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3999|回复: 6

九州(19)呼兰河的女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 1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州韵痕(19)
呼兰河的女儿

    初识呼兰河,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趁着到哈尔滨走访之际,我来到了松花江北岸。在呼兰河畔,寻觅着当年萧红的足迹。
    恰是三九隆冬,北国风摇万木,冰镇江河,雪漫大地。乌蒙蒙的天空,溶不尽的慵倦。我默默地追思着,脑际不时闪现出萧红笔下那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扬着灰尘的土路,老态龙钟的青砖瓦屋,碧波粼粼的呼兰河水,还有东二道街的大水坑……呵,岁月流逝了大半个世纪,眼前的景物不再依旧,唯有城东南隅的萧红故居,依稀可见当年萧红的踪影。
    辛亥革命那年,中国文坛一位流星般的女性就诞生在这里。她叫张乃莹,笔名萧红。1930年,就读于哈尔滨一女中的20岁的萧红,为反抗包办婚姻逃离了养育她的呼兰河,从此一直忍受着情感上的压抑和伤痛,在苦闷的寂寞中流浪、抗争。1942年1月,病魔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仅31岁新女性的生命。然而她不足10年的创作生涯,却给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100万字的珍品。柳亚子作挽诗云:“天涯孤女有人怜,病榻残诗泪泫然。”
    我跨进那两扇半关着的黑漆的院门,脚步很轻,很慢,也许是对这位才女的爱怜,也许是不忍搅扰她那抑郁的心。她正端坐在院子里,仿佛在沉思,抑郁中透着刚毅的神情。皑皑白雪映衬着洁白的塑像,映照出萧红圣滞的心灵。塑像后面是五间青砖大瓦房,萧军题书的“萧红故居”牌匾悬挂在正门上方。正门堂屋中间摆放着故居原貌的沙盘模型,展示着昔日那个封建士绅家庭是何等的显贵。萧红的身世,曾让多少人泪洒江天,然而人们更崇敬萧红的精神,崇敬她叛逆于这样一个显贵的封建家庭,走上了左翼文艺运动之路。萧红出走后,至死也没有回去看看养育她的呼兰河。然而,女儿终生没有忘记母亲河。她用饱蘸血和泪的笔,写下了反映铁蹄下家乡人民“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的不朽名作《生死场》,写下了回忆童年生活的《呼兰河传》……
    堂屋两侧墙上挂着的萧红各个时期的像片,正是萧红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的写照。你看,她和许广平、丁玲、周海婴相聚在一起……当年萧红被困于旅店,走投无路,不得不向《国际协报》呼救,是萧军伸出了援手,使地逃离了旅店,从此两人结为伴侣,在流浪中辗转了大半个中国。他们合集出版了短篇小说和散文集《跋涉》。一起开始了文艺道路上的跋涉。鲁迅热情地为《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下写了了两篇不朽的序言。《生死场》在白色恐怖中无法出版,又是鲁迅以“奴隶社”的名义,协助这位无名的“奴隶作家”自费出版。鲁迅逝世时,萧红流浪在日本,她止不住眼泪,抑不止悲痛,从东京写来了《海外的悲悼》。1937年1月她返回上海,第一件事就是由许广平、海婴和萧军陪同拜谒鲁迅墓。随后,她随丁玲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投身到为民族抗争的滚滚洪流中去了。望着墙上的照片,多么熟悉的面孔,多么珍贵的友谊,但影存人去,唯有逝去的如烟往事,让人们去采撷,去思索。
    瞻仰了萧红故居,便去拜谒萧红墓。墓在城郊的一个土岗上。萧红与萧军1938年离异后,同年在武汉与端木蕻良共同生活。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逝在香港浅水湾,1957年骨灰迁葬广州银河公墓。呼兰的萧红墓葬的是端木蕻良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萧红的一缕头发。如今,她终于回到了养育她的呼兰河畔。岁月流逝,沧桑巨变,她该含笑于九泉了。
    冰冻的呼兰河,似一条白色的缎带飘拂环绕;耳旁松涛声声,仿佛在为呼兰河的女儿奏鸣着一支壮丽的人生进行曲,我伫立墓前,手捧一把洁净的白雪,为长眠于斯的英灵,深情地献上银色的花束。
                                     (原载于《中国旅游报》2002年9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21: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看逸卿美文。真是一篇非常成熟的散文,伤逝,悼亡,民间故事一般的韵味与诗情跃然纸上,让人同歌同泣,感叹唏嘘,读来如见一代女杰的飒爽风姿。萧红,不仅是个左派文艺女杰,更是反封建的斗士,抗敌爱国的青年楷模。可惜英年早逝,心有不甘。当今青年应学习她,可以愤世嫉俗,可以抗争反抗,但一定要爱国,爱家,要以中华崛起,民族复兴为己任。否则我们的民族希望何在?前途何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22: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敬仰家乡的抗日侠女作家萧红,萧红在哈尔滨读过书的学校现在叫做萧红中学。哈尔滨留下了她的足迹和早期的文学作品。
     鲁迅称赞誉萧红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虽只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但相信鲁迅看人不会错的。
     前几年,陪同冉莹拜访梁晓声,晓声建议冉莹阅读研究《呼兰河传》,本土豆跟风赶紧买了本《呼兰河传》。感觉这本书不像是一位三十年代左翼作家写的,萧红在那个年代就能像鲁迅一样揭示人格和人性的丑恶,对她挚爱的故乡也如是坦露其愚昧的一面,尤其是小说的自我情调竟招致铁杆左翼们的非议。

