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966|回复: 10

颜巷(33—35)喝酒 品茶 送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2 16: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巷留痕(33)
爷爷和酒

  爷爷的生命仿佛浸在酒中,他一天也离不开酒,即使家中经济最拮据的时候。
  爷爷60岁以后很少下地干农活,时常从丹阳老家来城里小住。于是我常干的家务活便多了一项——替爷爷打酒。爷爷很神气地吆喝道:“逸卿,替我打老酒去!”我便拎着酒瓶到附近的“宁波小店”去,然后小心地捧着酒瓶回来,心里时常疑惑这二三两酒是不是掺了水,而爷爷总是很认真地端起酒盅,呷一口,送进几颗花生仁、爆黄豆之类的下酒菜,然后便摸摸我的头微笑起来。
  爷爷喝的酒,名叫“土烧”,是当时度数最高、价格最便宜的酒,喝在嗓子眼里,有一种烧灼感。实际上,按父亲的孝心,爷爷应该喝中等偏上的酒。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父亲有五个儿子,他有责任让他们吃饱、穿暖、上学。所以爷爷只能喝“土浇”,而且还不能尽兴喝,每次两三盅。若是遇上有点荤腥的菜,常听他津津有味地咂吧着嘴巴,自言自语道:“再喝点不?嗯,再喝半盅。”
  五六十年代每年春节,我们全家坐“闷罐车”回丹阳老家。爷爷会找出十几只酒瓶子,亲手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打“丹阳陈酒”。家人团聚,亲戚拜年,酒日日见少,到初五便只只瓶底朝天,初六开始爷爷又喝上了“土烧”。当时,最使人感受到“过年”的,不是窗外的声声爆竹,而是家里墙边上一个挨一个的酒瓶子,在我眼里,那盛着琥珀色陈酒的瓶子,透出一圈又一圈美丽的节日气氛。
  爷爷有过不平凡的经历,解放前办过地下交通站,解放后办全县第一个“初级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荣耀起来,一直有意远离官场,在老家默默地种地喂猪养羊。他平时话不多,但两盅酒下肚,便常常拉我坐在身边,一遍遍地讲那些我早已熟悉的传奇故事。每逢这时,我说不清是尊重,还是怜悯,总觉得不能像家里其他人那样扭头走开,便默默地坐着。他说到起劲处,就拿筷子在酒盅里一蘸,往我嘴里一点,看我皱眉苦脸的样儿,便呵呵笑起来。喝了酒,说完话,心里舒坦了,他仰天躺在床上,发出均匀的鼾声。
  记得是1974年,我从黑龙江回沪探亲,特地去丹阳看望爷爷,带了一瓶(装雪花膏大口方瓶)泡了人参、鹿茸的“北大荒”白酒。爷爷见了,脸上一本正经地说:“买这么好的酒干什么?自己出门在外哪儿都得花钱的。”可是事后听在老家插队的弟弟说,每当家中来客人,爷爷便兴致勃勃地搬出酒来:“今天尝尝我大孙子买的补酒。”那喜滋滋容光焕发的样子就像过年似的。这瓶酒爷爷悠然喝了两个冬天。
  爷爷过了80岁,得场大病,白酒不能喝了,改喝黄酒,每顿只能喝一盅。不久,他连这一盅黄酒也不想喝了,呆呆地望着酒盅,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之火在酒盅里渐渐熄灭。没几天,爷爷便溘然去世。
  如今,日子好过了,商店里的好酒五光十色,我的视线每每落到“茅台”上。爷爷一生难得喝好酒,更难得喝上孙子买的好酒。这“茅台”是他生前一直想喝的,如果他还活着,我就不会再给他买“北大荒”白酒了。

(原载于《经济日报》1993年8月1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16: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6-12 16:12 编辑

颜巷留痕(34)
品  茶


  外国人说,茶是智者的饮料;而在中国,茶为风雅隐士的珍品。人们说“粗茶淡饭,聊表敬意”。可见是待客表达诚意的象征物。
  常言道:酒壮英雄胆,茶启文士心。当你心烦意乱困倦不堪时,泡杯酽酽的茶,看着展开的绿叶缓缓地摇向杯底,吹开袅袅上升的水气,顿觉茶香绕鼻,润喉,温心,真正“赛过活神仙”的是茶不是烟!
  水有灵气,茶有气质。它长在白云缭绕的山上,吸大自然的灵气。喝着香茶,有一种喝下大自然的清新之感。《茶灵》一书有“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操洁”之说。品清茶,悟人生,在苦涩清香的回味上,能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道德回归。我对阿拉伯人“三道茶”的比喻颇有同感。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仔细想来,这确实是人生的三种境界。
  小时候,学校放暑假寒假就回丹阳老家,常随爷爷去前艾镇的茶馆。有一次,照例二三粒糖,一碗浓茶推到我们坐的方桌前。我吃了一粒糖,好奇心驱使我啜了一口橙绿的浓茶,唉哟,好苦!爷爷见我皱眉头,笑着说:“再吃糖。”果然,这粒糖比刚才那粒甜多了。爷爷若无其事地啜着酽茶,慢吞吞地说:“尝过甜的,再吃苦的就特别苦;吃过苦的,再吃甜的就特别甜。”这些耐人寻味的饮茶箴言,是在知道了爷爷那深藏不露的人生际遇才弄懂的。
  爷爷在解放前办过地下交通站,解放后办过县里首批初级社,但并未因此荣耀起来,而是一直在老家种地养猪……安命随缘,自食其力。他更多的是酒后泡上一杯茶,兴致勃勃地向人们谈及到上海、长沙看望儿孙时耳闻目睹的新鲜事,那喜滋滋容光焕发的样子就像过年似的。他在82岁那年平平静静地离开人世。
  喝茶品茶因人而异,犹如人生际遇各不相同。《红楼梦》中的妙玉说,“三杯即是蠢物”。而刘姥姥被少爷小姐嘲笑为“牛饮”。其实,各有各的喝法,何必强求一律呢。


