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对联趣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6-8 19: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三,押韵联

  诗歌都要押韵,而对联不用押韵,这是对联与诗歌的一大区别。但也有的对联,联中分句的句脚也押韵,看起来是联,读起来有诗词的味道,人们称之为“韵联”或“押韵联”。
  韵联最早出自谁手,现在尚无准确的考证。唐代传奇中有一篇《章台柳传》,作者许尧佐。讲的是唐诗人韩翃的妻子柳氏被番将沙吒利抢走。韩翃打听到柳氏的下落,写了一首诗寄给她。诗为:“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时,亦应攀折他人手”。其情极为缠绵淒苦。有位侠士叫许虞候,得知此事后,自告奋勇,把柳氏劫来还给了韩翃。韩翃这首诗亦因其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流传于世。
  其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作有《潇湘神》诗,诗云:“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后有人摘录韩、刘这两首诗的前半部分组成一联: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该联拟为男女问答,互诉衷情,上联是男问,下联为女答。两首情诗,组成一副情联,也是佳话一桩。上联三个分句的句脚“柳、柳、否”押韵,下联对应的三个句脚“枝、枝、思”也押韵,有人称是最早的韵联。这副联显然是副集句联,是不是最早的韵联,尚难断定。
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中记载了南宋理学家朱熹写的一副赠友联: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该联用调侃的笔调描写了其友的居境:宅墙东歪西倒,深巷车马不闻。朱老夫子是个性情严肃的学者,这副联倒是显现了他鲜为人知的幽默一面。上联各分句押“遥条”韵,下联各分句押“人辰”韵。

  梁章钜晚年也自撰韵联一副,题于家宅草堂:

      客来醉,客去睡,老无所事吁可愧;
      论学粗,论政疏,诗不成家聊自娱。

  上联“醉”、“睡”、 “愧”押押仄声“灰堆”韵,下联“粗”、“疏”、“娱”押平声“姑苏”韵。联中多有谦逊之辞,然而那悠闲自得之态,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清末广东联家何淡如曾为佛山“春色赛会”撰写一联: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作者以舒畅的笔调,描写了春宵美景和青年男女的游春盛会。上下联逐句押韵,使人从欢快的节奏中感受到节日 气氛。
  近代诗人、《对联丛话》作者吴恭亨曾摘录清代诗人龚自珍词《金缕曲 癸酉秋出都述怀》,并续句做成一押韵上联,悬赏征对。出句为:

      愿得黄金无量数,交尽美人名士,结尽燕邯侠子,更填平世路不平处;

  最后从众多应征联中选得较好两联。对句一:

      剩携绿酒几多觞,觅个月儿花天,做个烟火神仙,且还了人生未了缘。

  对句二:
    纵观青史若干年,许多盗贼圣贤,几多诗酒神仙,总难了风尘未了缘。

  对句(一)写得洒脱,对句(二)写得深沉,若论豪气风流,似略逊于出句。但出句只有“数”与“处”的押韵,对句倒是句句押韵,读来琅琅上口。

  马萧萧先生是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抗战期间,他就读于西北农大。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学生生活亦陷入困境。当时农大食堂分设“胜利灶”、“战区学生灶”,1943年10月,为“战区学生灶”成立周年灶庆,马萧萧先生撰联:

       战区灶,战区灶,每年灶庆放鞭炮,战区炮声年复年,战区学生无依靠,忍住眼泪强作 哈哈笑;
       吃饭难,吃饭难,遍地难民啼饥寒,吃饭门路有虽有,吃饭人家不齐全,伸出指头何妨猜猜拳


  这副韵联,顺畅通俗,像两首民谣,不仅反映了当时学生生活的艰辛,而且深一层揭示了劳苦大众的饥寒苦难。

  当代联家胡静怡先生以象棋为题作了一副韵联:

       士椎博浪沙,相挽淮阴驾,陈仓暗马,叫杀! 楚歌四面惊垓下;
       帅帐朱仙镇,车驰宛洛风,齐岱雄兵,将军! 宋师万炮捣黄龙。

  联中嵌入象棋的“帅、将、相、士、车、马、炮、兵”诸子名,所述内容为古代战例。上联讲楚汉相争:“士椎博浪沙”指张良博浪沙椎投秦王;“相挽淮阴驾”指萧何相国月下追韩信;“陈仓暗马”指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歌四面惊垓下”指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最后自刎而亡。下联讲宋代岳家军抗金事迹:当时岳飞镇守朱仙镇,统齐岱雄兵,驰骋于宛洛之间,大败金兀术;岳飞曾立下誓言:“直捣黄龙,与君痛饮。”上联着重用人和谋略,下联侧重讲将士威勇,联中连续押韵,如战马奔腾,增添了论兵气势。

