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6387|回复: 14

苔痕(2)戏台与人生——探望京剧名伶童祥苓、张南云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8 19: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1-17 20:17 编辑

    叶青苔痕(2
戏台与人生
——探望京剧名伶童祥苓、张南云先生


    9月25日下午,从温州来沪的钱迎春去探望身患腿疾的京剧名伶童祥苓先生,并邀程达龙、刘莹与我等荒友一同前往。
    童府坐落在中山公园附近的公寓楼里,虽说钱迎春与他们是世交至谊,我们几个毕竟初次见面,似有点儿唐突,心里难免忐忑。但见女主人张南云先生热情迎客,小公子童胜天忙活沏茶闲食待客,雪白京巴犬妮妮脚前脚后撒欢儿。
    而童老呢,虽因患腿疾行动不便,破例在卧房接见我们。他简单介绍得病治病后,话题自然就转到京剧上,我说我家三代戏迷,达龙、刘莹说自己是粉丝,迎春戏言,票友是什么呢?张老接口道,那就是钢丝了。真是没想到,78岁的老人家说话比我还时髦。
    聊天气氛轻松,话题自然颇多。这不,忆昔论今话梨园,侃侃而谈;答疑解惑辩是非,头头是道……与其说床前看病人,不如是炕上唠家常。
    虽说二老退休闲居,毕竟曾是梨园名伶,论坛亦是公共平台,涉及隐私不能公开,敏感话题不便细说,余言容我整理道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0-2 16:32 编辑

11.jpg
    童祥苓、张南云先生作者合影
    摄影:程达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19: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9-28 19:56 编辑

           话说童家班

    说我是戏迷,有点附庸风雅,记得始于儿时跟脚爷爷、父亲看戏,花钱少自然离戏台远,与其说是看戏,倒不如说听戏,快了跟不上,慢了打瞌冲(睡),直到肚子里有点墨水,刚觉出点味来,就大革文化命了,只好到同学家偷偷地听老唱片过把瘾。童老听后乐了,戏台实际上是靠观众支撑的,国粹京剧与民间逗乐,本应雅俗共赏,却见国粹京剧渐行渐远,民间逗乐愈来愈火,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童老对当下舞台现象不无担忧。

    童祥苓原籍南昌,1935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唱戏,8岁起在北京学艺,艺宗余派。据上海京剧院资料介绍,他起初向宋继亭、雷喜福等学戏,又得余派名家刘盛通、鲍吉祥、陈大濩等亲授,先后求教于著名老生张伯驹、李少春、李世可、安舒元、陈秀华、张少甫、殷富环,著名武生演员尧喜成、钱富川、高连甲、钱宝森等,先后正式拜师马连良、周信芳先生。由此可见,童祥苓拜师学艺打下深厚的艺术基础:艺宗余派,得之高亢激越;师承马派,得之潇洒流畅;师承麒派,得之韵味醇厚。

    我说童先生是梨园世家,文武俱佳,三派传人,艺术全面。童老则说:不算梨园世家,我父母都不干这行,他们一直希望我读书上大学。此时,张老介绍说,我婆婆陈倩颖是教师,与邓颖超是同学呢。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童家多有影响的京剧演员,长兄童侠苓,次兄童寿苓,大姐童芷苓,二姐童葆苓,夫人张兰云,尤以姐姐童芷苓最为著名,曾是红透上海滩的头牌坤旦,业内人士称为“童家班”。

    童祥苓在童家班排行最小,大他13岁的童芷苓,是他走上京剧舞台的引路人,更为他学戏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可谓不惜工本,比如,为他广延名师,置办全套行头,找人陪他排戏……十几岁时,童祥苓便与兄姐一起令童家班扬名梨园,自己成为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1957年,童芷苓率童家班一起进入上海京剧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20: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9-28 20:19 编辑

