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呢外套 刘军
车到蚌埠已是半夜,上来一位身着鲜红呢子外套的女士,正好坐在我的对面。推测她的年龄仿佛要长我许多,夜间行车经过了一阵嘈杂,车厢里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因为帮她把大旅行袋举到了行李架上,也就有了攀谈的话题。 1 这位大姐是上海到安徽投亲插队的知青,在农村已有四五年了,苦没少吃,尽管有远亲的照顾,毕竟工分还要自己去挣。因为是投亲下乡插队,是村里唯一的下乡知青,加上来自大都市上海又是女性,自然倍受村民的关注,不光有政治上,更多的是婚姻方面的,主动帮他干活的后生有那么几个,亲戚家的兄弟们热情更是不让外人。而在当时的农村,大队小队的头头脑脑们,也少不了的关心关心,是用心何在,自然是心中有数。而当你面对这些是绕也绕不开,躲也躲不过,而自己心有不甘,在自己的命运在没有失落之前,自然少不了拼命去做最后一后搏。那边是上海和家中的亲人,这边是关注帮助自己的人,还有那些能决定自己命运的人。天天被进退取舍缠绕着,比干农活还要累。于是与家人多次切磋,家人在上海工厂找了一位大自己十来岁的工人,为将来调回上海做了铺垫。虽然谈不上感情,但这婚姻还是要抓紧,在那个村子里不抓紧把人家的念性切断了,真是很难过日子。感情嘛只有以后再慢慢的培养吧,不过,我看那个人也还不错,上次见面,就给我买了这件外套,他的举动让我的心安了不少。这个呢料相当不错,做工也相当好,要130多块钱。当时,我毅然选择了这种鲜红的颜色。在农村穿红色,意味着已经结婚,我还特意把头发烫了一下,至于结不结婚,用这种方法已经足以遮掩一下众人的耳目了。从此,身边的麻烦也确实少了很多。这次回去就想把事情办下来,男方也催过几次,再拖也对不起人家。事到如今,也不知道是悲是喜,虽然前程未卜,但毕竟已经起步了,不管如何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说话之间看着她那忧郁的神情,与灯光下那身鲜红的外套,仿佛有了些许的距离。一时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没无语,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祝福。 1 不知不觉天亮了,阳光照进了车窗,阳光下的鲜艳的红色映红了车厢,也把熟睡她裹进了一团红光之中。周围的人面对着这鲜红的色彩,脸上现出了惊羡,喜悦,清爽的表情,当然还有嫉妒。斜对座的几位刚刚睡醒的上海女知年,面对着鲜红的颜色,不禁露出了上海女人特有的本性,哇啦哇啦的,用上海话开始了嘲讽,说乡下人才穿这么鲜红的颜色,土里土气,纯粹一个阿乡。她们以为自己用上海方言窃论发泄旁人都听不懂,并且依旧旁若无人地说个不停。看着她们身上穿的黄棉袄,可以推测她们是去兵团下乡的知青,为了顾及她们的面子,我也用上海话对她们说,不要以为别人听不懂你们说的话,人家也是上海人,你们积点口德好吧!听我一说,那几位女士马上静下来,一个个胀红着脸,不再敢向这边看。被吵醒的红衣女子当然也听到了那番议论,但并没有被激怒,只是用上海话淡淡的讲了一句:让伊拉讲好了,这个世界就是伊我我讲伊格,格种海话听的较惯,真的没劲了,侬只要不睬伊,就两厢心安了。她的一番话,不仅赋有哲理,心胸还是挺宽的,不禁让人心里头掀起了一阵波澜。 1 上海站到了,下车的人涌出了车站的大门,那红衣女士也渐渐的在人流之中消失了最后的一点鲜红,而那一点鲜红,却深深地留在了脑海之中。 写于2019年7月24日佳木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