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987|回复: 2

远远的近近的五香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6 14: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远远的近近的五香豆
1
     五香豆是上海的特产,尤以老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为最。
    小时候吃过五香豆,是不是城隍庙的却不得而知,那时,虽然口袋里有几个攥得出油的穷钉,可关注的重点却根本不是五香豆。再说,南方春夏之交,蚕豆是大众菜品,吃得多了,自然就想不到品尝五香豆了。幼时对五香豆的认识,充其量不过是听人家讲的“夫妻两家头,吃吃五香豆”戏语罢了。
1
    要说对五香豆的认识还是在下乡以后。经过几年的农村生活,对家,对亲人的思念成了一种渴望,经历的风雨,结识的朋友,品尝的味道,都渴望向亲人述说,还有关系社会、国家的众多风言传语,也都想回家去探个虚实。所以,探亲不仅成了联系亲情的渠道,也成了传递信息,融合友情,土特产交流的渠道。特别是到了后期,探亲与返城有了些许神秘的瓜葛,更多了一分让人牵挂的味道。最初,回家探亲不是想走就能走的,要写申请到团里批准,更不是哥几个想一块走就走得成的,因为工作需要,连队这一关都不一定过得去。后来,为了节省冬季取暖用煤开销,各个农场一到十一、二月,就给知青放长假,只要来年三月份赶回来参加春播就行。于是,就有了知青结伴扎堆回家探亲的行动,今个儿一拨,明个儿一拨,到佳木斯或哈尔滨中转,那车票是相当难搞,能弄到一张座号票都成了奢望。车上更是挤得水泄不通,坐着的站起来费劲,站着的一般也等不到座位,最严重的时候连行李架上、厕所里边都挤着人。那时冬天探家的知青就像潮水一样从边疆农村涌进城市,开春了又像潮水一样回流到北大荒。当然,探亲回来总要带点什么,一方面要考虑朋友,一方面也会考虑自己,门槛精的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带的东西无外乎家乡的特产,挂面、咸肉、香肠,哈尔滨知青还有带油茶面的。当然上海糖、五香豆一般是上海知青的首选。
1
    说起五香豆,还真得说城隍庙的最正宗,它讲究的是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咸中带甜,硬中带软。尽管在上海卖五香豆的店不少,但在口味和新鲜的程度上差距很大,就是城隍庙的五香豆当时吃与过些日子再吃感觉也是不同。那时五香豆只有纸制的包装袋,放得时间长了,豆会硬了许多,所以,每次探亲总会在返程的前一两天,起早去城隍庙排队买五香豆,去晚了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呢。后来城隍庙又推出了怪味豆,味道甜咸鲜辣,香酥可口,刺激口感,绝对是佐餐下酒的好菜,让知青们追捧了好一阵子。
1
    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有那种甜咸适口的经典,送人自用相宜,即吃久放两可,并且经济实惠。那时农场只有食堂没有饭店,知青只有在放假的时候,才有机会进城下顿馆子,平时只能在宿舍鼓捣点小酒,下酒菜大都是从小卖店买的罐头,若是加上自带的五得豆、香腊肠那算得上奢侈了。
1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五香豆也有十几年没有吃了,前些日子特意让朋友稍了两包,拿到手里禁不住急切地拆开塑料包装抓上一粒投入口中贪婪地嚼起来,甜、咸、鲜、香、涩、糯六味杂呈,久违的那种亲切感不禁油然而生,一下子又勾起了对那段岁月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6 19: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军兄走笔申城五香豆,一番旧闻掌故的拉杂谈,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令俺读来感觉意犹未尽,脑海里泛起那一去不复返的少儿时光、青年岁月。
    说起五香豆的经典,便想起蚕豆的贡献。那年月,春天吃鲜蚕豆,夏日喝豆瓣汤,过饭发芽豆,下酒茴香豆,孩子咬硬蚕豆,大人嚼兰花豆。而奶油五香豆,尤其是城隍庙的,当年是种奢侈。下乡后,俺也买过五香豆,但很少自食,多半是送人。
    一把司空见惯的蚕豆,加工技艺精湛到极致,成为六味杂呈的特产,想必离不开匠人之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6 23: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甜菇娘,五香豆,一北一南两相宜。在北疆扎了根的南人刘军对两个故乡的怀恋都在这不起眼的小食品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29 18:15 , Processed in 0.04091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