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有趣的题目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7: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4-6-24 17:30 编辑
hufenlan 发表于 2014-6-24 13:16
王国荣老师;
       谢谢你给我们这帮老“小学生”不断增加新的知识和乐趣。你出的古今趣味算题够我们要 ...

   谢谢胡芬兰的关注,此帖内容是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资料,整理后发帖,是想与大家一起闲遐时轻松愉快地动动脑子,有利健康。

  关于遗漏12、13篇的原因如下:
  第12篇原安排是《三翁垂钓》,因此道古算趣题,让我回忆起了与荒友李晓东的一段难忘经历,所以单独发帖了。
  第13篇原安排是《回文等式》,但发帖子后,文中显示不出数学符号(平方),不知何故,就搁置了未发。现补发如下。
  序号重新调整了一下,谢谢你的提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4 17: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4-6-24 17:28 编辑

14、回文等式
  回文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孟子•梁惠王》中有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幼吾幼”这两个短语,都是回文。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修辞手法,如杭州西湖有几家餐馆,就叫做“楼外楼”、“山外山”、“天外天”。
  苏州评弹开篇《莺莺操琴》,音调铿锵,十分动听,像是回文吟诵,所使用的实际上就是清代女词人吴绛雪所定的一首回文诗,诗云: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新加坡大学老校长潘受先生的一首《菩萨蛮》回文词,描写校园风光,读起来也令人大为动容:
    晓窗山闹枝啼鸟,鸟啼枝闹山窗晓。云白莽氤氲,氲氤莽白云。院边湖外馆,馆外湖边院。松径一声钟,钟声一径松。

   正是因为回文的这种奇妙结构,引起了数学家们的注意。著名数学科普大师,美国的马丁•伽德纳先生曾广泛搜集英、美文学中的一些回文章句,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奇妙的长文章。引起学术界人士的深厚兴趣。中国科学院 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先生对之也情有独钟,他曾地天津一家杂志《科学与生活》上撰写过专门讲回文的小品文,清新妩媚,俯仰生姿,而且字字有来历。王先生的古典文学功底之深,在科学界是罕见的。

  数学往往能创造奇迹,从干巴巴的数目字出发,生发出令人目瞪口呆的结果。下面不妨来看一个例子。让我们把最平凡不过的前八个自然数1、2、3、4、5、6、7、8分成两组,要求每组各有四个成员,不重不漏,全部覆盖,而且和数还必须相等。自然,这是一桩易事,很易用办到,并且方法很多,不足为奇。例如(8、5、3、2)与(7、6、4、1)便是符合要求的两组,不妨称为A组与B组。请看:


     8+5+3+2=7+6+4+1=18


     由此可见,对两组数目来说,和数相等,但这不足为奇,出人意料的事还在后头呢。
  我们在A组中取彼一数,从B组中也取第一数,用它们组成二位数87;接着,又从两组中各取第二数,组成二位数56;再用类似的办法得出34与21。随后,又自右到左倒读,写出它们的回文数。于是我们惊讶地发现,有两个奇妙的等式竟能成立


    87+56+34++21=12+43+65+78
    (左右两边之和都是198)
  
  也许你们会感到惊喜,你们还想进一步做试验。好!这次就让我们变个道儿来瞧瞧,从A组取第二数,B组取第三数……从而得出四个二位数81、54、36、27,此时取它们的回文数,当然便是72、63、45、18了。
  计算结果,猜想居然再次成立,也就是说


   81+54+36+27=72+63+45+18


  最后,让我们索性采取“打乱仗”的办法,即从A、B两组中随便取数,不讲究什么顺序(当然已取过的数不能再取),以之组成二位数。可是,尽管如此大乱章法,上述的奇妙性质却“顽固地”照旧不变,例如:


     84+37+56+21=12+65+73+48


  任凭你们去交叉搭配,共有24种不同方式,可是,这24个回文等式竟然全部一对一对地成立,无一例外!
(注:原来算式中还有一行是这些数字的平方,计算结果,同样是等式成立,十分奇妙。但发帖后,显示不出平方的符号,只能删除了。)

