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念周娅 于 2020-1-11 18:55 编辑
第二部分 温州文化 瓯江水和瓯江岛屿
温州是一座依山靠水的城市,瓯江从西边像一条飘带穿城而过注入东海。千年来,滚滚的瓯江水静静的流过温州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着温州大地岁月的流逝,见证着温州地区朝代的更替,见证着温州千年来的发展。它无声无息自始至终滋润着温州大地,养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温州人。
瓯江比钱塘江小,是浙江省的第二条大河。它发源于温州西部的山区,无论是主干流还是支流,瓯江上游溪流众多,在近400公里的流域中,不断有溪水并入,水量越来越丰沛。瓯江上游的主干流和支流顺山势流动相互交错。每条溪水都在其流经的地段有相对的名字,随着流经的地区和支流的汇入,主干流的名字不断变换。总的来说,瓯江源头至丽水段位上游,称龙泉溪。从丽水至青田段为中游,称大溪。青田石溪以后为下游。在青田石溪,名为“大溪”的干流和名为“小溪”的支流两水并流,始称瓯江。瓯江的中上游段在山区,水急滩多。下游为滨海冲积平原,江面较宽水流舒缓。江水流经温州市后注入东海。瓯江的出海口,是我国继长江 口、黄河口、珠江口、钱塘江口之后,中国河流出海第五大河口。
瓯江
瓯江是温州的母亲河,瓯江山溪水流形成和流域范围的生存环境对地区文化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性格的形成影响很大。山多水多土地少,在这片可耕土地缺少的地区,人们只有尽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山多地少的范围精心耕作才能够生存。农耕时期历代人的劳作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形成吃苦耐劳,踏实耕作,不张扬不抱怨的勤劳性格。这个地区的人一旦走出农耕社会,走出这片土地,面对另一种社会和生存方式的时候,他们勤恳的性格和做事执着的精神得到释放,无往不胜。
瓯江中上游流经的村镇,或建在崇山峻岭或处在高山峡谷,通讯交通不发达,发展相对滞后,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保存着淳朴民风和民俗。瓯江下游则不同,瓯江离开青田后水道渐宽,水流也渐缓。瓯江下游的两岸是平原,水流也变得平静从容。江水依旧夜流趟,江面清风徐徐,江中树影波动,两岸是耕作整齐的农田,远方是碧绿的茶山。白墙、灰瓦、小楼,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安详宁静的田园景象。温州农村正在全面推进乡村的城镇建设,乡镇与城市一年一个变化,发展飞速。
温州的文化留存在民间,留存现在高山江水中,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传说里。
瓯江下游七都岛 瓯江在流经温州城的时候,在江心出现两个岛屿,两岛一大一小相差十五六倍。七都岛大,是富足的侨乡;江心屿小,是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一座微型小岛。
七都岛形成不到三百年,是个侨乡。中国的侨乡一般都是穷乡僻壤,生活富足的人是不会远走他乡去谋生的。我对此体会颇深。王念1988年初来到法国。1989年底被法国的香水集团派回国,到江苏南通一家中法合资的化妆品厂工作。许多朋友和我说,王念的工作不错,能够到国内的合资厂担任总经理不容易。其实,他们不大理解背井离乡人的苦衷:我们35岁时迁徙法国,将家安在了巴黎,如果能够在巴黎找到同样的工作,又何必舍近求远去南通。
在巴黎和朋友聊天听说过侨乡七都岛的故事,由于是温州话,我连蒙带猜听了个大概,没有完全明白。这次在温州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去七都岛。酒店的咖啡免费供应,我和几个温州朋友边品边聊,咖啡飘香,我们在咖啡焦糊的苦香中漫谈七都岛。过去这个岛是个穷之极的地方,温州历史上曾有过好女不嫁七都岛之说。物极必反,穷则思变是中国对事物辩证的认识。现在七都岛居民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佐证了这个认知,颠覆了历史和以前流传的故事,这一组有关侨乡的数字是朋友后来向我确认的:七都岛的居民约2.5万人,其中60%约1.5万旅居海外。旅居法国的侨民有三千多约占20%。朋友告诉我,生活在岛上的人不少是在海外奋斗了一辈子,告老还乡的温州侨民。落叶总要归根,他们在自己的家乡颐养天年。这些归国的侨民在国内没有人民币收入,手中所持都是外汇,根据花费随时兑换成人民币,有时甚至用美元或欧元等硬通币在购物时直接支付。外汇在七都岛流通似乎见怪不怪。
