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osiwei.blog.21ccom.net/?p=77
印度在中日之间两面下注
印度总理莫迪从8月30日至9月3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这是一次相当高调、倍受关注、充满期待的访问。双方宣布将把两国“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特殊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外交部事先准备的《东京宣言》将此次峰会描绘成“印日关系新时代的黎明”,莫迪自己也说访问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粗略盘点一下访问成果,不难看出,此访并未使已经相当紧密的印日关系再次得到“历史性”提升,印日两国的一批战略分析家和众多媒体似乎有点失望。 有三大原因使此访非同一般。其一与中国相关,因为中日关系近两年来持续紧张,印度恰恰也是在领土问题上与中国存有重大分歧,而莫迪和安倍又都被视为政治强人,因此,有人期待,也有人担心,此访将把印日关系带入“联手抗中”的轨道。 其二,莫迪在今年五月份印度大选中强势胜出,其极富个性的政治强人形象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主要大国都希望尽早与其举行峰会,而此次访日则是双方精心策划的莫迪大国外交首场秀,因此,各方都想通过此访来判断印度新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 其三,媒体对莫迪和安倍富有色彩的个人关系很感兴趣。早在数月前印度大选时,就有报道说安倍在推特上只关注三个人,一个是其妻子,一个是日本媒体人士,还有一个便是莫迪。而莫迪在出访前用日语发出多条推文,则更是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许多人相信,这两位领导人相互仰慕,私交甚笃,一定会使此次峰会留下他们的个人印记。 莫迪未能满载而归 然而,完全可以说,访问结果并不令印方满意。在准备这次访问时,印方最为重视的事项是要与日本签订一份民用核能合作协定,从官方到民间对此都持势在必得的立场。2008年,印度与美国签署了开创性的民用核能合作协定,使得印度在核武器问题上顿时摆脱国际法困境,同时给印度带来一种新的前景,即以大力发展核电来解决电力长期紧缺的难题。此后,印度又与多个核工业发达国家签订了类似协定。 但是,在与日本谈判这个协定时却遇到了特殊麻烦。作为世界上唯一受到过核打击的国家,日本坚持要求印度明确做出不再进行核试的承诺,并要求协定有一“终止”条款,即如果印度再次核试,协定便立即终止。但是,无论是出于道义考虑还是技术需要,印度始终拒绝彻底放弃再次核试的权力。 然而,与日本签订该协定对印度来讲不可或缺。这不仅涉及可以进一步巩固印度事实上的核武器国家的特殊地位,更重要的是,美国、法国等核电企业依赖日本企业生产的关键部件,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开绿灯,印度核电厂建设将难有大发展。 在此访前夕,印度政府强调表示,只有签了这份协定,访问才能说是“实质性的”。印度战略研究界则更是声称,签订这份协议将使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立即提升到一个全新阶段。为打动日本各界,在今年8月6日广岛受难日,印度议会全体起立默哀。最后,9月1日下午,峰会主要议程就是讨论这个问题,莫迪在最后一刻竭尽全力,但日方终究没有回心转意。 另一个印方想要而尚未得到的东西是两栖飞机。自从日本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后,印度有可能成为日本首个向其出售武器的国家成为热门话题。莫迪在临行前特意向媒体表示,他对两国在军售领域的合作前景颇感乐观。据报道,印方有意购买15架US-2型两栖搜救飞机,但条件是,现货只要3架,其余12架必须在印度国内许可生产。或许是这样的条件日方难以接受,结果这个与防务合作相关的交易也未能列入访问成果清单。 其实,此访的真正成果不在安保合作方面,而是在传统的经济合作领域。安倍承诺,日方在今后五年对印度的公共和私人投资以及资金支持将翻番达到350亿美元。莫迪则向日本资金张开怀抱,表示将在总理府设立专门机构,为日本投资项目的审批提供快速通道,并提出日方可派两名代表常驻这一机构。