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巷留痕(4) 如梦似画的故乡
对生态环境的忧虑,总令我思绪蹁跹,也会追忆自己童幼之时。我早已年过不惑,有四十年的岁月之比。 夏季的初夜,爷爷、奶奶、姑姑、小叔坐在老屋南窗外空地歇凉,而我喜欢去村西头转悠。夜色很暗,近处有一方稻田。忽然,稻田上飞起萤火虫,舞动的小光点开头不多,过了一会儿竟聚拢成一片,如一片闪光的薄云,飘过来游过去,把黑夜装点得如梦如画。 那时我还没有上小学,但这个晚风习习、萤火闪闪的夏夜景色,令人感到神奇无比,是我生命中最初的记忆之一,至今不忘。 说起稻田,便又想起青蛙。春末夏初,青蛙产下的一团团淡褐色的卵,怎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小蝌蚪;这些小蝌蚪又怎样在一夜之间变成一群小青蛙;都是在我和小伙伴眼皮底下演化的。盛夏夜间,那一片蛙声如同小夜曲慰藉着人们,如同催眠曲伴我入梦乡。 在灿烂的秋阳下,我跟小伙伴去稻田采茡荠,只要手指顺着叶苗的茎子插进泥里,准能抓出一个紫红的茡荠。就势一洗,鲜亮极了,投进嘴里,又脆又甜。虽说茡荠个头偏小,却是不花钱的水果。 村子周围有池塘河沟,水有深也有浅,蹲在岸边能看见鱼儿游动,还能在河滩上捡回几个有彩色条纹的卵石,成了我最初的收藏。 上学后暑假常回老家度过,我与伙伴们在河里游泳、钓鱼、捞虾、摸田螺,真有点儿玩疯了,都因为那水纯净喜人,天然的有一种吸引生命的魅力,激荡心情的魅力。有意思的是,从都市到农村,未曾有过水土不服;即便是喝河沟里的水,竟没有闹过肚子。 七十年代回故乡时,生态同童年大致一样。八九十年代再回老家时,那感觉便一次跟一次不同,水不那么清亮了,鱼虾愈来愈少,夏秋之夜,萤火虫也难得见到,青蛙歌唱得愈来愈散漫无力…… 我写如梦如画的记忆,不仅怀旧,不是保守不思进取,而是祈望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况中,最大限度地做到两全其美。 (原载于《太原日报》1996年11月11日)
注:补发原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