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49、高则诚戏对客人

   元代末年浙江瑞安人高则诚,至正年间进士,写过著名南戏剧本《琵琶记》。高则诚小时候调皮活泼,聪明机灵,能诗善对。
  有一天,他父亲在家里招待客人。当饭菜刚刚上桌,主人、客人都还没有人入席时,6岁的高则诚竟偷偷地到桌子边用手去揑盘中的菜吃。
  客人看见了,笑着对高父说:“听说令郞善对,我来试试?”接着,他叫住高则诚,出句让他对:

      小儿不识道理,桌上偷食;

  高则诚翻了一下眼皮,毫不在乎地对道:

      村人有甚文章,席间出对。

  以“文章”对“道理”,堪称工而雅;以“席间”对“桌上”,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与吃饭相关的名词)加方位词,极为工整。
  客人听了,顿时觉得讨了个没趣,竟然被一个6岁小儿讥讽为不识文墨的乡野村夫。但又感到很高兴,认为朋友能有这么一个儿子是幸事。他更来了兴致,指着桌子上的茶壶,又出一句:

      细颈壶儿,竟向腰间出嘴;

  这是个双关语,既说茶壶,又指孩童。意思是刚到大人腰间高的一个孩子,怎么能和大人斗嘴呢?
  高则诚一眼瞥见母亲织布机上的梭子,再看了看客人,又来个反唇相讥:

      平头梭子,却从肚里生繻。

  同样用双关语,既说梭子,又指客人。意思是你一个普通人,怎么,如此地搜肠刮肚找词寻句。“平头”,一指头巾。据《新唐书•车服制》记载:“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于庶人(老百姓)。”又指平头奴才,就是不戴冠巾的奴仆。李白《梁园吟》诗有句:“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繻”(音需),是一种丝织品。
  从对仗上说,“颈”、“腰”与“头”、“肚”,为形体名词相对;“间”与“里”为方位词相对,都非常工整。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9: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150、商辂拦考显奇才

  明代商辂,字弘载,号素庵。他从小天资聪慧,6岁里就能吟诗作对,是远近闻名的才子。后来任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宰相。相传商辂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说严州府主考官要乘船从金华、兰溪一路过来,不少准备应试的考生都到南码头拦考去了。他也缠着父亲带他去。
  到了码头,只见众多考生纷纷散去,主考官站在船头,正吩咐开船。 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商辂看得远,眼睛又尖,小孩子也顾不得什么忌讳,急忙大喊一声:“主考大人请留步!”
  主考官回过头来,见是一个孩子在人群中向他招手,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便命人先停下船来,好奇地问道:“是你在喊本官吗?”
  他父亲紧跑几步来到船舷旁,商辂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也是来拦考的!”
  主考官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看看,码头上这么多读书人,没有一个能对得出本官的对子,你乳臭未干,也来拦考?”
  商辂信心十足地说:“大人别瞧不起人哪!请您出句吧!”
  主考官见这个孩子不甘示弱的样子,心里早已喜欢上了。他看了一眼拉纤的纤夫,随口出了个句子:

      龙须屡屡升天际

  商辂低头也看了纤夫,随即对道:

      虎爪尖尖伏水中  

  描绘纤夫拉纤的形象,不但生动,更有生气。以”虎爪”对“龙须”,极为工整。
  主考官一听,果然出口不凡,见这孩子骑在大人的脖子上,又出句道:

      小子无知,骑父作马;

  商辂听到这句话,“噌”的一声,从父亲背上跳下来,昂头对道:

      慈父有德,望子成龙

  主考官见这孩子对得又快又工整,心中不禁暗暗叫好,便有心再试一试他。于是,站在船头,手捋胡须,想了一想,出句道:

      月照三河河映塔,似虎拦溪;

  句子中嵌入了两个地名“三河”、“兰溪”,“河”字又重叠出现,综合运用了嵌字、叠字两种技巧。显然,这个句子的难度加大了。
  商辂稍加思索,用小手一指三江口的方向,朗声对道:

