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心痕—— 雾霾:危机与转机
跨入新年的头一个月,京城又遭遇雾霾,有人称之空气污染危机,人们能够看到蓝天的日子,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尽管京城的空气质量堪忧,早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这一次记录的空气污染指数,竟达到了惊人的775!难怪予民大哥一改往日之沉稳,发图文报道时惊呼:“又爆表了!” 雾霾成灾,自然引起国人的关注和热议。 说到关注PM2.5,还得感谢老外,美使馆测报污染,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开始质疑仪器测点、怀疑别有用心,到后来认识了解、讨论标准高低,再到后来关注重视、成为全民话题的过程,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宝坛而言,念胜兄可谓功不可没。去年伊始,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连六篇联系实际解读PM2.5:怎么回事?这是什么?有何危害?何为标准?为谁公布?怎么办?一连串问号,如警钟长鸣。空气品质,上关国策,下连民生,非同小可。 我曾在念胜兄《为谁公布?》文后跟帖写道:测试比不测试好,公布比不公布好,有反应比没反应好,有人管比没人管好......好在去年公布标准,承诺正式实施;好在雾霾已被重视,已为国人热议。同时,也有专家认为,缺乏现行问责制度,环保部门没有实权,以及数据采集、灾情报告的轻易受到操纵,都加剧了整个空气污染的问题。 人们注意到,今年这次遭遇空气污染灾害时,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的表现,显得比过去开放和透明得多。主管部门不再把空气污染,当成是一件隐晦的事情,而愿意公开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想,不仅是政府,还有企业,甚至市民,将会面对越来越多的环保问题的压力。 空气污染,只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有位外国学者曾提出过一些很是犀利的问题,比如中国环境问题如此严重,它会影响政府的稳定性吗?环境污染又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归咎于西方的消费模式?在一个资源短缺和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国度里,能不能建立一个让人们平等的享用资源,无需危害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这个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面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及其对生存和发展已构成的现实威胁;需要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需要限制、协调、创新,拒绝部分利益的诱惑。这是大道理,对百姓来说,当空气、食物这些基本的生存要素,都不能保证的时候,那还谈什么幸福呢? 雾霾之灾,可能是一种危机;人们希望,也是一次大的转机。 (写于2013年2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