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434|回复: 0

再访(7)天人合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4 21: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访琐记(7)
天人合一
                 
    回访宝泉岭垦区,我倘徉农垦城北山上,感觉是城在园中,水在城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走在共青凤鸣山下,满眼是天蓝水净,绿色无边,家园如公园;尤其是停车冤枉山“植树造林纪念碑”边,但见松树林郁郁葱葱,圆形山头隐身其中,听松涛声而难观其山形。据说,垦区有这样的人工林600万亩。我所到之处,平静、空旷、整洁、清幽,使人惊讶而深深地受到感染,使人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
    这种人与自然的共鸣,并非缘于冤枉山独特的遭遇经历。我们距离开荒建点的时代已经很远了,荒火,加之滥砍乱伐造成的荒山秃岭对于我们已经是陌生了,但我们能够理解,是基于现代城市人普遍的生活经验。由于人口密集而造成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失调、人际摩擦、精神焦虑等等,虽然和冤枉山遭遇是两回事,但在本质上都是人类的不自然状态。
    但我们又不可能消灭城市,相反,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日益城市化的过程。今天正处在这个过程之中,亿万中国人向往着城市,在用自己的劳动努力使城市更加繁华美丽舒适,但也很可能同时埋下明天新的病源。许多人则陷入矛盾和无奈当中。他们基本上生活在城市,既厌恶城市又依赖城市,既批判城市又不愿意离开城市。他们渴望回到自然其实并不能真的回去。他们一会儿乐观一会儿悲观。在两难的生存境遇中他们游移着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特别是在这个过渡年代。
    这么说似乎过于严峻过于宏大了。其实,即使是研究人文科学的专家学者,也不总是那么宏观地来思考问题。人们每天过着的是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人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实在是太渺小的一滴水。作为个体的人,天天经历的是世俗的痛苦和欢乐。但我还是觉得,起码先进的专家学者,不能沉湎于世俗而失去危机意识。有了少数人的寝食不安,才有多数人的安居乐业。相对于日益膨胀的人口,土地总是越来越少,人类和自然相处的难度总是越来越大。
    考察人和自然的关系,曾经有过相对平衡的阶段,那就是进入工业化之前的人类社会,工业化把旧的平衡打破了。或许若干年以后,人类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自己的认识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就能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和自然和睦相处。我想,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志,不仅仅是追求人均产值人均收入等等,而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一个不同于以前的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平衡。借用一句老话,叫做天人合一。

                                                  (写于2008年9月1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5:34 , Processed in 0.0156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