  重庆江津的联家王钟璘先生也善作韵联,所作的副“春节谐联”,上下联各句押同一韵,兹录如下:

   春节起身早,家家吃圆宝,花灯檐上挑,蜡烛堂前照,噼噼啪啪放鞭炮,真热闹来真热闹;
   十五月儿高,处处过元宵,身穿绵绸袄,耳挂红辣椒,妖妖姥姥踩高跷,好逍遥呀好逍遥。

  福州南门处茶亭的一副韵联也颇有趣味:

    山好好,水好好,出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此联是古联,作者不详。写的是出门来往,却不着墨于离情别恨,开朗的笔调中显出几分洒脱飘逸。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09: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四、拈连联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题写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对联。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中国世代相传,妇孺皆知。该联用对比的手法,抨击了秦始皇的暴政,歌颂了孟姜女的坚贞。“筑怨”一词在联中用得很奇妙:遍查辞海,只有“筑城”、“筑路”、“筑室”及“积怨”、“埋怨”、“结怨”之说,并未有“筑怨”之词。但从该联的历史背景可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劳民伤财,民怨沸腾,所以该联抨击其筑长城是在“筑怨”。“筑怨”是由“筑城”一词拈连来的。

  拈连本是一种修辞手法。文章中,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就就拈连。文天祥题孟姜女联中,如果将“筑怨”一词孤立地看,似乎匪夷所思,但是,将它与秦始皇筑长城联系起来看,“筑”与“怨”搭配则合情合理,甚为精彩。

  对联采用拈连手法,可以使语意产生跳跃而又前后呼应,使语言出新而又生动自然。
相传朱元璋一日见谋臣刘伯温以书为枕,一时兴至,吟道:

      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刘拍温急切间难以应对,忽然看到圣上手持的纸扇画着山水图,触动灵感,便对道:

      扇画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两人的属对构成一副拈连联。出句中,“典籍”是古代圣贤所著,故拈连出“与许多圣贤并头”;对句中,扇上画有山水,转喻“江山”,故拈连出“有一统乾坤在手”。

  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记有高山和细柳娘的属对:

      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郞诚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愿寿数尤高。

  联中,由“细柳”拈连出“眉细、腰细、凌波细”(指女子之足),再由“眉细、腰细、凌波细”拈连出“心思更细”;由“高郞”拈连出“品高、志高、文字高”拈连出“寿数尤高”。层层拈连,趣味丛生。

  旧时,某地流传一副讽刺吸食鸦片联:

      竹枪一支,杀死英雄不见血;
      明灯半盏,烧毁田宅并无灰。

  上联的“竹枪”指吸食鸦片的烟枪,由“竹枪”拈连出“真枪”,再由“真枪”拈连出“杀死英雄”;下联的“明灯”指吸食鸦片的鸦片灯,由“灯”拈连出“火”,再由“火”拈连出“烧毁田宅”。联中将“真枪”、“火”都略去,使联语精炼简洁,但拈连的脉络依然清晰可见。
新时代中,有些新创作的拈连联很有教育意义,例如:

      丢一个饭团,抛却了父母苦心经营的旨意;
      蓄几分钱币,积攒起前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显然,“抛却.......旨意”是由“丢”拈连来的,“积攒.......精神”是由“蓄”拈连来的。运用拈连修辞说理,比直接写“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更为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1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4-5 09:42
九、顶真联

  今天我们聊“顶真联”。有一种修辞手法叫顶真(或顶针),用到对联中也能产生特殊的艺术效 ...

