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826|回复: 10

张宝林--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2 1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点击标题阅读:
张宝林


张宝林:
    1947年出生,高级编辑,资深媒体人,残疾人事业理论工作者,作家、书法家。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0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8年),文学硕士。历任人民日报记者、人民日报市场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二版主编、中国物资报社长兼总编、华夏时报社长兼总编、中国残联理事兼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兼秘书长、法人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11: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选自人民日报读书网
http://book.people.com.cn/BIG5/185526/11460910.html


fk427b001_b.jpg

《 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于高芬 》
袁鹰

   感谢《各具生花笔一枝》的作者,用近40万字细致动人的叙述加上100多幅清晰如生的旧照片,向我们介绍了高集、高汾这两位老报人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拜读之时,许多熟悉的人事,许多远去故人的音容笑貌,勾起已被尘封的记忆。岁月悠悠,恍如梦寐,蓦然回首,思绪纷纭。说来奇怪,最先想起的,竟是40年前一个小小的镜头。

  十年动乱中期的一天下午,我们这批戴着各类“帽子”的人,正被羁囚在北京房山县农村报社“五七干校”一间当时通称为“牛棚”的土屋里。经历过两三年大大小小的批斗会,写过无穷无尽的检查,交代认罪书之后,这次又被指令写一份详尽的个人历史。人人坐在小木凳上,依凭通铺一角,或奋笔直书,或凝神苦想,或对着面前的白纸发愣,土屋里鸦雀无声。高集兄和我隔两三个座位,忽然侧过头问:“你记得‘下关事件’是哪一天?”我立即回答:“1946年6月23日。”他点点头:“你倒记得清楚。”旁边两位也抬头望我,似乎对我的记忆力有点惊讶。我说:“上海人民和平请愿代表团和你老兄那天在南京下关车站遭到国民党特务毒打,这么一件大事,当然记得。”坐在门口的监管人员突然冷冷地抛出一句:“不好为自己评功摆好,要老老实实交代问题。”土屋里又恢复寂静,高集兄继续埋头疾写,我被他这一问,思绪却越飘越远,以至正在写的交代也只得暂停。

  我同这对比我年长的伉俪相识60多年,但直到十年动乱前却并不算很熟识,与高集兄虽然在报社同事多年,工作部门不同,他又时常出差在外,个人之间来往并不多。动乱岁月中一起进了“牛棚”,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之外又多了两同:同挨批斗同写交代。朝夕相处,倒增加了解,增进友谊,也能悄悄说些知心话,不必防备对方去汇报。有一天劳动休息时,同他并肩坐在田头,我问:“高汾身体还好吗?”他说:“马马虎虎吧。”我又压低声音,说了一个困惑多年的疑问:“那么一个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低声细语的好人,怎么一下子就戴上‘帽子’?”我指的是1957年高汾在党校学习时被错划的事。老高苦笑一声:“嗐!自投罗网,缴出日记,正好补进去。”我点头默然,这13个字已经说明一切。

  此事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叙述,青年读者会认为荒唐得难以置信,中年以上的过来人完全能理解。丁酉之难,不少人就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被“补进去”,让单位完成5%的指针,我们报社就有。那场惊心动魄、扩大到了几十万人的“反右派斗争”,本身就荒唐而荒谬,是上世纪50年代又一次更大范围内以言治罪,以文获谴的大事,是中国知识界、文化界又一次大劫难,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60年历史上影响既广且深的一个悲剧。

  70年前的少女高汾,在连天烽火中远离草长莺飞的江南故乡,奔向抗日救亡的战场,成为由夏衍等一群共产党员主持,一大批热血青年全力相助的《救亡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青春才情,风华正茂,不辞辛劳,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年轻共产党员,她会想到20年后竟会顶着一顶“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的帽子去北大荒风雪中劳动吗?同样,70年前出生在长城脚下边塞榆林书宦人家的青年才子高集,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开始宣传岗位上的笔墨生涯,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受到中国共产党设在重庆的南方局周恩来等同志的关怀和指导,靠拢革命,抗战胜利后作为记者受到国民党政府的迫害,他会料到30年后会被扫进“牛鬼蛇神”队伍关进“牛棚”吗?他们自然绝不会想到,与他们一样的同时代人都不会想到。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

