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118|回复: 0

青春(31)又见养蜂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7 12: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4-4-7 12:53 编辑

青春岁月(31)
又见养蜂人

    阳春三月,好友结伴徜徉扬州,但见柳烟飘舞,桃李初谢,油菜花开繁,琼花初绽。漫步城外运河畔田间,又见养蜂人搭起的帐篷,在一片葱绿中白得耀眼,蜂嗡声更是刺激了我的大脑神经。
    在我下乡黑土地时,这类生灵曾给我留下记忆,北山的一号沟荡,早年这里周围多椴木,椴木花蜜为上品,养蜂人聚集此地,并建立了蜂场。蜂场旁有泉眼,常年流水,是为蜂蜜河的源头。沟荡南,山脚下,蜂蜜河畔,是建屯的好地方,也是养蜂的好去处。
    这类生灵也曾给我带来恨与爱。可恨,是因为1970年夏天,我在马号西边的草甸子打草,不料惊蜂,耳遭蜂蜇,顿时红肿,疼痛难忍,如针扎火燎,五六天渐退。可爱,是蜂蜜河畔新建屯里有人养蜂,天气晴朗的日子,数不清的小蜜蜂嗡嗡地叫着,钻出列阵般的蜂箱,四散飞去,到傍晚负着沉甸甸的花蜜花粉归来,于是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香甜的气息,直沁人心脾。
    那些年,我到北面连队访友,或到破山头打石头,这个屯是必经之地,自然也曾见过养蜂人。那时在我眼里,养蜂人连同他们的小蜜蜂,是一群奇怪的生灵。养蜂人多是骠悍的汉子,终日戴着防蜂面罩,一口浓重的方言,听来如同天语,妨碍我跟他们接近。更可怕的是小蜜蜂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在蜂场周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心有余悸的我望而却步,伴我度过三年时光,却一直不知道他们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直到那年回沪探亲前,为买蜂蜜,我终于跨越了那道在我记忆里横亘了三年的屏障,揭开了养蜂人神秘的面纱。走近小树林,躲过大狼狗张牙舞爪的扑腾,又逃过蜜蜂的包围圈,历尽惊恐才靠近那间茅草屋。躬身向里边探寻,只见床上堆满被子,衣服和尿布,吊篮里一个婴儿已经睡着了;他的母亲正忙碌着,向临时搭起的简易炉子里添柴,锅里贴着玉米面饼子。养蜂人整天忙碌着甜蜜的营生,自己的日子却过得清苦。
    养蜂人捧出蜂蜜罐,蜜色呈浅琥珀色,蜜味浓郁四溢,扑鼻而来,带有淡淡的花香。我忍不住取一根筷子挑蜜尝味,见蜜稠下淌慢,粘性可拉丝,断后有弹性,入口味道甜润柔和,略带些微酸,咽下后嗓子眼有一丝辣味,然嘴里余味清香绵长。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东北特有绝好蜜种——纯天然的椴树蜜。
    他利索地为我舀满两罐头瓶,却不用秤称。“你不约约有多重?”我提醒道。“你是南边农场的知青吧。”他答非所问。“是呀。蜂蜜多少钱?”“给2块钱吧。”“你别卖亏了。”“不亏,养1箱蜂总比种1亩地强。”我操着带点南方味的北方话跟他唠嗑,得知他们也来自关里,靠父辈留下的蜂群维生,每年一到春天,就举家南下,趟过花季就赶北方的花季,年年如此,规则得像候鸟迁徙。
    岁月如梭,又是春暖花开时,又见养蜂人忙碌的身影。触景生情,我又记起他们的勤劳、善良和豪爽,记起他们眺望故乡时眼中那一抹淡淡的乡愁。

(原载于《辽沈晚报》1996年3月2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21:36 , Processed in 0.0185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