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559|回复: 3

数学诺贝尔奖揭晓:又没中国人啥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05: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诺贝尔奖”揭晓:又没中国人啥事
2014-09-08
  对于那些关心数学发展的人来说,刚刚过去的2014年8月是个重要的时间。每四年一次数学界最顶尖的华山论剑 - 国际数学家大会,在韩国首尔召开。这次会议众多的议程中,最受到媒体关注的毫无疑问的是菲尔兹奖(Fields Award)的颁发。菲尔兹奖的正式名称为“杰出数学发现的国际奖章”(International Medal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由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兹创立,被广泛认为是“数学的诺贝尔奖”。
  8月13日,国际数学联盟正式宣布了本次菲尔兹奖的4名获奖者:巴西人Artur Avila,奥地利人Martin Hairer,美国数学家Manjul Bhargava和旅美的伊朗女数学家Maryam Mirzakhani。这次可以真正称的上是国际的大奖。后面两位数学家与美国渊源很深,将是本篇博文的重点。
  曼居•巴尔加瓦(Manjul Bhargava)是印度裔,出生在加拿大但在纽约的长岛长大。高中时以全校第一(valedictorian)毕业,此后进入哈佛大学专攻数学,毕业时获得专门嘉奖给写出杰出数学论文的本科生的“摩根奖”(Morgan Prize)。本科毕业后,巴尔加瓦考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来他在高级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工作两年就被普林斯顿聘为终身教授,当时只有28岁。巴尔加瓦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数论。当被请求用简单的方法解释他的工作时,巴尔加瓦是这样回答的:
  “我工作的领域是数论,它研究的是整数...,-2,-1,0,1,2,...,以及一些特殊的整数如素数(primes),其性质和它们能满足的方程式。我的工作主要是决定在数学的哪些基本方程(如二次型和椭圆曲线)有整数的解。我发现了回答这些问题的一种新的几何方法。”[1]
  巴尔加瓦同许多年轻数学家有点不同的地方是他并没有多少数学比赛的经验。没有迹象表明他参加过国际奥数(IMO)或大学时校际的普特南比赛(Putnam)。巴尔加瓦自己说他所受的启迪来自于古代印度数学家Panini, Pingala, 和Hemachandra以及他们的写作。
  今年获奖者中受媒体报道最多的肯定是斯坦福大学的玛丽亚•密扎卡妮(Maryam Mirzakhani)。密扎卡妮是第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所以被欢呼为一项突破。的确,如果说女物理学家,女化学家虽然少,可还是找的到,顶尖的女数学家则更是廖若晨星,极为罕见。难怪前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在一次经济会议上猜想这可能是由于男女内在(innate)的差别。尽管后来萨默斯给人骂的半死,差距却依然存在。
  密扎卡妮在伊朗长大。在德黑兰的一家天才学校读的高中。她最早引起数学界的注意是1994年代表伊朗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夺得一枚金牌。那年伊朗队获得第八名,美国队第一,中国队第二。当年的竞争对手,美国队的金牌得主Jacob Lorie(现在是哈佛教授),也是今年菲尔兹奖的重要竞争者。第二年,密扎卡妮再夺一枚金牌,并获得满分。密扎卡妮在伊朗读完了本科,毕业后来美国深造。她的指导老师是哈佛的菲尔兹奖获得者Curtis McMullen。博士毕业以后,密扎卡妮做过一段时间博士后,不久就被普林斯顿聘任为助教授。2008年斯坦福将她挖走 – 给了她终身教授的职位。
  菲尔兹奖表彰密扎卡妮在几何和动力系统领域“复杂和高度原创”的贡献,特别是在理解曲面,如球形,甜甜圈(doughnuts),双曲线物体的表面对称性。虽然她的工作被认为是“纯数学”和理论性的,但也影响到物理和量子场论等其他领域。
  密扎卡妮曾谈到她自己的成长过程:虽然从小就想当作家,她进入高中后来发现自己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的天份更加出色。
  “这很有趣 - 它就像解决一个谜题或者把不同的点连接起来的侦探工作,”她说。“我觉得这是我能做到的,我想追求这条道路。”[2]
  不经意之间,这个世界少了一位作家,多了一位数学家。

