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5919|回复: 11

苔痕(11)过年办年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0: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4-1-25 20:42 编辑

叶青苔痕(11)   
过年办年货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喝过“腊八粥”以后,老人们便会扳着手指数日子,多半是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按北方的习俗,二十三“过小年”,二十九蒸馒头。按申城的习俗,将年三十称作“大年夜”,而二十九便是“小年夜”了。过大年,是中国人最热闹的日子,可是瞅瞅外头的动静,一点也闻不到过年的味道。
    承蒙念胜兄抬爱,顶旧帖、唤新文,鼓励咱续写“过年”系列,大概是整点过年的味道吧。弄得俺一时不知写点啥才好。不过,倒是搅动了沉淀的记忆,不由得又走近那个年代。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年还未到,人们早就忙开了。忙点啥呢?领票子呗。不过,这个票子不是钞票,是计划供应的票证,直到九十年代才逐步退出了经济舞台,完成了历史使命。母亲到居委会排上半天队,领来一叠年货票证,什么一人二两半的肉票、五分钱的豆制品票,还有每户一斤粉丝一斤蛋一只鸡一条鱼的票,以及糖票、油票等等。有好几年还按人口多少分为大户小户的,供应年货的数量自然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一户还能买半斤石碱,大概是让过年洗锅碗,抑或搞卫生用的。
    记得平常买不到吃不到的东西,这时才印在票子上了,东西没买来,孩子看到票子口水也流出来了。现在很懊恼那时嘴巴馋眼光短,如果那时咬咬牙省下几张票,收藏三四十年,现在一定比邮票还值钱!
    票子发下来不算数,还要凭本事将它买回来。那时菜场跟现在不一样。菜场五点钟开市,那时天还是墨墨黑,那里灯光贼拉亮,人声鼎沸。摊前的人拱在一起,外面的拼命往里挤,里面的朝外推,寒冬腊月,却累出一身臭汗。只听得外头的大妈讲:“我四点钟就来排队了,摆了一只篮子(其实是破水果篓)在你前头”;里面的阿姨反驳她:“我半夜三点就摆一块砖头,在你前头的!”两人喉咙越吵越响,手也动起来了。旁人也不去劝,乘机往前挪动。过一会天亮了,只听得有人大喊:“鸡没几只了!后头的人不要排了,下午三点钟再来买!”于是队伍一阵大乱,责怪声四起:“下午三点钟?今天是大年夜了,叫我们吃夹生鸡啊!”
    当年过年办年货,就是这样急吼吼,像打仗一样,一场接一场,等到所有仗打完,已是大年夜,已见万家灯火了。过年时候享受一番,好像打完仗后的休整。现在讲给年轻人听,他们大牙都要笑掉了。如今双休日吃得不比过年差,当春节到来时,反而不晓得啥叫过年了。
                                         (原载于《宝泉岭论坛》2010-2-1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2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那时春节是凭副食本可以买几斤花生、瓜子、还有几盒香烟。香山、前门那时都算好烟,过滤嘴的有礼花、牡丹和凤凰。我们家没人吸烟也买,留着来人时招待客人;或者求人办事时送礼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8 12: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那个年月各地几乎都差不多,都是凭证购物,买粮用粮本,买副食品用副食本。按人口供应,很多东西,平时都看不到买不着。过年也就可怜巴巴的供应那么一点。花生、瓜子也就过年才有。所以那时孩子们都盼着过年,不但能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2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卫东 发表于 2014-1-16 21:35
北京那时春节是凭副食本可以买几斤花生、瓜子、还有几盒香烟。香山、前门那时都算好烟,过滤嘴的有礼花、牡 ...

    卫东兄说得没错,过年这事儿,好过难过年年过。当年过年累在“办”字,即忙活;如今过年乐在“闲”字,即休闲。过年的味儿,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不过,细想起来,这变化多了去了,又岂在过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9 22: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过年不堪回首,什么原因不说自明。堂堂总理还要为布票等的分配操心劳神,上海的半两粮票在全国独领风骚,买一根油条就得用它。
    甩手掌柜嘛事儿不管,还尽添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21: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家云 发表于 2014-1-18 12:49
看来那个年月各地几乎都差不多,都是凭证购物,买粮用粮本,买副食品用副食本。按人口供应,很多东西, ...

    家芸老师的一番评说,不无道理。当年物资匮乏,供应紧张。孩子盼过年,除了家人团聚,走亲访友,最在意的就是吃穿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2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予民 发表于 2014-1-19 22:33
以前过年不堪回首,什么原因不说自明。堂堂总理还要为布票等的分配操心劳神,上海的半两粮票在全国独领 ...

    是啊,上海的油条、蛋糕等以半两论个,常让人调侃笑话,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说明口粮偏低,供应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21: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张念胜2010-2-13在宝坛的发言:

    还是颜兄,就是颜兄!
    一篇佳作,一个“办”字,画龙点睛;
    从过年的北方习俗到南方规矩,还抬出我的顶贴,笔锋一转,却跨越四十年,把我们这些过来人带回那个荒唐的年代。寥寥数笔,当年凭票的大小户、排队的占位……统统跃然纸上,大妈阿姨的争吵、“没鸡啦!”“三点来”的呼叫,……真是栩栩如生。
    “反而不晓得啥叫过年了”,令人感慨,令人反思。
    我请颜兄续写“过年”系列,没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4 15: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手机购物,快递小哥忙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23: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u=588150627,1486965820&fm=26&gp=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4-19 00:53 , Processed in 0.0226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