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821|回复: 2

苔痕(5)记忆中的剪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0 1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2-14 23:28 编辑

叶青苔痕(5)
记忆中的剪纸

    说起剪纸,耳边有一首民谣轻扬:“小白纸,方又方,我拿它来剪花样;能剪龙,能剪凤,能剪猴子满山蹦;能剪山,能剪水,剪得世间美又美……”
    民谣的传唱,出自丹阳老家的小伙伴之口;剪纸的记忆,来自早已作古的老奶奶之手。剪纸,乡里人称之剪花样。奶奶当年是村里剪纸花样的好手。一把剪,一张纸,在她手上活泛地跳跃着,缓缓地变幻出条条曲线。家长里短谈笑中,一幅幅漂亮精巧的图案就从剪刀和手指间流下来:花在吐馨,叶在摇曳,云在飘游,鸟在高翔……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很是在意女红技艺,常来向她讨些剪纸花样;邻里谁家逢上娶亲嫁女、添丁做寿等喜事,都爱请她剪些花样。这些花样精彩纷呈,绣在衣帽鞋围兜上,但见几分吉祥;贴在门窗镜橱柜上,平添几分喜庆。
    也许是老家的记忆深刻,我进城上学的时候,对花样颇有兴趣。不过,申城人不叫剪花样,而称刻花样。花样的图案,先是选自同学手中喜欢的拓印,后来就拿小人书上连环画制作。当年谁手里有精彩的连环画花样,没几天就会被人们流行起来。那时候没复印机,制作这些花样,有的是动笔临摹喜欢的图案,有的干脆从连环画上扯下来,然后再用铅笔描一描,连接线条,装订蜡光纸再用刻刀刻出来。刻刀大多是自家做的,一般是用手工钢锯条,先是折断锯条呈三角形刀头,然后在砂轮上打出刀刃,再在磨刀砖上磨岀锋口。以前不知道用刻板,多半在玻璃上刻,一幅幅精美漂亮的刻纸花样,一幅幅镂刻透空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刻出来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9: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2-11 19:15 编辑

    刻花样,是同学们课外欢喜做的事之一。女同学的花样,常见花鸟虫鱼、祥禽瑞兽,别具一格,也甚实用;男同学的花样多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尤为出色,亦见虚荣。同学们常拿刻花样来攀比争风头,刻得好的会被拓印流传,是很有面子的。从观赏剪花样到动手刻花样,我多少也了解了这个花样,就是人们现在熟悉的剪纸,不过这个行当到了申城以后,人们欢喜拿它叫“花样”。这个跟申城开埠之后,很多民间艺人从各地移民、流浪、逃难到申城有关。
    从北方来沪的民间艺人会剪窗花、绣花样等,自然也服务于本地工艺绣品设计。当时最多的是为申城妇女剪绣鞋、绣衣的花样,还有用于枕头、台布、床单、帐檐、丝巾等各种花样,尤其是旗袍花样,申城女人甚是喜欢,也很讲究。要绣得与别人的花样不一样,就要有人设计新的款式,也就是民间剪纸艺人讲的花样。所以,一部分剪窗花艺人与时尚俱进,改行剪绣品花样,又被称之粉本,聊以维持生计。于是,剪纸艺术扩展了北方的粗犷、浑厚之风,又融会了南方细腻、清秀之气。剪纸艺人串街走巷,女人就会招呼艺人“剪张花样”。慢慢地,剪纸成了申城的花样,剪纸艺术也被叫做花样经,一直流传至今。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2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剪花样的民间艺人来沪,最初分布申城各区县,大多数落脚小商品市场、寺庙等热闹地方。他们背一只专用的方木箱或用纸包夹子,然后找块地方摆地摊出售,就像如今的地摊小贩。当然也有手艺好的,被开店的老板看中,请他在店堂里设柜台专卖花样。当年有家专卖店叫富华花样店,就开在城隍庙的绿波廊附近。艺人专门剪花样批发、零售,还可以带徒弟,剪各种花样描在拷贝纸上,供大家选择。剪花样的从业人员有江苏人、安徽人、浙江人等,主要聚集在城隍庙、八仙桥、提篮桥、玉佛寺、龙华寺这些区域。有意思的是,剪花样行当也有传子不传女的传统,申城剪花样的业内人士,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男人。
                                               (整理于2013年12月1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11-25 12:35 , Processed in 0.01742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