  回首当年,人们都是高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觉地、义无反顾地为拯救祖国危亡献出自己的青春﹔也都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含着热泪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当五星红旗在历经苦难的祖国大地上冉冉升起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一面红旗,而是自由、民主、富强、幸福的祖国。正是基于这样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挚爱深情,许多人经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前30年的风雨雷霆之后,尽管五劳七伤,身心俱悴,年龄渐入老境,体质渐趋衰弱,却依然保持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美德,关怀国家前途,民生疾苦,为争取更加富强、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的明天竭尽心血才智,孜孜矻矻,即使遇到新的颠踬,依然一往无前,九死不悔。这两位老报人就是同俦间的楷模。写到此处,我忽然又想起一个小镜头:高汾大姐80年代受《新民晚报》领导人之请,主持驻京办事处,名为办事处,实际上只有她一个人操作,为报纸奔走。有一年元旦上午,在报社对面超市中相遇,互贺新年之后,她开口便问:“你有现成文章给我们好吗?”工作如此认真细致,实在让人感动。我只得笑答:“啊呀,大姐,你真是太积极了。如果你们总编辑今天在这儿遇到一位作者,大约也未必立刻就向他约稿吧?”

  高集兄病逝后,他们的女婿张宝林曾献一副挽联,下联云:“弱冠反蒋,壮岁崇毛,晚年独尊民主,一生轨迹耐寻思”。寥寥21字,被誉为概括了也见证了高集的一生,我也认为这21个字,不仅是高集兄个人的“一生轨迹”,也不妨说是与他同龄或者略有先后的整整一代人的人生轨迹。其中饱含的爱和憎,血和泪,悲和喜,都是一言难尽的记忆。他们两位的人生经历不是这40万字所能容纳的,但是,辛酸苦辣毕竟过去了,高集兄远行之际,虽然会带着类似“但悲不见九州岛岛同”的遗憾,也还有许多事不尽如人意,或者还有不少忧思,但毕竟看到光明在前,看到不少同道者在前进路上仍然披荆斩棘、奔走呼号。不知他是否仍会想起我们崇敬的老前辈夏衍常说的一句自勉也勉人的话:我永远是乐观主义者,我从来不悲观。

                        责任编辑:实习生张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2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八五0农场史记载,1958年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和军委各总部等单位送到850农场劳动改造的右派分子共计925名。
    又据农场收集的当年右派名单中,大公报社7名。其中,高汾(女):1920年生于江苏江阴,记者13级,离开850回北京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22: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千个北大荒人的名字,一千条才华铮嵘的生命。   
    一个偶然的机会,原在北大荒场农“改造”的右派难友,“改正”归来后的90年代,去北京潘家园淘古,发现了這份一千个北大荒受难者的名册,与老板几经交涉,才获得了這一千条才华錚嵘的生命的财富。倒不因为我是右派,而是它里面有我不少悉知的人物,有的还是我的朋友,并且有重大的史料价徝。在它上面详细记载着的这些名字,有的还有简介和事迹,对折磨而死去的难友留有深深的缅怀。行墨走笔情真意浓,不难看出整理不但花了许多时间,还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功不可没啊!


可点击标题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2 22: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每一代人都要“活在当下”,但有些记忆总是不适宜被忘却的,无论这是关于灾难还是荣耀的记忆。忘却是一种怯懦,是对自己与后代的不负责任:这一代人不让上一代人消失于黑洞里,那么下一代人才不会把这一代人视为尘土。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族个人,不能正视历史,等于找不到来时的路。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我们不能从历史中积极深刻反思,未来就很可能会犯同样的错。历史的成色,不是教科书中那几句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苍白文字可以轻易造就的,而是由无数家庭的一幕幕人间悲喜所展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3 05: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然的机会保留了真实的历史纪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3 07: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国庆 于 2020-5-23 07:29 编辑

一千个北大荒人的名字,一千条才华铮嵘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3 17: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千个北大荒人的名字,一千条才华铮嵘的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4 2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云烟难回首,
洒泪思怀人长久。
千人名录录千人,
才华峥嵘情难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7 06: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右是文革的预演。
反右后,踩着一批有才华,有独立思想的人向极左狂奔。
反右,打倒了一批硬骨头知识分子,
文革,培养了一批无耻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5 09:27 , Processed in 0.2406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