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5: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人名联
  日前英昆兄在《艺海泛舟》栏目中出了一句含有人名的上联,引起部分荒友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乘兴聊聊“人名联”吧。
  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国文试卷中,有一道题是“对对子”。出句是个人名:
      孙行者
  有一半的学生交了白卷。还些学生则胡乱对一通,什么“猪八戒”、“沙和尚”都写上去了。也有的学生对得不错,用的是“王引之”、“胡适之”应对。王引之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著名学者,胡适之则是当时文化界的大名人。
  出题者是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事后他解释说,出这个对了是受到苏东坡“前生恐是庐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的启示。陈寅恪对苏东坡这一联甚为赞赏,称“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陈寅恪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本想跟这位大名人开开玩笑,幽他一默。
不过,“对对子”没有标准答案,对得最好的倒是:
    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的大数学家,是全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以“祖”对“孙”、“冲”对“行”、“之”对“者”,字字稳妥贴切。
  黄炎培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当年黄炎培在沪任教时,友人杨白民患重病住院,贡题赠一联:
      霍去病
      杨大年
  霍去病为西汉名将,出击匈奴,屡建奇功;杨大年是北宋诗人杨亿(字大年)。上联取“霍然去病”之义,下联紧扣杨白民姓氏,以“杨大年”表达对他健康长寿的祝愿。借两位古人名成联,以慰病友,意味深长。

   也有人将几个人名且成联,更增添了人名对的趣味。著名戏剧家老舍就撰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素园即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谢冰心是著名作家。“陈”与“谢”巧作两用:既是姓氏,又作动词连接前后人名。如此佳构,颇具匠心。
  又如: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这是1983年中央电视台的迎春征联佳作。联语由六位作家、艺术家名字串组而成:碧野是作家,田间是诗人,牛得草是豫剧名家,金山是话剧表演艺术家,林里、马识途是作家。联语意义连贯,不露名人痕迹,俨然是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风景画。该联对仗也甚为工巧,获得评委和读者一致称道。有人好不容易挑出微疵,下联第六字应为平声,而“识”是仄声字。

  纯粹用人名串且成联,由于受名字的字义约束太大,得好联很不容易。因而,这类联多数仅是游戏之作。日常真正实用的是嵌名联,即在对联的适当位置,嵌入有关人物的姓名。如田汉赠盖叫天联: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盖叫天,原名张英杰,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因在《打虎》、《十字坡》等剧中饰演武松非常出色,被誉为“江南活武松”。上下联首分嵌其名“英杰”,联尾嵌他所演的两出名剧,热情赞颂了他的艺术成就。
清代曾国藩赠妓女“春燕”了联:
       未免有情,忆酒绿灯红,一别竟惊春去了;
       谁能遣此,怅梁空泥落,何时重盼燕归来。
  联中分嵌“春燕”名字,情辞并茂。梁羽生先生认为“这副对联是打破了曾国藩伪道学的一面,而流露了他真性情的一面,比读他的《曾文公家书》有趣得多。”

  有的对联,在上下联中多处分嵌人名,如郭沫若夫人于立群的一副自撰联:
  
       立德立言,乃是立功之本;
       群有群享,须从群治中来

  联中有三处分嵌“立群”,且立意高雅,勘称为格言联。
上面这联,将人名分嵌在上下联内,称为竖嵌。人名在联中,也可横嵌(即把人名完整地嵌在上联或下联),如下联:
     齐白石,傅抱石,老石少石,两石画坛同凸兀;
     许地山,欧阳山,前山后山,双山文苑互峥嵘。
  齐白石、傅抱石为画坛大大师,许地山、欧阳山为著名作家。联中分嵌他们四人名字,以二“山”对二“石”,以“前、后”对“老、少”,正合他们的年龄和时代。

  清代贵州有两个教谕,名冷超儒、钱登选,都是靠贿赂得来官的不轨之徒。读书人深为鄙视,有人撰联曰:
    不读书以超儒,士心皆冷;
    未通文而登选,人谓有钱。
  联中分嵌两人姓名,冷嘲热讽,痛快!
  以上这些人名联都是直接交人名嵌入联中,属明嵌。也有些对联是暗嵌人名,即运用谐音、拆字、双关等手法,不露痕迹地把人名嵌入联中。
屈万里是语言学家,曾任台湾大学教授。他一心追求一位九费的老姑娘,迟迟未婚,后终于如愿以偿,喜结良缘。友人赠以贺联:
      
      小姐诚抱屈矣!
      先生果破费乎?
  联中嵌入新郎新娘的姓,“抱屈”与“破费”均有一语双关之妙。梁羽生先生评此联:“可谓雅谑”。

  人名联使用很广泛,常用于庆贺、哀挽、嘲讽、戏谑等。
  用于庆贺的,例如,有胡美意、何妙娟喜结良缘,友赠以贺联:
     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
     新人真可人,妙龄佳偶竞婵娟。
联中,“古月”合为“胡”字,“可人”合为“何”字,分别是新郎新娘的姓,一对新人的名字也分别嵌联中,表达了对他们的美好祝愿。
梁章钜的《楹联续话》中载有一副贺孟超然夫人何氏的寿联:
     人间贤母曾推孟
     天上仙姑本姓何
  孟子之母为择邻而三迁宅,留下“孟母三迁”的佳话,上联以孟母相比,称颂孟夫人之贤;何仙姑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下联以仙姑相喻,为何氏祝寿,可谓极尽人间绝妙好辞。