  中国人为什么得不了菲尔兹奖

  中国人一向对自己的数学很有信心,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华裔的孩子常常在数学方面强过同班的美国孩子;SAT II数学考个满分800分也是稀松平常;另一项引国人骄傲的是中国奥数队的成绩。在过去20年内中国队获得15次国际奥数比赛的第一名,美国队最后一次击败中国队还是1994年。那么数学的诺贝尔奖 - 菲尔兹奖获奖者中一定有很多中国人了吧?
  事实上菲尔兹奖从1936年设立到现在共有56人得奖,中国人获奖为零。这样说可能有点残酷,却是事实。菲尔兹奖出过两位华裔获奖者:1984年丘成桐(Shing-Tung Yau)和2006年陶哲轩(Terence Tao)。丘成桐是广东出生,可几个月大就去了香港。他的本科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的。1969年丘成桐来美国深造,在伯克利读完了博士。以后他在美国多个大学工作过,现在是哈佛的数学教授。陶哲轩的经历也类似,他在澳大利亚长大,曾经代表澳洲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在南澳的Flinders大学读完本科和硕士后来美国的普林斯顿攻读博士(年龄实在太小了)。获得博士学位时陶哲轩只有21岁。他从24岁起在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UCLA)担任教授。
  丘成桐和陶哲轩让中国人在面子上稍微好看一点。问题是两人国籍上都不是中国,也同中国的教育没有一毛的关系。
  其实能不能得奖并不是我关心的。无人得奖只是一个症状,更深的问题还藏在下面。如果说中国人得诺贝尔奖科学奖稀少还有些借口,比如,中国没有强子对撞机(CERN),没有哈勃望远镜,所以中国人无法做出某些发现也讲得过去。可数学研究不需要试验室,不需要设备,也不需要多少科研经费,说到底就是一个有好脑袋的人面对一张白纸。为什么到一对一硬拚的时候中国人就不行了?更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缺乏成就同在高中时期国际奥数的好成绩。这些奥数金牌得主都去哪里了,怎么越往上就越差?
  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的讨论,有些人也提出些假说来解释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
  中国人重实际轻理论。这些数学好的都去做别的事情,如应用数学,金融,工程等。
  中国人虽然总体不笨,但智力的范围比较集中,非常聪明和非常笨的都较少。
  中国的大学太烂,毁人不倦,把栋梁材非常有效率地给打造成烧火棍了。
  这几种说法都有些道理,但我觉得还不能完全解释中国人令人惊叹的消失。很长时间我一直有种感觉是中国人自己把孩子给教坏了。在数学教学方面中国人实际上淡不上有什么招法,也就是拼命做题。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是有效果的,对大多数孩子或者培育一般人才也是够用。可对数学天才也用这种方法来教,后果就会很严重,这是毁掉对数学的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更可怕的是培养出来的人解题的技巧可能很好,可对数学的真谛却视而不见。
  我的这种怀疑最近得到证实。新科的菲尔兹奖得主巴尔加瓦在接受“今日印度”采访回答数学应该怎样教这个问题。
  “数学问题不应该只是通过科学来教,而且还应通过艺术:拼图,玩具,魔术,诗歌,音乐 - 这些都应该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应该只教学生机械的解题方法。相反,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的重要思想。数学应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有创意的发现的过程!

  数学应该是互动和协作。应该鼓励学生们一同去发现东西,携手共进。数学研究就是这样进行的,所以应该在课堂里体现出来。”[1]
  看样子中国人教数学的方法的确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1 23: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予民兄:你好!问嫂夫人好!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中国的教育走入了歧途。这不仅体现在数学上,其它学科,理化文史艺术,甚至思想道德(或称“精神文明”)教育莫不如此。人类千百万年一点一滴创建起来的知识体系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后来人们为了学习掌握方便,人为地分成许多单一的学科,而且有越分越细的趋势。如今的人甚至以不懂得自己专科以外的事物为荣。须知,任何一个专科,在没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前提下,都是无法走向高峰的。这个基础是什么?我说就是素质。但这个素质与现在学校教育所提唱的“素质教育”毫不相干。现在的素质教育是形式主义的,做给人看的假招子。我所说的是国民素质。像金字塔的基础一样,只有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了,才有冒出高峰的机会。就像只有青藏高原上才有珠穆朗玛峰。在吐鲁番盆地里是绝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03: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4-9-12 03:44 编辑
王显庆 发表于 2014-9-11 23:27
予民兄:你好!问嫂夫人好!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中国的教育走入了歧途。这不仅体现在数学上,其它学科,理化 ...

    多谢显庆兄的问候,小高近来可好,代我们夫妇问她好。期待你更多回访佳作上家园。
    窦教授曾将大学必修的政治课列出来,有毛概、邓论、三代(三个代表),现在又该加上科发(科学发展论)、中梦(中国梦)了。专业课从时间上受到挤压而减少课时,大学政治老师成了传声筒、收录机,误人子弟还误了先生。我同学的女儿在美国上大学、读研,本科到研究生,跨越文理科界限,就是个人爱好,喜欢。毕业找工作,公司看上的就是多学科、跨领域,优先录用了,待遇还不低。素质不是灌输的,是熏陶出来的,也是制度、法律多年调教出来的社会习惯,润物细无声,以此描述最形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2 09: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4-9-12 03:35
多谢显庆兄的问候,小高近来可好,代我们夫妇问她好。期待你更多回访佳作上家园。
    窦教授曾将大 ...

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也就是当政者的事,怪不得学者,更怪不得学生娃。现在当政者冥思苦想的是统治地位,是政绩名声。所以才急功近利地天天在那里投入巨资对“象牙塔”进行修修补补,忙的不亦乐乎,却对全民素质“无暇顾及”。一提到教育,言必称大中小学,言必称师资、学校,学校围墙以外除了监狱,几乎没有教育。文革以前还有少年之家、青年之家、工人俱乐部……,现在都成了盈利赚钱的工具。从前的影剧院几毛钱门票,百姓还进得起。现在动辄几百上千元,成了贵族的沙龙。那时公园、美术馆、博物馆都是几分钱门票,现在游一个园下来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包括票中票、票外票)。所有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都成了奢侈品,就等于把老百姓排斥在外了,他们除了搓麻、打牌就只有看看电视了。而电视等文化快餐又多被赵本山郭德纲们统治着,低俗粗劣,丑陋不堪……一个基础几近坍塌的建筑,光是急功近利地修补那个塔尖有什么用?一个心智落伍的民族,光是发几个卫星,建几艘航母有什么意义!君不见甲午海战,以超过敌人的实力却惨败给对手?照今天这样发展下去,有朝一日,历史的悲剧还会重演!我等空怀忧国之心,无权无势,人微言轻,只有一声浩叹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1:31 , Processed in 0.0310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