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29|回复: 9

消失的城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6 22: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失的城墙
冯绪杰


    小时候,父母周日偶尔会带我们兄弟姐妹们乘十一路无轨电车去西城城外的动物园。每当穿过西直门瓮城门洞子,我总是觉得厚厚的城门城墙阻碍了城里城外人的交流。上学以后,玩心甚重,经常与同学们结伴到城外逮蟋蟀、蚂蚱、挂的扁儿、粘蜻蜓,乐此不疲。从残破城墙豁口处爬上城墙自然成了我们一大乐趣。站在城墙上可以远眺城里纵横交错的胡同,望见城墙外成片的庄稼地和道边的羊群。向下望去,有伸向远方的铁轨,每有火车经过,声音震耳欲聋、地动山摇般,让我等发小儿紧捂双耳,还要瞪大双眼,目送火车远去。回家后遭到训斥的是免不了的,但并不影响我爱玩儿的天性。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城墙却逐渐消失。北京城四周只剩下几个城门楼子,那时的北京城里每个老胡同里都出现了用明城砖砌起的公共厕所,老居民院里用大青砖盖厨房也不是难事,保护古建意识在北京城某些领导的心目中似乎是封资修的代名词。逐渐,除了城北的德胜门,城南的正阳门、前门,其他城门都寿终正寝。因为天下太平了,城墙似乎失去了抵御外侵的作用。拆除祖宗基业的决策者不是脑子进水了,就是骨子里有疯狂的破坏欲。

   老辈人的观念中,城市和城墙密不可分。他们认为:无城墙的城市不能算是城市,城墙是中国传统人文地理的独有景观,“城”既代表了城市,也代表了城墙和城墙有关的城门、城楼等设施。南宋末年游牧的蒙古铁骑征服了中原的同时还在努力征服着世界。不甘被征服的定居民族用城墙阻挡了他们的骑兵,因而蒙古入侵者遇到的抵抗使他们对城墙深恶痛绝。在蒙人统治的元朝,曾推行拆毁城墙的政策,而且还颁布特别法律,禁止汉人地区,特别是中国南方修筑城墙。而北京一旦成为元大都,修葺和加固城墙也在当权者的议事之中。虽然高墙厚甲没能保住元朝的统治,却留下了元大都的遗迹---北京的雏形。明朝朱元璋夺取元朝天下,他儿子朱棣作为燕王驻守北京,后来朱棣夺取侄儿天下迁都北京,北京城进入了城市建设的辉煌。对于生活在北京城的老百姓来说,除了胡同、四合院,没有什么比城墙更让他们亲近的了。紫禁城是皇上的,王府是皇亲国戚的,城墙虽围护着这些权贵,也保卫着小老百姓们。明、清以来,永定河曾屡发大水,有好几次是城墙用它坚实的身躯挡住了洪水,全城老少幸免于难。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兵犯京师,兵部尚书于谦在德胜门率军击溃来犯之敌,大将军石亨挥舞铁斧,追杀来寇至阜成门外。在广渠门,袁崇焕正是有了城墙作依托,才大败满酋努尔哈赤,威震敌胆。在以往老百姓的心中,城墙是不容割舍的,在北京这座古城里,城墙更是无法割舍。这个伟大而古老的城市,正是因为巍巍城墙的环抱,才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古老的城墙却被视为封建腐朽的东西遭到无情的批判。尽管梁思成老先生竭死为之辩护,可这并不能改变它最终的命运。古城墙终于走到了它漫长岁月的尽头。先是开豁口、拆毁一些城墙,再是如“蚂蚁啃骨头”般被逐段肢解、蚕食,最后干脆是“墙倒众人推”的连根挖掉。英语称中国为:china 音译:拆那,用北京话音译是不是:拆这儿!拆哪?


   在许多人眼里,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楼就像天方夜谭中的神话,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国的标志。但在今天已经成为永远保留在历史记忆中的风景了。梁思成老先生曾经说过:“在普通中国人看来,块块灰砖砌成的北京城墙和城楼,体现着封建皇权国家的皇帝意志,体现着强调理、孝、秩序的儒家思想,体现着中国人对圣贤、先哲的尊重和对美的理念。城墙自身形成的屏障,对城市居民提供了安全保障、心理依托和归属感——我属于这个城市”。今天我们除了在博物馆、在旧报纸、旧画报上看到局部的老北京城墙和城楼外,它完整的风貌只能靠想象去完成。每当我乘地铁或公交车在二环路上,听到车厢广播报出的一个个有关“门”的站名时,也只能去想象当年城墙与每一个设计不同的城门和一座座巨大的城楼。