           叫板张春桥

    与童张二老聊天,尽管话题颇多,但说起演戏,离不开《智取威虎山》,谈及童家班,离不开童芷苓。似乎这个交集对童祥苓来说,无论是戏台,还是人生,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童祥苓成功塑造了“杨子荣”的人物形象,自始至终难有超越者,艺术成就给童祥苓带来了荣誉,也深受观众的好评。但是光环背后是怎样的炼狱,他缘何三进三出《智取威虎山》剧组,却是鲜为人知。他第一次被清理出剧组,竟是因他写给童芷苓一封信。
    1966年,毛泽东在北京京西宾馆礼堂观看《智取威虎山》,并上台接见演职人员,合影时站到了童祥苓身边。这让童祥苓无比激动,当晚他就给上海京剧院牛棚里的姐姐童芷苓写了封信,告诉她演出成功的消息。因为童芷苓十分希望童祥苓演好《智取威虎山》,“才能证明童家班不反对演出现代戏”。童祥苓还在信中写道:“相信姐姐不是坏人。”而当时童芷苓被认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国民党文化特务”。童祥苓没有想到,就是这一句话,成了他给姐姐翻案的一大罪证。
    说起此事,童老至今记忆犹新:那天通知我去康办(康平路办公室,当年上海市委的代名词,曾经有上海“中南海”之称)谈话,下午在演出前我去了,张春桥、姚文元、于会泳等人在那里。张春桥指责我与童芷苓划不清界线,还为童芷苓翻案。当时我急了,直言反驳:你这样说那就太没有水平了!气得他直跟我瞪眼珠子。我接着说,你们有了证据,童芷苓是反革命了,我说不是坏人,去摘这个帽子,这叫翻案,现在童芷苓还在审查当中,你们还没有真凭实据来给她定案,我去翻案不是就给她带上这顶帽子了吗?!当时他说,你们童家有几个好人?后来我真愤怒了,我说历史可以做见证。他说,你跟童芷苓划不清界限的话,你只有灭亡一条路。
    此后果不其然,上海京剧院贴出了大标语:“童祥苓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童祥苓被迫离开剧组。于是,姐弟同台挨批斗,劳动改造写检查,北京葆苓未幸免,年迈父母被抄家。直到1969年,童祥苓第二次进《智取威虎山》剧组,仍带着敌我矛盾的帽子,说是让他“拍电影立功赎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16: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9-29 16:16 编辑

           小童面饭馆


    老照片是童府一大亮点,有肖像、艺术照,有合影、戏装照,有的挂在墙上,有的放在桌上。张老给我们一一介绍照片的由来,不时地打开记忆的辞海,浮现当年的足迹,亦见昔日辉煌。

    张老见我观赏一幅她年轻时艺术照,便过来手指照片里戴的头巾,问道:“看得出这条丝巾是什么花么?”我们都无法从局部想象出全貌,面面相觑。张老见了说道:“记得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吧,那年(1961年)心里高兴,在和平饭店见到丝巾花色是五个乒乓拍,就买了这方丝巾,还拍了这张照片,今年听到庄则栋去世的消息,又想起它来,可惜找不到了。”说到这儿,张老不禁感叹不已。细品可惜二字颇有意味,这体育与艺术一样,沾上政治就身不由己了。

    来到客厅复坐,钱迎春问张老,“我比去年胖了吗?”“好像是胖了点,不过,我看不清、很模糊。”张老告诉我们,“医生说是黄斑变性,就是几乎接近失明的状态,视力只有0.01,是残疾人了,还发给我残疾证呢。”张老眼疾很严重,说得却很轻松,坦然面对现实,可见生活历练。张老一辈子为这个家,为丈夫为孩子操心焦急。她曾说过,我一辈子流的眼泪,都可以用桶来接了。我想张老的眼疾多少与此有关吧。

    童家小儿子胜天很精神,钱迎春与他合影留念,我们在一旁说他长相随父亲,目光炯炯有神,说话铿锵有力,活脱脱一小童祥苓。二老一定是希望儿子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能够把童家京剧艺术的香火传下去,可是非常遗憾,这个愿望一直就没有完成,一心想学戏的小儿子,几番努力没能进剧团,就连工作也成了问题。能够为儿子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1993年他俩年近花甲,毅然决定“下海”帮儿子开一家小面馆,自己当起了“店小二”。

    我曾几次走进这家坐落在法华镇路上的“小童面饭馆”,前店堂后厨房,加上走廊也就20多平米,放四张长方桌,走进十几个人就人满为患了。面馆小本经营连个厨师也请不起,啥活都的自己干,张先生骑个自行车采买,大包小包跟跑单帮似的,真不知道她哪来的力道(劲儿)。童先生满前忙后啥都干,甚至蹲在路边洗菜洗碗,人们满脸惊愕,他却不以为然。

    小童面饭馆开了8年,童老曾对媒体说,这是他几十年来最开心的一段时光,过去聚少离多的一家人,终于可以经常在一起了。据说,在美国定居的童芷苓则别具悲怀,1995年童芷苓临终前还向小妹童葆苓问起小弟童祥苓的近况,当童葆苓告知她,童祥苓在帮儿子开店时,童芷苓不无惋惜,长叹一声便与世长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9 18: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0-2 18:59 编辑