  1932年,程砚秋收荀慧生之子荀令香为徒,有友撰联相贺:
     玉润清霜,辉照程门三尺雪;
     砚池秋水,平添荀令几分香。
联中巧嵌程砚秋名及字“玉霜”,并嵌荀令香名。所用“程门立雪的典故也十分贴切。

  人名联也可用于哀挽。1946年4月8日,王若飞、邓发、秦邦宪(博古)、叶挺等十余人由重庆飞往延安,中途在黑茶山失事遇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送了一副挽联:
    博济群伦,挺身为民主,惊传凶讯增悲痛;
    发扬正义,飞楫载和平,岂意黑茶赋招魂。
  联中嵌“博”、“挺”、“发”、“飞”四字,隐含“博古、邓发、叶挺、王若飞”的英名。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后来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其世界观唯心主义色彩甚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胡适的治学名言。胡适逝世后,有人作挽联:
    胡复何言?当年假设太大胆;
    适可而止,来生求证要小心。
  联首分别嵌胡适名字,借用他的名言对他的一生有分寸地提出质疑。
  1980年,梅兰芳夫人福芝芳逝世,友人撰联道:
     芷气同芳,入室芝兰成眷属;
     还珠合璧,升天梅福是神仙。
  上联嵌入梅兰芳、梅芝芳两人大名下联嵌入两人姓氏。梅福是古代名人,传说后来成仙。梅兰芳和福芝芳夫妇的姓合起来恰为梅福,说二人逝世后都升天为仙,堪称绝妙。

  人名对用于嘲讽的也不少。1895年中日战争,清迁败绩,割地求和,有人作嵌名联云:
      卯金,顺写是刘,刘将军镇守台湾,应锡永福;
      子木,逆书为李,李傅相出卖祖国,当罪鸿章。
  刘永福曾率黑旗军大败于越南河内,1894年驻防台湾,1895年率军反抗日本割台湾。对联赞刘永福(刘字繁写)、斥李鸿章,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清末上海总督袁树勋,字海观,贪污渎职,有人作联抨击:
     树绩无存,但知藏垢纳污,细流同归于海;
     勋功何在?除却贪财好色,其余皆不足观。
  联首嵌其名“树勋”,联尾嵌其字“海观”。纵然其名堂皇动听,仅是金玉其表,败絮其里。

  在社会交际中,也时常有人以嵌名联赠客戏谑。清末有个叫朱蘭的文士,友人用他的姓名作联取笑:
     尊姓本为牛,个中人作何勾搭?
     大名原是草,门内汉不是东西!
  上联将“朱”姓分拆为“牛、人”,下联则将名字“蘭”分拆为“草字头”、“门”、“柬”,极尽取笑之能事。

  人名对中有些妙对确属巧合,然而应对或撰联却足显才情。明代李梦阳任江西提学副使时,遇一生员与他同名。李梦阳颇不以为然,命属对。出句为: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该生员毫无怯色,欣然应对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蔺相如是战国时代赵国宰相,有完璧归赵之功;司马李虎召是西汉辞赋家。李梦阳的出句意思很汪清楚:这两位虽然都名“相如”,实际是不相如。对句中魏无忌即战国时窃符求赵的魏公子信陵君;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舅,佐太宗定天下,封齐国公。应对的生员也搬出两个叫“无忌”的古人,针锋相对地应答:“彼无忌,此亦无忌。”该生员不卑不亢,应对得十分得体,李梦阳听了,大为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5: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还流传着这样一副奇联:
     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
     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
  上联中“邹孟子”指孟轲,他是战国时期山东邹县人;“吴孟子”为鲁昭公夫人,吴国人;“寺人孟子”孟子乃《诗经•小雅•巷伯》的作者,系宫中阉人,故曰:“不男不女”。下联中“周宣王”即姬静,周朝国君;“齐宣王”指田辟疆,春秋齐国诸侯王,实为周王朝臣子;“司马宣王”指司马懿,魏时谥宣王,至三国归晋后又尊溢为宣帝,实际未做过帝王,故曰:“不君不臣”。
中国历史人物浩如烟海,可谓无奇不有。此联作者从众多人物中搜寻出三个同名的“孟子”,三个同称“宣王”的,分析出其“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的不同特点,也可谓巧中之极。
  无巧不成书,解放前上海某报也曾列出当代八位名人、名优的姓名,集成一副奇联:
     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二君胡适,其于右任乎?
     梅兰芳伶梅之梅,陈玉梅影梅之梅,双玉徐来,是言菊朋也。
  上联中嵌四位名人姓名:左舜生是国民党政客,易君左是诗人,胡适是学者,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下联嵌四位艺优名字: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言菊朋,影星陈玉梅、徐来。左舜生、易君左均非左派,故言其“姓左不左”、“名左不左”。作者进而发问:“二君胡适?”(哪里去呢?)答得亦妙:“其于右任乎?”妙在借人名双关生歧义。下联嵌入二梅之后,曰:“徐来,是言菊朋也”,亦是妙语连珠。

  像这样奇巧的人名对,现今也不乏趣联佳作。例如:
     宋祖英为苗人凤也,
     岳鹏举乃赵子龙哉。

  联中嵌古今四位名人名字:宋祖英、苗人凤、岳飞(字朋举)、赵子龙。其中宋祖英为著名女歌唱家,苗族人,故上联以“苗人凤”誉称;岳飞为宋代名将,宋帝姓赵,故下联以“赵子龙”相誉。
  又如下联:

     海瑞重责严嵩:汝贤否?
     杜甫轻问玉环:子美乎?
   海瑞,字汝贤,明代人,为历史上著名清官;严嵩为明朝权臣,专国政20年,贪官酷吏;杜甫,字子美,唐代大诗人;玉环即杨玉环,为唐玄宗贵妃。该联嵌四位人名,巧用其字发问,趣在其中。
  又如下联:
     昭君出塞,毛画师未能延寿;
     貂蝉嫁身,吕将军焉可奉先?
  上联的“昭君”即王昭君,为西汉人。元帝时被选入宫,因她不肯贿赂画工毛延寿,毛未将她真容貌上达,入宫数年,不得见帝。后匈奴单于入朝求亲,昭君自请嫁于匈奴。临别,元帝方知其貌美,乃杀人画工毛延寿。下联的“貂蝉”,东汉末人,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为司徒王允的歌妓。为帮助王允为国除奸,自己献身,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字奉先),最后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该联以毛延寿、吕奉先名不副实,巧做文章,成此趣联。
  又如下联:
     曹孟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
  曹孟德(曹操)和汉高祖是古人,刘欢、孙悦、萧红、韩寒是当代名艺人、作家。把他们扯到一起,并非勉强凑合,读懂了联中的人物名字歧义,可解释为:
    曹孟德兵败赤壁,刘备心欢,孙权喜悦;
    汉高祖封侯洛阳,萧何走红,韩信胆寒。
  如此看来,此联可谓天造地设!
  如果称前联为古今联姻的话,那么,下面一联则是中外合璧了:
      云长先死,翼德又亡,刘备安徒生哉;
      公台方殁,文远遂降,吕布白求恩也。
   云长、翼德、刘备、公台、文远、吕布皆三国人物,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白求恩是抗战时期加拿大援华医师。该联巧用安徒生、白求恩的名字别解,形成联意巧趣。
   精彩的人名联很多,再介绍几例:
       白石可染
       黛玉应琚
  此是《大连楹联》征联。上联以两位著名国画家齐白石、李可染名字组成,连句自然贴切,主谓结构,与之对仗,颇有难度。下联对得巧。“黛玉”(《红楼梦》中林黛玉)与“白石”对仗工稳,“黛”(青黑色)与“白”颜色对,“玉”与“石”同类物对,此一妙也。白石可染,那黛玉该如何?黛玉可佩,作者即以三国魏文学家应琚相对,如天造地设。“琚”佩带的意思。此二妙也。
   还有一联是用十个人名入联的:
     沙千里,杨万里,杨载沙汀周而复;
     李长之,艾明之,艾青李白何其芳。

  十位古今作家巧妙连缀成联,古有南宋诗人杨万里、元代诗人杨载、唐代诗人李白,今有作家沙汀、周而复、艾明之,文学评论家李长之,作家沙千里,诗人艾青、借何其芳。请看作者对此联解释:
  上联云:千里沙漠,万里白杨,杨树林周而复始固着沙丘,覆盖了戈壁,使沙滩上充满绿意。
  下联曰:李树蓬勃生长,艾草茁壮繁茂,在李花盛开的季节,艾草铺满了原野,大地一片青葱,何等芳香!
  上联言改造沙漠,绿化祖国,下联说美化环境,繁荣经济,开创文明。

  张在水在《齐鲁晚报》公开征联,以三国时三位名人出上句,徐志堂即以《西游记》三位主角对下锅句:
     笼中鸟,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庙里僧,着玄奘,念八戒,此乃悟空。
  嵌名浑然天成,且语义双关。上联说笼中之鸟,看着一个明亮的小孔,想张翅飞走,无奈被关住了羽毛;实际暗指三个人名:孔明、张飞、关羽。下联说,庙里的和尚,穿着玄色(即黑色)的袈裟,口念八种戒律,在领悟万物皆空的境界。实际暗指三个人名:玄奘、八戒、悟空。
1997年《山海经》杂志有奖征联,出上句征下句,郑玉树对出下句:
     鸟在笼中,望孔明,想张飞,无奈关羽;
     人游园里,览花荣,相石秀,有感乐和。
  对句以《水浒》108将中的花荣、石秀、乐和对之,语含双关,以“人游园里”之趣对“鸟在笼中”之状。马芳也以花荣、赵飞燕、时迁三人名对“人闲窗下,赏花荣,戏飞燕,不觉时迁”,与郑之对句难分伯仲。

  1953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和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一起出国考察。途中谈古论今,有说有笑。华罗庚以钱三强、赵九章两人名撰联,工对、高雅:
     三强韓赵魏
     九章构股弦
  “三强”既是人名,又指战国时的三大强国;“九章”既是人名,又指古代数学名著《九章》,此书首次记载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
关于人名联的精彩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吧。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5: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序换联

  1945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日,举国欢腾。湖南有位叫龙逸才的教书先生撰写了一副对联:
          本日果然亡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联中,“本日”与“日本”、“皇天”与“天皇”倒置运用,甚为奇巧,又很自然。全联表达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心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藐视讽刺。此联一出即不胫而走,迅速流传海内外。
象这种为了表达需要,在联中把一个词(词组)的顺序故意调换,修辞中称为序换。
序换联有三种类型,它们的序换词组合结构各不相同。
第一种,紧靠着的两个字的位置在联中互相对调。如前联,“本”和“日”、“皇”和“天”,在联中各自互相对调位置,“本日”变为“日本”,“皇天”变为“天皇”。
  又如下面一联:
           理想莫享醴
           前途弗图钱
  上联中,“享醴”由句首“理想”的谐音序换成,下联中“图钱”则是句首“前途”的谐音序换倒置。
  清代嘉庆年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序换联话: 有位翰林名赵光,他的女儿嫁给姓光的人;女儿先死,一年后,赵光去世。有人以此事出句:
         赵光之女光赵氏,光赵氏死,赵光亦死
  句中,“赵光”与“光赵”序换,当时无人能对。到了葬丧之日,吊唁客中有个叫琦成额的,早来早走;另一友人叫成琦,恰好是琦成额的邻居,他因有事不能前来,只命人送来奠仪。在场的一位赵光的门生,即以此事对出了下联:
         成琦有邻琦成额,琦成额来,成琦不来
  事出巧合,联亦巧对。

