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老土豆

许景鸿--别梦依稀荒原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一张白纸上画图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图,这是毛主席的话。
纸上谈兵
     离开了大连之前,部队进行教育,黑龙江边小兴安岭脚下,莲花泡湿地,遍布次生林,肥沃的黑土地,等待我们去开发。军川农场的胖厂长,给大家讲,东方红拖拉机田间作业完全是机械化,到处是机械,黑油油的一马平川的土地,东方红,一片红……给大家带进了梦幻世界。四连只是一片空地,有的是树木野兽和鸟类鱼类,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如何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呢,要我们遐想联篇。
四连的建制
      兵团隶属于沈阳军区,沿黑龙江莫河南下,经黑河、嘉荫,到萝北,桐江等地,在松花江、乌苏里江一线布防,二师原在佳木斯,后到宝泉岭,辖8团290农场,9团绥滨农场,10团江滨农场,11团军川农场,12团名山农场,13团延兴农场,14团青年农场,15团宝泉岭农场,16团莲江口农场,17团汤源农场和18团友谊农场,地域广大,是边疆战备第一线,兵力雄厚。
     1969年野营拉练行军一个多月,行程2000多公里,经两市鹤岗、佳木斯、和萝北等6县,熟知了战略位置。
     十二团团部在萝北,魏团长,林政委,他们不常到连队,只是干部集训时能见到几次。二营营长王庆树山东人,嗓门高,大家叫王大炮,人很热心。教导员周培月,也是山东人,但与营长不是一个地方人,口音相差很多,比较细心,耐心,关心下级。四连指导员路来运,河南省商丘县人。连长张岐会是北京顺义人,抗美援朝老兵,脸在朝鲜冻红了,人称大红脸;冬夏一双破皮鞋,不穿袜子,不系鞋带,为人豪爽,知心,但好发脾气,大家都很喜欢他。副指导员陈学成哈尔滨人,是大连警备区体训队的队员,一副漂亮的身板,搭成了四连的班子,我是后任的副指导员,指导员。
营地建设
      先在连部门前,东部打一口井,水线很浅,不到二米即见了水,又加挖到8米深时周边下的沤木,砌井,上边安上辘辘。后面建一个板房做仓库,先搭了个帐篷,可以不用返回老场部了。第一个晚上睡觉,小候和王兴富起床叫我,我说:“干什么。”他们让我出去看看,夜很深,万赖俱静,没有月亮,星星很亮,走出去一看,前方有十几对绿色的光,不知是什么?三个人往前走几步,那光后退了,我们不约而同的说,狼!匆匆解完小便,一起跑回帐篷,好长时间睡不着,又起来把帐篷带子绑好,从门缝里看亮光又走近了,只有5米远,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亮天起来一看,什么也没有。后来人来的多了,车多了,建了房子、马号,人喊马嘶,再见不到那美丽的蓝光了。第一栋房是连部东部的青年宿舍,下边是砖,窗台上部是大坯,很快建了起来,打了炕,安了门窗,有了住处,可由于人多住不下,我、张家昌、小保管王兴富一直住帐篷,到了元旦以后,才搬到连部南的第一栋房住。
知青来了
     当年6月份,第一批知青,哈市平房知青到了,最早是姜振泽1人,5月份先到连队,在孙元省,张喜福班。在大连时,领导讲课:北大荒,真荒凉,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
      7月初又来了第二批哈市知青,窦忠强、韩春玉、刘福成、徐永唯、任秀英、吴家贤等21人,这次来的人有男有女,当兵的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都是一些15、16岁的孩子,太小了,我们年青,他们更小,还要领他们玩吗?大家只好有个大哥哥的样子,与知青打成了一片,663战士与知青结婚的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回老家找的对象,这是一个主要因素。
