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337|回复: 9

颜巷(1—4)如梦似画的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9 16: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巷留痕(1)
故乡的小船

  窗前已是雨季,淅淅沥沥。许多个夜晚的梦呓,就像这淡淡的雨声。这时候,心灵静下来,流过尘世的喧嚣,便会深深地怀念故乡。
  丹阳是老家,人在异乡,无论是天晴,还是多雨,乡愁的梦,总是那么多。无论是快乐的事物,还是美丽的尤物,都难以取代故园在我心中的位置。于是,远涉的足迹多远,乡愁的梦就有多长。
  老家在丹阳,听惯了那里的蛙声,看惯了那里的桑叶。丹阳的一切,都装进了期待的瞳仁。小时候,常坐在村口的小河边,一个人,静静地看着河水,凝重地流。天上的流云,那么自由地飘荡。总忘不了河上的小船,静静地流向远方。曾幻想着远方,一定有着许多美丽的故事,还有盛产童话的小窗。人生总有无休止的期待。真的自那时候起,我老觉得,那河里飘流的小船,总是在默默地呼唤着。
  人长大负笈他乡,却又发现天地虽广阔,却一样的平凡。新奇事物被发现就不再新奇了。暮秋向晚时,踽踽独行于异乡幽径。看片片落叶,悠悠地落,默默地寻找着自己归去的根。我想,那高高的树,应是那生我养我的丹阳,而那飘飘的落叶,该是我眷眷盼归的心。异乡的风雪,早已疲惫了远征的行囊,丹阳,该是我归去的故土?
  偶尔有归乡的日子,却十分的平静。因为我毕竟了却一桩心事,而离去也是必然。在静夜里,闻着夜气,想着丹阳恬淡的日子。我觉得,自己又是那个在河边痴痴望着小船而痴痴幻想的少年了。离去的时候,心里又暗暗盘算着归期。每每故乡来信,总是那么急切地挑开信唇,掏出信笺,细细地嗅,分明带来了故园温馨的气息。
  我想,今生今世,我是不能忘记丹阳了。虽然男儿都该鹏程万里,但游子的心,不能没有归宿。尽管在异地思乡时,心灵是多么凄苦,可只要静夜里有思乡的梦,就能维系丝丝缕缕,难割难舍的乡情。
  生活不该总是淡泊而宁静。生活中多一点期待,心灵多一点牵挂的东西,不也很美丽的吗?
(原载于《海运报》1998年10月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6: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5-19 16:42 编辑

颜巷留痕(2)
村北的竹林

  假日回丹阳老家,得闲屋里呆不住,便向屋后村北走去。那不知名的鸟儿啁啾飞旋,亦近亦远,一下子成了我心仪的向导。信步走入竹林,静悄悄,渺小起城里喧闹;意切切,惊诧于一片新绿……
  于是,我再一次用平常心感受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竹。一种极平常、极广泛的植物,素雅绝尘,高风亮节,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再看那无数形若“个”字的叶儿,正像撑起着一个个挺立向上的人!竹无朝花夕瘁之态,却有凌霜傲雪、为人师表之风。
  然而,村里人栽上这片竹,并不是仰慕其虚心正直的高尚品质,也绝非是为了品尝那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绰约风姿。古人一句“何可一日无此君”,却道出了农家栽竹的真正目的。
  江南农家的田事劳作、衣食住行确实也离不开竹。比如,锄耥之柄、网捕之提、瓜棚豆架、篱笆车轿,杂用也;冬可挖笋、春可掘芽,佳肴也;残箨枯枝、落叶老根,柴草也。又如,竖可作杖、横可晾衣、粗可搭屋、细可作帘;也可做成床、榻、席、椅、枕、几;还可编织箩、筐、篓、筛、箕……竹的用途几乎渗透到农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村北长着一片竹,冬可挡风,夏可遮阳;黄鼠狼结穴,禽鸟抱窝,刺猬栖身,蛇鼠钻洞,是一个野生动物的乐园。村里的大人除了挖笋和砍竹,一般很少光顾竹林。倒是我们一帮小孩,常去屋后竹林里捉迷藏、网蜻蜓、掏鸟蛋,把童年许多的梦想、故事和喜怒哀乐,都藏于这片茂密的竹林……
    村里老辈人说,村北那片竹林至少经历了百年沧桑。我甚惊讶,这片百岁竹林吟风弄月至今,非但没有衰败,反而越发兴盛,恰似一道绿色屏障,遮掩农家百年窘困艰辛的同时,也展示着农人清正廉洁、淡泊明志的高尚境界。未出黄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这是我重新投身竹林后得到的最大收获。
(原载于《供销合作商报》2001年4月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6:5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巷留痕(3)
黑老鸹记趣

