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20-12-13 23:37 编辑
九州韵痕(175) 循着灯笼找酒家
漫步哈尔滨,您会发现这是一个“灯笼世界”:凡餐馆酒楼、食肆门前都“大红灯笼高高挂”,且长年不摘。一到天黑,那更是点点星星分外耀眼——人们要吃什么,便循着灯笼去找。 向当地人讨教挂灯笼有啥讲究,谁知其中“学问”大焉!它竟是哈尔滨餐馆规模大小、档次高低的一种标志。如您看到门前只有一只灯笼,那准是“面档”,大抵只能吃到面条、饺子之类,最多加上小碟腌黄瓜、卤菜等;而门前若挂上两只灯笼,情景就不大一样了:米饭、馒头、花卷随便挑,冷盘、火锅、炒菜任意选,橱柜里有瓶酒,坛子里有零打的白酒,但没有饮料,当地人觉得那玩艺儿没劲。街上就数“二灯笼”客最多,因工薪阶层要打“牙祭”来这儿消费合适。至于四个以上的灯笼,那就是摆筵席的地方,依此推类,灯笼越多档次越高,“款儿爷”就专爱在那些地方摆谱。 许多哈尔滨人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选“灯笼”,轻车熟路准确定位。时间长了,店家与食客也熟了,揿开门前厚厚的棉帘,彼此免不了寒暄:“您生意好!”“噢!来啦,里面请!” 此外,灯笼颜色也有讲究,您要是看到其他颜色的灯笼,如青色、黄色,就得问个清楚,因那准是素菜馆或“穆斯林”。您若不问就一头扎进去,吃得不尽兴,怪不上“灯笼”,只能怨自己。 (原载于《交通旅游报》1995年9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