  第二种,间隔着的两个词(词组)的位置在联中互相对调。如石屏关帝庙联:
        异姓胜同胞,笑他人同胞异姓;
        三分归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
  上联是说三国时,魏、蜀、吴三国成鼎立之势。蜀国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他们虽是三姓却情同手足,胜似同胞;而魏国的曹丕、曹植是亲兄弟,却煮豆燃豆萁,虽是同胞,却如异姓。
下联“三分归一统”指魏、蜀、吴最终“三国归晋”,成了一统天下;“一统三分”是指东汉末年,汉室衰败,一统天下分成了魏、蜀、吴三国。
  联中,“异姓”与“同胞”、“三分”与“一统”两组词分别进行序换,在联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第三种,联中一个词组的组成成分以不同组合方式进行位置调换。例如:
     过苦年,苦年过,过年苦,苦过年,年来年去今变古;
     读好书,好书读,读书好,好读书,书田书舍子而孙。
  这副对联为清代联家钟耘舫所题。上下联前四句分别由“过苦年”和“读好书”中的三个字变换各种位置顺序而成,读来新意迭出。

  如果从序词义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序换联有两种。
  一种是序换后的词(词组)与原词所表达的词义相同或相近。
  如: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联中把“慷慨”序换为“慨而慷”,但原义不变。
  又如:
           休问我痛心疾首
           任凭他流水落花
  联中“流水东落花”为“落花流水”的序换,但原义也不变。

  另一种是序换后的词(词组)与原词所表达的词义完全不同。例如黄庭坚幼时应客对: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风浪井,博浪风,风自浪兴。
联中,“烟水”与“水烟”、“风浪”与“浪风”序换。“烟水亭”、“风浪井”均为地名,与“水烟”、“浪风”显然词义不同。
又如: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乾隆皇帝八十岁时,到木兰围猎,途经万松岭,要阁臣作对。彭芸楣作上联,纪晓岚对下联。上联“八十君王”序换成“十八公”,前者意指君王八十大寿,后者指“松”。下联“九重天子”,序换成“重九节”,前者意指天子至高无上,后者指重阳节。通过这样的序换,内容出新,从而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美。

  对联使用序换修辞,作用有三。
  其一是为联中对仗的需要。例如: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为了与下联“李白”对仗,上联中将“黄梅”序换成“梅黄”。又如:
      艳色天下重
      秋声海上来
  
  1924年,著名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由上海赴北京演出。肖公题赠此联,联首分嵌“艳秋”(程砚秋原名艳秋)。将“上海”序换为“海上”,是为求与“天下”对仗,亦与乘船走海路有关。
对联使用序换修辞,作用之二是为了表达事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如何绍基幼时与塾师的应对:
         子将父作马   (塾师)
         父望子成龙   (何绍基)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幼时聪颖,有一次骑在父亲肩头去上学。塾师戏出上联。何父色窘,不能对,何绍基则以下联应答。对句中,“父”与“子”就是出句中“子”与“父”的序换。聪明的小绍基一句巧答,十分得体,不仅给父亲解了围,而且深得塾师赞赏。

  清代名臣孙家鼐曾自题门联: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该联口气之大,令人咋舌。原来,孙家鼐为咸丰年间状元出身,历任工、礼、吏、户部尚书,直至英武殿大学士,并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怪不得他自题门联敢夸如此海口。下联“天子门生”正好由上联“门生天子”序换而成。

对  联使用序换修辞,作用之三是语句产生跌宕变幻,从而使联语妙趣横生。如张郁庭应金受申对:
     红藕生红莲,藕红导演红莲寺;
     香墨写香菱,墨香巧撰香菱词。
藕红为京剧作家翁偶虹的笔名,墨香为戏剧家陈墨香。《红莲寺》、《香菱》均为戏剧名。联中“红藕”与“藕红”序换,“香墨”与“墨音”序换,意巧趣浓。

  香港某报曾出句征对:
     携士的坐的士,走到士多吃多士;
“士的”为手杖,“的士”即出租车,“士多”是饭馆,“多士”是面包干。出句中有两组词序换,且四个名词中均有“士”字,应对很不容易。后来,叶志先生于1982年才对出下联。其对句是:
     从海上看上海,过了海南赴南海。
  对句中“海上”与“上海”、“海南”与“南海”亦是序换,且四词中均含“海”,颇为有趣。尔后还有人对以:
     赴法国守国法,运用法语学语法。
可惜这两则对句均为仄声字收尾,于联律不合,总是美中不足。但至今仍未见有更佳 对句。