    萧红早逝,大概是命中注定。再多活几十年又如何?会写出传世的作品吗?晚景会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6 2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显庆 发表于 2014-1-2 21:46
爱看逸卿美文。真是一篇非常成熟的散文,伤逝,悼亡,民间故事一般的韵味与诗情跃然纸上,让人同歌同泣,感 ...

    萧红英名传千古,仁兄妙语化诗情。
    慎终不忘先人志,追远常存孤子心。
    那年初读萧红,不禁感叹唏嘘。在20世纪初,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女,想冲出这瓦房,想逃出这庭院,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还有等待她的是数不尽的磨难,看不尽的白眼,瞥不尽的冰雪面孔,走不完的不平的路……一叶孤帆,沉沉黑夜,茫茫大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0: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土豆 发表于 2014-1-2 22:54
从小敬仰家乡的抗日侠女作家萧红,萧红在哈尔滨读过书的学校现在叫做萧红中学。哈尔滨留下了她的足迹和 ...

    拜谒萧红的故居,怀着悲怆的心情,缅怀一位年仅31岁的新女性、蜚声一代文坛的女杰。尤其,10年凄苦生活,10年艰辛跋涉,10年笔耕不辍,留给人间的是无限思念……
    萧红写作才十年,留下百万字,对文学的贡献却不小。尤其,萧红散文风格的小说,被人们所重视,认为是文学上的丰碑。近年来,有研究人士说,萧红的文学贡献,过去是低估了。
    1999年7月,黑龙江呼兰县举行隆重仪式,移回萧红的骨灰。2011年是著名作家萧红诞辰百年。为纪念这位从黑土地走出的被誉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学洛神”,与张爱玲、石评梅、庐隐共称“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黑龙江省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多部萧红作品及其研究类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20: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热情地为萧红的《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下写了了两篇不朽的序言。《生死场》在白色恐怖中无法出版,又是鲁迅以“奴隶社”的名义,协助这位无名的“奴隶作家”自费出版。
    迅逝世时,萧红流浪在日本,她止不住眼泪,抑不止悲痛,从东京写来了《海外的悲悼》。1937年1月她返回上海,第一件事就是由许广平、海婴和萧军陪同拜谒鲁迅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9 21: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5 20:15 , Processed in 0.0307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