  自然数中充满着奇迹!随着电脑的日益升温和全面深入渗透,它们好像是深藏在海底的大鱼,一个又一个地被钓出来了。
  朋友们,你愿意做渔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15、先大后小
  一位时间管理专家正在为一所商学院的学生们上课。他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大玻璃瓶,然后取出一堆鹅卵石放入瓶中。放到瓶口时,他问大家:“你们说,瓶子满了吗?”
  “满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他又变戏法般取出一袋细沙,慢慢倒入玻璃瓶中……“这下,满了吗?”他又问道。
  “真的满了。”
  这时,专家又不慌不忙地从桌子底下取出一壶水,然后把水继续往瓶中倒,直到不能再倒为止。
  做完实验,他问大家:“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它说明——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有人回答道。
  “你说得对,完全正确。不过,这只是基本的一条。更重要的是,在时间管理中,你要先把大的事情解决,不要让那些细小的事情挤占你的时间。不然,就像这个实验,如果,你先装进的是沙子和水,那石头就再也放不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09: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6、非死即活
  从前,有一位和尚不小心得罪了某大臣,因为和尚是皇上的法师,那大臣也不敢轻易教训他。一天,皇上生病了,那大臣见机会来了,于是便对皇上说道:“禀皇上,不是臣多嘴,您的病很可能是那个和尚搞的鬼。自从他来了后,皇宫里出了很多事。”见皇上有点不相信,他又说道:“臣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死’,另一张则写着‘活’,如果他真是法师,菩萨一定会保佑他,让他活;如果不是,那就说明他是冒牌货,皇上可以治他死罪。”
  皇上觉得有些道理,于是便答应了。
  那和尚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惊。那天,他看见大臣独自把字写好放进袋子,他从大臣的奸笑中已经得知,两张纸条定然都写了“死“,这下该怎么办?


  (这是个生命攸关的问题,怎么办好?你能想出办法吗?)


  和尚思考了一会儿,大胆地拿出一张纸条,直接放进嘴里吞掉,然后对大臣说道:“我已经选好了。”
  大臣无计可施,只好打开口袋里的另一张纸条,上面果然写着“死”字。和尚机智地躲过一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5: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7、巧过铁桥
  从前,赵国与魏国交战,两军对峙于一条大河的两岸。河上架着一座铁桥,此桥属于魏国境地,严禁一切人员通行。守桥的士兵每隔两分钟出来巡逻一次。此桥很长,如果以最快速度通过此桥,也得要三分钟。
  赵国欲派间谍刺探魏国情报,就必须经过此桥到魏国境地。怎么办呢?一位赵国的情报员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顺利地通过了这座大桥。不看答案你能知道他是如何通过的吗?

  他的做法是:趁守桥士兵不在桥上的空隙先从赵国岸边沿着大桥向魏国领地走去,差不多走到一半时,马上从桥上掉过身来往回走。这时,守桥士兵出来了,便勒令他回去,他自然就顺利抵达魏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9: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8、和尚捞牛
  宋朝年间,黄河发大水,冲垮了河中府城外一座浮桥。人们为了不让浮桥移动,曾铸了八只大铁牛放在两岸,用来拴住浮桥。这一次洪水泛滥,把八只大铁牛也冲到了河里。
  洪水退去后,河中府准备把铁牛打捞上来。可上万斤的铁牛已经深陷泥沙中,如何打捞上来呢?河中府于是在城墙上贴了一张告示,广请能人贤士出点子。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打捞铁牛的问题呢?