  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时,清廷举办盛大祝寿活动。有大臣献联:
       一人有庆
       万寿无疆
  著名学者章太炎痛感慈禧专权腐败,愤而撰联:
      今日至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上联揭露慈禧太后贪图享乐,朝政腐败,弄得国家民穷财尽下联痛斥其卖国罪行。字字掷地有声,尤其是将阿谀慈禧的“一人有庆,万寿无疆”颠倒用之,化为“只为一人歌庆有”,“每逢万寿祝疆无”,形成了对慈禧的绝妙讽刺。如此神来之笔,堪称序换联的杰作。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广场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四五”事件,数十万群众佩戴白花,张贴挽联,悼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其中一挽联写道: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荣死哀,光耀二十世纪;
     八一起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
  上联通过“五四”“四五”的序换运用,将历史上同样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五四”运动与“四五”事件并提下联也是通过“八一”南昌起义和“一八”周总理忌日巧妙联系起业,把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置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之中,突出了周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的光辉形象。联中时间的序换,导引思绪跨越历史时空,增强了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里顺便提一下,在《艺海泛舟》栏目,英昆兄有一次出句求对,他的出句为:
  “拜年会上会年拜”
  句首的“拜年会”和句尾的“会年拜”也用了序换的修辞法。联中的“会”字,前者作名词,后者作动词。“拜年”为动宾结构,“年拜”为主谓结构。要符合这些条件,并做到文理通顺,平仄合律,给对句增添了难度。亦颇有趣味。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6: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析词联

  大家还记得我们第一个话题是“析字联”,今天我们聊聊“析词联”。
  鲁迅先生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评议《红楼梦》中一个小人物焦大的言论自由时,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绝,给他塞了一嘴马粪。”
  “深恶痛绝”本来是成语,在文中却分拆开使用。说“主子深恶,奴才痛绝”,比起说“主子深恶痛绝,奴才也深恶痛绝”要简洁活泼得多了。进一步咀嚼体会,“深恶痛绝”分拆使用还有另一层含义:主子深恶其人,奴才可要痛绝了——可不是,焦大被塞了一嘴马粪,岂不“痛绝”?
  语言大师茅盾有一段评议也十分出色:“小市民痛恨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于是武侠小说或影片中也得攻击贪污土劣,但同时却也抬出了清官廉吏,有土而不豪,是绅而不劣,作为对照,替统治阶级辩护。”
  文中把“土豪劣绅“分拆为”“土”、“豪”、“劣”、“绅”,创造出与原成语意义完全相反的新语:“有土而不豪,是绅而不劣”,为“清官廉吏”作了明快的注脚,语言风趣新颖,优雅别致。
  象这样由于表达的需要,故意把多音词或成语拆开使用,或把几个独立的词合成一个新词使用,修辞上叫做析词。
  对联中运用析词大致有拆词、合词、离合词等三种形式。
  拆词是联句中把一个词拆成几个词分开来使用。如赖伦聪先生改写的民间趣联:
        船装油漆桶,油七桶,漆八桶;
        马运药酒瓶,药九瓶,酒十瓶。
  上联把“油漆桶”拆解成“油七桶”、“漆八桶”,下联把“药酒瓶”拆解成“药九瓶,酒十瓶”。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专权误国。有人撰联讽之:
       仁寿殿慈禧弄权,非人是兽;
       玉澜堂太后囚帝,纵欲贪婪。
  上联拆解“仁寿”为“仁(人)”“寿(兽)”,下联拆解“玉澜”为“玉(欲)”、“澜(婪)”,运用谐音字组合成句,痛斥慈禧“非人是兽”、“纵欲贪婪”,构思巧妙,骂得痛快。

  1989年,《羊城晚报》曾出句征对:
       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
  “万家乐”是广东石油气用具发展公司的品牌,出句分拆“万家乐”为“万家——都 乐”。“都乐”是广西柳州地名,应对不易,以至数年内未有满意的下联。后来陈怀先生对以:
       九州同吟九州同,九州大同。
  对句取陆游《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立意高远,表达流畅,且“大同”亦是山西地名,可称佳对。

  刘一平先生撰有一联,是拆解成语的:
      通革新情志,达万民真理;
      推开放波涛,助四化巨澜。
  上下联分拆成语“通情达理”、“推波助澜”,亦属巧思。

  合词则与拆词相反,是联句中把两个以上的单词组合成意义完全不同的新词。如民间流传的药店趣联: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如果上下联各个分句孤立地阅看,讲的都是大实话,本无新意。但“膏”和“药”合成“膏药”,“可吃”之物就变成“不可吃”;“脾”和“气”合成“脾气”,“好医”的病就变成“不好医”,合成使物的性质发生逆转,风趣之中蕴含哲理,平淡如水的语句变成了耐人咀嚼的妙对。
  后有人续对道:
      马能行,虎能行,马虎怎能行?
  亦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总督府设在江夏(今武昌)。梁启超有次途经此地登门拜访。张之洞出句考他: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按四水“江河淮汉”排列顺序,“江”位第一;按四季“春夏秋冬”先后,“夏”排第二。合词为“江夏”排序又该如何?实际上张之洞是考梁启超,你认为江夏谁是数一数二人物?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出句用了析词手法,本已应对不易,况且张之洞直面考问他谁是江夏人物,颇有当年蓸操煮酒论英雄,出题难刘备一般。梁启超心察其意,坦然对道: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
  对句中“儒”、“人”合词“儒人”,梁启超以“儒人”风度,表面上自谦为“小子”,颇为得体地道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之语,既彬彬有礼,又不卑不亢。张之洞深为叹服:“此书生真为天下奇才也!”
  有的析词联中,合成的词不在联中直接显露,只有仔细分析体味,才能领略个中奥妙。清代有则联话,说的是当时科举腐败,科场贿买之风盛行。某科会元刘某,复试时却名列榜尾。当时主持科考的二位尚书是孙毓汶(山东人)和祁世长(山西人)。有人撰联讽之:
     万金能买会元,是传闻也,顾何以忽而榜首,忽而榜尾?
     八旗不识文字,亦常事耳,而况又加以老东,加以老西!
上联首句“万金能买会元”,直斥科场腐败。第二句却用“是传闻也”,故意冲淡。第三句以“顾何以”使笔锋急转,反问道:“但为什么(同一个人)忽而列在榜首,忽而列在榜尾?”其中必定有鬼!主考官贪赃枉法,难辞其咎。
  下联揭示上联所述怪象的原因是“八旗不识文字”,当政者水平太差。“亦常事耳”一句,看似轻飘飘,实则是一记重拳。接下来以“而况”递进,抨击“山东”“山西”籍的两个汉人,妙在“老东”、“老西”两词,既以省籍名借代,点了两个主考官,又暗合词为“老东西”,嘲骂了这两个贪官。读懂这层含义,真令人拍案叫绝。

