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8: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4-2-8 09:10
博全运,博亚运,博奥运,走向世界逞雄姿。
   “博”,是否应为“搏”?
    俞樾很谦虚,著书、读书 ...

      谢予民兄跟帖。“博”,是否应为“搏”?我觉得应为“搏”。

   俞樾也写了很多对联,记得有一副对联是:
           有恒可以入圣
       无欲然后得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63、才子阮元多妙对

  清代江苏人阮元,字伯元,号芸台,乾隆年间进士,道光时做过宰相,是清代著名才子。
阮元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困,他酷爱读书,买不起书就借,就抄,还常常到仪征大街上的书店里找书读。
  这一天, 他又到书店里去看书,老板对这个只读书不买书的孩子已经很熟悉了,就好奇地问他:“你常来我店里,翻看了那么多的书,难道就没有一本你认为合适的书吗?”
  阮元不好意思地回答:“当然有合适的,其实我已经买下了不少书。”
  老板感到奇怪:“你何时买的?”
  阮元开口就把《易经》背诵了好几页。
  吃惊的老板瞪大了眼睛,从心里佩服这个爱读书的孩子。他拿出文房四宝,让阮元以买书、读书为题作一副对联,阮元略加思索,提笔而就:

      难付千金,诸子百家仍躺架;
      饱览万卷,一目十行已藏胸。

  老板一看,心里想:这个孩子果然非同寻常。于是,他慷慨地将那部《易经》包装起来,送给了阮元。
  有一年冬天,家里眼看要揭不开锅了,母亲叫小阮元去他舅舅家借点钱回来买米。舅舅家是远近知名的富裕户,但舅母却是个吝啬鬼。阮元一大早就出了门,跑了几十里路赶到舅舅家。不巧舅舅出门去了,舅母让他先在院子里一个凳子上坐下等,她有点急事,也要出去一趟。
  谁知这一等就是几个时辰,一直到太阳偏西,也没有见到舅母。他忍着饿,用一根烧了半截的柴火棍在舅舅家的碾盘上写下一副对联,就转身回家了。
  他舅舅从外面回到家,一眼就看见了那副对联:

      长凳半天冷
      寸心百丈寒

  舅舅看后心里很难过,忙叫人给阮元家送去一些钱粮。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1: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164、宋湘少年有妙联

  清代著名诗人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广东梅州人。嘉庆年间进士,曾任云南永昌知府。性格豪放,下笔倜傥雄奇,其诗自成一家。
  宋湘从小就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他到省城参加乡试时才10多岁。不少听说过他的秀才,都想试一试这个才子的才学,有人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梅州在广东的东部,宋湘到广州参加乡试要往西边来。这里是笑话他如一只普通的小“鸟”,到这里却是满眼的“凤凰”,难以立足,就是很难考过别人。
  小宋湘听了,针锋相对地对道:

      南麟北跃,遍山虎豹尽低头。

  意思是你们自称是“凤凰”,其实不过是貌似强大的“虎豹”罢了,而我却是“麒麟”,不但今日“西飞”,他日我还要“北跃”,就是进京参加会试。到那时,你们一个个都要在我面前低下头来。可见宋湘不但有才,更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据说他中举后,要到京城参加会试时,盘缠不足,就去找到任的惠州知府伊秉绶借钱。这位伊知府也非等闲之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书法家、画家。当他明白了青年宋湘的来意后,就向这个才子要一副对联,并且提出要嵌入“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
  宋湘略加思索,挥笔而就:

      南海有人瞻北斗
      东坡此地即西湖

  不但自然恰切地嵌入了四个方位词,更不露痕迹地称扬了对方是像苏东坡那样的地方官、书法家和画家。
  伊知府见了,大喜过望,非常高兴地厚赠旅资。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0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165、陶澍儿时对东家

  清代湖南安化人陶澍,是嘉庆年间进士,道光时曾任两江总督,还做过太子老师。他是当时的名臣,又是文化名人。
  陶澍年幼时,家里生活较贫困,但是父亲还是想办法让他入私塾读书。小陶澍一边为人放牛,一边抽时间读书。他刻苦勤奋,不但读完先生布置的书,还主动找其它书来读,很快就满腹才华,出口成章。
  有一天,小陶澍放牛收工早了一些,东家看见了,开口就骂:

      小子牵牛入户

   陶澍应声对道:

      状元打马还乡
   
  不但对得工整,尤其是表达了小小年纪陶澍的雄心大志。东家听了,大吃一惊,从此再也不敢小瞧他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0 15: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166、左宗棠巧对屠夫

  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举人出身,后来一直做到宰相。
  左宗棠小时候天资过人,是远近闻名的小天才。有一天,他家里要待客,因为人手不够,就叫他上街去买肉。卖肉的摊主见是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想逗一逗他,也试一试他的才学。于是,就对他说:“细伢子,我出个对子,你要是对上了,我愿意送给你一块肉,你要是对不出来,那就对不起了,请到别人家去买。”小左宗棠只得点头同意。
  那屠夫的出句是:

      小猪连头一百

  意思是我这摊上的小猪猪肉,连头卖是一百钱。
  小小左宗棠听了,应声对道:

