是笔直的,他们在脚下画着“之”字形,这是一种没有目的性的行走。
    更多的丽江人并不走路,他们喜坐,坐在茶楼,坐在店铺,坐在窗前,坐在门旁,甚至坐在街上。略略观察一下,便能发现他们有一个标准的姿势,一手托着腮,脸部肌肉是松弛的,眼睛里看不出思考的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6 1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几张去年游大理、丽江拍的照片。
IMG_20200105_194414.jpg





DSC05829.jpg
DSC05851.jpg
DSC05861.jpg
DSC05891.jpg
DSC06036.jpg
DSC06041.jpg
DSC06044.jpg
DSC06618.jpg
DSC06812.jpg
DSC06963.jpg
DSC07075.jpg
DSC07092.jpg
DSC07414.jpg
DSC07490.jpg
IMG_20200106_09383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6 19: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气息如今浓,
满目琳琅店铺重。
清净且寻三塔寺,
荡涤心浊自通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7:27 , Processed in 0.0339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