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2-2 21:20 编辑
阅读札记(1)
读书缘何立法?
近日,窦兄转载了两个帖子,梁晓声畅谈“阅读的好处”, 张贤亮叙述“雪夜孤灯读奇书”,主题都是读书,旨在全民阅读,可见用心良苦。但不读书,会咋样呢?今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消息说,“全民阅读立法”已经列入今年的提案计划。 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很多人非常好奇,如果真的立一个“读书法”,那要读多少本书才算合法?读书少了,会不会被处罚?眼下,尚无定论。但有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全民花在读书上的时间,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人的人均阅读量是4.39本,这个数字是北欧国家的六分之一。据统计,国人平均每天看电视100分钟,上网45分钟,看书只有15分钟。有家日本媒体也说,中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大幅的减少,14岁到17岁的学生,每年的课外阅读量是7.96本,而同龄的日本学生每一年能够读50本书。网友冉莹在跟帖时,也证实了日本人很爱读书,书店也多。 大家还记得这句古话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如今“知识就是力量”变成了“一切都向钱看”的时候,大部分人就不愿意在阅读上花太多时间,而是希望最高效率的达到他们的目的。有人分析说,国人之所以不再读书,是因为读书是一件投资长、见效慢的事,似乎没有办法满足人们对“黄金屋”的渴望。只读有用的书,成了人们读书的一大特色。 毋容置疑,我国连续几年下跌的阅读率,和文化大国的称号不大相符。也难怪有老外评论说,中国人不仅读书率很低,阅读的广度和宽度也有限,官方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批判性。 尽管我国每年出版了很多的书,但是“读书无用论”却时隐时现,立法也不会立竿见影,全民阅读更不是朝夕之事。从政府、行业到每一个人,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有地方读书,有时间读书,有好书可读……全民阅读,最终还是要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有人说,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的今天,纸质的阅读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实,就阅读而言,无关乎怎么读,而在乎读了多少,读了什么。您说呢? (整理于2013年1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