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612|回复: 0

总理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0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柏弘耀 于 2014-3-10 10:41 编辑

【转载】从周恩来留法看读书无用论的现代肇端  2014-03-09 中国文化的开源之处,似乎有读书无用的痕迹。老子“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体。常使民无知无欲”、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其典型了。老子有其特殊的出世思想,其本义如此,是无可厚非的。孔子有没有这样的思想,就产生争议了,“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反证他是主张认真读书的。  中国文化的继续发展,至于荀子,“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主张读书的思想是清晰可见的。荀子之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至于至善”,向学求真是中国思想的主流。至于宋代,苏轼有一首很著名的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字面反对读书,但谁都没有误解他,他是讽刺官场的愚鲁黑暗,绝无提倡不读书的意思的。  唐代大军事家、大书法家顔真卿在抚州太守任上办过一案,很能体现中国古代官吏对民间学风的重视。一日,一面貌清丽的乡间小娘子诉请与丈夫离婚,呈上一诗,做为他丈夫杨志坚先前同意离婚,复又反悔的证据。那诗题为《送妻》,写:  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  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  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  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依据唐代法律,协议离婚者应当照准,不得问罪。据此,顔真卿判准小娘子请求,与其丈夫杨志坚离婚,但令人惊异地做出如下判词:“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愚妻睹其未遇,遂有离心。王欢之廪既虚,岂遵黄卷;朱叟之妻必去,宁见锦衣。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斥贬,侥幸者多。阿王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由诗可知杨志坚素为儒学,风骚可摭,其妻却不甘清贫,要与离婚,依法当准,但褒贬有异:杖小娘子二十,赐杨志坚绢、米,并在军中安置文职。  但这样倡导民间读书的良好风气,到了现代便被革命之风淹没得陋敝不堪了。革命是穷人的事情,革命是“要武嘛”的事情,读书、学习是与革命背道而驰的。于是,读书无用论便在革命的时代大行其道,即使周恩来、邓小平、毛泽东辈亦不能免,他们甚至是现代“读书无用论”的肇端启动者。  让我们看看周恩来留法。他1920年10月到法国留学,1924年7月归国,历时三年有半。在赴法途中,同行者有说学建筑的,有说学医的,总之是科学救国、知识救国,周恩来嗤之以鼻,称:“我是改造社会的。”在法国的三年半,他一直地“革命”,白天四面走动,处于种种嚣闹之中,晚上则为国内《益世报》写稿,谋赚收入。读书、学习是没时间的。信史记载,如此前他在日本一样,从没到法国哪个正规学校注册——所谓的中法大学,应当就是今天的滥于各国的孔子学院,只是为在当事国学习专业知识提供门槛的台阶的。  他也从未想过至任一个学校注册。“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与毛泽东一样,周恩来深谙晚唐章碣此诗的真谛。史记他也读得很精: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彼可取而代之”,后来不是果成就真霸王之位,取而代之了吗?  在法国,他常常暗哂那些“头悬梁、锥刺骨”的寒窗苦读者。  他自己做些什么,1921年6月,北洋民国政府到法国借款,他积极参与了拒款运动,反对借款。资料记载:中国驻法王公使与谈借款问题,“听众本盛气而来,满腔义愤,正苦无处发泄,忽聆其言,睹其形,全场大怒,大呼打打,打死他,群起和之,一场武剧遂因之开始,到会者约数百人,目的物仅一,故王君不免于拳之交加……王君已血流满面矣。”  民国政府就真的不该借款了吗?资料载,“这次所谓“借款”的真实企图是:一为维持经营不力、行将倒闭的法国中法实业银行(2亿法郎);二为政府购买军火,进行罪恶的军阀战争(7500万法郎);三是经手人回扣(2500万法郎)。更不能容忍的是该项借款,以中国的印花、烟酒等税和滇渝铁路的筑路权为抵押(50年)”。除经手人回扣(真假不知,法方要回扣还是中方要回扣亦不得而知)上不得台面,前两项借款有何不可。税与筑路权抵押,也是商业常情。七十年后,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这样的借款及抵押方式,无任何可以惊怪的了!  那时候的(北洋)民国政府也真是人民的孙子。该事件的结局是:“陈公使及王秘书全体馆员,正式承认中国无秘密借款之必要,准将一切在法借款事项,交由留法中国各界所组织之委员会审查,得其同意,方能照办。”此决议由沈秘书缮写两份,一份由王秘书当众签字,一份带交陈公使签字后,于一周内寄交委员会。从而中止了中法秘密借款。  周后来值得一提的是,1923年8月,周与同友讨论苏联对中国的支援问题——对广州政府的支援。他们认为,对广州政府的炮火、军械、金钱支援,将使国民党丧失独立性,会丧权辱国,故持反对态度。但由于党(周此时已加入共产党)的上层的指意,他们取消了原来所持立场。  对国民党受援可能为儡,他们是存有担心的。但其后他们受共产国际和和苏俄的支援,将其“国名”也定为“中华苏维埃”,赤裸裸的辱祖辱宗行为,竟然无一点自觉自识了!  资料记载,多位与周相与者评价:周极不关心理论,但听人一说,极善于将他人所说的理论综合表达出来。——显然,他是一位不爱学习的机辩者!毛泽东也是这样的人,并不深读,但他在山沟里“参透了马列主义”、他能“捧着三国演义指导中国革命”。  虽不是法国人,但他们对于主国并不客气。在法国雷诺汽车厂,他与邓小平——当时不过是毛头小子——似乎还闹事革过老板的命。不知真否,但到后来掌国,这都成他们的传奇经历了。  要而言之,周恩来是不读书的人,至少留法期间是这样的。同一时期的留法同仁,邓小平、蔡和森、向警予、王若飞、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他们都没有注册过学校,在法国上的是当年的“孔子学院”。  但二十余年后,他们都“彼可取而代之”了,或座于中南海、天安门,或是中南海、天安门所崇的神!  与周恩来的命运相应,与周先后留法的,陈玄娤一样的那些寒窗苦读者,艺术家徐悲鸿、常书鸿、李健吾、潘玉良、吴冠中、刘开渠,作家:巴金、钱钟书、艾青、戴望舒,科学家严济慈、钱三强、李书华、朱冼、汪德昭,历史学家陈寅恪,他们有几人是善终的。赶上文革好时代的人,又有几人未在文革中遭遇灾难,赖他们不学习、四处游逛的老朋友施以照顾?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白卷先生”,“白卷状元”,奇异的“读书无用”的怪现象,原来是从上个世纪初,由周恩来一代的年轻人开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3 07:40 , Processed in 0.02026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