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家园

 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王国荣

容易用错的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9 19: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10-7 18:42
30、震憾(撼)

  “震撼”是个常用词,常用来形容巨大的力量所带来的冲击。“震”即震动;“撼”呢,“ ...

由故宫“撼字门”事件说开去
卓有成笑
        前段时间媒体报料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表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对其迅速破获珍贵展品被盗案表示感谢。谁料只有10个字的锦旗上居然还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导致意思完全相反,引来众多网友“围观”。故宫一度陷入争议的漩涡。
       这是一个对仗句式,“撼”与“卫”表达的都应该是“保卫”的意思。然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撼”的意思是撼动,搬动,“捍”才是保卫的意思。一字之差,导致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而且两个字并不是通假字,这是个明显的错别字。所以,事件曝光之后,社会反应强烈。作为故宫这样的文化单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真的让人吃惊,难以理解。
       错了就错了,本该认错,可笑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还一度强词夺理。最终还是顶不住各方压力,故宫博物院终于通过微博就赠送锦旗出现错字一事向公众道歉。更可笑的是,领导又把责任推向部门,保自己的面子,可想保就能保得住了?是在嘲笑自己吧!
人说一字值千斤,这话一点不假,就故宫“撼字门”事件而言,可以说已经撼动了全球,让全体国人为之脸红,又岂止千斤?这次故宫博物院可谓丢物又丢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容不得半点含糊。我总有一种感觉,在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的今天,社会对语言文字的重视程度不如从前了。错别字、不规范用字等屡见不鲜。国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进行了汉字简化,可偏偏有的地方还在使用繁体字,甚至简体繁体混用。闲暇时光我经常会去读一些网友博客上的文章,有好多文章写得确实不错,可就是避免不了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一篇普通文章中甚至还会多次出现。至于语法上的问题,如 “的、地、得”等代词使用不当等,那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难免让人阅后大倒胃口。
这些现象出现在普通百姓身上也就罢了,关键是它偏偏还会出现在一些正规场合乃至影视作品及报纸、电视等知名媒体上,这就让人有点不可思议!更有甚者,知名广电主持人念白字、用错词语等也时有发生。如4月26日央视主持人郭志坚在播报整点新闻时,竟然大念白字,在播报新闻《我国圈养大熊猫依然难脱生存隐患》时,把圈(juàn)养念成了圈(quān)养,而且还念错了好几遍。而在随后的新闻画面中,旁白的女播音员念的是正确的圈(juàn)养,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引来网友热议。前年我在苏州有一次习惯地打开收音机,一位女主持人银铃般甜美的嗓音飘来,让人好舒服,她正在现场播报一个商业活动的热闹场面,大致内容是:“某营销企业正在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还有重要领导出面为之剪彩。现场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真可谓是门可罗雀。”听得我浑身直起鸡皮疙瘩!这些错误实在让人不可原谅。
       话又说回来,作为一个无名之辈,要想让自己的文稿绝对杜绝错别字也并非易事,但也必须尽量减少,即使出现也要控制在阅者可容忍的范围内。为此我每次写完一篇文稿总要看上几遍,可有时偏偏还有漏网之鱼,让人防不胜防。这恰恰说明自己的文字功底还很不够。
       联想到自己本职工作内天天要与文字打交道,我的工作质量如何,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直接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如果在工作日记等笔记资料中出现错别字,那还情有可原,毕竟是临场发挥,影响范围也不大。要是在工作报告、会议纪要等文件中出现,那影响可就不同了。所以工作要求我决不能满足于现状,还需加倍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人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图片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3: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卫东转发的《由故宫“撼字门”事件说开去》的报道,引人深思。谢谢卫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33、再接再励(厉)

  “再接再厉”这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韩愈、孟郊的《斗鸡联句》。这两位诗人观看斗鸡,诗兴大发,你一句我一句,一口气写下了五十句,斗鸡的场面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孟郊有两句诗是:“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接,交战;砺,磨砺。意即公鸡每次扑啄前,都要把尖嘴在身上摩擦一下。后来便用“再接再砺”比喻一次次不懈努力。古代“厉”可通“砺”。通常写作“再接再厉”。这则成语虽常用于鼓励的场合,但“厉”本身不是鼓励,不能误为“励”字。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国荣 于 2013-10-11 10:11 编辑

34、针贬(砭)

  “砭”是什么东西?原来,针就是砭,砭就是针。这是古代的医疗器材。明代有个叫张萱的说过:“针本以石为之,名曰砭,后世乃易金耳。”这就是说,用来治病的针,开始是用石头做的,后来才改为金属。古籍中常提及的“药石”,其中的“石”就是指砭,而非金石之“石”。“针砭”本用作名词,如“痛下针砭”;引申也可用作动词,如“针砭时弊”。“贬”是个会意字,“乏贝”自然是缺乏金钱,所以本义指数量的减少,引申指职位的下降,进而指给予低的评价,如贬低、贬抑、贬损。“砭”和“贬”都含有一个“乏”字,读音又很相近,前者音biān, 后者音biǎn, 有人一不小心,用常见的“贬”字代替“砭”字,便把“针砭”误成了“针贬”。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0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国荣 发表于 2013-10-10 14:09
34、针贬(砭)

  “砭”是什么东西?原来,针就是砭,砭就是针。这是古代的医疗器材。明代有个叫张萱的 ...

33,34两成语,“厉”常写做励,“砭”贬往往不分;以后不会错了。谢谢国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8: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卫东 发表于 2013-10-10 17:34
33,34两成语,“厉”常写做励,“砭”贬往往不分;以后不会错了。谢谢国荣。

卫东阅帖认真。我亦有体会,对有些字(如以上两例),若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印象就深刻,便不会搞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8: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35、一愁(筹)莫展

  “筹”是什么?是计算时用的筹码,这种东西最初是用竹片制成的,所以“筹”是竹字头。因为“筹”和计算有关,由此引申为名词计策、智谋,又进一步引申为动词筹措、谋划。成语“一筹莫展”中的“筹”便是计策,一条计策也施展不出,自然会让人愁肠百结。但此“愁”是结果,彼“筹”才是原因,不能“愁、筹”不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1: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36、渲(宣)泄

  “宣泄”误为“渲泄”,和“泄”字的字形有关。“泄”字是三点水,有人把“宣”字也写成了三点水。这是用字中的类化现象。其实“渲”指的是渲染,是中国画技法中的一种,和“泄”字没有关系,也不能搭配成词。“宣”的本义是房子。“天子宣室也”,可见,还不是一般的房子,自然比普通老百姓的要大。“宣室”就是“大室”。“宣”由此引申,有广、大的意思,或使之广,使之大的意思。宣布、宣传、宣扬,都是通过“宣”让有关思想、知识或信息得到传播、散发,从而扩大影响。“宣泄”则是通过“宣”让情绪从里向外吐露,发泄,以达到精神调节的目的。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1 12: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国荣兄贴,受益非浅,平时好多字都用错.现了解含义后就不会用错了.谢国荣兄的好贴,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新智 发表于 2013-10-11 12:08
读国荣兄贴,受益非浅,平时好多字都用错.现了解含义后就不会用错了.谢国荣兄的好贴,长知识了 ...

   谢谢新智兄鼓励。我与你一样,以前对有些字理解上有点含糊,便容易用错。一旦真正理解其含义了,就印象深刻,记得牵,不会搞错了。在整理资料,发帖过程中,我也等于复习了一次,温故知新,同样很有收获,也更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Archiver|名山家园 ( 京ICP备13012660号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9953 )

GMT+8, 2024-5-22 07:53 , Processed in 0.0211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