    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童祥苓、张南云两位京剧艺术家在戏剧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逸卿兄的介绍,又让我们看到了老艺术家在人生舞台上自强不息、正直处世的感人一面。精彩的文笔,生动的报道。多谢逸卿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0 22: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卿君探访京剧名伶童祥苓、张南云先生,写出详细探访记,我们有幸先睹为快,实在感激不尽。
的确,童祥苓饰演的杨子荣无人能够超越,一句“穿林海”高亢入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骑马上山、掀皮氅前襟亮相的镜头,永远驻足在我们的脑海里。但舞台上光辉形象的背后,却有我们想不到的酸甜苦辣、政治株连。这一对老夫妇真不容易,让人更加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21: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0-1 21:59 编辑

           南方一祥云

    童祥苓因演饰《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而名噪全国。然而,人们对童祥苓背后一直默默支持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夫人张南云并不熟悉。张南云1935年出生在大连,曾是京剧舞台上蜚名南北的青衣、花旦,艺兼荀、梅两派。她8岁学戏,12岁当演员,16岁就在鞍山京剧团带团演出,18岁拜师梅兰芳先生。
    说起张南云与梅先生结师徒缘,那是1953年,梅兰芳等四大名角到朝鲜战场慰问演出结束后,路过辽宁鞍山,张南云给几位先生表演了《梁祝》选段,梅先生非常喜欢,决定收其为徒并嘱咐说:“你将来有一天红了,也不要忘了给你当绿叶的演员,好花要绿叶来扶。”张南云一直铭记于心,不仅勿忘绿叶尊师嘱,而且甘当绿叶扶好花,这好花就是丈夫童祥苓。
    童祥苓和张南云是同年同月生的一对“金童玉女”。他们的一生经历了很多曲折、磨难和坎坷,始终是夫唱妇随、相亲相爱。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当年并不是自由恋爱,而纯粹是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童老告诉我们,媒妁是总政京剧团的小姐姐童葆苓,父母做主订下这门亲事,1956年5月4日在当时鞍山的工人剧场举行了婚礼。说到这儿,童老哈哈一笑:我们是订婚以后才见面,结婚以后才牵手。
    “听说您的名字是毛泽东给改的?”聊天中我问及张老。“是的,我原来叫张兰云。”张老的记忆一下回到54年前,“结婚后我随童祥苓调到上海京剧院,有一天为来上海视察的中央领导表演《霸王别姬》。演出后的舞会上,毛主席走过来说,我和‘霸王夫人’跳个舞。主席问我叫什么名,我说我叫张兰云,兰花的兰。主席笑了,说兰云不如南云嘛,南北的南。”我说:“南兰二字在湖南话里是同音,而南确实比兰好,意思是南方的一朵祥云。”张老点头称是:“我很荣幸,有很吉祥的意义。”
    一个人有幸让一位伟人把她名字给改了,可是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吉祥。祥云有“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寓意。在半个多世纪的婚姻中,张南云伴随丈夫的风雨同舟、起落浮沉,她渐渐学会处变不乱、荣辱不惊,勇敢地接受生活中的幸或不幸。从煎蛋会糊的戏台大青衣,到放弃事业的小面馆厨娘,她为丈夫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对此,童老心里非常内疚:人家说女人嫁夫享福,我觉得她嫁给我后,真是没享过福,跟着我尽受罪,担惊受怕的,后来又眼睛看不见,她有时候说我老了以后怎么办,我说你老了,我就给你做拐棍吧。
    谈及家庭,二老率真又乐观,几句话风轻云淡,却叫人明白了啥叫相濡以沫。老人健谈,精神也好,全无病人模样。尤其童老,先是躺着,继而靠着,后来竟抱腿坐了起来。就连张老也不无惊讶:“这是他卧床两个月来,第一次能自己坐起来。”原打算探访半小时,不觉早已翻了一番,我们怕二老累着,便起身告辞,并盼童老早日康复,祝福二老健康长寿!
                                          完稿于2013年10月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 1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0-2 16:33 编辑

2.jpg

    童张二老与前来探访的老知青合影
    摄影:童胜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15: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颜逸卿 于 2013-10-4 15:31 编辑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9-29 18:45
    舞台小人生,人生大舞台。童祥苓、张南云两位京剧艺术家在戏剧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光彩照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逸卿兄的介绍,又让我们看到了老艺术家在人生舞台上自强不息、正直处世的感人一面。精彩的文笔,生动的报道。多谢逸卿兄!

    小文得国荣兄理解和美言,在下颇感欣慰和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14 21:50 , Processed in 0.0287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