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677|回复: 4

徽州古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1 1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徽州古韵
李燕臣


徽州原为浙江西道行署简称“徽”,徽州所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等县,府衙设在歙县徽城。如今前四县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属于江西省上饶市。
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行省分治,取“江南左”安庆府之安及徽州之“徽”,首字之合称为安徽。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徽州以文房四宝著称于世、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名骚一时,徽商之路曾续写徽州宗谱,名人辈出,程大位珠算法影响深远名冠华夏;徽州村落民俗、徽州方言戏曲、乃至徽菜佳肴独领风骚;然而、徽派建筑艺术之独特、白墙黑瓦的格局装点灵秀之地誉满江南。


徽州多丘陵山地、土地贫瘠,素有“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围庄园”之称。其境内群峰环绕,丘陵屏列,谷岭交织,深山沟谷之间、盆地错落,可见清流徘徊山野,溪水环绕村落,清荣峻茂、水秀山青、人杰地灵,恰似水墨丹青神来之笔,灵绝奇秀融于山水之间、油然而生念慕之情,常令游客忘记归途,甚至“爱其山水清澈,遂久居”。


徽州丘陵山地云集,金衢盆地、杭嘉湖平原相间形成落差,溪水西聚顺流而下分流东去,徽州、杭州山水相依,钱塘江北溯正源、源字徽州;新安江源于徽州休宁县怀玉山六股尖,隔山相望衢江亦发源于徽州休宁县龙田乡青芝埭尖,因此休宁堪称钱江正源、染尽杭嘉湖平原秀色。


徽州四面环山,北为障山、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米,南立牯牛岭位于祁门县境内海拔1728米,南北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婺源与休宁交界处山峦叠嶂,其主峰大鄣山海拔1629.8米、自西向东横亘于婺源西南,西高东低至凤游山海拔675米,与休宁西北的白岳齐云山相连、气势雄浑、壮丽神奇,宛若百里画廊、天造奇境。西有黟山即黄山,东有白际山脉又称白山;歙县位于黑白两山之间,居龙飞凤舞、发祥之地,乃至白墙黑瓦形成徽州特有的格局。


黄山为众山之最、山水奇绝绵亘于歙县、休宁、黟县之间,峰峦峭立,风姿挺秀,重峦叠嶂、劈地摩天,荡尽仙风傲骨、可谓雄绝奇险,冠以百岳之尊。其绝顶莲花峰,誉为黄山之最(海拔1864米),有梵天净土之境、融万千求圣之心,俗称“莲花佛地”。而俗称白山的白际山与其相对,即歙县发祥地(又称南乡),其主峰搁船尖突兀挺秀、曾被誉为徽州母亲山;梁武帝曾游历至此、不禁赞叹:“新安大好山水”!其山所指即横贯南乡的白际山,其水所谓美不胜收的新安江,此乃历代徽州大儒隐居之所。


纵览皖南山水之盛、唯有黑白相间的民居村落颇具矍铄之彩,莫过于点睛之笔成于大器。


以安徽省黟县西递村及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垂范皖南。环顾古村水绕街巷、塘浸田头,但见牌楼、祠堂、书院、正堂错落有致、白墙黑瓦鳞次栉比;难怪吴冠中笔下的徽州古韵跃然纸上、灵动消魂。

黄山脚下的古村落,以宏村、西递两村现存徽州古建筑为主,集中体现徽派民居艺术特色;再现千百年来传承精粹,其工艺精湛的徽州古建筑群誉满全球。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从高空鸟瞰宏村,宛如一头青牛卧于绿水青山之间,也许“耕读人家”的奢求就是品味农耕文明,钟情于牛无可厚非,故而宏村又有 “牛村”之美誉。以山水形胜之地、兴宅造园古来有之;宏村原名“泓村”,可见以水取胜的理念、彰显出徽州古韵的精华所在,完善的供水系统勾画出宏村开凿水脉的苦衷。宏村自西向东开凿出一条三尺见宽的水圳,九曲十弯,穿村到户解决全村每户用水之需。水圳最终流入宏村中部半月形月沼,与其相对的村南又开出弓形水湾、蓄水成湖,构成宏村水脉独特的风貌。所谓“泓”乃一汪碧水之意,宏村无论在地理环境及空间布局上,都具有皖南徽州古村的普遍特征。村落周边山环水绕,呈坐北面南格局,背靠雷冈山丘陵缓坡与龙山相连,东山面西而立与石鼓山相对结为屏障。南面相对地势低平,人工开凿池塘、映一湖碧水;整个村落环山面水,积一片风水、养一方人德。

