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604|回复: 0

农民起义是历史动力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22: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石予民 于 2014-3-6 22:10 编辑

                          安立志:农民起义是历史动力吗?

    在我们特别的政治文化氛围里,经过多年的浸润与濡染,媒体或教材用语往往带有异样的价值色彩与爱憎倾向,“农民起义”一语就是如此。1979年出版的《辞海》里,农民起义是“农民阶级为反抗地主阶级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爆发的武装斗争,……”绝对的“正能量”。而在“维基百科”2009年模板中,则将“农民起义”介定为“中立性、有争议”,并给出定义:“农民运动,又叫农民起义、农民起事、农民战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共产党术语,通常意味着农村或农业人口的暴动,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可见,农民起义仍然是一个不无异议、值得讨论的话题。
   “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是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通史》第四章)是写入官方史书的。历史上的“民变”、“暴乱”乃至“邪教”事件,曾几何时,在主流话语中,其主体变成了笼统的“农民”,其性质则变成了正义的“起义”。“起义”者,“仗义起兵”、“正义起事”也,其所强调的不仅是“政治正确”而且是“价值肯定”。正因如此,体制内的历史学家也往往按照这一观念加以诠释,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历史,被诠释成一部农民起义史,比如,在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中,“农民起义”了349次;在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中,“农民起义”了561次;即使翦白赞先生的《中国史纲要》,“农民起义”也出现了100次。
    学术无禁区。作为学术研究,任何观点、任何视角,都是无可非议的。在历史研究中,预设结论、先定基调,然后按照这些结论与基调,搜集、填充、取舍、剪裁历史资料,以服务于特定的政治需要与意识形态,这不仅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强奸古人、歪曲历史。倘若再把这种扭曲的历史观当作金科玉律,在历史问题上一锤定音,在学术问题上一言独尊,并以此要求学界与学者,不仅不符合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官方精神,而且有悖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果人们能够摆脱极左思潮的羁绊,冷静面对尘封的历史文本,我们不妨这样说,如果讲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对加速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发挥了某些作用的话,那么,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实在看不出有太多的进步意义。

                   2014年广东省政协《同舟共进》第三期

    以上是该文章的引言,文章用史实、综合统计数据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全文可看《共识网》。我们小学、中学上历史课,接受的是“正统观念”。如今,不少史学工作者,早就跳出了这一窠臼。作为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改不改变多年形成的看法,是个人的自由,但起码应该了解历史原来还有另一个版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7 19:31 , Processed in 0.0214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