看读对联,受益匪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4: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上海 发表于 2013-6-10 11:38
看读对联,受益匪浅,

  茂桥兄你好!四十多年未见面了,现在能在名山家园相逢交流,我特高兴!祝老同学健康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17: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上海 发表于 2013-6-10 11:38
看读对联,受益匪浅,


认真读过了,与茂桥同感,谢谢国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9: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6-10 17:49
认真读过了,与茂桥同感,谢谢国荣。

  谢谢卫东经常关注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五、层递联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官至翰林院编修,晚年专心著述讲学。其孙俞阶青科举连年高中。俞樾自题一联:

    叹老夫半世辛勤,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
    看小孙连番侥幸,县试第一,乡试第二,会试第三。

  上联回顾自己一生的治学成就,下联列举孙儿科举所获功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该联组句的艺术特色是:以六个数字高度概括了祖孙的业绩,“藏书万卷、读书千卷,著书百卷”中的数字逐句递减,“县试第一,乡试第二,会试第三”中的数字逐句递增。像这种把所要叙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层层递进的修辞方法,叫层递。

  与前面这联异曲同工的是清代戴衢亭的一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载衢亭年轻时勤奋好学,颇有才华,他参加县考十几次,由于县官不识才,至三十多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有个朋友同情他,为他买了个秀才,他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此后的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衣锦还乡,无限感慨。联中“县考、府考、道考”和“乡试、京试、殿试”形成层递,“三十年前”与“八十日里”的景象形成对比。

  某地十佛寺有一题联:

      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上联数字“万、千、百、十”从大到小排列,下联数字“一、二、三、四”则从小到大排列,嵌数层递,属民间趣对。

  袁世凯篡政后,对革命党人残酷镇压,采取特务手段杀害了宋教仁等人,袁世凯却移罪他人。章太炎先生愤而撰联:

     前年杀吴录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

  上联嵌三位被迫害的革命党人名字,“前年、去年、今年”的时间层递,说明反动派对革命党人的镇压变本加厉。下联嵌三个反动头目的名字,身份职务逐句递进,最后直指袁世凯,有力地揭露了暗害革命党人的幕后策划者,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

  现代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早年为晓庄师范题有一联:

      认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
      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

  从认清问题到研究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进程阶段;从发明工具到制造工具,再到运用工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阶段。该联用层递手法阐述了“好教育”和“真文明”的真谛,给师范的师生们以深刻的启迪。

  1983年新春,中央电视台举办征联活动,获奖联为:

      夺铜牌,夺银牌,夺金牌,冲出亚洲争宝座;
      博全运,博亚运,博奥运,走向世界逞雄姿。

  上联“夺铜牌、夺银牌、夺金牌”是战绩的递进,下联“博全运、博亚运、博奥运”是比赛层次的递进,通过层递,为“冲出亚洲争宝座”和“走向世界逞雄姿”作了有力的铺垫。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0 20: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6-10 19:38
五十五、层递联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官至翰林院编修,晚年专心著述讲学。其孙俞阶青科举连年高中。俞樾 ...

国荣你好,真的有40年没见面了,5月7号我回上海,5月26号回北京,在上海没有你的电话所以没联系,有空来北京,我护招待你,我们是校友加战友。到时候一定要好好聚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4: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上海 发表于 2013-6-10 20:00
国荣你好,真的有40年没见面了,5月7号我回上海,5月26号回北京,在上海没有你的电话所以没联系,有空来北 ...

  谢谢茂桥!有机会一定握手欢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1 14: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6-11 14:17 编辑

五十六、越递联

  上一个话题我们聊了“层递联”,今天我们介绍一种平时不常听到的对联——“越递联”。越递联的上下联由多个分句构成。在这种对联中,从第二个分句开始,每个分句的头一个字与上一分句中间某字相同。由于这种连接是超过了上一分句末的字,故称为越递。

  越递联极为罕见,比较有名的是清代的一副佚名联:

   铜山县,山阳县,阳湖县,湖南从九,做过四五年知县;
   铁宝臣,宝瑞臣,瑞鼎臣,鼎足而三,皆是一二品大员。

  上联言湖南翁延年,字从九,历任湖南铜山、山阳、阳湖知县。“山”、“阳”、“湖”在联中隔一字承递。翁延年任期“四五”年,又合前分句“从九”之数,可谓巧合之极。下联的“铁宝(保)”、“宝瑞”、“瑞鼎”是清朝三位大臣(其中“宝”是“保”的谐音),“宝”、“瑞”、“鼎”在联中也是越递连接,且末句“一二品大员”的“一、二”之和恰为上句“鼎足而三”的“三”之数,也是巧不可阶。全联如流水行云,连接自然,毫无斧凿之迹,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后来有人挑出了纰漏:翁延年仅任守铜山、阳湖县令,并未出任山阳县令。其“山阳县”句属撰联者虚构。此说为江西总督瑞午得知,不禁叹道 :“余昔督江西时,恨未使翁延年令山阳县数日!”可见此妙联深得瑞午的喜爱。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6 01:39 , Processed in 0.0340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