细观那头“牛”憨态可掬,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处两株古树视为牛角,月沼为牛心,南湖为牛肚,蜿蜒的水圳盘为牛肠,民居建筑群落勾画出牛身,四座古桥即牛腿,惟妙惟肖,俗称“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身巧”。


宏村是汪氏宗族聚居之地,现存明、清古建筑137幢。展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文化典章,承载徽州文脉传承至今,集中体现明清古村落徽派风格,以活体古民居博物馆著称于世。
“何事就此卜邻居,花月南湖画不及。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 清末诗人胡成浚(黟县人)对宏村的风水格局赞叹不已。宏村水系由邕溪、碣坝、水圳、月塘、南湖及几家庭院水塘组成,以内外之分构成整体布局。讲求山水辉映,天人合一理念的徽州地区,宏村水系工程堪称一绝!然而、宏村水系规划者竟是女流;在纲常伦理、等级森严的宗族法理下,“巾帼精英”胡重能脱颖而出,确实带有几分传奇色彩。其实、作为女子,胡重是替代丈夫料理族群日常政务。她面临的不仅有族内压力,更有世俗偏见;但她依靠自身的正确抉择与判决顶住了外在压力,以女子特有的聪慧及人格魅力征服了族人。
此时、正值永乐帝改制启用新人,征用在册上榜举人(徽州属于南直隶,徽州士子的乡试在南京);此刻、汪辛名列册中、难为两全。他的妻子胡重挺身而出,毅然接管家政、负责掌管族群大小事务,开始肩负起振兴族群的重任!汪氏族人执掌族政历时200余年之久,经历宏村创建水系工程前后两个阶段,包括一期规划及二期施工。


胡重其父胡礼朝是黟县西递村的著名风水师,自幼天资聪敏的她得到父亲真传,而“国师”何可达又是其父挚友,古时“皇权不下乡,宗族治地方”的理念,助她在法理上完成此任。其实宏村水系构想源于汪氏十世先祖玄卿公,当时正值元末战乱、时局动荡,加上玄卿公年事已高,只能作罢,但其构想成为祖训。


“水涤肺腑,共夸锦绣蹁跹,乃左乃右,峰倒池塘”的构想,一直激励汪氏后人;没想到继往开来完成祖训的传人竟是女中豪杰胡重。


皖南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风格独特最具代表性,远山如黛、近谷苍翠,绵延环绕的山谷结为屏障;村口古树参天,村中水道相连,汩汩清泉潺水流、层叠院落映辉楼,湖光山色塘前碧,景色清新画中游。青瓦、黑脊、白壁、粉墙,阴雨濛濛下的空巷中徽州古韵映入眼帘,恰似水墨渲染出穿透时空的清丽,挥洒出空灵飘逸的神韵。


如今宏村完整保存乐叙堂、承志堂、树人堂、乐贤堂、德义堂、敬德堂、桃园居、敬修堂以及南湖书院等明清民居140余幢。


乐叙堂又名众家厅,为宏村汪氏宗祠,居宏村月沼北畔正中,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但见乐叙堂门楼高起、仿木结构建制砖雕精美,梁枋、斗拱相连,门楣上方层叠突出结成坐斗支撑连檐,砖雕作饰、突显门脸庄重,檐下匾额清秀绝美;门楼飞檐高挑,三级石阶两侧分立柱石,即简约又不失门第风范。


走进汪氏宗祠、内有正厅、祀堂及后堂,其后原有楼、砖雕贴墙牌坊式门饰雕刻异常精美。正堂磚雕門樓,簷角处雕有鼇魚,龍頭魚尾;磚雕竪刻朱紅字迹“思榮”二字,背景为“雙龍夺珠”磚雕圖案。下枋刻饰獅子戲繡球,上枋刻饰麒麟、鳳凰,昭示祥瑞。