     1968年陆续又一批哈市知青和上海知青来到连队。69年北京、天津又有知青到来,为连队增添了笑声和活力。知青到连队,年龄大部在15、16岁,最大的是上海老三届也就20岁,像李晓东、葛长根、王琴新等。青年们还挑皮贪玩,上房上树,特别是去莲花泡,去团部、去凤翔,都缠着老兵,带他们一起走,逐渐老兵家属来后,就把老兵的家当做了饭店和避风港,一个是刘大夫的卫生所,再就是老战士的家,有个头痛感冒了,吃点面条饺子等,有了心里话和委屈也愿意找个倾诉的人,把老兵当成了亲人,一个特殊的老战士与知青的关系结成了几十年的情网。
      四连阵地扩大了,家属逐渐来队,一家家住进了新房,有了人烟象个村落了。
野鸡飞进了窑子里
     陆续建房,靠女宿舍(第一栋宿舍)东部边上又建一栋男宿舍,大部分为知青们住,两栋宿舍南面中间建起了食堂,俱乐部,成了四连中心,食堂后面即两宿舍中间,建起了小卖店(原来叫连史馆)。连部与宿舍中间通一条40米宽的路,南接窑地,北连公路。路东西各建两行多栋家属住宅,小六户大六户,各6栋,张海龙住的是大六户,马号北面两栋自建公助的小四户,大泥杈的墙,草房,其余皆为瓦房,除连部前第一口井外,食堂用的是压井,马号有一口小方井。相继,几栋宿舍间又打了四口井,窑地一口井,晒场一口井,菜地一口井,井打到二十米深,人进水退,水位渐渐的下降了,难怪莲花泡会干。
    砖窑建在最南面,偏西北方向一侧是保养间,烘炉,沿连部车库正面向东通过两栋宿舍和食堂中间,修一条路。过东面水线建了水泥晒场(原来是土晒场),晒麦棚,麦棚南面是永久式菜窖和看场老王头住的房,形成了一个大约250mx250m的营区。
    基建总管是工程连(基建队)和陆师傅,木工姓王,后来有何万成,小窦、小周、仲崇清,孙振松,车万周等人;瓦工孙元省,张喜福,许林祥等;小工有老许带队,老安,刘福庆,秦探三,崔喜山,陈大有,张文凤等。窑地,赵昌志,郎春田,张吉洪,李洪斌,老简等,在韩师傅带领下托干坯烧砖。记得第一次烧砖,人们夜班干活,不知怎么回事,两只野鸡飞进了打开的火洞里,被赵昌志他们喝酒了。第二天高兴的喊,野鸡飞进窑子里。后来烧煤的窑改成了烧麦秸的砖窑,这座砖窑为四连的建设功不可没,一张白纸上的画图在四连变成了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22: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s
663老兵军医刘仁举和上海知青洪蓉丽.jpg
663老兵(陈天发).jpg
4连-烧砖出窑-1966年.jpg
烧砖出窑(63老兵吴海忠).jpg
萝北干部会议(1967年.jpg
连长刘作臣和会计鲍志林、通讯员徐永维.jpg
二营宣传队-2(1967年).jpg
二营宣传队-1(1967年).jpg
663老兵吴海忠-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15: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指导员的回忆文章,特别是四连的建制,使我们更加了解他的历史。文中提到莲花泡,那是一个很美的幽静的湿地,自然我们四连人都会回忆起莲花泡的杨大爷,兢兢业业善待所有人的杨大爷一家人。杨大娘多莫慈祥善良的老人,对知青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多数知青都得到过杨大娘的关心。还有杨青山很早就去了。然而去年杨青福也因癌症过早的离开了我们,在这清明到来之际,特向杨大爷一家人以及所有故去的北大荒人致以深深地哀悼,愿他们安息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17: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景鸿指导员的回忆文章,又把我们带到了名山,带到了四连,带到了莲花泡,昔日很多往事记忆犹新。感谢许指导员。
    我们四连自从90年7月由窦忠强、王双才、刁嘉书等组织各地战友58人回访名山,回访四连之后,2005年相约北京,2006年相约沈阳,2007年相约哈尔滨,每次都是100多人相聚,很亲切好热闹,值得回忆。感谢各位组织者,给战友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17: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四连的老照片,年轻真好!