  析词联的第三种形式是离合词。即联句中先将一个词分拆单词,再将单词组合成新的合成词。有一份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副上联征对:
       霍去病、辛弃疾,一病一疾何时弃去?
   出句中,“去病”、“弃疾”两个名字被拆成“去”、“病”、“弃”、“疾”四字,在后半句中组合成“一病一疾何时弃去”。后有人以当代两位英雄董存瑞、黄继光入联应对:
       董存瑞、黄继光,乃瑞乃光永远继存。
  析词完全符合要求。可谓古今四杰,相映生辉。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多音联

  昨天看到好友鸿文写的一副多音对联,写得很好。也为我们今天的话题引出了内容。我们在本帖第五个话题里说过同音联,今天就聊聊多音联。
  汉字是一种综合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的所谓“意音体系”文字,既有一音多字,又有一字多音,同音字和多音字是一对双生子。
  多音联是利用汉语中一字多音的特点来撰写的对联,我们读多音联时,必须以多音多义字的知识,结合联想去思考,才能读对读懂。所以说多音联“妙读”,方能体会其妙趣来。多音联虽不多见,却有独特的魅力。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副对联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文长)自撰的卧室联。联语以“好”字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义来构思创作的,联语应该读成:

    好(hǎo)读书,不好(háo)读书,
    好(háo)读书,不好(hǎo)读书。

  上联意思说年轻时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正是能好好读书之时,却不爱好读书;下联意思是说待到年老爱好读书了,却因耳聋眼花、体力不支、记忆力衰退等原因,而不能好好读书了。联语劝人读书要趁大好时机,否则后悔莫及,于人颇多启发。于人颇多启发。还妙在“读书”二字,代入了其它字眼,亦能翻出新意。予谓不信,代入“游山”、“存钱”、“吃喝”等字眼试试,终成一番道理。

  相传解缙中了解元后,一次游山口渴,向一老者要茶并自报家门:“吾解缙解元是也。”老者即以此出句索对,年少气盛的解缙竟一时语塞,应对不上。待得知老者姓乐,曾是朝廷乐府之官时,才茅塞顿开,诚邀老者奏琴,在老者(乐乐府)《高山流水》的乐声中对出了下联。联语是: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上联饮茶,下联听曲。“解”和“乐”一字多音,妙不可言。上联三个“解”字,第一个“解”作动词,读是jie(第三声),第二个“解”作名词,姓氏,读xie(第四声);第三个“解”,解元乃名词,官职称谓,读jie(第四声)。下联三个“乐”字,第一个“乐”作动词,欢乐意,读“le(第四声)”;第二个“乐”作名词,姓氏,读Yue(第四声);第三个“乐”作名词,“乐府”老者的身份。三“乐”对三“解”,词性相同,对仗工整。
  又有联作:
    一杯香茶,解解解解元之渴;
     两曲清歌,乐乐乐乐师的心。
  也是个有趣的故事,说姓解的解元外出回家,舌干口渴,连声呼叫快来一杯清茶解解渴,遂得上句,连连称妙。巧事成双,一姓乐的乐师回家,只闻其妻清唱之声,责备道:“家事不理,唱歌作甚?”妻子回答唱两曲让夫君快乐快乐,意正对解解元之上句。

  有些多音联所用的多音字读音较僻,有时难以读出不同的读音,就体会不出联语的妙趣。如清代罗士琳对翁心存联:

      孙行者挑行李上太行山
      服不氏穿不借走华不注

  上联中三个“行”,依次读xing(音幸)  、xing(音形)、hang(音杭)。下联中三个“不”,依次读meng(音猛)、  bu(音布)和 fu(音夫)。孙行者的“行”现读为xing(音形)。“服不氏”,在《周礼》中为夏官司马的属官,掌驯养猛兽和举行大射礼时负责观察射中的情况。此指某官员。“不借”,草鞋和麻鞋的别名。《文言•第四》“丝作之者谓之履,麻作之者谓之不借”。 “华不注”,山名,一名靡笄山,在山东省境内。联用两个多音字,三处重叠,读来抑扬顿挫。

  1985年1月号长沙《楚风》杂志以上联征对,魏寅对得佳句:
        孙行者,过太行山,肩挑行李;
        老单于,征小单县,手执单枪。
   此对较之原联更为通俗易懂。“单”字对“行”字,亦一字三音三义,依次读chan   shan  dan  。单于,汉代西北少数民族匈奴的首领。单县,在山东省西南部。

  用常见的多音字制联,自然天成,更显绝妙。如下面一联: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来种种香。
  调琴和种花是常见事,用的又是大白话,不用注释,人人皆能读准读懂。此联虽平仄格律不拘,但并不影响联语之妙。