      风吹大浪浪掀洲,如龙分水。

  同样嵌入了两个地名“大浪”、“汾水”,同样有叠字“浪”,恰切工整。
  主考官听了,连连点头,不住地夸奖:“奇才啊!此小儿他日不可限量!”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2: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4-1-29 12:12 编辑

151、小万安巧对客人

   明代眉州(现四川眉山)人万安,字循吉,正统年间进士,于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朝连续在朝中做官,一直做到宰相。
  万安小时候聪明好学,七八岁就能诗善对。有一天,他家里来了客人,见这孩子聪明伶俐,很是喜欢,就问他读达哪些书,还问他能不能对对子。客人听了他的回答,就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由天上日、月的运行,巧妙地联想到“日”字和“月”字合成一个“明”字,这应该是个析字联。此外,还用了复字技巧(“出”字),并嵌入了两个方位词“东”、“西”。
  万安听了,眨巴眨巴眼睛,当即对道:

      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好人。

  巧妙地将“女”字和“子”字合成一个“好”字,同样用了复字技巧(“居”字),嵌入了两个方位词“右”、“左”。
客人听了,连连点头称妙。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9 15: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荣校长连续上传《对联趣谈》
让我们受益匪浅。谢谢!祝福您:
新年快乐.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09: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4-1-30 10:24 编辑
吴家云 发表于 2014-1-29 15:23
国荣校长连续上传《对联趣谈》
让我们受益匪浅。谢谢!祝福您:

    photo_20140103082903702471[1].gif
     谢谢家芸老师!恭祝您马年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0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4-1-30 09:48 编辑

152、杨廷和妙对客人

   明代新都(今四川新都)人杨廷和,字介夫,号石斋,自幼聪明过人。12岁中举,19岁中进士,一直做到宰相。
  杨廷和7岁那年,有一天晚上,父亲在家里请客,他也跑前跑后地张罗,端茶递水,很有个小主人的样子。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时分。一位客人说:“这会儿可能有半夜了吧?”另一位说:“可不是吗,大约到三更天了。”
  又一位客人开口道:“说到这里,我倒有个对子,只是仅有上联,请诸位来对一下。”他接着吟道: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半;

   巧妙地利用一夜“五更”来平分,用以表示半夜。主要运用了复字手法,短短九言,含两个“夜”字,两个“五更”、两个“半”字,其中又含几个数字。要工整地对出来,的确不容易。
   几个饱读诗书的客人都在冥思苦想,当他们还没有琢磨出个头绪的时候,杨廷和开口了:“几位长辈,请允许我试一试。”说着,他不紧不慢地吟出了下联: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中。

   “三秋”,指秋季含七、八、九三个月,而八月的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所以这里巧妙地利用“八月中”来平分秋季。同样运用了复字技巧,含两个“秋”字、两个“八月”、两个“中”字,同时也含了几个数字。
   几位客人听了,无不从心里佩服这个小家伙。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18: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153、梁储幼年对父亲

  明代广东顺德人梁储,字叔厚,号厚斋,宪宗成化年间进士。曾经做过太子的老师,后来做到宰相。梁储小时候学习刻苦,博览群书,尤其胸怀大志。
有一天晚上,父亲带他到池塘里洗澡。他们跳进水里,水中满天星斗的倒影霎时被搅得银光闪闪。父亲见了,就经此为题,让他对: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梁储听了,脱口对道: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台阁”在汉代时是对尚书台的称呼,后来泛指中央政府机构。从这个句子中,就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梁储有雄心壮志。
父亲听了,心里感到莫大欣慰。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09: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154、杨继盛幼年巧对

  明代保定容城人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嘉靖年间进士,做过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小时候勤奋好学,由于7岁那年母亲去世,他只得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效法古人“挂角”、“囊莹”的故事。
  传说杨继盛刚入私塾时,一天,有个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来求学。先生见了,嘲讽道:

      老学生

  谁料先生的话刚落,杨继盛就脱口对道:

      小进士

  先生听了,在为惊异,心想,这孩子,小小年纪,这么聪明,又有如此志气,不简单!
  这一天,先生有事外出,学童们像是散放的羊群,热热闹闹、乱轰轰做起游戏来。正玩得高兴,先生突然回来了,大家急急忙忙四处藏匿。
先生忍住怒气,对孩子们说:“我这里有个句子,如果能对出来,就免于责罚。”他的出句是:

      藏形匿影

  大家心里一直害怕,听说对对子,更为紧张,一个个东张西望,不知如何对,只有杨继盛朗声对道:

      显姓扬名

  听了对句,先生的怒气全消,他为有这样的弟子感到高兴,自豪。
  杨继盛有个表叔,叫辛体元。有一天,表叔来杨家做客,见没有酒佐餐助兴,虽然也能理解,还是出对戏道:

      无酒是穷主

   小杨继盛当即接过来:

      有子做名臣

   表叔一听,惊奇得瞪大了眼睛。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17: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155、熊廷弼幼年善对

  明代末年的抗清明将熊廷弼,字飞百,湖北人,万历年间进士。熊廷弼小的时候,聪敏好学,尤其善于对对子。有一天,他随父亲在竹园赏雪景。父亲为了考他,就以眼前景为题,出个句子让他对:

      雪压竹枝头点地

  小迁弼想了想,以夏天的荷叶为题对道:

      风吹荷叶背朝天

  同样用拟人手法描摹形象,细致入微。“雪”与“风”属天文名词相对,“竹”与“荷”属植物名相对,“头”与“背”属形体名称相对,非常工整。父亲听了,赞许地点了点头。
   熊廷弼14岁那年考中秀才,不久又去省里参加乡试(考中者为举人)。路上,遇到有农民在打谷场扬谷,他见那稻谷被扬起后,经风一吹,饱满的的谷粒和秕糠就自然分离了。在一个孩子眼里,觉得十分有趣,他一直看到那农民把谷扬完才离开。赶到考场,已经迟到了。考官问他为何迟到,他只得以实相告。考官说:“这样吧,我出个对子,你要是当场能对出来,我就允许你进去参加考试;对不出来,那就不客气了。”他当然同意了。
  考官以水流沙动为题出句道:

      细水流沙粗在后

  小廷弼脱口而出:

      大风扬谷瘪当先

  考官听了,很是满意。尤其是“先”、“后”之对,简直就是天成。看起来对对子也是要有生活积累的,要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4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6、张岱八岁讽画家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天绍兴)人。张岱小时候聪明好学,反应机敏,很得祖父喜爱。他祖父张汝霖是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张岱八岁那年,有一次祖父带他去西湖。当时比较有名气的诗人,画家,书法家陈继儒就隐居在那里,常常骑着一只鹿出入。这一天,张家祖孙俩去拜访陈继儒。陈继儒一见小张岱,就被这孩子的聪明伶俐吸引住了。他对张汝霖说:“早听说令孙善属对,我要当面试一试。”他指着屏风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李白骑鲸图》,出了个句子让张岱对:
      
      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采石”,就是采石矶,在今天的安徽马鞍山西南长江岸边的翠螺山麓。唐代诗人李白晚年寄寓在当涂,曾多次来这里漫游。传说李白喝醉了酒,跑到采石矶上的一个翘首突入江中的石台上,跳江捉月,溺死在这里。这个台后来被称为“捉月台”。“骑鲸”,出自汉代杨雄的《羽猎赋》:“乘巨蟒,骑京(鲸)鱼。”后用来指文人隐遁或者游仙。
  小张岱听了,对这人大言不惭,自比李白,很不以为然,就白了他一眼,毫不客气地对道:

    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同样以眼前所见,信手拈来。“打秋风”,意思是善于利用各种关系伸手向人索取财物。以人名对人名,以地名对地名,以动物对动物,工整贴切。直指这位画家的软肋:你骑鹿漫游,看起来似乎和李白一样壮游山水,其实是到处招摇撞骗。童言无忌,陈继儒听了,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抚摩着他的头顶赞叹说:“难得灵敏如此,可以做我的小友!”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9 00:32 , Processed in 0.03171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