第三张照片,在盖房子的那张,
左边第一人,好像我家贤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1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家云 发表于 2014-3-28 17:43
看到四连的老照片,年轻真好!
第三张照片,在盖房子的那张,
左边第一人,好像我家贤姐?

吴老师,从身材和脸型看,很像你姐姐家贤。
照片估计是1967年拍的,四连刚刚建起砖窑,自己脱坯、烧砖、盖房。
222936yekkk0l6rko0ahth.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4-3-30 19:17
吴老师,从身材和脸型看,很像你姐姐家贤。
照片估计是1967年拍的,四连刚刚建起砖窑,自己脱坯、烧砖、 ...

谢谢窦教授回复,是我家贤姐,我已保存这张老照片。那时候真是很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3: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战友情拾遗
学会烙饼
    探家往来,在鹤岗,除在招待所外,大都在周教导员家吃饭,李玉坤告诉我:周嫂子烙的饼很薄,像纸一样,你去看看。我认真的见识了山东烙饼法,周嫂子耐心教我,先把面用温水和好,不稀不干,再醒半小时,然后用手揉面,做成饺子皮(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用面杖擀成饺子皮,每张皮上涂上油,以不露面为好,不可太多,然后一张张放到一起,以8张为好,最上面的不放油,把平锅放好,放一匙油抹平,预热后,把放在一起的面皮用面杖擀平赶匀擀大,放到平锅上,用手转一转,见饼中间开始鼓包了,用铲刀铲起,翻过来,把烙过的这张取下,即好了。如果第一张不太熟,可翻过来放在饼上,见饼又起包了,快速翻过来,揭下第一张,放好,以后连翻连取饼,最后两张先不取,待翻过来两张一分即可。继续放油,烙第二罗饼。此法烙饼,即是春饼,可裹上肉丝炒豆牙,菲菜炒鸡蛋,酸菜炒肉丝,精酱肉丝等喜欢的菜一卷,包你吃得忘记了姥姥家,这不是专利,可广为流传,民以食为天,把吃放在第一位,吃起春饼想起周教导员和周嫂子。
锅烙子——382号
在老团部集中学习期间和进入四连驻地后,团部(场部)劳资科吕瘸子等讲了工资改革、铁饭碗变成胶皮饭碗,大家都不买帐,认为在骗大家,路指导员安慰大家,宣读了国家劳动总局文件,即“国劳字第382号”文件。河南商丘口音的路指导员念成锅烙子—382号,一次次,一遍遍,大家都笑这个锅烙子—382号,当然是善意的笑,大家在苦笑。在部队40多元的义务兵供给制,吃穿不花钱,一下子成了个31元6角,36元5角钱,一下子降了多少,这个锅烙子—382号,把大家坑苦了,难怪老战友们退休只300、400多元钱,太清苦了。不过老战友们很听话,能从大局出发,建设边疆,把一生献给了北大荒。
打火
北大荒的春天,荒火多,秋天也不例外,刚建连不久,即组织两次行动。一次是搜山,一次是打火,行走的路线差不多,都是走尚志进山,尚志林隶属宝泉岭,是为纪念,东北抗联赵尚志将军就义地点而改名尚志。可惜两次我都没有进山,听回来的陈天发、张延起等人说,山里树高极了,全是红松,密度大,有时走不过人去,属萝北的有太平沟,金满屯,再过去就是嘉阴,乌夷岭。山里人少,有一些散居的老头们,大都是河北、山东人,一问还小90岁,实际都一百多岁了,每个厦子里都挂有鱼干,有火炉,木伴子,门不锁,住进去的人,只要放下瓶酒,就可随意吃住。打火是跟在火后面走,根本赶不上火,大风一吹,火可以跳几十米,只能用拖拉机打超过百米的防火道,用大犁翻出新土来,才能拦住火头。