  一天,来了一个叫怀丙的和尚,他来到官府,说了他的方法,官府表示愿意尝试一下。打捞那天,河岸上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怀丙指挥一帮船工,用两只大木船装满了泥沙,并排拴在一起,两只船间用大树干搭了个架子。
  船开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时,怀丙让人带着绳索潜到水底缚紧铁牛,再在木架上收紧绳索。一切准备就绪,怀丙叫船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去。随着船中泥沙的减少,船身慢慢上浮,巨大的浮力把陷入沙中的大铁牛给拔了出来。直到船身浮到铁牛悬在水中时,怀丙让船工们把船划到岸边。
  用这种办法,八只铁牛全被打捞上来了。

  灵犀一点: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外力可以借助,而是我们没有想到借助某种外力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讲,创意就是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6: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4-6-26 14:15 编辑

19、如此简单
  意大利航海有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下子成了举世闻名的人,这引来来很多忌妒他的人。
  一次宴会上,一位达官贵人起身对他说道——“尊敬的哥伦布先生,您发现新大陆似乎让人觉得很了不起。不过,在我看来,这却是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任何一个绕着地球航行的人都会发现这块新大陆的,即便他是一个傻瓜。”
  哥伦布答道:“哦,你认为这是一件‘极其寻常’的事吗?”
  “是的,再简单不过了。”
  哥伦布想了一会儿,他指着餐桌上的一只鸡蛋对大家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看看有谁,能把这个鸡蛋在桌面上竖起来?”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纷纷试了试,结果没有人能做到。


  大家试完后,哥伦布拿起鸡蛋,轻轻往桌子上一磕,便使鸡蛋立在了桌上了。
  接着,他笑着说道:“即使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也要有人去第一个发现它。成功虽然十分简单,但很多人却往往想不到它的办法。”

  灵犀一点:打破惯性思维,让你的生活别开生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4: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拎水过河
  明代文学家徐文长,从小就非常聪明。一天,他的伯父把两只木桶装满水,然后领着一群小孩子走到一座竹桥边,对大家说:“谁要是能把这两桶水拎过桥,而且水又不能泼出去,我就送给他一件礼物。”
  这座竹桥很有弹性,人只身走上去,桥身都会晃悠,更何况把水桶提过去?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难题,周围的小朋友们没有一个吭声,大家都感到为难。

  过了一会儿,徐文长对伯父说道:“我可以。”
  只见徐文长找来两根绳子,他用绳子系着小桶,小心地将两只水桶置于桥两边的河中,然后便走上竹桥,从桥上用绳子拖着水桶毫不费力地过了桥。结果真的水一点没有泼出去。


  灵犀一点:在既定的规则下,要学会合理地打“擦边球”,既不违反规则,又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4: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1、高竿取物
  接着前面那个有趣的题目,徐文长“拎着”水桶成功地过河后,他伯父不得不给他礼物。这时,他的伯父将礼物挂在一根长竹竿上,走到徐文长跟前对他说道:
   “我可以给你礼物。不过,你必须遵守两个条件:第一,你不能把竹竿横躺下来;第二,你不能站在凳子台阶上去拿。”


  伯父又出了一个有趣的题目,礼物挂这么高竹竿上,小孩子怎么才能取下它呢?


  徐文长想了一会儿,然后又说道:“没问题。”
  说完,他接过竹竿,举着它径直走到屋门前的一口水井旁,然后把竹竿从井口探了下去,当礼物和他齐身时,他便轻而易举地把它给摘了下来。


  灵犀一点:表面上的不可能,正是创新的机会。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只有困难才能促使我们想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19: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22、弄断棉线
  高斯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不到20岁就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于他接二连三的成功,邻居的几个小伙子很不服气,决心为难他一下。


  他们想出一道难题。他们用一根棉线系上一块银币,然后再找来一个很薄的玻璃瓶,把银币悬在里面,把瓶口塞住。他们捧着瓶子来到高斯家,对他说道:“你能不打破瓶子,不打开瓶塞,把瓶中的棉线弄断吗?”


  高斯想了想:“我有办法。”说完,他从抽屉里取出一面放大镜,将光线透过放大镜聚集在棉线上,一分钟,两分钟……不久,棉线被烧断了,银币落到了瓶底。那几个小伙子不由得由衷表示了佩服。

  灵犀一点:机会的大门总是朝博学多才的人打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 10:26 , Processed in 0.02871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