  我老家在丹阳颜巷里,村西头有几棵全村最大的大杨树。树上住着十几对乌鸦,与村里人朝夕相伴。村民们管它叫黑老鸹。
  春天它们叼树枝筑新巢,有现成的树枝就拣,没现成的就选树上枯枝用嘴叼住歪头掰折,我还见过两只乌鸦合衔一根树枝飞回筑巢。筑巢伊始,乌鸦在光树杈上摆放树枝,嘴一松就掉,俯身低头瞅瞅,一付无奈相。最亏的是一窝两鸦同时离巢,周围的乌鸦就去偷。偷的自知理亏,露出贼相:先望风,确信可偷,飞跳过去,站位尽量远,伸脖尽量长,咬住一枝紧拉紧晃,全身倒缩,拽一掉十也不顾。万一被巢主发现箭急般来啄,追啄一般也不过中间地带。偷的“做贼心虚”,合翅缩颈,不敢对抗。
  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如果谁的巢建成了,便不会再被偷,而没建好的互相偷,却不再动建成的。盗亦有道,乌鸦也讲游戏规则呢。
  那时不懂爱鸟,我干过非常对不起它们的事。家里大人说鸡蛋用锅底灰抹黑换出鸦蛋,乌鸦孵出的鸡好养活。我那时16岁,城里大闹文化革命,遂回老家逍遥度日,喜欢爬树登高,便自告奋勇。靠树立梯,我头戴草帽,脖缠手巾,身穿厚衣,臂跨蛋篮,换出几窝蛋。鸦蛋比鸡蛋小,颜色斑驳褐黑,每窝4至6个。我一上树,鸦离巢惊叫,换蛋时不敢抬头,衣帽被抓啄得嚓嚓直响。置换后它们可能爱蛋心切,不顾真伪,孵蛋正常。常言道“鸡鸡廿一”,小鸡21天出壳,到20天就取回,放暖处一两天出齐。
  可怜鸦父母们一年心血白费。后来体会到它们巢空呆立之苦,至今想来追悔莫及。
  “乌合之众”常比喻无组织纪律的群体,其实不然。秋尽冬初的傍晚,群鸦盘旋高翔,头鸦突然抿膀俯冲,鸦阵齐下,虽不排行列队,但密集成群又绝不碰撞,俯冲中集群随头转侧回环,震激空气呼呼风响,往往反复飞行几次。村里人都喜欢观察这惊险的表演。
  村西头的乌鸦,我还记着它们呢。
(原载于《清远日报》2003年12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7: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颜巷留痕(4)
如梦似画的故乡

  对生态环境的忧虑,总令我思绪蹁跹,也会追忆自己童幼之时。我早已年过不惑,有四十年的岁月之比。
  夏季的初夜,爷爷、奶奶、姑姑、小叔坐在老屋南窗外空地歇凉,而我喜欢去村西头转悠。夜色很暗,近处有一方稻田。忽然,稻田上飞起萤火虫,舞动的小光点开头不多,过了一会儿竟聚拢成一片,如一片闪光的薄云,飘过来游过去,把黑夜装点得如梦如画。
  那时我还没有上小学,但这个晚风习习、萤火闪闪的夏夜景色,令人感到神奇无比,是我生命中最初的记忆之一,至今不忘。
  说起稻田,便又想起青蛙。春末夏初,青蛙产下的一团团淡褐色的卵,怎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小蝌蚪;这些小蝌蚪又怎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一群小青蛙;都是在我和小伙伴眼皮底下演化的。盛夏夜间,那一片蛙声如同小夜曲慰藉着人们,如同催眠曲伴我入梦乡。
  在灿烂的秋阳下,我跟小伙伴去稻田采茡荠,只要手指顺着叶苗的茎子插进泥里,准能抓出一个紫红的茡荠。就势一洗,鲜亮极了,投进嘴里,又脆又甜。虽说茡荠个头偏小,却是不花钱的水果。
  村子周围有池塘河沟,水有深也有浅,蹲在岸边能看见鱼儿游动,还能在河滩上捡回几个有彩色条纹的卵石,成了我最初的收藏。
  上学后暑假常回老家度过,我与伙伴们在河里游泳、钓鱼、捞虾、摸田螺,真有点儿玩疯了,都因为那水纯净喜人,天然的有一种吸引生命的魅力,激荡心情的魅力。有意思的是,从都市到农村,未曾有过水土不服;即便是喝河沟里的水,竟没有闹过肚子。
  七十年代回故乡时,生态同童年大致一样。八九十年代再回老家时,那感觉便一次跟一次不同,水不那么清亮了,鱼虾愈来愈少,夏秋之夜,萤火虫也难得见到,青蛙歌唱得愈来愈散漫无力……
  我写如梦如画的记忆,不仅怀旧,不是保守不思进取,而是祈望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况中,最大限度地做到两全其美。
(原载于《太原日报》1996年11月11日)      

    注:补发原文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19 19: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漫卷诗书喜欲狂,
便下沈阳到丹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2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宝安 发表于 2019-5-19 19:10
漫卷诗书喜欲狂,
便下沈阳到丹阳。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2 16: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颜逸卿 发表于 2019-5-19 17:00
颜巷留痕(4)如梦似画的故乡
  对生态环境的忧虑,总令我思绪蹁跹,也会追忆自己童幼之时。我早已年过不 ...

颜老师好文,好看,确实是如梦如画的故乡!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22: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菊英 发表于 2019-5-22 16:37
颜老师好文,好看,确实是如梦如画的故乡!学习了

    欣读吴菊英美言鼓励,想起电影《红日》中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5-23 22: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道自己的家乡美。但能把家乡的美写得这么生动,让读者为之赞叹,心生喜爱之情的却不多。
每每读到颜老师写故乡丹阳的美文,便禁不住心神向往。丹阳的小河,河里的鱼,抓鱼的孩子们。丹阳的竹林,林中的竹笋,……像画,又像电影镜头。让人不能不信,丹阳真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22: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9-5-24 22:09 编辑
涓涓 发表于 2019-5-23 22:11
都道自己的家乡美。但能把家乡的美写得这么生动,让读者为之赞叹,心生喜爱之情的却不多。
每每读到颜老师 ...

    涓涓老师妙语美言夸小文,在下颇感欣慰躬身致谢意。
    记得一位丹阳同行也说过与您类似的话,可他到颜巷村实地走访没有感觉,而村里人却以俺的文字甚感骄傲。说穿了很简单,就俩字——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距离产生美,这是一个美学命题呢。
    那村头石桥下流淌的一弯河水,犹如一根美妙的红线,连通了远离故乡游子的心,激励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凝聚成一股奇异的暖流,荡漾在血脉之中,在游子的心窝里,浇灌出一朵美妙的花,它的名字叫“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00:09 , Processed in 0.2138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