一次军马连着火,我和陈副连长带队去救火,刚顺风灭火,突然火又倒卷回来,反扑救火队,我赶快叫55冲上去,把人装上拉出火场,黑烟涌来,呛的大家直咳嗽。好险!事后高队长告诉我,打火要带火,遇险情,先在脚下点火,然后站在烧过的地上,先打逆风的火,一会就有一个过火的大片空地,可紧急自救。还有一次四连坏棚失火,大家去救,救完火后,我讲了大家做的很好,回去洗一洗,这时看见一点火光,是有人抽烟,我提出批评,火场不可以抽烟,事后老陈告诉我,是他烟瘾上来了,抽的烟,如今这抽烟的人已去了。
抢场
四连起床,开饭,开会,开始是军号,后来打耙片,用铁丝吊起耙片,用链轨销子打,声音传的很远,再后来,吹哨,也是活动的一种召集方式。几位老职工很有经验,老展、老柯、李春生等,每天观天象,看东北面延兴的山,见有黑云过来,连忙发出通知抢场。抢场是无声的命令,那时不管做什么工作的,都得放下。你看吧,大人、孩子、职工、家属、学生、教师、卫生员,全部冲向晒场,大家从家中、宿舍拿出雨衣,塑料布等遮盖用具,四面八方涌向晒场,不用谁组织,不用谁分配,齐心合力,抢在雨前把粮食收好、盖好,可惜那时没有录相,这种场面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神探破案
赵昌志是我们一起来的战友中年龄最大的,属牛,大我三岁,老赵爱笑,特别是喝完酒更爱笑,有老大哥的风范,后来老赵调到十五连当指导员。十五连发生了一起丢枪事件,师部、团里保卫部门都去了人,帮助破案,也没有搞出个头绪来,开始时让连队干部靠边,怀疑一切,后来,没有了办法,只好让老赵出头,老赵分析了形势,断定弹药库丢枪的时间是在几天前的晚上,看电影时丢的。决定全连人员紧急集合,到俱乐部坐好,一个人也不准漏掉,人到齐了,赵指导员宣布全连人员按大前天晚上看电影的位置就坐,左右前后对好,一个找一个,互相监督,不准错位。同时选派人员和师部团部保卫人员,重点监督。开始排位,有点乱,逐渐稳定下来,从前往后,一个监督一个,一排一排落实下来,多出来的往后退,快到后三排了,一个被怀疑青年拔腿就往外跑,还没有到门口,就被按住了。查了他的床铺,小箱子,发现了异常,经过连续审讯,终于交待偷了冲锋枪和三个梭子,以及100余发子弹,说要报复排里的领导。在那个极为特殊的年代,小青年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一件心里解不开的结,走了极端。案件神奇的侦破了,没有造成流血事件,也是挽救了那个小青年,赵昌志功不可没。老赵后来回到四连当指导员,老伴是长春的教师,一直没有回去,家中关系很好,老赵为人善良,宽厚,只是爱喝上一口酒,喝完酒就笑!听说去年同战友喝完酒出去送,回到家里躺到床上就仙逝了。我们想念他,愿他安息。
擀面杖
    我家属开始来队,住原陈天发的房子,在食堂前的一栋房东头,李玉坤第一次搬来晚上,我去连部开会,9点多才回来,她插上了门,我怎么敲她不醒,一路来火车、汽车太累太困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后来我使劲敲里屋的小气窗,差不多打坏了,她惊醒了,给我开门,埋怨自已睡的太深了,怎么也没听见。第二天早上,孙元省和爱人还说怎么头天晚上就不让进屋(玩笑),我说是我的错,如果屋里不插门,外边上个锁就好了,以后就这么办的,不然每天都到连部开会,回来时都很晚。