瓯江江心屿双塔镇水妖
岛屿两个字往往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使用。但准确说,面积小的岛称应该称之为屿。江心屿就是一座占地千亩,顺江流向东西狭长,有千年历史的小岛。它位于温州市北面,离老城区距离很近。人们到江边出游,自然会登上小岛游玩。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见到塔就会想到电影 «林海雪原» 杨子荣打虎上山后在威虎厅与众匪徒对黑化时应对的那句“宝塔镇河妖”。塔是中国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佛教和民俗中能够镇煞 江心屿湖心岛 孙宁摄 祈福。在中国,有塔的地方都有故事。塔是文物和古典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宗教信仰,更是人们心中的的一种精神寄托。江心屿的东塔是北宋年间建造的,兵火毁坏后在南宋时又重建。重建的砖塔也有八百多年历史。根据“中英烟台条约”温州辟为商埠。当时的英国驻温领事馆就设在东塔旁的小山下。江心屿的美景很多,而且景色都很精致。我在小岛上散步明显感觉到一步一景,景色总能随着身躯的移动变换。江心屿的十大美景已经流传百年,其中“塔院筠风”指的就是这座小岛上的塔。 江心屿中的一池湖水
江心屿有许多的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最著名的也是岛上的砖塔。两座砖塔分别建立在小岛的东西两端,人们称它们为东塔和西塔。古时建筑多为单层,高高的砖塔是多层建筑,是是那个时代的建筑形式,也是人们出行定位的标志,更是人们能够登高望远的地方。毕竟在岸边平视江面与站在28米高的塔上俯瞰江面的感觉不一样。可以想象那些手拿折扇的名人墨客,约上好友二三在江心屿登塔望远。江风徐徐,塔影树影映在江水,两岸是农舍田园,江水泫沄涌濤,在狭长的岛屿两侧奔流东海。随江流的方向望去,水天一色白帆点点,四维的情景催动着他们的才情诗意……江心屿上的湖、亭、庙、塔等建筑,每处都有相对应的历史故事,构成一处处具有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 江心屿文天祥祠 江心屿人文历史景观厚重 孙宁摄
需要提及的是建立在江心屿东边的文天祥祠。这是一座白墙灰瓦,典型的岭南建筑,它的正式的名称应该是:宋丞相文信国公祠。从这座祠堂可以追溯八百年前南宋名臣文天祥与温州江心屿的历史联系。我们小学学习历史的时候就知道,早在八百年前的那个动荡年代,北方的金国在灭掉辽国两年后接着就灭了北宋。九年后一统北方的金国又被兴起的元朝灭掉。金灭亡四十年后南宋又被元朝灭掉。文天祥的故事就发生在偏安江南的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当时文天祥是右丞相兼枢密使,是南宋主管政务和军事的最高官员。他代表朝廷与元军谈判未果而被扣,后在押解的途中逃脱。当时的南宋朝廷被元军追得东躲西藏,他辗转江南寻找,途中落脚江心屿,并在此举义旗抗元。在社稷安危时的朝廷官员如何忠君爱国,文天祥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谱写的这曲提人气节的正气歌,在中华大地传唱了八百年至今嘹绕不绝;他的那股正气,顶天立地至今仍荡漾在天地间。
千年来,名人游览江心屿的题词诗作和他们的故事,在温州人的传说里,记载在温州的地方志中,留存在江心屿不大的景区内。自古以来,历代来到温州的名人总要抽空到瓯江的江心屿一游。历史上李白、杜甫、谢灵运、文天祥、孟浩然、韩愈、陆游等中国历代名人都在江心屿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词。导游告诉我,历代名贤留下叹咏江心屿的名篇诗作达近千篇。他们的诗篇是江心屿的写照,记叙的是温州的历史。他们给温州留下里丰厚的文化遗产。瓯江的江心屿能够名列中国四大名屿,实至名归。 谨以此文献给温州的知青战友。 12团九连周娅 2019年10月12日于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