  说到多音联,要提一下著名的孟姜女庙联。孟姜女为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传说孟姜女因丈夫范喜良被迫为秦始皇修筑长城,万里送寒衣,不见丈夫哭于城下,城为之崩裂而丈夫尸骸发现,孟姜女痛不欲生,投海而死。后人对这位忠于爱情、反抗暴政的女子寄于深切的同情、钦佩和思念,便在秦皇岛望夫山上修建了孟姜女庙。庙的前殿门上有一副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联语只用了八个单字,“朝”和“长”各七叠,字又多音多义且用通假,难怪游人到此,无不驻足指点认读,赞叹不已。此联首先要考虑“朝”和“长”两个字怎么读,如何解释。上联第一、四、六“朝”读cháo (音潮),借用为“潮”;余下四个“朝”读zhaāo(音招),用本义,表示日,(朝朝即天天)。下联第一、四、六“长”读zhǎng    (音涨)借用为“涨”;余下四个“长”读cháng(音常),用本义,是时常。对联可读成: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涨常消。

  联语高度概括了天地变化的自然规律,沧茫大海,日日潮起潮落,常常云涌云散。因为对联书写时不用标点,于是又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读法,使此联更具趣味。还有九种读法:

   2、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常涨常涨,常常消。

   3、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涨,常常涨,常常消。

   4、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5、   海水朝潮,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常涨,常涨,常常涨消。

   6、   海水潮,朝朝潮,朝朝潮落,
         浮云涨,常常涨,常常涨消。

   7、   海水朝潮,潮!潮!潮!朝朝落,
         浮云常涨,涨!涨!涨!常常消。

   8、   海水潮,朝潮,朝朝潮,朝落,
         浮云涨,常涨,常常涨,常消。

   9、   海水朝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常涨,常涨,常常消。

   10、  海水潮,潮!潮!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涨!涨!涨!常涨常消。

  与此联格式相同的楹联很多,如浙江温州江心寺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四川长宁县朝云庙联:
        朝云朝朝朝朝朝朝朝退
        长水长长长长长长长流

  江西赣南梅江畔古庙联:
       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
        河水长长长长长长流

   福州罗星塔联:
       朝朝朝朝朝朝夕
       长长长长长长消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6: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借代联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她家乡山西文水县有则天庙,庙联为: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此联是副集句联。上联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份黛无颜色。”以杨贵妃作比,赞美武则天的容貌;下联出自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以各国使臣顶礼膜拜,烘托武则天的威仪。“粉黛”本是女子用的化妆品,联中代指嫔妃;“衣冠”本指士大夫的穿戴,联中代指外国使臣;“冕旒”本是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联中作为武则天的代称。
  像这种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另一种与本体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式,称为借代。讲得通俗一点,借代就是换个称呼,换个说法。对联中运用借代,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力,把本体事物表达得显豁、生动。
   借代不外乎代物和代人两类。在实际运用中有多种形式变化。
   借代联中,代物的有以部分代总体,以具体代抽象,以特殊代一般,以特征代主体等多种形式。如湖南岳阳大乔墓联:

        高唱大江,谁把黄金铸铜雀;
        方迁乔木,忍抛红豆打流莺。
   联中,以“大江”借代苏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首句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以部分代总体。

   明代张居正应湖广巡抚顾璘之请赏菊,客中有人将菊折去,顾出句:
        赏菊客来,两手劈残澎泽景;
   张对道 :
        卖花人去,一肩挑尽洛阳春。
  联中以“澎泽景”代菊(因晋代陶渊明曾任澎泽令,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以“洛阳春”代花,则是以总体代部分。

  昔有塾师李璧瑜自撰联云:
         伤心夜雨打蕉窗,点半盏残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扫梧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联中以“之乎者也”代“作业”,以“柴米油盐”代“生计”,是以具体代抽象。

  明代兵部尚书于廉年少勤学多才,相传他随父进城赶考,路上采了一朵小花藏在袖子里,主考官见了,戏言道:
        小童子暗藏春色
   于谦应声答道:
       老大人明察秋毫
  “春色”本是春天万紫千红景色的抽象概括,“花”仅是春色中的一种具体景象,以“春色”代“花”是以抽象代具体。

  昔有佚名联:
         伯乐常存,何无千里马?
         青山不老,岂乏栋梁材!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人,擅长相马。联中以“伯乐”代善识贤才者,是以特殊代一般。

   老舍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联: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文章”是作品著作的泛称,而联中的“文章”物指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是以一般代特殊。

   再看一副中秋节联: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联中,以月亮圆如“轮”、亮如“镜”特征,用“轮”、“镜”代月亮,是以事物 的特征代主体。
   
   清代彭元瑞曾题联自勉: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从字面上看,是讲二月的杏花、八月的桂花,在四季景色中最为美丽动人。实际上,作者并非只在写景,而是隐指读书人通过二月乡试、以八月会试,金榜题名才是人生快事。以“二月杏花”代“二月乡试”,以“八月桂”代“八月会试”,是以与时令关联的一种事物借代另一事物。下联中的“五更鸡”,实指“五更鸡鸣声”,这是以事物的属性特征代主体。

   借代联中,借代人的形式也很多。有关人物的籍贯、职务、作品、特征等,都可以借代该人物。如题孔庙联:
             泗水文章照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泗水”是流经孔子故乡曲阜的河流,“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处,联中用以代孔子,这是以地名代人名。
   如屈原祠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史记》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联中借“三户”代楚国。《九歌》是屈原的作品,联中代指导屈原,这是以人物的作品代人。
  
   林则徐题赠香海上人联:
              右军帖许怀仁集
              江嗣文宣智永书
   右军指书圣王羲之,他曾任右军将军。联中以其职务代人。

  张绍诚先生赠“女子诗社”联:
         不让须眉,咏雪原尊道辒;
         无愧巾帼,探花当属易安。
  上联以“须眉”代男子,是以人的生理特征代人;下联以“巾帼”代女子,是以人的用品和发饰代人。