    老孙是个热心人,他家大女儿叫小君,我大女儿叫笑微,一天下班后,他就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喂饭吃,不嫌孩子吃的乱七八糟,耐心的给擦嘴,擦手、擦衣服。小李子就告诉我你看人家老孙,待孩子多有耐心!我后来学习老孙,对孩子的感情也深了起来。有一天,我到新团部开会,有张允斌、王兴富等几个人一起走回来,老孙调营房科工作,从后边赶回来,手拿一个半米来长的木棒,一边走,一边玩,大家说说笑笑,半个小时就回到了四连,到我家门口,老孙反手一伸说给你指导员,我说什么?他说桦木的,做擀面棍正好,特意选的,用砂纸打好了,我接过来,果然光滑的很,很直,约4公分直径,一根好的擀面杖(民间叫法)。到现在我家一直在用,这面棍,随我走北转南快40年了,也应该是四连的文物。
雪中送被
    北大荒的冬天,我深深地领教过了,第一个冬天尤其是特珠的冷。最冷到-40℃。一天,天下着小雪,刮着北风,当地人叫小烟炮(大雪叫大烟炮),几位战友一起往北走,顺路准备去凤翔(县城),走出十分多钟,还没有下岗,赵寿德喊了一声,不好!我的耳朵吱的响了一下,虽然都戴着皮帽子,而且绑上了带,一看老赵的耳朵肿起个血泡,这时大家都感到了冷,太恐怖了,赶快顺风往回跑,到卫生所,刘仁举给老赵上药、包扎,说冻起泡了,太危险了,这次县城没有去成功。
    由于头一年盖的房子不多,住不下家属来队,开始房框子起来了,还没间壁好,我记得刘吉堂、韩兴福、王俊有几家,用柳条包一隔夜间就在一个炕上,分别睡觉,真挤呀!(而野拉练时,9个人睡一铺炕,那就更挤了,大家像鱼一样立着睡,晚间谁起夜回来,要挤上好一阵才能睡下)。1966年末,我和张家昌、王兴富一直住在留下的唯一的帐篷里,关德昌探家回来没地方住,则同我盖一个被子挤一挤(老实忠厚的关德昌已走了)。一天早上起来,下了雪,小风在吹,雪飘满了帐篷和被子,雪把我们盖起来了。大家赶快起来,抖一抖雪,清扫一下地面,可雪还在下,混身棉衣棉裤没脱,被上又盖了大衣,还是冷的不行,只好打点水,洗把脸,井里的水有冰楂,手一伸进盆,凉的刺骨,干脆不洗了,到外面抓把雪,两手来回搓,往脸上搓,直到水化了,冒热气了,才好了一些,也算是洗了脸,然后几个人出去跑步,跑一圈回来,见赵桂珍、任秀英、李素芬、王淑琴等几个人抱着棉被、毛毯等向帐篷走来,进了帐篷,先打扫一下雪,就把被子放到我们的行李上。我们问你们怎么办?她们说:“宿舍里是火炕,大家挤一挤总是好一些,看你们这里太冷了。”盛情难却,只好收下,天睛了才送回去。那时她们才16岁左右,时时想念这纯真的战友感情,心比棉被和毛毯热。
和谐相处
    知青到了连队,先安排王俊有当排长,带领女兵班,男青年分到马号、木工房、连部和机车、烘炉等。任秀英为女兵班长,1966年田间有郭队长,刘全贵、彭永碌等人组织作业。连队主要任务是基本建设,就是盖房子(孙元省带2班、我带小工和泥脱坯、淋白灰,那时砌砖,只用砂子白灰口、水泥留作钩缝)。手都烧破烧裂了,一周一栋房子,盖的真快。女孩子们干些零活,小任领她们上房钉扒板,开始也不敢上,高队长组织监护,扶梯子、扶人一个送上房顶。开始她们真害怕,一动不敢动,后来胆子就大了,在房顶上走来走去,站的高看的远,真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们到的多了,基本上是混编,有的还上了拖拉机,播种机,康拜因。麦收时,场院的主力是家属和青年们,那时宣传大寨郭凤莲带领铁姑娘奋战狼窝掌,还有煤矿女子掘进队,森林女子采伐队,石油女子作业队等的榜样,我领着她们扛麻袋上跳板。一天上午我先给大家做了示范,扛一麻袋敞口小麦上到三截跳板,甩肩把麦子倒到囤子里,麻袋顺手扔下,然后告诉她们要领,不要害怕,腰要挺直,不要闪了腰,动员大家试试,可以先扛半袋。第一个敢试的是于文颖,要装满一整袋麦子,老战士们帮她扛了起来,有一点不稳,待稳定一下之后,一步步走上跳板,虽然有监护人员,但没伸手,终于走到跳板头上倒下了麦子,拿着麻袋慢慢地下来了,见她脸胀得通红,满是汗水,落地后很高兴,还要上跳。这时张皋安、宗成兰、王爽等均不甘示弱,也都成功的完成了扛麦子上跳的第一次,虽然也有的半袋,有的掉到了粮囤里,总是没出什么大的事故。女的能做了,男青年们更没的说了。劳动关,这些16、17岁的孩子们在接受劳动的考验,环境的考验。现在已是50多岁的她、他们回忆起来也满自豪的。连队的什么活都有了她们的身影,拖拉机、康拜因,卫生所。小学校那时校长是张文楹,教师有郑安芬,陈家美、许兆秋、张玉青等,为四连的教育做出了贡献。