迎门立有六扇屏风上书《思齐公乐叙堂记略》,记述宏村先祖汪思齐邀县尹黄讳彪为汪氏宗祠取名经过的实录。大堂之上高悬“恩重宜长”匾额,彰显族辉。


背书朱熹家训,“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妻之所贵者,柔也。”伦理纲常、明示宗族法理。


正堂宽敞,面對天井;正中悬掛“樂敘堂”匾额。中堂三幅畫像分別为汪氏初祖,徽州及宏村汪氏先祖,右侧垂挂女子畫像即為胡重,她從西递嫁到宏村,开创宏村水系。之后才有“基開雷崗綿世澤,緒承越國萃簪纓。”


汪氏宗祠,不仅为宗族祭祀聚會之所,也是聽取祖訓宗規的圣堂,“子子孫孫歌於斯,哭於斯,聚族於斯”,则取堂名為樂敘,意為“秩敘敦倫,永履和樂”。


乐叙堂正堂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仰望正堂屋顶构架气势恢宏,徽派民居的格局不同于江浙,突显徽派梁架结构格局,月梁粗壮、横托叉手雕刻精美、雀替、平盘斗拱相连云纹刻饰入微,其神圣威严令人望而生畏。牌匾、楹联如初,恰似先人在世,荡尽家族魂魄。


徽派民居共同特点有一种莫测的幽深之感,高出屋脊的马头墙最初是为防火之用,历代传承则变为一种装饰,在黑白相间中展示出几分典雅。窄巷的石板路弯曲幽深,静谧中流露出的美,带有捉摸不定的神秘。


进入树人堂内格局紧凑,全室宅基呈六边形,取六合大顺之意。正厅偏厅背靠水圳,坐北朝南。天花彩绘,飞金重彩。厅堂东边利用有限空地,建有小水塘,活水长流,外门为八字门楼内置悬坊栏板。花岗浴缸年代久远、青石鱼缸造型古拙,以及揉茶的石板、石制杵臼等,像是步入微缩的时间隧道。


树人堂是由汪星聚于1862年所建,此堂也称民间艺术收藏馆;房主汪升第九十五代孙汪森强的私人收藏,汇聚于厅内馆藏。为弘扬徽州历史文化传承,馆内收集有明清时期民间老作坊机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画、各种民俗用品、徽商书信用具、宏村族谱等,完整再现当年徽州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略有睹物思人之感。


树人堂楼上收藏有宏村人经商路线图,可检索徽商当年
遗踪,再现当年商运老大桥码头繁忙景色的画面;当年经商巨贾汪定贵的遗像、生平、家赞和讣闻展示于堂前,珍藏期间的还有一封1919年黟县人在京做保险的书信、以及当年的银票、书札等物品;事物存储柜里存放有以前出外经商时所用手提箱及鞋架,还有耙犁、锄头、蓑衣等农具。传承耕读人家济世、续写徽商之路坎坷。


明清之际徽州版画已达鼎盛时期,徽州刻书遍布江浙及安徽。室内陈列有徽州版画的木雕板,上面雕刻有年画、广告画和水车的模型图。套色水印及拱花印刷在中华印刷史上曾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一本印制精美的《十竹斋书画谱》,尘封了一个时代。

德义堂也是典型园中水、水中园的徽派庭院式民居,它建于1815年,系两楼三开间建筑,厅堂前有16扇半幢莲花门,室内和室外都有通道。德义堂位于水圳大道边,大门规整、并不显眼,木雕莲花门,突出映现大理石门楣石刻。黄山著名书法家黄树先生题写的“德义堂”匾额、突显魏碑风范,格局不凡。


德义堂正厅坐南朝北,为二楼三间结构。该堂正屋东西两边分设有明暗两个花园,两园隔墙处有圆形漏窗,以借景用心,极富装饰之美。墙上攀爬一棵皖南猕猴桃藤,生机勃勃,满园春色。院内两园,内植果木繁花,四时花卉各异,其景色也不尽相同。