  还有的对联,采用多种形式的借代手法。如清代吴山尊题安徽当涂太白楼联: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
  联中“谢宣城”指宣城太守谢玄晖,“韩荆州”指荆州刺史韩朝宗,这是借官职代人名。“先生”和“国士”都是指李白,这是以称呼(尊称)代人名。
   
  蔡锷去世后,他的红颜知己小凤仙送了一副挽联,传为湖南人易宗夔代笔之作。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联中多处运用借代手法。“燕支”,通“胭脂”,本为妇女用品,常借代妇女,联中借代妓女生活。这是以人的用品借代人,再转意借代人的行为。“英雄”本是杰出人物的通称,联中代蔡锷,这是以一般代特殊。“桃花颜色”是以桃花比喻容貌,以人的容貌代人,联中指小凤仙自己,则是以人的特征代人,并以一般代特殊。

  借代修辞在对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典雅。相传古代有户人家厦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
           家有万金不富
           命生五子还孤
  按中国民间习俗,女孩子称为“千金”,女婿称为“半子”。该户人家生了十个女儿,有十个女婿,故曰“家有万金”、“命生五子”。如果不借“千金”代女儿、“半子”代女婿,而直说“家有十女不富,命生十婿还孤”,那简直味同嚼蜡了。

  有的对联,内容中需多次提及同一个人,运用了借代手法,既可以多角度地介绍这个人的身份,又不至于令人感到重复。如清代吴耀斗题隆中武侯祠联:
   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频,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难得已也;
   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沈羽(),  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
  上联中,“布衣”、“潜龙”、“蜀丞相”均借代孔明。“布衣”出自孔明的《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潜龙”即伏龙,司马微称孔明为伏龙,他曾向刘备进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蜀丞相”也指孔明,刘氏取四川后称帝,以孔明为相。尽管联中三次提到孔明,但由于以其他相关的名称借代,既表达了不同的内涵,又避免了重复、枯燥弊。

  对仗中运用借代手法,还便于突出表达被借代事物的特征。如格言联: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头方悔读书迟
  联中“黑发”、“白头”分别代指少年和老年。以少年和老年的特征作为借代,对于表达“不知勤学早”和“方悔读书迟”更具警醒作用。

  对仗中运用借代,有时是对仗的需要。如太平天国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九”和“五”本为《易经》中两个卦位名。《易•乾》中有“九五,飞龙在天,利在大人”之说,后以“九五”为帝位。联中如直接用“帝位”二字,则于上联“三千”不成对。为对仗的需要,便以“九五”代帝位。
  借代和比喻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事物,二者只是相似;而借代的主体和借体关系密切,借体往往是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主体必须有代表性,可以借代主体。如前联中,“黑发”可以借“少年”,“白头”可以借代“老年”;而在比喻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郑板桥题扬州小金山桂花厅联)中,以水喻月, 以山喻云。但“水”和“山”就不能代替“月”和“云”,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可替代关系,只是两者有相似之处而已。
(未完,待续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5 16: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 节气联

  随着节气的推移,清明已过。不如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一种与节气有关的趣联——节气联吧。
我国旧历中有24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了便 于记忆,人们将这24个节气编成一首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表示四季寒暑变化的特征,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确定的。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所以旧历又称为农历。由于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反映到对联上就产生了一些有趣的节气联。例如有民谚云:
      霜降如小雪
      春分不大寒
  联中所嵌的“霜降”、“小雪”、“春分”、“大寒”有双关之妙。它们既是节气名,又形象地表达霜降时节霜很大,下得如小雪一样;到了春分,春暖花开,已不大寒冷了。
  又如:
      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临端午,清明水底是重阳。
  联中描绘出寒冬霜重和初夏日丽的景象。
   又如: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
      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错无差。
  
  民间流传的一些嵌节气名的属对也各具趣味。过去,一秀才冬日拥炉取暖,偶有所思,得句:
     双手捧扶室内炉,此夜大寒;
  吟罢,苦于无下联。恰有友人来访,见秀才久吟不得,便说,何不对:
     万犁耕破田中土,今天忙种。
  “忙种”谐音“芒种”与大寒成节气对。

  传说过去有个叫叶初春的进士到兴宁当县令,其性贪婪,百姓无不恨之入骨。有一年春节,某秀才在县衙门帖出一联:
      霜降寒风,天意终难留老叶;
      惊蛰暴雨,人心无不怨初春。
  联中借“霜降”、“惊蛰”的节气特点,借题发挥,把“叶初春”三字分嵌联中,叱斥贪官的所作所为已是天怒人怨。

  明末大臣洪畴降清成了新贵,为人所不齿。有一年谷雨时节与友人对弈,十分投入,局终兴起口占一句:
       一局围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友人还来不及回应,适有客过冷语续出下联:
       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清明”、既是节气,又指“清”、“明”两朝。对洪承畴丧失气节屈膝降清的嘲讽恰到好处。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5 20: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荣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6 09: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显庆 发表于 2013-4-5 20:54
国荣辛苦!

  多谢显庆兄关注。本帖资料系我阅读中积累的(在帖子开头已有说明)。旧帖重发并作补充,是考虑到可能对部分喜欢楹联艺术的荒友有些借鉴作用。因春节前网站出现故障,原帖中许多网友当时不少精彩跟帖已不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6 11: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4-6 09:29
多谢显庆兄关注。本帖资料系我阅读中积累的(在帖子开头已有说明)。旧帖重发并作补充,是考虑到可能对 ...

国荣所说正是。先前的我已经下载保存,这次后续的也补充下载了。
再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22:15 , Processed in 0.02793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