访问其间,双方还共同发布了一份合作项目清单,从中可以看到,林林总总,大大小小,各种合作项目有好几十个,充分显示两国经济合作确实进入了一个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安倍也非心满意足 对于安倍来说,在当前日本与中国关系处于僵持的时刻,他最需要的是国际政治支持。近来他周游列国,就此获得不俗的成绩。但是,印度在这方面的表现却不能使其感到满意。文字讲究的《东京宣言》表明,印度对日本“积极和平主义”政策的表态较为婉转,不像有些国家直接表示“支持”或“欢迎”。另外,日本近期与其他一些国家举行峰会后,发表的共同文件有的提及东海和南中国海问题,但这份《东京宣言》没有直接涉及亚洲海洋争端问题,也不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字样。应该说,印方在这方面是考虑到中国感受的。 在经济上,日方最想要到手的东西恐怕当数印度的高铁项目了。莫迪有雄心大志,明确提出印度也要发展高铁,并确定首条线路由其家乡艾哈迈达巴德通往孟买。对此,日方下了大功夫,并已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就在此访前夕,可行性报告初稿出笼,但到目前为止,印方尚未明确表示把项目授予日方。有印媒报道称,印度铁路的改造和发展是个大市场,包括原有铁路提速和新建高铁,中日之间可以有一拼。 然而,印度把一项极具战略含义的长远工程委托给了日本。《东京宣言》载明:“为提升印度东北部的联通和发展,使这一地区与印度其他经济走廊和东南亚互联互通,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两位总理对日本的合作予以特别强调。” 联系到印度外长在最近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上明确提出,印度将与缅甸和泰国谈判签订三国跨境公路交通协议,不禁使人感到,印度对其东北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思路或许是,向东盟而不是向中国开放,同时引进日本资源作为驱动。若确如此,印度对拟议中的“孟中印缅”合作到底持什么态度,恐怕真要打个问号了。 印度善于玩平衡 虽然此访并不标志印日关系从此将以“联手抗中”为核心,但毋庸讳言,此访确也显示,印日关系针对中国的一面在上升。 莫迪在临行前向日本记者表示,“中国是印度最大的邻国,在印度外交政策中享有高度优先的地位”;“我与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巴西峰会期间)的首次会面谈得很好,并期待在印度欢迎他来访。” 然而,在日本,就在其与安倍举行峰会之前的最后一刻,莫迪在一个工商界午餐会上激情放言:“我们看到,那些信奉18世纪‘扩张主义’的,正在侵犯他国,进入他国海域。”尽管他没有点名所指,但印度媒体立即以“莫迪给中国一记猛击”为题对此进行突出报道。 可以说,前面一段话是他的理智,后面一段话是他的心声。 印度善长搞平衡外交,并在冷战时期有突出表现。在尼赫鲁和英·甘地时代,印度一手从苏联得到大量武器装备,一手借美国援助实现“绿色革命”,粮食自给。 现在,印度将在两个层面上继续搞平衡外交。在亚洲,一个以中、日、印各为一边的战略三角已经出现,印度居于中间位置。对日本,印度着眼长远友好和战略合作;对中国,印度重视眼前利用和战略防范。 在世界层面,印度提升了的国际地位使其同时涉及两个三角关系。一方面,中、俄、印有三边外长对话机制,印度对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很感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尽管印度武器来源多渠道发展正在加速进行,但俄国仍是其作战装备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美、日、印三方官方联合对话正在推进并将升级,日本将成为原先美印 “马拉巴”双边海军年度演习的新的固定成员。 不难想象,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演进,并由于俄罗斯与美欧在欧洲安全利益上的较量正出现升级趋势,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两组三角关系的互动可能会更加敏感,更加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方会以更大兴趣继续跟踪9月份的两件大事,一是中旬的习近平访问南亚,二是月底的莫迪与奥巴马的峰会。 (此文2014年9月5日《联合早报》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