    北京的王兰英,年纪小,却挑皮,一次在地里骂了李茂平,回到俱乐部开会,老李等大为不满,还有几位老职工替他证实,小王站起来不甘示弱,回嘴不让人,小排长褚全娣站起来维护自已的女兵,当时吵了几来。我赶紧控制局面,不让大家讲话,会上没有批评女兵们,只批评老李等同志,应该有些待样,她们还是孩子等等。老李等愤愤不平,我没让他们说话,宣布散会,并把老李等找到连部,做了一些说服,尽管他不满意,也就算了。后来找了小褚和王兰英劝说一下,对叔叔不可以耍性子,后来找到一起说了说也就平息了。但到年未给干部们提意见时有几条说了这件事,说指导员偏坦青年。我想这是自家事,平时有点小误会说说也就完事了,总的来讲四连的老职工,老战友是爱护青年的,青年们也尊重老职工,大家和谐相处,这四十年的感情是珍贵的。
笑微生于1970年,按家族名字排到中间应该是个笑字,我不想叫两个字的姓名,那么第三个字是什么呢,她小时特别爱笑,因之取名笑微,微笑的意思,意为一生幸福,笑对人生,也为我们充满愉快的生活之路。当时正值中法、中日、中美松动外交,荆秀珍就叫她微笑,不管叫什么都有笑微的意思。当时在四连笑微总丢,到连部、宿舍、食堂都找不到,我着急可小李子不急,说别找了,天黑前就会有人送回来,果然,一会,一个抱在怀里睡着笑微送回来了,那时笑微常在食堂、宿舍、马号。
    笑松是为纪念小兴安岭,高高的松树,寓意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晓涛意为兴安岭的松涛,黑龙江的波涛和大海的浪涛,我当兵时航行在海上,对大海一往情深,拂晓的海上波涛是多么壮观,愿他们在生活的海洋里,驾驶浪涛、乘风破浪。孩子的名字育意着荒原的情结,已经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们,未来总是他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0 23: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663老兵秦探三夫妇.jpg
663老兵秦探三夫妇
663老兵军医刘仁举夫人和孩子.jpg
663老兵军医刘仁举夫人和孩子
011114ob9gjglk21k9hkka.jpg
哈市女知青和许指导员夫人李姐(左二)
IMG_4419_副本.jpg

许指导员和后老伴
左一是大女儿笑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4-11 15: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许指导员写出洋洋洒洒的四连建连史,为我们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文章中的许多人和事,读来这么亲切,呼之欲出,把我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4 01:06 , Processed in 0.03798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