堂前庭院称水园,水园、水圳、方塘相通,鱼缸、水榭点缀其间。园中流水、水榭相连,游鱼戏水,水映蓝天;粉墙青瓦,花窗楼檐,交相辉映、此情此景使人们感受到步移景异,美不胜收。水榭内设有桌椅,供闲情雅趣之静,在此招待宾客情景俱佳。


德义堂前庭院,开一方鱼池,水塘与水圳暗沟相通,水塘周边设四季盆景,院内繁花疏木、绿荫叠翠,流露出栖居者情思明澈、情趣盎然的情怀。淡出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审美情趣,德义堂尽显徽派私家园林返璞归真的建园理念。


青瓦、黑脊、白壁、粉墙;也许就是徽派建筑艺术特色,阴雨濛濛下的房檐瓦脊,仿佛穿透了水墨渲染的世界。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倒映民宅的场景,映现出以黑、白、灰层次分明的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黑白相间的民居建筑格局,简约明快、一目了然,似乎染尽道家“美在自然”的神秘;又参透儒家“美是中和”的构想莫测高深。黑白色调创造出徽州审美文化的主格调,融汇于砖瓦木石之间,走出数百年来的传承,形同一脉长流穿越时空。


走出宏村驱车赶往西递村,不足一小时车程,两村相距并不遥远,但各具特色。


西递村位于黄山南麓,背靠罗峰、石狮两山,面对案山,南北山系相连重岭环抱围成一处山坳;山间三条溪水交汇,自北向南分为金溪及前后边溪。西递村重视选址择居,山环水绕之间,不乏经典布局, 可谓“枕山、环水、面屏、德地”。所以有“众星皆拱北,诸水尽朝东,今东水西流,地富居重楼”之说。


徽州的独特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浑然融为一体,山形水脉、横亘绵长,盈盈绿野染尽碧水环流;白墙黑瓦、静谧如初,斑斑石径掩映千古重楼。黑白灰的色彩点缀于绿水青山之间,民居浸透岁月沧桑如诗如画;纯静雅的神韵融于天然和谐之境,古村染尽雨雪风霜续写传承。也许黑白相间的轮廓被时间勾画出斑驳的线条,凝重中流露出一种岁月的深沉;层次分明的展示空间隐隐迭出的韵律就是徽派建筑的精华所在,淡去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载体。


西递村的规模没有宏村大,面积近13公顷,但其原建要早于宏村,已有千年历史;现存十四世纪至十九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其典型明清古村落遗存,系徽州文化的载体,彰显出徽派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以《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记载,“风燥水聚,土厚泉甘,遂自婺源迁来其间”。也就是说西递村胡氏先祖,从婺源迁徙至此、拓荒择居由来已久,约为南宋初年。


西递古牌楼立于村口、面向一汪碧水,牌楼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俗称“西递牌楼”,座落于西递村口;看上去为三间四柱五楼建筑格局,宽有九米之余,高约十二、三米。当时朝廷为表彰胡文光为官三十二载,政绩卓著,恩赐竖建。细观牌楼以青石建造,主柱下长方形石墩粗壮坚实,两端石柱用抱鼓石饰以柱脚,中间两根下雕有相对卧匍石狮,造型灵动平添几分喜庆色彩。牌楼脊头三对鳌鱼触须微动,身形腾跃、精美别致;牌楼东西面匾额分别刻有“荆藩首相”和“胶州刺史”八个大字,记述胡文光生前官运亨通。牌楼主体为镂空浮雕,刻工精湛、刀法洗练,雕刻图形多为祥瑞吉庆之誉,如“麒麟嬉逐”、“鹿鹤同春”、“虎豹呈威”、“五狮戏珠”等、其人物形象,如文臣武将、“八仙过海”,惟妙惟肖,神韵犹存。


西递村现有明清民居200余幢,保存尚好有124幢。平面布局规整,天井庭院展现民俗风范,紧凑通融尽显造型优美,可谓“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徽派建筑艺术精华垂范江南。典型乡土住宅为天井式四合院,以正房、厢房、门房及前院围成,正房于厢房门窗朝向天井,便于通风采光,通常在卧室外侧加一层木质门窗,可保护室内空间纯净、俗称护静;玲珑剔透、镂刻花窗、采光通风之余展示出清新隽逸、淡雅明快的美感,外加矮栏倍显朴素典雅。天井为居所生长点,具有承接采光、通风及排水作用;其屋顶檐口内朝天井,四周流水从檐口流入明坑,俗称“四水归堂”,源于徽商“聚财敛气”、“肥水不外流”之意。高出屋脊的马头墙犹如明快递进的韵律,唱响徽州古韵的华彩乐章。


