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961|回复: 0

记名山农场优秀北大荒人王文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1 19: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真情收获果实——记名山农场优秀北大荒人王文奇



2014-7-11 10:55:00     来源:名山农场宣传部    评论:0条


   第一眼看到王文奇是在名山农场社区的办公室里,他微白的头发,脸上有一些皱纹,普通的灰色夹克打理的一个褶皱都没有,黑色的皮鞋擦的锃亮,手里拿着一个鼓鼓的笔袋儿,神采奕奕,俨然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民,一个儒雅知性的学者。他是农场十五队人,1954年4月生,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他很谦逊,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直在给我讲述过去辛苦的环境,和现在小康的生活水准,以及领导、同事、邻居对他的诸多帮助,很少提及自己,但是我明白他扎根农场、建设农场,在基层连队工作了34个年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热心为职工群众服务,把全部的心血播洒在连队,这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扎根基层,职工心里的好同志
   1980年10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迈着坚实的步伐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名山农场,他被分到了最为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十六连,住的地方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帐篷里用木板铺成了一张能容纳30多人的大通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和同伴们渡过了整个冬天。连队最开始为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安排的工作是在后勤帮厨,那时职工们的生活水平很差,每天有很重的体力劳动,食物很匮乏,他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大量翻阅书籍资料,像老人请教,通过摸索,自己研究出了豆腐的制法,不仅为生产队职工解决了副食问题,还买到其他生产队,增加了连队的收入。那时的十六连路是用推土机现推出来的,非常难走,他白天把饭做好,再用框挑送到田地里,每天往返2趟,步行2公里,夏天遇上阴雨天气每走一步脚都会陷进淤泥里,十分狼狈,冬天,气温零下三十多度,寒风刺骨,遇上刮大烟泡,棉衣冻的梆梆硬,那滋味是无法形容的。但是他从来都会早到,不会让同志们饿肚子等着他。有一次他在送饭回来的路上走到时,突然发现在前面三十多米处有四个绿豆大的亮东西,接着传来饿狼的嗥叫声,他壮着胆子慢慢向前走,快速从肩上取下队长发给的长枪朝前打了两枪,狼被吓跑了,他才平安地回到了连队。
   后来,连队开始组织兴建家属房,由于人员不足,连队的女人和老人也参与到了当时的建设当中,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又是冲在了最前面,哪里苦哪里累他就去那里,休息的时候也不停歇,又主动帮助老人和妇女搬砖完成他们的任务。大家都说,王文奇这个小伙子别看长得瘦小,但是人好善良!就这样,王文奇在名山农场十六队安了家,那里也就就多出了一位踏实干事、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的好同志。
 
    一份执著,一路跋涉,王文奇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宽阔无私的胸襟、用自己的高度责任感,为自己的青年时代创下一串辉煌。讲到这里,作为和当时的他同龄的我,感触良多。前辈用自己的汗水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农场为我们营造出广阔的发展平台,这时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不去奋斗,用我们的青春、知识和热情,全身心
   热爱学习,领导心中的好帮手
   王文奇在这样繁重的工作中也没有忘记学习。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写作,由于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是他觉得只要有机会就要读书,不能就此放弃,毛主席诗词就是那时候他的精神食粮,现在回忆起来他还说,毛主席的诗词有的很短,但是含义很深,一遍不懂就读两遍,两遍不懂就读十遍,直到自己觉得收获颇丰才会停止。业余时间他也非常愿意写稿,他的文章稿件经常被农场广播站播放。他的才华被生产队领导发现,推荐他去连队的学校教课,凭借满腹的才学他又投入到了教师岗位当中去。他的知识面广泛,家属区的孩子们都愿意听他讲课,课后也跟着他让他将故事,他说,孩子的教育是大事,马虎不得。看到这种情况,连队领导心里的一颗大石头落地了。
   后来他服从农场的调度,他们举家来到了十五连。响应国家政策,个人承包了八晌旱田。这时的他是连队党的方针政策的义务宣传员、讲解员。多年来,王文奇一直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分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学习队长从农场拿回来的各类文件报纸,使他成为了领导的好助手,职工之间的百事通,他认为知识在不断更新换代,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准确宣传到职工群众中去。同时,王文奇还热爱文字,经常是一边在地里劳作,一边在头脑里构思新闻稿件,他把连队的工作动态,先优事迹,好人好事全都用文字记录下来,写成一篇一篇的稿件,在十五连向场部去的路上经常能看到他夹着公文包骑着自行车的身影,大家就知道,又有我们十五连的稿件会被农场大喇叭播放了,一会注意听听哦。当时的连队队长经常说,王文奇可是咱们连队的一宝,有他在可帮了我的大忙了!
   学习文件是枯燥的,又马虎不得,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是一种毅力;撰写新闻稿件是有时效性的,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是是一种恒心。作为单位的宣传报道员,我深受触动。
   发挥余热,精彩人生放光芒
   时光匆匆,岁月如歌,一转眼,当年的小伙子以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者。年以后,生产队的领导安排王文奇看连队的自来水站。春夏秋冬无论什么天气他都按时按点送水从未出过差错。连队的百姓有种水田、养牛的,一直忙于生产,忘了存水,回到家中找到王文奇,无论多晚,他二话不说,拿着手电就去水房放水。他说,他们辛苦一天不容易,我就是来回多跑跑腿的事,不能让他们没水吃。他就是这样的人,对于群众有求必应,一直到2012年农场自来水改造,统一供水,而这时的他也已经60岁了。
大家都以为他辛辛苦苦奉献了一辈子,是时候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了,但是他没有,在社区的排练厅
   里,在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的家中依然会看到他的身影。知道谁家需要帮助,社区组织捐款和组织人力去帮忙时,这在有些人躲都来不及的事上,他都是第一个出现,捐款捐物跟着社区去为他们义务劳动,不仅如此,替居民锁上没锁好的门,义务打扫楼道,热心为不识路的群众指路、带路,不计报酬,这些在他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多少年来不知做了多少。社区组织活动时,王文奇就是主力是灵魂人物,他为大家编小品、写诗歌、诗朗诵、三句半,热心配合社区的工作人员搞活动搞创作,组织一次又一次文艺活动,让所有老人都参与进来,并且乐在其中。
   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他为农场的建设做出过奉献;他为家乡的发展挥洒过汗水……如今,他即将退休,有了岁月留下的磨痕;更有工作带来的劳累。王文奇用实际行动激励着身边人、感动着大家,由于贡献突出,在今年三月的政工会上,他被农场授予优秀北大荒人的称号。愿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也像王文奇老人一样:做人要像点燃的蜡烛一样,从头燃到脚,一生光明;干工作就要像春蚕吐丝一样,兢兢业业到死方休。(方华)


责任编辑:王晓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04:29 , Processed in 0.02012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