   明成祖朱元璋与元顺帝、张士诚、陈友谅等厮杀间歇中,谋士曾献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高筑墙广积粮应该解读为:与民休息,舔伤疗病,积蓄力量。在冷兵器时代城墙需要“高筑”,其作用不言而喻。如今这一段段千年古城墙,不是死于乱世而是毁于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已经毫不留情地撕破了现实社会那急功近利的心理,裸露出我们浮躁以致癫狂的精神状态。现代化的推土机、挖掘机做到了忽必烈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我们创造出的不是光荣而是耻辱。《城南旧事》的作者台湾作家林海音不敢面对自己曾经的城南旧事,面对已经是一座纸上的空城她自嘲的说:“我常笑对此地的亲友说,北平连城墙都没了,我回去看什么?《城市季风》一书中描绘道:“这是一座水平展开的城市。景山和白塔、城墙和城楼构成了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在城内各处,由东向西开阔的视野走廊,使如画的西山尽收眼底。行走在闹市,手搭凉篷,眯缝起眼睛(并不需要借助望远镜呀什么的),起伏的西山就会像屏风上的木刻图案一样浮现——这是真的还是假的?”。而今天的我们绝对不会再拥有她曾经那样的眼福。


   北京这个城市变了,变的十分臃肿,像个横卧喘粗气的胖子,视线被囊膪般鼓起的肚皮给挡住了,这是类似于一叶障目不识泰山的悲哀。这座古老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因之而变得复杂且压抑。活在密不透风的、高耸的水泥丛林里,说到底我们都是些井底之蛙。老舍曾动情的说:“旧日北平的好处在于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有好些美丽的古建筑,而在建筑的周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第一个城楼,第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如今,我若站在未名湖畔,可以负责任的告诉老舍先生在天之灵:“现今让您失望了,现在的北京城除了皇家园林,其他的古建筑已属凤毛麟角,人满为患、空间难觅、车水马龙、拥挤不堪,雾气茫茫,令人喘息都困难,您若活在当下,是否会再次跳湖?”。


   北京中轴线南端二环边重建了永定门城楼,是咱的审美能力下降,还是咱对古建认识不深,看着它总觉得别扭,它是那么赢瘦,那么单薄,那么营养不良,全无气势可言。东皇城根修葺了几十米长的皇城内城城墙,称之为:遗址。其他的只能靠想象,京城的老人们对此还有旧时依稀印象,而年轻人们却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其实,我并不想做戴着瓜皮帽的遗老遗少或跟在孔老夫子的后面喋喋不休的宣扬“克己复礼”。自认对新事物、新思维接受还是挺快,可是民族的精华一味被拆除而不被传承,不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闭目回忆五十年前站在老城墙上嬉戏瞭望的情景,我的眼角似乎流下一行清泪。
                                                                     2014年6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2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在不想有敏感词,看了两遍 。再有我就真没办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3: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冯绪杰 发表于 2020-6-6 22:21
实在不想有敏感词,看了两遍 。再有我就真没办法了。

各级文宣都设置了相应的“敏感”词,各大网站也自设“敏感”词库,比如腾讯的微信、新浪的微博等。名山家园的后台管理也可自己设置。
敏感词库还随革命形势时时调整、变化。
审查、过滤敏感词,是程序自动比对进行的,没有活人值守,目前还不会根据全文语境、上下文关联智能判断发文者的“心”,所以就常常闹出些无理无聊无奈无语的笑话。
只有神仙和皇帝才是全能的。

冯兄发文前不必“敏感”,只要不色情、不暴恐、不骂银,不直接点出过去和现在的最高首长的大名,就该干哈就干哈。如果有敏的感觉,就把那个词整成拼音啥的。

世界上,这样的社会环境可能只有两家了。

明天会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4: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下午,瞻仰了老舍纪念馆,只能在院子里看看拍拍,室内还没开放。
IMG_20200604_163004_副本.jpg

IMG_20200604_162854_副本.jpg
IMG_20200604_16303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7: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直门,西直门,东西直,没有门。
公主坟,公主坟,没有公主,也没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1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宝安 发表于 2020-6-7 17:51
东直门,西直门,东西直,没有门。
公主坟,公主坟,没有公主,也没坟。

前三门,后三门,前后三门均无痕。
八宝山,十三陵,改朝换代如飞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19: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20-6-7 13:48
各级文宣都设置了相应的“敏感”词,各大网站也自设“敏感”词库,比如腾讯的微信、新浪的微博等。 ...

教授兄大家风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20: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土豆一个人在老舍纪念馆院子里徜徉,趴在窗口看看老舍先生的书房、卧室尘景,拍拍夕阳下院子里先生的雕像。
   走出小院,纪念馆就关上大门了。

   在小超市里买了瓶可乐,坐在灯市口西街的丰富胡同19号院大门外,土豆点上一支烟,瞎琢磨。
    那天,先生走向太平湖的样子?步子?那个拐棍,穿着?脑子里想啥......


    这所您回国后花自家钱购置的“丹柿”小院,伴您那写下《四世同堂》、《龙须沟》、《方珍珠》传世之作的书房,连同这个世道,真的不值得再恋一回吗?
    先生真真地熬不过去了?
    ......


    土豆点上一支支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21: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20-6-7 20:15
只有土豆一个人在老舍纪念馆院子里徜徉,趴在窗口看看老舍先生的书房、卧室尘景,拍拍夕阳下院子里先生的雕 ...

如今已成故居,
曾经岁月谁欺。
历史无奈承载,
铸就感慨唏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9 11: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的古城墙被毁了,目光短浅,太可惜了。西安的古城墙保护的比较好,花三十元门票就可以在古城墙上转一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0 19:35 , Processed in 0.0354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