      大鹏展翅三千

  意思是我要学大鹏,展翅飞翔三千里。再仔细分析,“大”与“小”是天然对偶,“鹏”与“猪”是动物名词相对,“三千”与“一百”是数字相对。
  就这样,他提着屠夫送的一块肉和自己另外买的一块肉,连蹦带跳地回了家。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09: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67、洪秀全人小志大

  清末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读书,13岁时成为秀才。
  一个夏天夜晚,他和一群小伙伴到池塘游泳。满天繁星,倒映在水面,被他们的一双双小手搅动后,顿时波光粼粼,一池生辉,煞是壮观。洪秀全见此情景,不但来了兴致,更开阔了胸怀,随口吟出一联:

      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
      早登麟阁,挽回三代乾坤。

  上联写眼前,下联写日后,表达了他要早日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论语•卫灵公》中说那时是“直道而行”。再看字面:“鱼”与 “麟”之对,“摇”与“挽”之对,“满天”与“三代”之对,“星斗”与“乾坤”之对,都极为工整。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7: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68、对联才子钟耘舫

  清代末年四川江津(今天重庆)人钟耘舫,工诗词,尤其擅长对联,有“长联圣手”美称。他小时候家贫寒,但他父亲还是想办法送他入学读书。教他们的塾师,原是一个高官,因为在官场失意,退居乡下教书。他常常给学童们灌输一些与传统的封建礼教相悖的东西,并引用南宋时候杜莘老的话“我得志饶君子不饶小人”,小耘舫接上去说:“我失意也是饶君子不饶小人!”塾师很是高兴,就出个句子专门让他来对:

      满腔子都是侧隐

  小耘舫脱口而出:

      一肚皮不合时宜

  这话正说到先生的心里。先生又出一句:

      嬉笑悲歌怒骂

  小耘舫已经摸到先生的心理,并深受他的影响,所以对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诗仙剑侠酒狂

  这个出句和对句,都是并列的三个词语,生动地刻画了不随之世俗,独立特行的性格和形象。从此,先生对这个学童更是另眼想看。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2 1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169、对联神童李元度

  清末湖南平江人李元度,字次青,号天岳山樵。道光时举人,后来任贵州布政使。据说李元度小时候聪明过人,5岁开始写文章,7岁能写诗作文章,特别喜欢对联。
  他7岁那年,当私塾先生的外公在村外一座叫踏水桥的桥头出了个句子让他对:

      踏水桥下桥踏水

  运用了复字手法,其中“踏”、“水”、“桥”三字分别出现了两次。就是前面是桥名,后面将桥名的词序打乱,成了另外的意思,读起来像绕口令,很是有趣。
  小元度抬头看见了不远处的连云山,便以此为题对道:

      连云山上山连云

  所用技巧和出句完全一样,读起来也像是绕口令。要说明的是,这副对联仅仅是字面较工整,而声律上不够和谐。但是,人们对巧联妙对的格律一般是从宽的。
  外公认为小元度对得很好,直到吃饭时候还在夸个不停。在场的元度的姨父似乎不大相信,就用筷子指着盘中的木耳出了个句子:

      木耳焉能听

  巧妙地借木耳之“耳”与人们耳朵之“耳”相比较,说这个“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想象很是奇特。
  小元度反应机敏,用筷子夹起来几根金针菜,调皮地在姨父面前晃了晃,对道:
      
      金针不及穿

  同样巧妙地借金针菜之“针”与人们的缝衣针之“针”相比较,说这个“针”是不能穿线缝衣的。
  从此,小元度这个“对联神童”的名号就迅速传开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09: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170、黄鹂百啭,杜宇一声

  宋代时候,鄱阳的乐平(现在的江西乐平)有个少年,姓余名童。他幼年时就喜欢读书,吟诗作对,出口成章,能写出漂亮文章来。
  这一年的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个姓项的乡绅和他家的私塾先生带着一群学童到野外踏青。面对着一片片似锦的繁花,听到一声声悦耳的鸟鸣,教书先生兴致大发,即景吟道:

      杜宇一声春昼永,午梦惊残;

  说的是春季里白昼漫长,人很容易困乏,但是杜宇的一声鸣叫,却把人香甜的午觉给惊醒了。
  谁知他的话音刚落,也出来春游的余童应声对道:

      黄鹂百啭晓风清,宿酲消尽。

  意思是春日的早晨,和风清爽,令人陶醉,就好像是经宿尚未清醒的余醉,但耳边黄鹂的啼叫,使这醉意全消了。酲(音成),是指人喝醉了酒神志不清。不但同样具有诗情画意,对仗也极为工整。
  项某一听,连声叫好。忙派人把那少年找来,一问,原来他就是余童,项某大喜,当场就决定把自己的宝贝千金许配给他。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3 1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4-2-13 09:34
170、黄鹂百啭,杜宇一声

  宋代时候,鄱阳的乐平(现在的江西乐平)有个少年,姓余名童。他幼年时就喜欢 ...

想不到有关对联的趣事这么多,看了既长见识又开心,谢谢国荣,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05:48 , Processed in 0.0222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