西递村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绕村而过汇于村南会源桥下,形成主干构成东西主街,向南北延伸出整体街巷布局。主街贯穿东西,小巷如织遍布巷道边缘的溪流,散落于民居之间、动静相宜。远观村落形如舟船,荡于青山绿水之间韵味无穷;鳞次栉比的民居古韵勾画出和谐质朴的整体轮廓,青瓦、白墙,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罩上一层清新淡雅的色调,伴随溪流敲响的乐音情满人家,宛若情景交融的诗画漫笔皖南徽州的情怀。


敬爱堂为西递村胡氏宗祠、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面积1800多平方米、极为壮观。但见堂前门饰雕刻入微,门楼飞檐翘角有独占鳌头之势;中设祭祀大厅,上下庭间敞开一方天井,左右配以东西两庑;厅堂两侧大理石柱足有两丈之余,上立木杵雀替叉手相接,承托斗拱支撑梁架,梁撑檩悬,雕梁画栋、气贯斗牛。细观四壁高悬金字古匾,依次为“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弘扬族运之誉。


上庭中堂立有一面木质屏风,排列先祖画像,上悬匾额“百代蒸尝”。正中太师椅、目极八方,两侧纵列两排罗汉椅,堂前长条几案,放置祭品,似乎祭祖盛典刚刚落下帷幕。堂后为楼阁式建筑,楼上供奉列祖列宗神位,楼下为先人父母享堂。


敬爱堂原为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膝下三子以表兄弟之谊、明示互敬互爱,将享堂改建为宗族祠堂,取名“敬爱堂”。


上行下效、门风可敬,步入街巷可见追慕堂门楼高墙呈八字型平分两面,八字墙体以黟县大理石制成,平面如镜、光润平滑;追慕堂门楼飞檐翘立,平开三列木质围栏,檐下三元门外木栏高起,立面相对的空间感变窄,令人肃然起敬。 祠堂前广场比窄巷要宽,但看去却有狭长之感,也许工艺之巧、源于视差。立于堂下可见主次两重飞檐高高翘起,仿佛屋顶斜面向外延伸的韵律在宣泄无极;深感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技艺超凡脱俗、令人叹为观止。 追慕堂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为胡氏廿四世祖胡贯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一生躬耕勤读、崇德尚义、乐善好施而建。


追慕堂门楼下木栏开启堂前第一层立面,分隔门外广场空间与屋檐下入口空间的序列感,高耸的木栏使紧凑的空间得以缓冲;从祠堂前广场经门厅到达正堂之间有一方天井,追慕堂中心天井为正方形,其檐口离地面高约两丈之余,檐下地面由青石板铺就,排水沟合围成正方形,其外侧高起一层石阶,而内侧地面中央立有一尊圆形石缸,俗称“四水扫堂、源水归一”。天井檐口合围边长约6米见方,四周墙壁围成空间边长约为12米,光线经天井漫射下来,形成约8米见方的透明空间,清晰淡雅、格局紧凑,展示出明暗有序第二层立体空间。


正堂与天井之间只有一层石阶的高度,尽显空间舒缓;宽敞封闭之间的明暗对比,突显层次分明的空间感受。立于堂前感受其与祖辈亲近尺度尽在咫尺之间,高堂之下隐隐体会到一种传承的余脉在延续。


追慕堂的最后一进院落是胡氏先祖李世民画像及供奉牌位之地。此院进深窄浅,内外高差极大,天井高耸,令人抬头仰视;此堂与正堂空间形成强烈反差,想来高差所示尺度是一种崇敬,在宣泄社会认同之余,局限于距离之间的感受也许就是追慕。