(原载于《华东信息日报》1996年4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16: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6-12 16:20 编辑

颜巷留痕(35)
送 别


  离家的时辰不可避免的来到了。其时天尚未放晴,西风带着初冬的寒气,呼呼地刮,雨后的土路仍泥泞难行。爷爷不听奶奶的劝阻,披上了大衣,拿起了拐杖,硬是要送我到通汽车的公路上。
  爷爷几十年与庄稼地打交道,过往的岁月里,他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负重的双肩,与奶奶一起在苏南这片土地上,办过县里最早的互助组合作社,早已成为翻过去的一页,送进城里打工或读书的儿孙,早已在上海长沙丹阳等地扎根成长。78岁的老人了,3年前还生了场大病,所幸地是他坚强地度过了难关。他是否意识到与儿孙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了,我不便劝阻,只是心中生出几分悲凉。
  从颜巷村到县城有15里,那些年进城只有两条路,一是往南到东顶桥坐木船,二是往西到长段村搭汽车。无论坐船乘车都得走七八里路,如去长段,要途经马家、孙家、彭隍庵、步家、后巷等村。
  爷孙俩走在田埂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滑叽滑塌地逶迤来到了公路边。爷爷用拐杖剔剔雨靴上的泥巴,大口喘着气。我把旅行包放在地上,让他老人家坐着歇一会儿。他看到路边有个杂货店铺,门前有让路人歇脚的长板凳,便走过去坐下,点燃了一支烟。
  爷爷抽烟有年头了。儿时我见他下田劳作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拿个小板凳,坐在门边点上烟闭眼歇一会儿。长大后我回老家探望,他见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坐下,自己点上烟眯眼看我一会儿。那时,我只是怔怔地望着他。如今,我知道吸烟可能有助于松弛神经,减轻疲劳,所以劝他少抽烟,不劝他戒掉,还是顺他老人家心愿为好。
  七十年代农村交通不便,公路边搭乘途经的长途汽车,等候没个点儿,我劝爷爷早点回家。爷爷坚持要送我上车。我说:“天冷风大,奶奶在家要着急的。”爷爷这才点点头。我鼻子发酸,说不出话来,提起包走了几十米后,回头望见爷爷才沿着来时的土路在踯躅挪动。我凝望着他的身影,直到村庄遮住了视线。

(原载于《丹阳日报》2006年5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2 2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涓涓 于 2019-6-12 22:09 编辑

再喝点不?嗯,再喝半盅。”
今天尝尝我大孙子买的补酒。”
几句话,自斟自饮,自得其乐;以喝上宝贝孙子给买的好酒而颇感骄傲,忍不住要炫耀一番的可爱的老爷爷的形象活灵活现立在眼前。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2 2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颜老师的文章,品人生的滋味。生活中处处都是故事,点点滴滴拾起,便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17: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老师佳作,学习,各有情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3 20: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6-12 16:11
颜巷留痕(35)送 别

  离家的时辰不可避免的来到了。其时天尚未放晴,西风带着初冬的寒气,呼呼地刮, ...

虽是一些平常的小事,但祖孙之间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描写得非常生动,人物动作和情景的细节描写就是颜老师文章耐读的魅力所在。与奶奶,爷爷以及身边的许多亲人的深情就在描写的这些小细节里体现的。看到这样的好文章,孩子都会想自己的爷爷奶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2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涓涓 发表于 2019-6-12 21:39
再喝点不?嗯,再喝半盅。”
今天尝尝我大孙子买的补酒。”
几句话,自斟自饮,自得其乐;以喝上宝贝孙子 ...

    涓涓老师美评,在下颇感欣慰!《爷爷和酒》是写祖辈见报端的头一篇。之前数年几次撰文,自己都通不过。一直到爷爷去世十周年忌日,入夜思绪万千,终于有点开窍,起身走笔成文,修改后斗胆投稿经济日报,没想到一字未改刊登。得之鼓励,添了信心,一路练笔不止,至今感激编辑的关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2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佩莲 发表于 2019-6-12 23:37
看颜老师的文章,品人生的滋味。生活中处处都是故事,点点滴滴拾起,便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亮,充满着人性的 ...

    毛佩莲说得真好!不无理解,不无鼓励。谢谢了。写作需要修养,阅读也需要修养,是知其道,才知其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2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清云 发表于 2019-6-13 17:51
品读老师佳作,学习,各有情怀!

   韩清云美言鼓励,在下不胜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9 09:42 , Processed in 0.0268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