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486|回复: 13

走亲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7 15: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亲戚
邢军
1
    每次回山东老家过春节,不仅感受到传统的、红火的、热闹的年味,更让我感慨的是浓浓的亲情,除夕的年夜饭、初一的大拜年、初二以后的走亲戚。以济宁市的农村为例,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持续到初五六,以前交通工具不方便的时候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走亲戚的人除了上年纪的老人之外,至少有80%以上的人口参与到走亲戚的大军之中,场面之大、热情之高、乐此不疲。走亲戚这一风俗习惯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它是汉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
11
走亲戚的时间及顺序
    初二是姑娘回娘家,姑爷拜见岳父岳母,外甥走姥姥家;初三以后走姑姑、叔叔、姨娘、舅舅家,走完这些亲戚还要走老亲,即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们。总之,有亲属关系的,有过来往的,春节是必须要走的。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
1
    我曾多次加入走亲戚的人流,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的大年初二,天降鹅毛大雪,低温寒冷,道路湿滑泥泞,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走姥姥家的热情,可谓“风雨无阻”。我们一行八口人在婆婆的带领下,坐面的去给姥姥拜年。90多岁的姥姥身体硬朗,看到这么多孙男嫡女,高兴地合不拢嘴,
满脸的皱纹像绽开的花朵,三寸金莲的小脚走来走去,忙个不停。浓浓的亲情、欢快的笑声从室内飘向室外,融入瑞雪,漫天飞舞。还有一次是2011年的初二走姥姥家,那年从外地赶回老家过年的人比较多,有新疆的、黑龙江的、浙江的,还有部分老家的亲戚,四十多口人欢聚一堂。舅舅、舅妈准备了四桌丰盛的午餐,全家四代四十多口人在一间大屋子里推杯换盏、吃饭、聊天、嬉闹游戏,场面壮观、温馨、其乐融融,让我终身难忘。临别时依依不舍,几十口人频频挥手与我们告别,目送我们的汽车消失在滚滚车流之中。
1
走亲戚的礼品
    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大多数人家都比较贫穷,走亲戚的礼品也比较薄,一般是一家两包果子和两瓶酒,关系好一些或重要一点的亲戚再加两包白砂糖。所谓果子就是炉果或江米条,散装的买回家,自己用草纸包装,用纸绳系好,白砂糖也是买散装的,回家以后自己包装。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一般是一家五斤鸡蛋,或一只鸡,或两条鱼,关系好的再加两瓶酒。大约在零几年前后,除了送鸡蛋、鸡、鱼、酒等,还兴起了送饮料、八宝粥等成盒装的礼品。最近几年几乎全部是礼盒装的礼品,有牛奶、啤酒、饮料、点心、水果、食用油、当地土特产等,无论是什么年代,酒是走亲戚的必备礼品,少则两瓶一提,多则一整箱。现在走亲戚一般是两盒礼品,也有讲究的送四盒礼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家的礼品都是大同小异,你送我,我送你,送来送去,转了一圈还是那些东西。过完了年,每家都是一堆礼品,看着花花绿绿,其使用价值并不高。
1
走亲戚的交通工具
    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走亲戚是骑自行车,一天走一家亲戚,要一天走两家亲戚起早不吃饭就出发,到第一家亲戚吃早饭,到第二家亲戚吃午饭,下午赶回家。春节期间,各家的主妇招待客人吃饭就是一件非常繁琐麻烦的事情,早晨的饭桌刚刚撤掉,中午的客人又到了,再摆好重新上菜,一连多日疲惫不堪。后来骑摩托车走亲戚,一天能走两三家,中午赶到谁家就在谁家吃午饭,提高了走亲戚的效率,缩短了走亲戚的时间。现在是开着汽车走亲戚,每到一家拜个年,喝杯茶或吸颗烟,再奔下一家,一般不在亲戚家吃饭了。
1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走亲戚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从繁琐到简单,从低效到高效的过程。这一习俗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它之所以被热衷,喜闻乐见,一定有它的道理。走亲戚可以增进亲属之间的感情,增强家族观念和亲缘意识。首先,是一种心理需求,是归属感的需要,人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其次,当今生产力水平不是很高,生活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或过不去的沟沟坎坎,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帮助,最有可能伸出援助之手的就是亲戚。或依靠家族的整体实力完成单个家庭无法完成的事情。走亲戚的另一大好处能拉动内需,每家每户都要购买一定数量的礼品,促进了商品的销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我喜欢走亲戚!


                                       2019年3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7 16: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老师好,在这里读到老师的作品很开心。老师现在在济宁吗?济宁是不是老家梁山所在的那个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7 16: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和前年我回去过老家,老家有些民俗传统还是值得传递下去,但也有思想还是依然陈旧,我不喜欢,感觉压抑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7 16:4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邢老师好,拜读老师作品后我有几点感受,不知对不对,还请老师见谅哈。走亲戚是可以加强亲情这是真的。1
    文中结尾有点牵强,举例微薄没说服力。“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还有一处“大约在零几年前后”这句话有点欠妥,时间表不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14: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军 于 2019-3-8 14:15 编辑
韩清云 发表于 2019-3-7 16:42
邢老师好,拜读老师作品后我有几点感受,不知对不对,还请老师见谅哈。走亲戚是可以争强亲情这是真的。文中 ...

韩清云你好:
      谢谢你认真地阅读了我的短文,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8 15: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篇像“唠嗑”样的文字,说说自己见证的“走亲戚”的变迁,也把时代的变迁传递更多的人。   1
    五十年后,文字里再出现“三寸金莲”字样,就要加注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8 16: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韩提到“走亲戚”文中的关于年代的表述,土豆这样看,民间的文字和习惯用语,如“八十年代”、“零几年”等,如果是用于说话唠嗑,简化又明了,还显得生动,没啥毛病的。1
    但是在出版社、报社、电台的编辑那里就通不过了,要执行“规范”。所以,如见于公开发表的文字,能讲究更好,如“八十年代”改成“上世纪八十年代”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零几年”改成“2000年后的几年间”。
1
    所谓“规范和标准”,多少年后也会随社会演变在变化,如以前的“公共汽车”,现在一般都叫“公交车”了,把“共享单车”说成是“共享自行车”,反而显得不顺耳了。
1
   “约定俗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16: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邢军 于 2019-3-9 16:45 编辑
老土豆 发表于 2019-3-8 16:33
小韩提到“走亲戚”文中的关于年代的表述,土豆这样看:   民间的文字和习惯用语,如“八十年代”、“ ...

谢谢窦老师的点评,写文章用规范的语言,用书面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以后注意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11 13: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邢军老师的走亲戚短文,使我联想到七八十年代过春节走亲戚真是像邢军老师写的那样,我深有感触。那时我家有两位老人公公、婆婆,年年过春节亲朋好友都拿着礼品来拜年看老人,有的从连队来很远也很辛苦。那时我就从初二忙到十五,那时真是忙的脚打后脑勺,又炒菜做饭,每顿都是十多个菜。虽然很累但心里很甜。
                            ---哈尔滨 晁艳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4: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9-3-11 13:35
邢军老师的走亲戚短文,使我联想到七八十年代过春节走亲戚真是像邢军老师写的那样,我深有感触。那 ...

您是曾在名山农场一中工作的晁老师吗?哈尔滨知青,家住汽车队?谢谢您的阅读并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6 02:51 , Processed in 0.03089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