西递村头牌坊西侧的“凌云阁”、俗称走马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楼分两层,灰瓦粉墙、飞檐高挑。在此凭栏远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村前村后一览无余。此楼原为胡冠三迎接宰相亲家曹振镛而建,当时因时间仓促突击营造;现存走马楼是依据当年格局重新修建。如今走马楼内有黄梅戏表演、抛彩球真人秀等节目迎送往来游客。


重楼之下单孔石桥拱立,名为梧赓古桥。溪水潺潺穿桥而过,月明星稀之时,天上人间一派银辉,尽可领略“梧桥夜月”的静谧。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也许“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徽商理念中更注重“文”字的通达。村西旷古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房主是位清初的文人名士。一座由庭院、花园及多单元房舍组合而成的私家宅院打造得精致入微。门楼雕刻精美彰显出徽州三雕的魅力,木雕、砖雕、石雕荟萃一壁之上尽显玲珑剔透、刻工精深。


步入正堂,扑面而来的是古色古香的韵味,其陈设布局为典型徽州风格;正堂上方高悬“旷古斋”匾额,蓝底金字、隶书挺秀。下设中堂、垂挂一幅古画,楹联分别是“孝悌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其联把“孝悌”改写为“孝弟”,展示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早”字竖出其头,寓意多读诗书早出头。


厅堂明柱上悬挂“传家之道”、“修身之道”及“经商之道”三副楹联;木质隔壁雕花精致上书祖训以及治家格言。堂前屋后、三进二楼结构,楼裙为镂空木雕嵌有“福、禄、寿、喜”四字;中厅迎客陈设质朴典雅,中天布局洞开“楼上井”,突显徽派建筑艺术之独特,采光通风之余坐井观天;后厅左右两侧隔间各装有六扇木雕屏风,欧阳修《醉翁亭记》全文漆雕,出于黟书法家黄元治手笔。


园分东西、前后历经几代人传承至今,有儒有商、密不可分。西园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原为胡文照故居,曾任河南开封知府、官居四品。其门首为砖砌八字门楼,连檐翘首,气势恢宏。院内格局规整清新,连珠排列三重单元分立,以砖雕花窗相隔分出前后三重院落。走入庭院、院门两侧壁嵌砖雕,精工细刻拥出石雕花窗;左为“松石图”,右为“梅竹图”,可谓构思精巧,刀法精湛。西递三绝为砖雕、石雕及木雕,其中石雕精细入微,居三绝之首。但见后园门楣之上石刻成双,“耕种春圃”及“花香深处”两幅石雕彰显出耕读人家品味人生的淡雅之风。


东园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原为胡文照祖居,后为胡贯三嫡脉所居。东园门楣上方雕有“扇”形花窗,抬头始“善”、寓意绵长;左墙上嵌有“叶”形镂刻石窗,右侧墙面题额 “百可园”,其意所示要叶落归根。东园正厅为厚光堂,接待上宾贵客之用;前厅迎送亲眷内宾,凉厅本为书斋,以书屋为主、兼设家用私塾学堂。


正堂美仑美奂、天井墙壁上刻有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行草“结自得趣”四个大字。半部平顶天花,前半部拱形卷蓬为顶,并高于后半部,以确保天井光线直接照射到厅堂的太师壁。“惇仁堂”匾额高悬太师壁上方,是清嘉庆年间自称“菊叟”的汪承霈手书。厅堂上悬挂木刻楹联两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清风徐来”穿透木石之精,荡尽岁月年华;也许徽州文化的载体“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古韵藏于山水之间,尽显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颇具民俗大雅风范;木石砖雕、错落有致,常怀嫡脉相传之念;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徽州古韵(一)
作者:燕然搦管
                                   2020年7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1 16: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皖南民居村落,一村一个样。宏村、西递、唐模、汪村、李坑、晓村、江湾,远的浙江诸暨八卦村,带状、团状、无不因地势而建,现代都市,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有看腻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1 17: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徽班进京,创建了中国的国粹京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1 2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文化古迹存,
京畿徽菜有名闻。
鲜鱼腌臭鳜鱼美,
如今灵璧挺难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22 19: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徽州文化白墙黛瓦,
商谋天下银存巨贾。
浪沧庭院诗凝古韵,
圆明烟起才知花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3-29 13:57 , Processed in 0.03289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